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逆汤对缺血心肌NBF,OFR浓度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吴伟康 侯灿 +2 位作者 罗汉川 卢景雰 杨正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92-295,共4页
从自由基角度在小鼠垂体后叶素(Pit)性心肌缺血模型上探讨了四逆汤保护缺血心肌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四逆汤显著降低缺血心肌的OFR浓度和MDA含量,显著增加心肌NBF和SOD活性,提示四逆汤可显著减少自由基损伤性因子,改善缺血心肌的灌流,增强... 从自由基角度在小鼠垂体后叶素(Pit)性心肌缺血模型上探讨了四逆汤保护缺血心肌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四逆汤显著降低缺血心肌的OFR浓度和MDA含量,显著增加心肌NBF和SOD活性,提示四逆汤可显著减少自由基损伤性因子,改善缺血心肌的灌流,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该方剂可能对缺血心肌产生积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心肌 四逆汤 SOD活性 垂体后叶 心肌缺血 自由基清除 灌流 增强 降低 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后叶素性心肌缺血模型再探 被引量:95
2
作者 吴伟康 侯灿 +2 位作者 罗汉川 卢景雰 杨正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本实验从自由基角度用垂体后叶素(Pit)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了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NBF),氧自由基(OFR)浓度,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Pit引起NBF显著降低的同时OFR浓度显著上升,MDA含量显著增加,... 本实验从自由基角度用垂体后叶素(Pit)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了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NBF),氧自由基(OFR)浓度,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Pit引起NBF显著降低的同时OFR浓度显著上升,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显著下降。提示Pit性心肌缺血模型有异常显著的自由基反应,这在抗心肌缺血损伤研究中为筛选某些氧自由清除剂提供了方便、廉价、在体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超氧物歧化酶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柴胡汤对荷瘤鼠S_(180)细胞生长和结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杨惠玲 汪雪兰 +3 位作者 吴义方 郑芹 马志楷 吴金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探讨小柴胡汤(XCHT)浸膏对荷瘤鼠S180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柴胡汤对瘤细胞生长和结构的影响。结果:高、中和低浓度XCHT(1000g·L-1、500g·L-1、250g&...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探讨小柴胡汤(XCHT)浸膏对荷瘤鼠S180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柴胡汤对瘤细胞生长和结构的影响。结果:高、中和低浓度XCHT(1000g·L-1、500g·L-1、250g·L-1)溶液治疗后,对荷瘤鼠S180细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瘤率4019%~5873%,其中以高浓度组疗效最佳。同时可见经XCHT治疗后各组S180细胞均出现凋亡的特征,表现为细胞体积变小,核固缩,胞浆和核染色质凝集,密度增高,细胞间有大量凋亡小体,其中以低浓度组为甚,而高浓度组S180细胞则以坏死为主。结论:XCHT对荷瘤鼠S180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诱导S180细胞凋亡及坏死,其中瘤细胞以哪种死亡方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180 动物实验 小鼠 小柴胡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诱导大鼠胸腺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潘景轩 朱振宇 +1 位作者 李惠玲 李树浓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用甲基强的松龙(MPS)与大鼠胸腺细胞共同培养,4h后胸腺细胞超微结构显示胞浆及核固缩,形成大量空泡,而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变化不大,DNA电泳分析有大量小分子片段,分子量为180bp的整倍数,呈梯状结构。结果提示MP... 用甲基强的松龙(MPS)与大鼠胸腺细胞共同培养,4h后胸腺细胞超微结构显示胞浆及核固缩,形成大量空泡,而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变化不大,DNA电泳分析有大量小分子片段,分子量为180bp的整倍数,呈梯状结构。结果提示MPS可诱导胸腺细胞程序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细胞 细胞程序性死亡 DNA 裂解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膜诱导胚胎干细胞向表皮样干细胞的定向分化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仁礼 李海标 +2 位作者 黄冰 陈系古 李树浓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5-328,I002,共5页
