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逆汤改善缺血心肌能量代谢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32
1
作者 吴伟康 侯灿 +2 位作者 罗汉川 程超 谭红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34-636,共3页
目的:探讨四逆汤改善缺血心肌能量代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垂体后叶素性小鼠心肌缺血模型,四逆汤(浓度103g生药/L)灌胃,剂量01mL/20gwt·d-1,心肌超微结构用电镜观察分析,心肌ATP含量用高效液相... 目的:探讨四逆汤改善缺血心肌能量代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垂体后叶素性小鼠心肌缺血模型,四逆汤(浓度103g生药/L)灌胃,剂量01mL/20gwt·d-1,心肌超微结构用电镜观察分析,心肌ATP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酸浓度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结果:与缺血组相比,四逆汤组缺血心肌线粒体损伤显著减轻(P<005),糖原消耗显著减少(P<005),乳酸浓度显著下降(P<005),心肌营养血流量显著上升(P<001),氧自由基浓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四逆汤具有显著改善缺血心肌能量代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自由基 能量代谢 心肌缺血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56
2
作者 项鹏 夏文杰 +4 位作者 张丽蓉 陈振光 张秀明 李艳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5-387,I001,共4页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采用Ficoll -Paque液 (1 0 77× 10 3 g/L)离心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分别采用含巯基乙醇和硫代甘油等试剂的无血清DMEM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免疫组化鉴...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采用Ficoll -Paque液 (1 0 77× 10 3 g/L)离心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分别采用含巯基乙醇和硫代甘油等试剂的无血清DMEM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 (NSE)、神经丝蛋白 (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结果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 5代可获 5× 10 7个细胞。加入巯基乙醇等或硫代甘油等诱导剂诱导后 ,MSC胞体收缩 ,突起伸出 ;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表达阳性 ,GFAP阴性。结论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神经元 神经系统疾病 M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诱导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被引量:113
3
作者 项鹏 夏文杰 +5 位作者 王连荣 陈振光 张丽蓉 张秀明 李艳 李树浓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1-324,I001,共5页
【目的】丹参注射液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采用Ficoll Paque液离心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原表达 ,分别采用含丹参注射液或硫代甘油等试剂的无血清达乐伯克改良必... 【目的】丹参注射液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采用Ficoll Paque液离心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原表达 ,分别采用含丹参注射液或硫代甘油等试剂的无血清达乐伯克改良必需基本培养基 (DMEM )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 ,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神经丝蛋白(NF M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巢蛋白 (nestin)的表达。【结果】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原代可获得 0 5× 10 6,15代可获得 (2~ 3)× 10 12 个细胞 ,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 9、CD44、CD90、CD10 5、CD16 6表达阳性 ,CD11a、CD14、CD34、CD38、CD45、CD80、CD86为阴性。加入丹参或硫代甘油诱导后 ,MSC胞体收缩 ,突起伸出 ;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 M、nestin表达阳性 ,GFAP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神经元 丹参注射液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丙二醛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钱孝贤 吴伟康 +7 位作者 郑振声 詹澄扬 余步云 汤美安 张苗青 赵顺卿 罗汉川 陈国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69例冠心患者(反搏组31例,药物组38例)和35名正常人血清中NO2-和NO3-的含量,以反映NO的浓度...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69例冠心患者(反搏组31例,药物组38例)和35名正常人血清中NO2-和NO3-的含量,以反映NO的浓度,同时检测血清中MDA的含量,观察冠心病患者增强型体外反搏过程中及反搏后血清NO和MDA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前,反搏组和药物组冠心病患者血清NO含量(3888±1703)μmol/L,(4078±738)μmol/L明显低于正常人水平(7086±761)μmol/L,P<005。经过3个疗程的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患者血中NO含量明显增高(10547±2558)μmol/L,P<005,对照组经过6周药物治疗,血中NO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高(4852±1004)μmol/L,但仍低于正常水平。与此相反,治疗前反搏组和药物组冠心病患者血清MDA含量(574±053)nmol/L,(571±059)nmol/L明显高于正常人水平(387±065)nmol/L,P<005。