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p53基因高频缺失的双色荧光原位杂交证据 被引量:16
1
作者 方嬿 黄必军 +1 位作者 梁启万 李辉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6-309,T003,共5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HCC)中p5 3基因的缺失频率、方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p5 3基因及 17号染色体着丝粒DNA为探针 ,应用间期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interphasedual,FISH)技术。结果 :肝癌中p5 3基因的缺失频率为 68 0 % (68/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HCC)中p5 3基因的缺失频率、方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p5 3基因及 17号染色体着丝粒DNA为探针 ,应用间期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interphasedual,FISH)技术。结果 :肝癌中p5 3基因的缺失频率为 68 0 % (68/ 10 0 ) ,而配对正常肝组织中则未见有p5 3缺失 ;p5 3缺失方式多样且往往伴随 17号染色体多倍体 (r=0 5 94,P <0 0 1) ;p5 3缺失与肝癌病人的性别、年龄、HBV感染及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 (P >0 0 5 ) ,但与血清甲胎蛋白 (AFP)水平、肿瘤大小则显著相关 (P <0 0 5 ) ;有无p5 3缺失病人之间 2年存活率差异非常显著 (χ2 =11 463 ,P <0 0 1)。结论 :p5 3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存在高频缺失并往往伴随 17号染色体的多倍体 ;双色FISH技术为评估基因的缺失提供了特异、敏感、直观的分子细胞遗传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P53基因 高频缺失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非同位素aPCR-SSCP法检测P53基因突变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军 汪慧民 +1 位作者 李满枝 吴荫棠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256-259,共4页
建立一种非同位素的不对称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aPCR-SSCP):通过不对称PCR(aPCR)获得单链,普通PAGE电泳分离,经银染快速准确检出突变;应用这种方法,研究了4株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 建立一种非同位素的不对称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aPCR-SSCP):通过不对称PCR(aPCR)获得单链,普通PAGE电泳分离,经银染快速准确检出突变;应用这种方法,研究了4株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HK1和SUNE1中肿瘤抑制基因P53基因突变,证实CNE1,CNE2在第8外显子,HK1在第5外显子有突变,并发现新建立的细胞株SUNE1存在第8外显子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肿瘤抑制基因 鼻咽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