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骨巨细胞瘤预后的临床和病理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董书堃 郑铭豪 +2 位作者 沈溪明 李海刚 董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37-840,共4页
目的:研究影响骨巨细胞瘤预后的临床和病理因素,探讨可供临床预测患者预后和选择治疗方式的病理形态学指标。方法:从存档病例中选取有完整病历记录和追踪观察的骨巨细胞瘤病例41例,分复发和无复发两组,分析预后与组织学分级、组织形态... 目的:研究影响骨巨细胞瘤预后的临床和病理因素,探讨可供临床预测患者预后和选择治疗方式的病理形态学指标。方法:从存档病例中选取有完整病历记录和追踪观察的骨巨细胞瘤病例41例,分复发和无复发两组,分析预后与组织学分级、组织形态学测量、免疫组化CD68和Ki67双重表达以及手术方式(病灶内刮除、肿瘤完整切除或广泛切除)的关系。结果:骨巨细胞瘤的预后与组织学分级、单核基质细胞的细胞面积、核面积、核分裂数和Ki67的阳性细胞数以及手术方式有关,而与多核巨细胞的数目和形态、单核基质细胞的核周长、核长/短径比值无关。结论:组织学分级对预测肿瘤的预后仍有一定意义,值得保留供临床参考;组织形态学测量将细胞形态指标量化,能客观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对预测本瘤的预后意义更大,值得进一步探讨;单核基质细胞的异型性和Ki67阳性表达的细胞数与肿瘤复发有关,同时支持单核基质细胞是肿瘤细胞成分的学说;病灶内刮除的术后复发率较高,应尽量避免采用这种手术方式,尤其是对于Jaffe分级为Ⅱ或Ⅲ级的肿瘤、组织细胞形态学测量显示单核基质细胞的细胞面积、核面积及核分裂数高的病例、Ki67免疫组化显示阳性细胞多的病例,应更多选择肿瘤完整切除或广泛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预后 临床 病理 组织形态测量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及发生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董利 陈玉川 胡丙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2-55,共4页
探讨电流损伤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学改变,阐述电流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引起机体各器官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变化,揭示非热效应的选择性决定了远离触电点的脏器损伤,而临床上和法医实践中见到的损伤则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给临床清创带... 探讨电流损伤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学改变,阐述电流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引起机体各器官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变化,揭示非热效应的选择性决定了远离触电点的脏器损伤,而临床上和法医实践中见到的损伤则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给临床清创带来困难,法医学实践中无电流斑的死因推断也无从下手,由此阐明电流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和发生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损伤 病理生理学 发生机制 法医鉴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方莹莹 陶玉倩 +3 位作者 吴琪 徐俊 钟思陶 黄如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54-356,共3页
目的 通过分析已确诊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SPE)病例 ,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 5例经病理或免疫学检查证实的SSPE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  5例均有高级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肌阵挛、锥体束损害及特征性... 目的 通过分析已确诊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SPE)病例 ,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 5例经病理或免疫学检查证实的SSPE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  5例均有高级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肌阵挛、锥体束损害及特征性脑电图改变 ,早期临床表现常为智能减退。病理改变为脑的灰质和白质均广泛受累 ,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袖套状浸润 ,胶质细胞增生 ,白质片状脱髓鞘改变 ,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核及胞浆内可见嗜伊红包涵体。本组 4例符合以上改变 ,部分电镜下见可疑病毒颗粒。血清及脑脊液麻疹抗体阳性可助生前诊断SSPE。本组 4例死亡 ,1例呈缄默状态。结论 有上述临床特点的患者应尽早行血清及脑脊液麻疹病毒免疫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本病预后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慢病毒感染 病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轻度病毒性心肌炎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成建定 陈玉川 +3 位作者 胡丙杰 张雨 曾家乐 刘奕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6,共3页
