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骨髓基质细胞的粘附行为 被引量:6
1
作者 黄耘 李树浓 +3 位作者 李晓瑜 林穗珍 罗学群 覃肇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13-717,共5页
目的和方法 :用MTT方法检测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儿骨髓基质细胞 (BMSC)对正常骨髓造血细胞和淋巴瘤Raji细胞的粘附行为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BMSC表面的粘附分子ICAM - 1和VCAM -1的表达。结果 :急性期组ALLBMSC对骨髓造血细胞... 目的和方法 :用MTT方法检测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儿骨髓基质细胞 (BMSC)对正常骨髓造血细胞和淋巴瘤Raji细胞的粘附行为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BMSC表面的粘附分子ICAM - 1和VCAM -1的表达。结果 :急性期组ALLBMSC对骨髓造血细胞的粘附能力明显下降。长期缓解组ALLBMSC对肿瘤细胞的粘附能力明显增高。急性期组ALLBMSC表面ICAM - 1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ALL患儿BMSC对骨髓造血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粘附行为的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粘附分子 骨髓基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西米替丁对肌酐清除率的影响和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孙良忠 莫樱 +1 位作者 陈述枚 岳智慧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3-204,共2页
为探讨使用西米替丁对肾病患儿肌酐清除率 (Ccr)的影响 ,将53例肾小球疾病患儿分为两组 :A组28例Ccr≥80ml/(min·1.73m2)和B组25例Ccr<80ml/(min·1.73m2)。观察对象实验当天分别留7a.m.~9a.m.和10a.m.~12a.m.尿,测2小时... 为探讨使用西米替丁对肾病患儿肌酐清除率 (Ccr)的影响 ,将53例肾小球疾病患儿分为两组 :A组28例Ccr≥80ml/(min·1.73m2)和B组25例Ccr<80ml/(min·1.73m2)。观察对象实验当天分别留7a.m.~9a.m.和10a.m.~12a.m.尿,测2小时尿肌酐 ;9am抽血测血肌酐 ,并口服西米替丁0.8g/1.73m2。分别计算服药前、后2小时肌酐清除率 (Ccr1、Ccr2)并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两组患儿Ccr2均较Ccr1显著降低 (P<0.05) ,但A组患儿 (Ccr1 -Ccr2)的均数与同组Ccr2均数的比值仅为3.9% ;B组患儿 (Ccr1 -Ccr2)的均数与同组Ccr2均数的比值则为103.4 %。对数回归示 ,(Ccr1 -Ccr2)/Ccr2与Ccr2呈显著负相关 ,(r= -0.791 ,P<0.05)。提示对肾功能不全患儿可用服西米替丁后的Ccr评价其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酐清除率 西米替丁 肾小球疾病 儿童 肾功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对磷酸肌醇3位羟基激酶抑制剂LY294002诱导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皮荣标 邱鹏新 +5 位作者 苏兴文 万翔 黎明涛 林穗珍 颜光美 gzsums.edu.cn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6-201,共6页
观察硫酸锂对磷酸肌醇 3位羟基激酶LY2 940 0 2 (50 μmol· L-1)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结果显示 ,硫酸锂能明显阻断 LY 2 940 0 2诱导的神经元死亡 ,促进神经元存活 (MTT还原法 ) ,IC50 为 1 .2 5- 2 .... 观察硫酸锂对磷酸肌醇 3位羟基激酶LY2 940 0 2 (50 μmol· L-1)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结果显示 ,硫酸锂能明显阻断 LY 2 940 0 2诱导的神经元死亡 ,促进神经元存活 (MTT还原法 ) ,IC50 为 1 .2 5- 2 .5mmol· L-1.硫酸锂 (5.0 mmol· L-1)和 LY2 940 0 2同时处理神经元 ,LY2 940 0 2诱导的 DNA片段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和核固缩 (Hoechst332 58核染色法 )不再发生 .说明锂离子可对抗LY 2 940 0 2诱导的神经元凋亡 .采用间接荧光免疫法观察磷酸化 c- Jun蛋白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 ,结果显示 ,LY2 940 0 2组在 1 2 h可见大量磷酸化c- Jun免疫阳性神经元 ,2 4 h荧光更强 ;而硫酸锂(5.0 mmol·L-1)加 LY2 940 0 2组在各时间点未见磷酸化 c- Jun蛋白免疫阳性细胞 .提示锂离子抗LY2 940 0 2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的作用通过抑制c- Jun蛋白磷酸化过程起作用 ,其确切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锂 磷脂酰肌醇 C-JUN 神经元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V感染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的肾脏损害 被引量:7
4
作者 卢成瑜 杜敏联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3-24,43,共3页