【目的】探索体外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 (ES细胞 )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的条件 ,为研究其分化机理及寻找新的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将小鼠胚胎干细胞单独 (对照组 )或与人羊膜共培养 4~ 5d ,观察其形态分化 ,分别用β1整... 【目的】探索体外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 (ES细胞 )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的条件 ,为研究其分化机理及寻找新的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将小鼠胚胎干细胞单独 (对照组 )或与人羊膜共培养 4~ 5d ,观察其形态分化 ,分别用β1整合素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胚胎干细胞向表皮样干细胞的分化。【结果】与人羊膜共培养 4~ 5d后 ,ES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样的单层细胞 ,细胞排列紧密 ,呈多边形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 ,多数细胞呈现 β1整合素阳性 ,对照组大量细胞死亡 ,未见 β1整合素阳性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 :实验组和对照组β1整合素阳性细胞分别为 81 4%和 8 4%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Z检验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表皮样干细胞 羊膜 抗原 CD29 定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实验性犬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谭红梅 陈建萍 +5 位作者 吴伟康 罗汉川 钱孝贤 梁天文 周琳 陆丽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41-241,244,共2页
目的 复方血栓通胶囊的功效为活血化淤、益气养阴,既往多用于眼科疾患,但临床也有扩大运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报道。为了证实其药理作用,我们观察了该药对实验性犬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 目的 复方血栓通胶囊的功效为活血化淤、益气养阴,既往多用于眼科疾患,但临床也有扩大运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报道。为了证实其药理作用,我们观察了该药对实验性犬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全程检测血压,实验结束时取左室缺血区心肌检测超氧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糖原、乳酸、乳酸脱氢酶(LDH) 等生化指标。结果 复方血栓通高、低剂量组血压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缺血组,与对照组和地奥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其MDA、LDH含量均显著低于缺血组,与对照组和地奥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实验性犬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肌保护 中医药疗法 复方血栓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G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刘金保 钟南山 +3 位作者 李树浓 李晓宾 梁仲培 王桂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 :探讨卡介苗 (BCG)对卵蛋白 (OVA)致敏小鼠肺组织中T细胞的在体调节及其对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 :将 30只BALB/c小鼠分为 3组 ,第 1组吸入雾化的OVA (1次 /d ,2 0min/次 ,连续 10d) ,建立致敏模型。第 2组 (对照 )吸入雾化的生理盐... 目的 :探讨卡介苗 (BCG)对卵蛋白 (OVA)致敏小鼠肺组织中T细胞的在体调节及其对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 :将 30只BALB/c小鼠分为 3组 ,第 1组吸入雾化的OVA (1次 /d ,2 0min/次 ,连续 10d) ,建立致敏模型。第 2组 (对照 )吸入雾化的生理盐水 (时间和次数同第 1组 ) ;第 3组 (治疗组 )于致敏前 10d及 14d ,各皮内注射BCG 1次 ,致敏后 6d吸入雾化的纯蛋白衍生物 (PPD)。用SABC免疫组化法 ,检测肺组织中CD4 + 、CD8+ 及IFN γ+ 细胞的变化 ,以及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炎性细胞的变化。结果 :OVA致敏组小鼠肺组织中CD4 + T细胞增加 ,CD8+ T细胞无明显变化 ,主要表现为IFN γ-/CD4 + T细胞数的增加 ,IFN γ+ /CD4 + 细胞的比例降低。BCG治疗后 ,肺组织中CD4 + T细胞减少 ,CD8+ T细胞数大量增加 ;IFN γ+ /CD4 + 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大 ;BALF中炎性细胞数减少。结论 :BCG可在体上调Th1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小鼠 气道炎症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内cAMP浓度的增加可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被引量:8
8