为探索轻度病毒性心肌炎的法医病理学诊断方法,以适量 Coxsackie B3病毒感染 Balb/c小鼠造成小鼠轻度病毒性心肌炎,对病鼠的心、肝、脾、肺、肾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心肌炎小鼠的各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实验提示,... 为探索轻度病毒性心肌炎的法医病理学诊断方法,以适量 Coxsackie B3病毒感染 Balb/c小鼠造成小鼠轻度病毒性心肌炎,对病鼠的心、肝、脾、肺、肾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心肌炎小鼠的各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实验提示,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类多器官病变的疾病;对多器官进行病理学观察和综合分析是轻度病毒性心肌炎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疾病模型 动物 病理学 法医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兔疫酶标染色法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伟 祝家镇 徐小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8-19,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双重免疫酶标染色方法(单酶法)。其原理是过氧化也物酶遇DAB-CoCl2-H2O2显蓝黑色,遇DAB-H2O2显棕黄色,两种颜色对比鲜明。将此法应用于检测法医尸检材料心和脑中的有关抗原,效果良好。该法灵敏、简便、经济,且... 本文介绍了一种双重免疫酶标染色方法(单酶法)。其原理是过氧化也物酶遇DAB-CoCl2-H2O2显蓝黑色,遇DAB-H2O2显棕黄色,两种颜色对比鲜明。将此法应用于检测法医尸检材料心和脑中的有关抗原,效果良好。该法灵敏、简便、经济,且切片可长期保存,困而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法 双重染色 法医病理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外伤性脑干损伤脑干的双重免疫组化及超微病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伟 徐小虎 祝家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26-29,37,共5页
报告建立大鼠外伤性脑干损伤模型,并以死后脑干伤作对照,用神经微丝(neurofilament,NF)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aryacidicprotein,GFAP)双重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了脑干神经... 报告建立大鼠外伤性脑干损伤模型,并以死后脑干伤作对照,用神经微丝(neurofilament,NF)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aryacidicprotein,GFAP)双重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了脑干神经轴索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且对轴索的直径和星形胶质细胞数进行了图像分析及统计处理。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延脑网状结构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轴索直径在脑干伤0.5、1h组与死后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3h组与死后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GFAP阳性细胞数在脑干伤0.5h时无明显变化,而伤后1、3h显著性增加。电镜观察到延脑网状结构内的神经髓鞘层面分离,NF排列紊乱,疏密不一等病变。本研究明确了颅脑损伤早期死亡与脑干损伤的关系,并发现NF-GFAP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可诊断伤后存活1h或更长时间的大鼠外伤性脑干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损伤 脑干/超微结构 中间丝/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大体标本的拍摄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钟国华 凌启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6-77,共2页
病理大体标本的拍摄技术钟国华,凌启波在医学领域内。病理工作者对于病理大体标本是深知其珍贵的。为了满足病理工作者编著、教学与科学研究交流等要求,需要将大体标本拍摄。制成照片或幻灯片。正确而完美的大体标本照片和幻灯片。是... 病理大体标本的拍摄技术钟国华,凌启波在医学领域内。病理工作者对于病理大体标本是深知其珍贵的。为了满足病理工作者编著、教学与科学研究交流等要求,需要将大体标本拍摄。制成照片或幻灯片。正确而完美的大体标本照片和幻灯片。是任何完美的语言描述、详尽的形态描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标本 拍摄 标本 病理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在法医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8
作者 周伟 祝家镇 王斐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93-194,共2页
将松下牌微波炉(microwave oven,MWO)应用于20例人体尸检材料(心、脑)的链霉菌素一生物素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检测了10种心、脑组织抗原.MWO应用于尸检材料免疫组化染色时的使用要点为(1)抗原的修复:切片置于0.01M枸椽酸... 将松下牌微波炉(microwave oven,MWO)应用于20例人体尸检材料(心、脑)的链霉菌素一生物素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检测了10种心、脑组织抗原.MWO应用于尸检材料免疫组化染色时的使用要点为(1)抗原的修复:切片置于0.01M枸椽酸盐缓冲液(PH6.0)中,DEF档(210W),10min,温度92-98℃;(2)滴加正常血清、一抗、二抗及SP复合物后,于LOW档(70W),5min,温度20~37℃,其它步骤与标准方法一致.结果表明:MWO的应用有助于封闭抗原的修复,提高阳性染色程度,降低背景着色,缩短染色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免疫组织化学 法医 病理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汤改善缺血心肌能量代谢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32
9
作者 吴伟康 侯灿 +2 位作者 罗汉川 程超 谭红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34-636,共3页