为了解CMV感染所致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的肾脏损害,用ELISA法检测了CMV感染、非CMV感染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和正常婴儿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以及β_2微球蛋白(β_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Ccr、血β_2MG等。结果表明,尿RB... 为了解CMV感染所致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的肾脏损害,用ELISA法检测了CMV感染、非CMV感染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和正常婴儿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以及β_2微球蛋白(β_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Ccr、血β_2MG等。结果表明,尿RBP和尿β_2MG均呈CMV感染患儿组>非CMV感染患儿组>对照组(P<0.001),CMV感染组71.4%、非CMV感染组44.4%尿RBP超过对照组95%参考值上限。CMV感染组84.0%尿β_2MG超过对照组上限,明显高于非CMV感染组的40.0%;尿NAG:CMV感染组、非CMV感染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CMV感染组68.0%、非CMV感染组60.0%超过其上限。血β_2MG:7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与新生儿~3岁正常婴幼儿值无显著差异。Ccr在三组间无显著差异。CMV感染与非CMV感染两组间肝功能无显著差异。CMV感染组尿RBP、β_2MG与AST正相关;NAG与γ-GT正相关。非CMV感染组β_2MG与ALP正相关。提示婴肝综合征伴有以肾小管小分子蛋白重吸收功能受损为主的肾脏损害,在CMV感染中更为严重,可能与病毒对肾脏的直、间接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婴儿 肝炎综合征 肾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对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黄耘 李树浓 +1 位作者 李晓瑜 林穗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 (CMV)对骨髓基质细胞表面粘附分子ICAM - 1和VCAM - 1的表达及骨髓基质细胞对正常造血细胞的粘附率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基质细胞表达粘附分子ICAM - 1和VCAM- 1阳性率 ,用MTT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 (CMV)对骨髓基质细胞表面粘附分子ICAM - 1和VCAM - 1的表达及骨髓基质细胞对正常造血细胞的粘附率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基质细胞表达粘附分子ICAM - 1和VCAM- 1阳性率 ,用MTT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对正常骨髓造血细胞的粘附率。结果 :本实验所用的CMV可以感染骨髓基质成纤维细胞 ;10 0TCID50 剂量以下CMV对骨髓基质细胞无明显破坏作用 ;活性CMV感染骨髓基质细胞早期 (18h)粘附分子ICAM - 1表达明显较高 ,晚期 (12 0h)ICAM - 1表达明显较低 ;灭活的CMV也能使骨髓基质细胞ICAM - 1表达增高 ,作用与有活性的CMV相似 ;骨髓基质细胞在CMV感染早期 ,对造血细胞的粘附率增高。CMV对VCAM - 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CMV感染骨髓基质细胞早期 ,骨髓基质细胞对造血细胞粘附能力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巨细胞病毒 细胞粘附 细胞粘着分子 骨髓造血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黄疸逾月不退112例药物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伟生 杨辅直 +1 位作者 杨敏 陈修添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12期795-796,共2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逾月不退的原因和药物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2例黄疸愈月不退患儿的临床资料。给予茵栀黄注射液 5~ 10mL·d 1和葡醛内酯注射液 0 .1g·d 1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以及口服消炎利胆片等药...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逾月不退的原因和药物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2例黄疸愈月不退患儿的临床资料。给予茵栀黄注射液 5~ 10mL·d 1和葡醛内酯注射液 0 .1g·d 1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以及口服消炎利胆片等药物治疗。结果 :逾月不退黄疸的原因依次为母乳性黄疸、婴儿肝炎综合征和感染等 ,应用以上药物等治疗总有效率达 94.6%。结论 :逾月不退黄疸采用药物等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药物治疗 疗效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儿尿总、结合及游离皮质醇水平的测定和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岳智慧 陈述枚 顾熊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35-336,共2页