经过3个疗程的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患者血中MDA含量明显降低(404±065)n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体外反搏 一氧化氮 丙二醛 EE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为脂肪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项鹏 张丽蓉 +4 位作者 陈振光 夏文杰 张秀明 李艳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98-601,T001,共5页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分化为脂肪细胞。方法 :采用Ficoll-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 (1 0 77× 10 3 g/L)离心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原表达 ,地塞米松、IBMX、胰岛素、indomethacin定向...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分化为脂肪细胞。方法 :采用Ficoll-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 (1 0 77× 10 3 g/L)离心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原表达 ,地塞米松、IBMX、胰岛素、indomethacin定向诱导MSC分化为脂肪细胞。油红O检测中性脂肪 ,光镜下细胞计数。结果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 5代可获得 1× 10 8个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 9、CD44、CD90、CD10 5、CD16 6表达阳性 ,CD14、CD34、CD45、CD11a为阴性。诱导 48h后 ,细胞内有脂滴出现 ,随着时间延长 ,脂滴逐渐增加并融合为脂泡。细胞由梭形转变为圆形或多角性。细胞计数结果显示 85 %以上细胞转变为脂肪细胞。结论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脂肪细胞 肥胖症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胚胎干细胞诱导发育为浆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乔春平 李树浓 +3 位作者 黄绍良 徐令 梁晓燕 张秀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建立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浆细胞的体系,为研究造血发生的基因调控及B淋巴细胞发育过程奠定基础。方法:分阶段培养,第一、二阶段使用半固体培养,分组加入细胞因子、2-巯基乙醇和胚胎细胞条件培养液,用流式细胞仪... 目的:建立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浆细胞的体系,为研究造血发生的基因调控及B淋巴细胞发育过程奠定基础。方法:分阶段培养,第一、二阶段使用半固体培养,分组加入细胞因子、2-巯基乙醇和胚胎细胞条件培养液,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组化及Wright’s染色鉴定细胞,第三阶段移入骨髓基质细胞滋养层。结果:第一阶段:加入SCF、TPO、IL-6、IL-3、Epo、和G-CSF,4d后细胞大片坏死,仅加入2-巯基乙醇可形成胚胎体。第二阶段:加入SCF和TPO,细胞增殖缓慢,再加入条件培养液,发育3~4d可形成CD34+的细胞集落。第三阶段:移至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后,发育为浆细胞。结论: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可定向分化为浆细胞。胚胎干细胞在早期发育不需要细胞因子,胚胎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可促使其向造血细胞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细胞活素 造血干细胞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98059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丽蓉 项鹏 +4 位作者 夏文杰 陈振光 张秀明 李艳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96-899,I003,共5页
目的 :探讨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信号传导途径对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Ficoll-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应用地塞米松、β -甘油磷酸钠、vitaminC定向诱导MSC分化为成骨细胞。在成... 目的 :探讨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信号传导途径对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Ficoll-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应用地塞米松、β -甘油磷酸钠、vitaminC定向诱导MSC分化为成骨细胞。在成骨诱导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PD980 59,观察其对成骨细胞形成的影响。结果 :MSC体外扩增 1 5代可获得 (3 - 4 )× 1 0 1 2 个细胞。在成骨诱导液作用下 ,MSC可在体外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不同剂量的PD980 59均可抑制MSC分化为成骨细胞 ,并有剂量依赖关系 ;同时促使部分细胞转化为脂肪细胞。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98059 骨髓间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蛋白激酶类 细胞分化 骨质疏松 难治性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小儿哮喘疗效及其免疫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梁晓燕 赵波 +5 位作者 曾炯权 张秀明 李树浓 麦贤弟 黄绍良 张影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54-457,共4页
作者对37例小儿哮喘病患者经用雷公藤多甙片(Tabellon Multiglycosidorum Triptergii)治疗12周后,随访8个月,其中有效者33例,总有效率为89.18%,各类型病者间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其中27例病儿服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抑制... 作者对37例小儿哮喘病患者经用雷公藤多甙片(Tabellon Multiglycosidorum Triptergii)治疗12周后,随访8个月,其中有效者33例,总有效率为89.18%,各类型病者间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其中27例病儿服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抑制性细胞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病儿CD_?^+亚群从25.36±5.16%上升为28.96±3.03,(P<0.05),CD_3^+、CD_4^+亚群改变不大(P>0.05),而抑制率(SR)从-20.86±39.10上升为11.93±30.83(P<0.001),同时发现,抑制率的恢复与临床疗效间有一定关系。由此,作者认为,该药对小儿哮喘的治疗机理可能与机体免疫抑制功能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抑制细胞 雷公藤多甙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反应对缺血-再灌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3