目的:探讨四逆汤改善缺血心肌能量代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垂体后叶素性小鼠心肌缺血模型,四逆汤(浓度103g生药/L)灌胃,剂量01mL/20gwt·d-1,心肌超微结构用电镜观察分析,心肌ATP含量用高效液相... 目的:探讨四逆汤改善缺血心肌能量代谢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垂体后叶素性小鼠心肌缺血模型,四逆汤(浓度103g生药/L)灌胃,剂量01mL/20gwt·d-1,心肌超微结构用电镜观察分析,心肌ATP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酸浓度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结果:与缺血组相比,四逆汤组缺血心肌线粒体损伤显著减轻(P<005),糖原消耗显著减少(P<005),乳酸浓度显著下降(P<005),心肌营养血流量显著上升(P<001),氧自由基浓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四逆汤具有显著改善缺血心肌能量代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自由基 能量代谢 心肌缺血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56
10
作者 项鹏 夏文杰 +4 位作者 张丽蓉 陈振光 张秀明 李艳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5-387,I001,共4页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采用Ficoll -Paque液 (1 0 77× 10 3 g/L)离心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分别采用含巯基乙醇和硫代甘油等试剂的无血清DMEM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免疫组化鉴...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采用Ficoll -Paque液 (1 0 77× 10 3 g/L)离心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分别采用含巯基乙醇和硫代甘油等试剂的无血清DMEM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 (NSE)、神经丝蛋白 (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结果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 5代可获 5× 10 7个细胞。加入巯基乙醇等或硫代甘油等诱导剂诱导后 ,MSC胞体收缩 ,突起伸出 ;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表达阳性 ,GFAP阴性。结论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神经元 神经系统疾病 M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胚胎干细胞诱导发育为浆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乔春平 李树浓 +3 位作者 黄绍良 徐令 梁晓燕 张秀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建立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浆细胞的体系,为研究造血发生的基因调控及B淋巴细胞发育过程奠定基础。方法:分阶段培养,第一、二阶段使用半固体培养,分组加入细胞因子、2-巯基乙醇和胚胎细胞条件培养液,用流式细胞仪... 目的:建立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浆细胞的体系,为研究造血发生的基因调控及B淋巴细胞发育过程奠定基础。方法:分阶段培养,第一、二阶段使用半固体培养,分组加入细胞因子、2-巯基乙醇和胚胎细胞条件培养液,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组化及Wright’s染色鉴定细胞,第三阶段移入骨髓基质细胞滋养层。结果:第一阶段:加入SCF、TPO、IL-6、IL-3、Epo、和G-CSF,4d后细胞大片坏死,仅加入2-巯基乙醇可形成胚胎体。第二阶段:加入SCF和TPO,细胞增殖缓慢,再加入条件培养液,发育3~4d可形成CD34+的细胞集落。第三阶段:移至骨髓基质细胞饲养层后,发育为浆细胞。结论: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可定向分化为浆细胞。胚胎干细胞在早期发育不需要细胞因子,胚胎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可促使其向造血细胞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细胞活素 造血干细胞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丙二醛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钱孝贤 吴伟康 +7 位作者 郑振声 詹澄扬 余步云 汤美安 张苗青 赵顺卿 罗汉川 陈国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69例冠心患者(反搏组31例,药物组38例)和35名正常人血清中NO2-和NO3-的含量,以反映NO的浓度...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69例冠心患者(反搏组31例,药物组38例)和35名正常人血清中NO2-和NO3-的含量,以反映NO的浓度,同时检测血清中MDA的含量,观察冠心病患者增强型体外反搏过程中及反搏后血清NO和MDA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前,反搏组和药物组冠心病患者血清NO含量(3888±1703)μmol/L,(4078±738)μmol/L明显低于正常人水平(7086±761)μmol/L,P<005。经过3个疗程的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患者血中NO含量明显增高(10547±2558)μmol/L,P<005,对照组经过6周药物治疗,血中NO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高(4852±1004)μmol/L,但仍低于正常水平。与此相反,治疗前反搏组和药物组冠心病患者血清MDA含量(574±053)nmol/L,(571±059)nmol/L明显高于正常人水平(387±065)nmol/L,P<005。经过3个疗程的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患者血中MDA含量明显降低(404±065)n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体外反搏 一氧化氮 丙二醛 EE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诱导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被引量:113
13
作者 项鹏 夏文杰 +5 位作者 王连荣 陈振光 张丽蓉 张秀明 李艳 李树浓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1-324,I001,共5页