分子筛法分离尿中结合及游离皮质醇,放射免疫法测定18例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患儿血清皮质醇和尿总、结合及游离皮质醇含量。结果:病例组8Am血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264.88nmol/L比618.51nmol/L,P<0.01);24小时尿总、结合皮质... 分子筛法分离尿中结合及游离皮质醇,放射免疫法测定18例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患儿血清皮质醇和尿总、结合及游离皮质醇含量。结果:病例组8Am血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264.88nmol/L比618.51nmol/L,P<0.01);24小时尿总、结合皮质醇定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6.37±86.74nmol/24hr比71.73±3.08nmol/24hr及181.89±84.12nmol/24hr比1.80±0.53nmol/24hr,P均<0.01);两组儿童尿游离皮质醇含量无显著差异。本文结果揭示肾病综合征患儿血皮质醇降低的原因与大量皮质醇结合蛋白自尿中排出有关,患儿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 肾病综合征 皮质醇 分子筛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例儿童门脉高压症的病因和诊断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学群 李格丽 周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4-145,共2页
儿童门脉高压症并非常见病,文献亦较少报道,但在儿童上消化道出血中仍占第三位。我国成年人以门脉性肝硬化所致的门脉高压症为主,而儿童的病因分布较散而且少见,诊断上有一定困难。
关键词 儿童 门脉高血症 病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青春期少女及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孩生长激素结合蛋白、性激素与生长 被引量:1
9
作者 苏蕴韵 杜敏联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76-378,共3页
本文对41例青春期女孩及30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孩。观察其身高、体重、身高增长速度、骨龄与生长激素结合蛋白(GHBP)、雌二醇(E_2)的相关关系,结果示GHBP在青春各期间无显著差异,GHBP与身高生长速度(GV)、身高标准差分(HtsDs)... 本文对41例青春期女孩及30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孩。观察其身高、体重、身高增长速度、骨龄与生长激素结合蛋白(GHBP)、雌二醇(E_2)的相关关系,结果示GHBP在青春各期间无显著差异,GHBP与身高生长速度(GV)、身高标准差分(HtsDs)、体重指数(BMI)呈正相关,GHBP与E_2、年龄(CA)、骨龄(BA)无相关关系。正常青春少女与ICPP女孩相应青春期血清GHBP无明显差异,ICPP女孩GHBP与HtsDs及BMI呈正相关关系,与E_2、CA及BA无相关关系。提示正常青春少女及ICPP女孩的生长,在GH轴调控途径上,至少在生长激素受体(GHR)/GHBP水平是相同的。GHBP受营养的正性影响,不受年龄、骨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早熟 青春期 少女 GHBP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β_2微球蛋白在小儿常见肾脏疾病中的意义
10
作者 陈述枚 汪德恭 +2 位作者 孔庆瑜 胡嫒芳 蓝辉耀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1期45-48,共4页
本文测定了健康儿童血和尿β_2微球蛋白(β_2m)正常值,观察了几种儿科常见肾脏病血和尿β_2m变化。在急性肾炎早期血β_2m可有轻度增高。肾病综合征和IgA肾病有少数病例血和/或尿β_2m增高。狼疮肾炎和过敏性紫癜肾炎部分病例血β_2m增... 本文测定了健康儿童血和尿β_2微球蛋白(β_2m)正常值,观察了几种儿科常见肾脏病血和尿β_2m变化。在急性肾炎早期血β_2m可有轻度增高。肾病综合征和IgA肾病有少数病例血和/或尿β_2m增高。狼疮肾炎和过敏性紫癜肾炎部分病例血β_2m增高,而尿β_2m增高更显著。尿毒症病例血β_2m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呈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尿β_2m测定肾小管功能较酚红排泄试验和莫氏试验敏感,并能反映出肾小管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微球蛋白 急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狼疮性肾炎 尿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11例综合报告
11
作者 刘勇 官希吉 +9 位作者 张蕴忱 苑忠琪 赵振元 蔡义记 黄徽 余定英 石浅涛 吕风明 林顺湘 项如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1987年第6期373-375,共3页
本文报道11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女性6例,男性5例)。其中10例属21-羟化酶缺乏,1例属11β-羟化酶缺乏。临床有女性男性化,男性性早熟及尿17-羟类固醇(17-OH),17-酮类固醇(17-KS)、血生化异常等表现。现将综合资料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性早熟 考的松 氢化 女性男性化 骨龄 骨骼年龄 阴茎 男生殖器 阴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防治
12
作者 郭其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48-249,共2页
小儿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其本质是支气管对内、外源性的种种刺激引起高反应状态。临床上表现为可逆性气道阻塞症候群。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和肺部弥漫性哮鸣音是临床诊断本症的主要依据。但由于哮... 小儿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其本质是支气管对内、外源性的种种刺激引起高反应状态。临床上表现为可逆性气道阻塞症候群。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和肺部弥漫性哮鸣音是临床诊断本症的主要依据。但由于哮喘的激发因素很多,临床上极难作出明确的病因学诊断,这给临床治疗和抢救工作带来不少困难。现就小儿哮喘的诊断与防治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儿童 哮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