作者 项鹏 夏文杰 +4 位作者 张丽蓉 陈振光 张秀明 李艳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24-1327,I001,共5页
目的 :探讨胞内cAMP浓度的增加与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关系。方法 :采用Ficoll-Paque液 (1 0 77g/L)离心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采用含腺苷酸环化酶激动剂Forskolin及磷脂酶抑制剂 3-异丁基 - 1 -甲基黄嘌呤 (IBMX... 目的 :探讨胞内cAMP浓度的增加与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关系。方法 :采用Ficoll-Paque液 (1 0 77g/L)离心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采用含腺苷酸环化酶激动剂Forskolin及磷脂酶抑制剂 3-异丁基 - 1 -甲基黄嘌呤 (IBMX)的无血清DMEM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 (NSE)、神经丝蛋白 (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结果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原代可获得 5× 1 0 5,1 0代可获得 2× 1 0 1 0 个细胞。加入Forskolin、IBMX以及两者联用诱导后 ,MSC胞体收缩 ,突起伸出 ,呈典型神经元样形态 ;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 -M表达阳性 ,GFAP阴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内cAMP浓度 骨髓间质干细胞 神经元样细胞 腺苷环-磷酸 福司柯林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9
9
作者 钱孝贤 吴伟康 +2 位作者 郑振声 余步云 汤美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为了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了55例冠心病(CHD)患者和34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VEGF水平。结果:CHD患者血清VEGF水平(498.98±304.50)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1.4... 目的:为了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了55例冠心病(CHD)患者和34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VEGF水平。结果:CHD患者血清VEGF水平(498.98±304.50)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1.49±30.29)pg/ml,P<0.01;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组血清VEGF水平(809.21±191.16)pg/ml明显高于心绞痛患者组(292.14±148.56)pg/ml,P<0.01,而且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提示VEGF可能是反映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VEGF 诊断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对Ly—22.2^+细胞(抑制性T淋巴细胞)的激活作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俊 梁晓燕 +4 位作者 杨奕 徐哲 陈俊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0-32,共3页
本文用单克隆抗体观察了雷公藤对小鼠脾脏的Thy─1 ̄+细胞、L3、T_4 ̄+细胞、Lyt─2.3 ̄+细胞和Ly─22.2 ̄+细胞(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的影响,发现Lvt─2.3 ̄+细胞增多的同时(P<0.01),... 本文用单克隆抗体观察了雷公藤对小鼠脾脏的Thy─1 ̄+细胞、L3、T_4 ̄+细胞、Lyt─2.3 ̄+细胞和Ly─22.2 ̄+细胞(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的影响,发现Lvt─2.3 ̄+细胞增多的同时(P<0.01),Ly─22.2 ̄+细胞明显增加,L3T_4 ̄+细胞/Lyt─2.3+细胞(即Th/Ts)明显下降(P<0,05),而Thy─1 ̄+和L3T_4 ̄+细胞比例不变,表明雷公藤在小鼠体内直接激活脾脏Ts,而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T淋巴细胞 抑制细胞 中药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旋 黎海蒂 +2 位作者 李树浓 徐海伟 徐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260-1263,共4页
目的 探索小鼠胚胎干细胞 (Embryonicstemcell ,EScell)体外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 (Neuralprecursorcells ,NPC)的无血清培养条件 ,比较人胚胎成纤维细胞 (Humanembryonicfibroblasts ,HEF)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Mouseembryonicfibrobla... 目的 探索小鼠胚胎干细胞 (Embryonicstemcell ,EScell)体外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 (Neuralprecursorcells ,NPC)的无血清培养条件 ,比较人胚胎成纤维细胞 (Humanembryonicfibroblasts ,HEF)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Mouseembryonicfibroblasts ,MEF)对小鼠ES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 在MEF或HEF饲养层上培养ES细胞 ,培养液中含白血病抑制因子。