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网状组织恶性肿瘤的皮肤表现(附46例临床分析)
1
作者 关学琛 韩建德 白桦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1996年第4期12-13,共2页
本文收集有皮肤损害的淋巴网状组织肿瘤46例,包括淋巴瘤、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及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病、浆细胞瘤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其中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者占36例,以紫癜、红斑和粘膜溃... 本文收集有皮肤损害的淋巴网状组织肿瘤46例,包括淋巴瘤、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及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病、浆细胞瘤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其中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者占36例,以紫癜、红斑和粘膜溃疡最常见,可发生于全身症状出现前,时有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网状组织肿瘤 临床表现 皮肤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可韦治疗荨麻疹疗效观察
2
作者 熊春萍 侯显曾 +1 位作者 卢念祖 卢浩锵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0年第4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国产西可韦治疗急、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急、慢性荨麻疹患者每天口服西可韦10mg治疗6天,与46例口服仙特敏治疗的患者作对照,结果:西可韦治疗综合疗效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5.0%和85.0%,对荨麻疹主要症状... 目的:观察国产西可韦治疗急、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急、慢性荨麻疹患者每天口服西可韦10mg治疗6天,与46例口服仙特敏治疗的患者作对照,结果:西可韦治疗综合疗效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5.0%和85.0%,对荨麻疹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是风团为70.0%和97.5%、瘙痒为55.0%和9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西可韦是治疗荨麻疹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西可韦 慢性荨麻疹 口服 患者 有效率 疗效观察 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疗效报告
3
作者 杨健 佟菊贞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1996年第1期26-27,共2页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较常见得疾病,老人发病率较高,且病程长,易出现神经痛后遗症,多种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对减少神经痛后遗症的发生作用不大。曾有文献报道,用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注射液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症,能缩短病程,减少神经痛后遗症...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较常见得疾病,老人发病率较高,且病程长,易出现神经痛后遗症,多种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对减少神经痛后遗症的发生作用不大。曾有文献报道,用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注射液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症,能缩短病程,减少神经痛后遗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磷酸阿糖苷 老年人 带状疱疹 疗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足叶草酯制剂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何定阳 杜琮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1994年第2期12-13,共2页
尖锐湿疣好发于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肛周尖锐湿疣的发生率较外生殖器者低,在肛门生殖器疣中占男性的12.5%.女性的20.8%且多与后者同时存在。肛周皮疹的数目较多,形态常为服乳头状、丘疹状、菜花状,较易发生皲裂、出身和合并感染。治... 尖锐湿疣好发于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肛周尖锐湿疣的发生率较外生殖器者低,在肛门生殖器疣中占男性的12.5%.女性的20.8%且多与后者同时存在。肛周皮疹的数目较多,形态常为服乳头状、丘疹状、菜花状,较易发生皲裂、出身和合并感染。治疗尖锐湿疣的方法甚多,常采用激光、电灼、冷冻及药物外涂等局部疗法。外涂足叶草酯制剂,是临床治疗尖锐湿疣的常用手段之一,近年已有较多报导①②③。当前国际上仍将其推荐为治疗肛门生殖疣的第一线药物⑤。此法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但由于肛门周围的局部特点,外用足叶草酯后极易造成糜烂、水肿、疼痛,限制了该药的使用,以往文献很少将此独立报道,本文章欲寻求较少副作用的使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足叶草酯 肛门周围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毛癣菌与石膏样毛癣菌对常用抗真菌剂的体外敏感性
5
作者 熊春萍 黄醒亮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47-48,共2页
本文采用液基稀释法对38株红色毛癣菌和11株石膏样毛癣菌进行克霉唑、益康唑和咪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其结果为:石膏样毛癣菌对克霉唑较对咪康唑敏感;红色毛癣菌对咪康唑较石膏样毛癣菌敏感。
关键词 红色毛癣菌 石膏样毛癣菌 抗真菌剂 体外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因学关系探讨
6
作者 方险峰 白桦 +1 位作者 宋彪 涂裕英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1999年第3期3-5,共3页
应用细胞培养法及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分别检测了286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泌尿生殖道单纯疱疹病毒和血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结果表明:Ⅱ型单纯疱疹病毒血清抗体阳性率高达49.3%,但细胞培养阳性者仅3例。提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在非... 应用细胞培养法及血清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分别检测了286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泌尿生殖道单纯疱疹病毒和血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结果表明:Ⅱ型单纯疱疹病毒血清抗体阳性率高达49.3%,但细胞培养阳性者仅3例。提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在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高度流行,但仅少数可能为其致病因素,多数为非病因性的潜伏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非淋菌性尿道炎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