【目的】丹参注射液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采用Ficoll Paque液离心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原表达 ,分别采用含丹参注射液或硫代甘油等试剂的无血清达乐伯克改良必... 【目的】丹参注射液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采用Ficoll Paque液离心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原表达 ,分别采用含丹参注射液或硫代甘油等试剂的无血清达乐伯克改良必需基本培养基 (DMEM )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 ,免疫组化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神经丝蛋白(NF M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巢蛋白 (nestin)的表达。【结果】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原代可获得 0 5× 10 6,15代可获得 (2~ 3)× 10 12 个细胞 ,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 9、CD44、CD90、CD10 5、CD16 6表达阳性 ,CD11a、CD14、CD34、CD38、CD45、CD80、CD86为阴性。加入丹参或硫代甘油诱导后 ,MSC胞体收缩 ,突起伸出 ;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 M、nestin表达阳性 ,GFAP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神经元 丹参注射液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为脂肪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项鹏 张丽蓉 +4 位作者 陈振光 夏文杰 张秀明 李艳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98-601,T001,共5页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分化为脂肪细胞。方法 :采用Ficoll-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 (1 0 77× 10 3 g/L)离心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原表达 ,地塞米松、IBMX、胰岛素、indomethacin定向...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分化为脂肪细胞。方法 :采用Ficoll-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 (1 0 77× 10 3 g/L)离心分离成人MSC ,体外扩增 ,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原表达 ,地塞米松、IBMX、胰岛素、indomethacin定向诱导MSC分化为脂肪细胞。油红O检测中性脂肪 ,光镜下细胞计数。结果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扩增 5代可获得 1× 10 8个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 9、CD44、CD90、CD10 5、CD16 6表达阳性 ,CD14、CD34、CD45、CD11a为阴性。诱导 48h后 ,细胞内有脂滴出现 ,随着时间延长 ,脂滴逐渐增加并融合为脂泡。细胞由梭形转变为圆形或多角性。细胞计数结果显示 85 %以上细胞转变为脂肪细胞。结论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 脂肪细胞 肥胖症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L-2H3细胞诊断过敏性休克的可行性初探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郭薇 陈玉川 +1 位作者 刘水平 孔宪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11-613,共3页
目的 :探索诊断过敏性休克的体外检测方法。方法 :建立豚鼠过敏性休克模型 ,培养RBL 2H3细胞株 ,用致敏动物血清在体外诱导该细胞脱颗粒 ,观察其形态改变及测定组胺释放量与细胞表面AnnexinV标记阳性率。结果 :RBL 2H3细胞在致敏血清刺... 目的 :探索诊断过敏性休克的体外检测方法。方法 :建立豚鼠过敏性休克模型 ,培养RBL 2H3细胞株 ,用致敏动物血清在体外诱导该细胞脱颗粒 ,观察其形态改变及测定组胺释放量与细胞表面AnnexinV标记阳性率。结果 :RBL 2H3细胞在致敏血清刺激下活化 ,在抗原再次攻击后可以脱颗粒 ,AnnexinV阳性率与组胺释放量呈正比 ,二者与致敏血清的滴度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RBL 2H3可望用于过敏性疾病诊断及变应原筛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颗粒 ANNEXINV 组胺 RBL-2H3细胞 诊断 过敏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zheimer病与老年脑中β-淀粉样蛋白免疫组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胡昔权 钱采韵 +2 位作者 窦祖林 钟思陶 林宏川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β-AP)与Alzheimer病(AD)、脑老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查经过临床与病理确诊的3例AD与6例非痴呆老年对照(NAD)脑组织广泛部位中β-AP的沉积,并且与淀粉样蛋白组...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β-AP)与Alzheimer病(AD)、脑老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查经过临床与病理确诊的3例AD与6例非痴呆老年对照(NAD)脑组织广泛部位中β-AP的沉积,并且与淀粉样蛋白组化染色的方法如刚果红、爱先蓝(SAB)染色相对比。结果发现1AD脑组织中β-AP的沉积较NAD不仅部位广泛,而且程度严重。2β-AP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较淀粉样蛋白组化染色方法敏感而可靠。结论β-AP在脑中的沉积可能与神经元的变性以致智能衰退、AD的发生有关。β-AP的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AD组织学诊断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病 痴呆 Β-淀粉样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反应对缺血-再灌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3