采用无血清方法培养NPC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巢蛋白 (Nestin) ,用硝基四氮唑蓝 /5 溴 4 氯 3 吲哚基磷酸 (NBT/BCIP)显色检测碱性磷酸酶。结果 无血清培养可以获得 86 %的NPC。HEF与MEF一样能维持ES未分化状态。结论 无血清培养方法有利于ES细胞向NPC分化 ,HEF可用于小鼠ES细胞的培养 ,而且比MEF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神经前体细胞 无血清培养 人胚胎成纤维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的心肌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7
12
作者 苏建文 林曙光 +3 位作者 陈鲁源 吴伟康 罗汉川 侯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8-411,共4页
观察冠心病患者做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的心肌再灌注损伤。结果表明:临床进行FTCA术后,外周静脉血心肌酶活性比术前显著升高(P<0.05),并且,在外周静脉血和冠状动脉血中,SOD和CAT活性术后比术前显著下降(P<0.001),MDA含... 观察冠心病患者做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的心肌再灌注损伤。结果表明:临床进行FTCA术后,外周静脉血心肌酶活性比术前显著升高(P<0.05),并且,在外周静脉血和冠状动脉血中,SOD和CAT活性术后比术前显著下降(P<0.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0.001),提示PTCA PTCA术后自由基损伤性因素增加,防御性因素削弱,从而发生了心肌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冠心病 腔内成形术 心肌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介导再障小鼠脾淋巴细胞诱导骨髓造血细胞凋亡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振宇 李惠玲 +1 位作者 王盛巍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65-469,共5页
以重组的GMCSF和IL3作为造血细胞存活因子,正常小鼠骨髓细胞与再障小鼠淋巴细胞共培养,同时设立正常骨髓细胞组、再障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组及正常-骨髓细胞和正常脾淋巴细胞共培养组等三个平行对照组,分别于培养第0、... 以重组的GMCSF和IL3作为造血细胞存活因子,正常小鼠骨髓细胞与再障小鼠淋巴细胞共培养,同时设立正常骨髓细胞组、再障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组及正常-骨髓细胞和正常脾淋巴细胞共培养组等三个平行对照组,分别于培养第0、2、4、8、12、18、24、36h收取标本,结果表明实验组第8h后各时点骨髓造血细胞发生凋亡:(1)流式细胞仪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实验组在第8、18、24、36h分别为38.7、40.3、54.5、73.8、67.9,明显高于各对照组。(2)电镜观察发现第8h后实验组骨髓细胞发生皱缩,电子密度增高,质膜出现芽状突起,染色质分布于核的周边·(3)核DNA裂解分析表明,第8h后实验组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梯状”条带,呈180bp的整数倍,DNA裂解百分率也明显高于各对照组,对照组未出现“梯状”电泳条带·结果表明再障淋巴细胞诱导骨髓造血细胞发生凋亡。提示设法阻断或抑制造血细胞凋亡过程可望成为治疗再障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细胞 细胞凋亡 免疫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双上肢悬挂致死的SOD、MDA含量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玉川 竞花兰 +1 位作者 罗汉川 吴伟康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7-8,共2页
固定双上肢将身体悬空致死,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的窒息死。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SOD活性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为进一步阐明这类固定双上肢... 固定双上肢将身体悬空致死,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的窒息死。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SOD活性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这为进一步阐明这类固定双上肢将身体悬空所致的死亡为窒息死,为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岐化酶 丙二醛窒息 法医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人鼻咽癌裸鼠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惠玲 佘妙容 +3 位作者 马志楷 郭辉 郑芹 苏秀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88-1289,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病期荷人鼻咽癌裸鼠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以及VEGF与内皮抑素 (ES)比值的变化 ,以及它们与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BALB/C裸小鼠复制荷人鼻咽癌裸鼠模型 ,通过ELISA方法和EIA方法分别测定不同病期荷人鼻咽癌裸鼠... 