9
作者 谭红梅 吴伟康 +1 位作者 罗汉川 梁天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868-870,共3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反应对大鼠缺血-再灌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热休克组,动物经热休克处理恢复2或24h后复制缺血再灌模型并进行各项检测。结果:①热休克处理后心肌组织内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MDA... 目的:探讨热休克反应对大鼠缺血-再灌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热休克组,动物经热休克处理恢复2或24h后复制缺血再灌模型并进行各项检测。结果:①热休克处理后心肌组织内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②热休克组心肌组织内乳酸及AT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原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③热休克反应能诱导HSP70i的转录。结论:热休克反应对缺血-再灌心肌的保护作用与心肌能量代谢的改善、抗氧化能力的增强以及HSP70i的转录合成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 热休克反应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诱导裸鼠脾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振宇 潘景轩 +2 位作者 赵群 陈瑞君 马涧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3-116,共4页
本文用地塞米松(DEX)与裸鼠脾细胞共培养,发现DEX能有效地诱导脾细胞(包括NK细胞)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或凋亡(apoptosis)从而明显抑制脾NK细胞活性。结果... 本文用地塞米松(DEX)与裸鼠脾细胞共培养,发现DEX能有效地诱导脾细胞(包括NK细胞)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或凋亡(apoptosis)从而明显抑制脾NK细胞活性。结果表明:(1)常规电镜显示细胞收缩但胞膜完整,核凝缩,呈现典型的PCD特征。(2)加入DEX的脾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特征性梯状图谱,片段大小为180bp或其倍数,(3)脾NK细胞活性测定结果表明DEX浓度在10 ̄(-8)~10 ̄(-6)mol/L范围内可诱导出明显的PCD现象发生;而当浓度太低(10 ̄(-10)mol/L)时则PCD现象不明显;当浓度太高(10 ̄(-4)mol/L)时PCD现象也不明显,呈现特有的剂量效应关系。(4)动力学结果显示(根据电镜及电泳图)在DEX作用12h已开始有典型的PCD现象发生,24h后则以坏死现象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杀伤细胞 脾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D细胞株的建立及抗-D抗体Fab段的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付涌水 曹开源 +1 位作者 李树浓 张春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6-281,共6页
目的 :建立分泌抗 -D抗体的人B淋巴细胞株 ,分析编码一株人单克隆抗 -D抗体Fab段的基因序列。方法 :以EB病毒 (EBV)转化分泌抗 -D抗体的人B淋巴细胞 ,建立分泌抗 -D抗体的淋巴细胞株。设计扩增人lgM重链Fd段及κ轻链的引物 ,以聚合酶链... 目的 :建立分泌抗 -D抗体的人B淋巴细胞株 ,分析编码一株人单克隆抗 -D抗体Fab段的基因序列。方法 :以EB病毒 (EBV)转化分泌抗 -D抗体的人B淋巴细胞 ,建立分泌抗 -D抗体的淋巴细胞株。设计扩增人lgM重链Fd段及κ轻链的引物 ,以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扩增 ,对扩增产物进行分子克隆及测序。结果 :分别用轻链引物和重链引物从一分泌lgM抗 -D的单克隆细胞株扩增出一约 650bp和 70 0bp的特异带。序列分析表明 ,其核苷酸及其所推导的氨基酸 (AA)序列符合人lgFab段的序列特征。结论 :获得了抗 -D抗体Fab段基因 ,为基因工程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序列分析 聚合酶链反应 抗-D抗体 FAB段 新生儿溶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成纤维细胞对人胚胎干细胞生长的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令 黄绍良 +1 位作者 李树浓 吴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比较人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对人胚胎干细胞生长的作用 ,为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各系统细胞应用于临床 ,消除异种蛋白污染打下基础。方法 :分别采用人胚胎成纤维细胞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细胞 ,支持人受精卵的培养 ,观察其... 目的 :比较人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对人胚胎干细胞生长的作用 ,为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各系统细胞应用于临床 ,消除异种蛋白污染打下基础。方法 :分别采用人胚胎成纤维细胞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细胞 ,支持人受精卵的培养 ,观察其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 :人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白血病抑制因子 (hLIF)均能很好支持人胚胎干细胞生长增殖 ,并保持未分化状态。结论 :完全可以使用人胚胎成纤维细胞支持人胚胎干细胞增殖 ,消除异种蛋白污染的可能性 ,为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发育应用于临床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致死量^(60)Co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程序性死亡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潘景轩 朱振宇 +1 位作者 李树浓 黄绍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照射可引起免疫器官萎缩和免疫功能抑制,研究发现其机制为照射后胸腺细胞发生了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骨髓组织对射线也很敏感,造血细胞辐射损伤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实验研究从超微结构、DNA裂解、PI染色FACS分析等... 