17
作者 谭红梅 吴伟康 +1 位作者 罗汉川 梁天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868-870,共3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反应对大鼠缺血-再灌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热休克组,动物经热休克处理恢复2或24h后复制缺血再灌模型并进行各项检测。结果:①热休克处理后心肌组织内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MDA... 目的:探讨热休克反应对大鼠缺血-再灌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热休克组,动物经热休克处理恢复2或24h后复制缺血再灌模型并进行各项检测。结果:①热休克处理后心肌组织内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②热休克组心肌组织内乳酸及AT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原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③热休克反应能诱导HSP70i的转录。结论:热休克反应对缺血-再灌心肌的保护作用与心肌能量代谢的改善、抗氧化能力的增强以及HSP70i的转录合成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 热休克反应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小儿哮喘疗效及其免疫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梁晓燕 赵波 +5 位作者 曾炯权 张秀明 李树浓 麦贤弟 黄绍良 张影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54-457,共4页
作者对37例小儿哮喘病患者经用雷公藤多甙片(Tabellon Multiglycosidorum Triptergii)治疗12周后,随访8个月,其中有效者33例,总有效率为89.18%,各类型病者间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其中27例病儿服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抑制... 作者对37例小儿哮喘病患者经用雷公藤多甙片(Tabellon Multiglycosidorum Triptergii)治疗12周后,随访8个月,其中有效者33例,总有效率为89.18%,各类型病者间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其中27例病儿服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抑制性细胞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病儿CD_?^+亚群从25.36±5.16%上升为28.96±3.03,(P<0.05),CD_3^+、CD_4^+亚群改变不大(P>0.05),而抑制率(SR)从-20.86±39.10上升为11.93±30.83(P<0.001),同时发现,抑制率的恢复与临床疗效间有一定关系。由此,作者认为,该药对小儿哮喘的治疗机理可能与机体免疫抑制功能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抑制细胞 雷公藤多甙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中p53蛋白积聚的生物学特征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19
作者 钱洪流 宗永生 张昌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5-18,共4页
收集347例鼻咽癌组织,全部或部分进行了CM-1、pAb240、pAb1801和pAb421四种p53蛋白抗体以及PCNA和Ki67抗体的染色。综合分析染色结果并结合组织学特征,临床分期以及预后等资料,得出以下结论:... 收集347例鼻咽癌组织,全部或部分进行了CM-1、pAb240、pAb1801和pAb421四种p53蛋白抗体以及PCNA和Ki67抗体的染色。综合分析染色结果并结合组织学特征,临床分期以及预后等资料,得出以下结论:①鼻咽癌中p53蛋白的积聚率为44.3%,积聚的p53蛋白其抗原性不完全一样;②p53积聚的癌细胞具有增殖活性较强和侵袭性较弱的特点;③p53蛋白积聚的百分率在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瘤中比有颈淋巴结转移者高;在早期原发瘤中比晚期原发瘤中高;在放疗后存活5年以上者中比放疗后1.5年内死亡者中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P53 蛋白 生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4例骨肉瘤生存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晋 沈靖南 +5 位作者 韩士英 李佛保 廖威明 吴惠茜 丘钜世 郑迎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5-248,251,共5页
目的:分析骨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价骨肉瘤和多药耐药基因的关系。方法:检测骨肉瘤中MDR1/P-gp的表达,多因素统计生存分析。结果:84例骨肉瘤平均随访21.3个月,28.6%(24/84)1年内发生肺转移;3年生存率为42.9%;P-gp表达阳性率55.1%,等级... 目的:分析骨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价骨肉瘤和多药耐药基因的关系。方法:检测骨肉瘤中MDR1/P-gp的表达,多因素统计生存分析。结果:84例骨肉瘤平均随访21.3个月,28.6%(24/84)1年内发生肺转移;3年生存率为42.9%;P-gp表达阳性率55.1%,等级相关分析显示P-gp表达与1年内肺转移率成等级正相关;COX模型分析显示:P-gp表达及扁骨部位骨肉瘤是无瘤生存期及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年龄和病程是无瘤生存期及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结论:骨肉瘤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是MDR1的表达及扁骨部位的骨肉瘤,保护因素是年龄和病程,大剂量新辅助化疗是改善骨肉瘤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多药耐药性 预后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