目的 :探讨不同病期荷人鼻咽癌裸鼠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以及VEGF与内皮抑素 (ES)比值的变化 ,以及它们与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BALB/C裸小鼠复制荷人鼻咽癌裸鼠模型 ,通过ELISA方法和EIA方法分别测定不同病期荷人鼻咽癌裸鼠血VEGF和ES的浓度 ,并计算二者的比值。结果 :发现荷瘤鼠血中VEGF含量在种瘤 5d组 [(81 79± 13 2 0 ) μg/L]或 10d组 [(87 78± 2 76 ) μg/L]与正常裸鼠 [(82 0 6± 9 78) μg/L]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种瘤 2 0d组 [(10 1 5 8± 10 71) μg/L]显著高于正常裸鼠 (P <0 0 5 )。种瘤 30d组、4 0d组[(97 2 0± 9 98) μg/L]、[(88 2 2± 12 94 ) μg/L]与正常裸鼠、种瘤 5d组、10d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P >0 0 5 )。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 ,瘤宿主血VEGF含量逐渐升高 ,种瘤 2 0d组明显增高并达高峰 ,种瘤 30d组、4 0d组降至正常水平。V/E比值在种瘤 5d组低于正常裸鼠 (P <0 0 5 ) ,30d组、4 0d组持续在低水平 (P <0 0 5 )。结论 :提示肿瘤的发展与血VEGF和VEGF/ES比值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抑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毒对荷人鼻咽癌裸鼠血过氧化氢酶和GSH-PX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惠玲 杨星 郑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976-978,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华眼镜蛇毒 (NNAV)对荷人鼻咽癌 (NPC)裸鼠血中过氧化氢酶 (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比色法检测经腹腔注射低、中或高浓度NNAV( 1mg/L、5mg/L或 10mg/L)的荷人NPC裸鼠血中CAT和GSH -PX活... 目的 :探讨中华眼镜蛇毒 (NNAV)对荷人鼻咽癌 (NPC)裸鼠血中过氧化氢酶 (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比色法检测经腹腔注射低、中或高浓度NNAV( 1mg/L、5mg/L或 10mg/L)的荷人NPC裸鼠血中CAT和GSH -PX活性。结果 :荷人NPC裸鼠组血中CAT活性 ( 1645 0U/L)低于正常裸鼠组( 2 0 680U/L) (P <0 0 5 ) ,而荷瘤裸鼠组血中GSH -PX活性 ( 2 7670U/L)与正常裸鼠组 ( 2 8790U/L)相比P >0 0 5。低、中和高浓度NNAV治疗后的荷瘤鼠组血中CAT活性 ( 2 0 5 70U/L、2 3 0 90U/L、2 12 80U/L)均高于荷瘤鼠组( 1645 0U/L) (P <0 0 5 ) ,并接近正常水平 ( 2 0 680U/L) (P >0 0 5 )。同时低、中和高浓度用药组血中GSH -PX活性均不同程度地高于荷瘤鼠组 ( 2 7670U/L) (P <0 0 5 ) ,其中高浓度组 ( 3 7810U/L)明显高于低或中浓度组 ( 2 994 0U/L、3 0 610U/L) (P <0 0 5 ) ,其血中GSH -PX活性明显高于正常裸鼠组 ( 2 8790U/L) (P <0 0 5 )。结论 :NNAV的抑瘤作用可能与其提高荷瘤鼠血中CAT和GSH -PX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毒液类 鼻咽肿瘤 过氧化氢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裸小鼠 GSH-P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人鼻咽癌裸鼠血内皮抑素的水平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惠玲 佘妙容 +3 位作者 马志楷 郭辉 郑芹 苏秀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38-1240,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病期荷人鼻咽癌裸鼠血内皮抑素水平的变化 ,及其与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BALB/C裸小鼠复制荷人鼻咽癌裸鼠模型 ,通过EIA方法测定不同病期荷人鼻咽癌裸鼠血内皮抑素的浓度 ,称取瘤重。结果 :荷瘤鼠血中内皮抑素含量... 目的 :探讨不同病期荷人鼻咽癌裸鼠血内皮抑素水平的变化 ,及其与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BALB/C裸小鼠复制荷人鼻咽癌裸鼠模型 ,通过EIA方法测定不同病期荷人鼻咽癌裸鼠血内皮抑素的浓度 ,称取瘤重。结果 :荷瘤鼠血中内皮抑素含量在种瘤 5d组 [(137 6 1± 5 3 4 1) μg/L]或 10d组 [(10 3 0 6± 17 33) μg/L]与正常裸鼠 [(113 5 6± 2 1 74 ) μg/L]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种瘤 2 0d组、30d组、4 0d组 [(2 12 80± 85 91) μg/L、(2 93 6 3± 6 2 5 3) μg/L、(2 71 5 7± 32 4 5 ) μg/L]显著高于正常裸鼠 (P <0 0 5 )。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 ,瘤宿主血内皮抑素含量逐渐升高 ,种瘤 2 0d组明显增高 ,并持续维持在高水平。瘤重与血中内皮抑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r=0 6 87)。