照射可引起免疫器官萎缩和免疫功能抑制,研究发现其机制为照射后胸腺细胞发生了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骨髓组织对射线也很敏感,造血细胞辐射损伤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实验研究从超微结构、DNA裂解、PI染色FACS分析等方面,动态地观察了^(60)Co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细胞的变化。实验采用成年SPFBALB/c小鼠。2.0,4.0,6.0Gy照射后6小时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出现空泡,有不同程度的固缩;第3,6,9,12,24,36小时测得DNA裂解百分率较对照组增高;27000×g上清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有大量小分子片段,分子量约为180bp的整倍数,呈典型梯状图谱;FACS分析也表明PCD细胞百分率于第3小时增高,渐增强,24小时达高峰。实验表明,亚致死量照射可引起骨髓有核细胞PCD。由于造血干细胞在形态上难以辨认,故射线有无引起造血干细胞PCD尚不能肯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线照射 骨髓细胞 细胞程序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油酸致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禹标 陈永雄 +2 位作者 谢灿茂 杨惠玲 尹培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肺损伤 (ALI)大鼠肺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的表达与血气改变、肺系数及肺脏病理变化、炎症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静脉注射油酸制造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为油酸组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组。静脉注射油酸或生... 目的 :研究急性肺损伤 (ALI)大鼠肺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的表达与血气改变、肺系数及肺脏病理变化、炎症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静脉注射油酸制造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为油酸组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组。静脉注射油酸或生理盐水 6h后 ,测定左心PaO2 、PaCO2 及肺系数 ,同时采用微波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的方法 ,对比研究对照组和急性肺损伤组肺组织中MIF表达及肺间实质中MIF+、鼠抗CD68抗体 (ED1)、MIF+/ED1+细胞数与血气指标、肺系数改变的关系。结果 :油酸组PaO2 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aCO2 高于对照组 (P <0 0 1)。油酸组肺系数 ( 1 0 2± 0 0 8)高于对照组 ( 0 70± 0 0 5 ) ,P <0 0 1。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MIF表达明显多于和强于对照组 ,ALI肺组织中MIF+、ED+1、MIF+/ED1+细胞数与PaO2 、肺系数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MIF在介导急性肺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其表达强弱可反映肺组织损害及病变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汤抗氧自由基保护缺血心肌效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景峰 吴伟康 +3 位作者 罗汉川 朱纯石 侯灿 张敏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S1期58-59,共2页
作者观察了四逆汤对15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疗效。结果表明:四逆汤能有效地缓解心绞痛发作,改善心电图的缺血性ST改变,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和提高超过化物歧化的(SOD)。
关键词 四逆汤/治疗应用 心绞痛/中医药疗法 心电描记术 自由基清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缺血再灌注模式诱导小鼠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辉 吴伟康 +3 位作者 陈建萍 吴金浪 谭红梅 谭锦文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9年第3期159-161,132,共4页
目的 探讨联用垂体后叶素(以下简称Pit)及硝酸甘油(NG)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实验条件及有关机制.方法 以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单纯经腹腔注入20μ/kg的Pit者为Pit组:30min后再注入10mg/kg的NG者为Pit和NG联用组,... 目的 探讨联用垂体后叶素(以下简称Pit)及硝酸甘油(NG)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实验条件及有关机制.方法 以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单纯经腹腔注入20μ/kg的Pit者为Pit组:30min后再注入10mg/kg的NG者为Pit和NG联用组,记录两组0,5,20,33,60min的心电图(以下简称ECG).80min取出小鼠心脏,用透射电镜及DNA琼脂糖胶电泳观察心肌凋亡的发生.结果 ECG表明在5min及33min前后,t波高度发生显著变化(P<0.05),电泳出现凋亡特征性梯带,电镜下可观察到染色体浓集、边聚等心肌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变化.结论Pit和NG联用能有效地诱导小鼠心肌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心肌细胞凋亡 诱导 NG 缺血再灌注损伤 ECG 心电图 电泳 DNA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失血性休克犬心肌能量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谭红梅 吴伟康 +3 位作者 罗汉川 周少春 郑振声 詹澄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31-633,共3页
目的:体外反搏在治疗许多缺血性疾病中有良好的效果,本文在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上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采用一侧颈总动脉插管放血制造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全程监测血压,实验结束时取左室心肌进行各项检查。结果:①反搏组反搏后血... 目的:体外反搏在治疗许多缺血性疾病中有良好的效果,本文在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上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采用一侧颈总动脉插管放血制造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全程监测血压,实验结束时取左室心肌进行各项检查。结果:①反搏组反搏后血压显著高于反搏前,且实验结束时反搏组的血压也显著高于失血组。②失血组心肌内AT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反搏组,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反搏组。③失血组心肌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反搏组,而SOD的活性则显著低于反搏组及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代谢 游离基类 休克 失血性休克 体外反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骨髓基质细胞的粘附行为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耘 李树浓 +3 位作者 李晓瑜 林穗珍 罗学群 覃肇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13-717,共5页
目的和方法 :用MTT方法检测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儿骨髓基质细胞 (BMSC)对正常骨髓造血细胞和淋巴瘤Raji细胞的粘附行为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BMSC表面的粘附分子ICAM - 1和VCAM -1的表达。结果 :急性期组ALLBMSC对骨髓造血细胞... 目的和方法 :用MTT方法检测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儿骨髓基质细胞 (BMSC)对正常骨髓造血细胞和淋巴瘤Raji细胞的粘附行为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BMSC表面的粘附分子ICAM - 1和VCAM -1的表达。结果 :急性期组ALLBMSC对骨髓造血细胞的粘附能力明显下降。长期缓解组ALLBMSC对肿瘤细胞的粘附能力明显增高。急性期组ALLBMSC表面ICAM - 1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ALL患儿BMSC对骨髓造血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粘附行为的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粘附分子 骨髓基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人鼻咽癌裸鼠血浆MDA、cAMP/cGMP水平及PSP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惠玲 简志瀚 +4 位作者 黄静姝 潘伟雄 汪雪兰 陈宏智 郑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00-603,共4页
本实验利用BALB/C裸小鼠,复制荷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裸鼠模型,检测荷瘤鼠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cAMP、cGMP和cAMP/cGMP比值,观察云芝糖肽(polysacchoridopetide,PSP)对荷人NPC裸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荷瘤鼠... 本实验利用BALB/C裸小鼠,复制荷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裸鼠模型,检测荷瘤鼠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cAMP、cGMP和cAMP/cGMP比值,观察云芝糖肽(polysacchoridopetide,PSP)对荷人NPC裸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荷瘤鼠血浆MDA和cAMP/cGMP等的影响。结果发现荷瘤鼠血浆MDA升高,cAMP、cGMP降低,cAMP/cGMP比值升高,高低浓度PSP对荷人NPC裸鼠均有明显抗癌作用(P<0.01),抑瘤率59.58~95.53%;并可降低荷瘤鼠血浆MDA,提高血浆cAMP、cGMP水平,恢复cAMP/cGMP比值。本实验提示,荷瘤鼠血浆cAMP等降低可能与MDA升高有关。PSP对荷人NPC裸鼠有抑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荷瘤鼠血浆MDA,恢复cAMP/cGMP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游离基类 多糖肽类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胎鼠腹腔途径进行人脐血造血干细胞宫内移植的实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英 庄广伦 +2 位作者 游泽山 李树浓 孔庆瑜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2-24,28,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胎鼠的腹腔途径用人脐血造血干细胞进行宫内移植后出现的并发症及移植情况 ,建立人脐血造血干细胞鼠宫内移植的动物模型 ,为临床某些遗传性疾病的宫内治疗及脐血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注入... 【目的】探讨经胎鼠的腹腔途径用人脐血造血干细胞进行宫内移植后出现的并发症及移植情况 ,建立人脐血造血干细胞鼠宫内移植的动物模型 ,为临床某些遗传性疾病的宫内治疗及脐血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注入胎龄 15~ 17d胎鼠的腹腔内 ,并设阴性及空白对照组 ,观察手术并发症及妊娠结局 ,待出生后 1个月及 2个月 ,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检测移植情况。【结果】小鼠外周血中检测到逐渐增加的人CD3 细胞 ,种植率为 6 4% ,出生后 1个月测得的人CD3 细胞平均值为 0 2 8%± 0 0 5 % ,出生后 2个月为 0 41%± 0 0 5 % ,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出生后 2个月在小鼠的肝、脾及胸腺组织中均检测到人CD3 、CD2 0 及CD+ 3 4阳性细胞。手术并发症及妊娠结局 ,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空白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人脐血造血干细胞经胎鼠的腹腔进行宫内移植后 ,可在体内生长并增殖 ;手术有一定的并发症 ,并影响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胎血 脐血 宫内移植 遗传性疾病 宫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