结论 :提示肿瘤的发展与血内皮抑素含量的变化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内皮抑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时NO代谢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伟康 杨仕云 刘筱蔼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58-1261,T006,共5页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过程中一氧化氮 (NO)代谢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小鼠在体心肌缺血模型和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模型 ,分别观察不同程度和时间缺血对心肌NO浓度的影响 ,并进一步观察缺血对心肌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N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过程中一氧化氮 (NO)代谢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小鼠在体心肌缺血模型和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模型 ,分别观察不同程度和时间缺血对心肌NO浓度的影响 ,并进一步观察缺血对心肌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N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一定范围内 ,随着垂体后叶素 (Pit)剂量的增加和Pit加入后时间的延长 ,心肌NO代谢产物浓度逐渐下降。在体实验中 ,Pit剂量为 30U/kg及Pit注入后 30min ,心肌NO代谢产物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离体实验中 ,Pit剂量为 2 0 0U/L和Pit加入后 15min ,心肌NO代谢产物浓度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同时 ,缺血组心房肌和心室肌内NOS阳性细胞数 [分别为 (5 70± 1 30 )个 / 5个视野和 (6 19± 1 0 1)个 / 5个视野 ]和NOS活性以及NOSmRNA基因表达 (灰度测定值分别为 2 8 33± 5 5 0和 33 6 7± 6 6 7)均少于正常对照组 [NOS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13 94± 2 35 )个 / 5个视野和 (17 6 8± 2 76 )个 / 5个视野 ,灰度测定值分别为 5 2 83± 5 19和 6 0 33± 8 5 0 ](P <0 0 1)。结论 :心肌缺血引起心肌NO浓度的显著下降 ,其机制可能是缺血引起了NOSmRNA基因表达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局部缺血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反搏治疗心肌缺血时的改变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陆丽 吴伟康 +1 位作者 郑振声 钱孝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6-649,共4页
目的 :探讨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在心肌缺血与体外反搏 (ECP)治疗时的改变及其改变机制。方法 :利用冠状动脉结扎法造成急性心肌缺血犬模型 ,观察缺血与ECP治疗时缺血心肌和主动脉壁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水平的改... 目的 :探讨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在心肌缺血与体外反搏 (ECP)治疗时的改变及其改变机制。方法 :利用冠状动脉结扎法造成急性心肌缺血犬模型 ,观察缺血与ECP治疗时缺血心肌和主动脉壁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水平的改变 ,应用反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观察血管紧张素原与肾素mRNA的表达。结果 :反搏组缺血心肌肾素活性、AngⅡ水平和主动脉壁AngⅡ水平都明显低于缺血组。反搏组缺血心肌中血管紧张素原、肾素以及主动脉肾素mRNA也明显低于缺血组 ,其中 ,除缺血心肌肾素mRNA外 ,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ECP能通过抑制心血管肾素mRNA的表达来抑制肾素活性 ,还对血管紧张素原mRNA有抑制作用 ,造成心血管局部AngⅡ的降低 ,这可能是ECP保护缺血心肌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体外反搏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高辛素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B淋巴瘤CD23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琳 吴斌 +1 位作者 苏春晓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74-1076,共3页
目的 :研究B淋巴瘤CD2 3基因表达。方法 :SP免疫组化选出 2 0例B淋巴瘤并进行CD2 3基因蛋白(膜CD2 3)检测 ,地高辛素标记CD2 3D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CD2 3mRNA。结果 :膜CD2 3的阳性率 90 % ,CD2 3mRNA的阳性率 90 %。结论 :CD2 3在B淋巴... 目的 :研究B淋巴瘤CD2 3基因表达。方法 :SP免疫组化选出 2 0例B淋巴瘤并进行CD2 3基因蛋白(膜CD2 3)检测 ,地高辛素标记CD2 3D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CD2 3mRNA。结果 :膜CD2 3的阳性率 90 % ,CD2 3mRNA的阳性率 90 %。结论 :CD2 3在B淋巴瘤中高表达 ,这为研究CD2 3在B淋巴瘤中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地高辛配基 DNA探针 B细胞淋巴瘤 IGE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