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外宫缩波的信号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燕 梁美容 +1 位作者 杨建波 谭丽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0年第1期35-39,共5页
研制智能型的分娩监控分析仪器,实现胎儿监护与助产控制一体化。方法;用分娩监护分析系统对18例分娩的产妇作宫外信号临床数据测量,并进行了信号分析。通过分娩监护分析系统[1,2]的人工选点截波程序,从临床数据中截取55个... 研制智能型的分娩监控分析仪器,实现胎儿监护与助产控制一体化。方法;用分娩监护分析系统对18例分娩的产妇作宫外信号临床数据测量,并进行了信号分析。通过分娩监护分析系统[1,2]的人工选点截波程序,从临床数据中截取55个波次的宫缩波和90个波次的胎动、腹肌波,用STATISTCA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得到识别波形时间参数、幅值参数的判别参考阈值,较规则的宫缩时距均值为75s.下限值为55s。识别胎动和旺肌的下限幅值为1.33kPa(10mmHg),时距上限值为10s.此四个阈值可用于宫外宫缩波的信号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缩 腹肌 分娩监护 胎动 临床 人工 胎儿监护 选点 参考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体外反搏控制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海云 郑振声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187-189,共3页
研究了一种新的体外反搏充排气时序控制算法。采用pentium 微机、十六位单片机并行中断通迅技术研制了一种新型体外反搏控制系统。十六位单片机完成心电信号,反搏波信号的采集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数据经并行通迅接口传至上位... 研究了一种新的体外反搏充排气时序控制算法。采用pentium 微机、十六位单片机并行中断通迅技术研制了一种新型体外反搏控制系统。十六位单片机完成心电信号,反搏波信号的采集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数据经并行通迅接口传至上位机。由pentium 微机根据所研究的控制算法完成反搏充、排气时序信号的控制及反搏状态监测。反搏系统严格保持反搏波传到主动脉瓣处与主动瓣脉关闭时刻同步,增强反搏器系统出错报警处理能力,在保障病人的安全条件下极大限度地提高反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反搏 并行通迅 时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球柱法探讨高分子材料表面的血小板粘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赵颍 张苗青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82-188,共7页
本文报道用微球柱法检测六种国产高分子材料的血液相容性,以血小板的形态变化与粘附数作指标进行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微球柱法与文献及本室的体内留线法结果相符。因而表明微球柱法是体外试验方法中较近于生理状态下的一种实验方法。... 本文报道用微球柱法检测六种国产高分子材料的血液相容性,以血小板的形态变化与粘附数作指标进行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微球柱法与文献及本室的体内留线法结果相符。因而表明微球柱法是体外试验方法中较近于生理状态下的一种实验方法。该法简单、易行,适用于易涂复的或本身可以制成微球状的高分子材料之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血小板 粘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心阻抗血流图对体外反搏的控制研究
4
作者 黄智礼 郑振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92-298,共7页
本文采用点状电极技术,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微型计算机检测控制技术,对反映每一心动周期中,胸腔内主动脉等大血管及心脏血液搏动性变化的心阻抗血流图进行检测和处理。由临床实验采用五个点状电极获得心电信号,心阻抗血流信号和自... 本文采用点状电极技术,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微型计算机检测控制技术,对反映每一心动周期中,胸腔内主动脉等大血管及心脏血液搏动性变化的心阻抗血流图进行检测和处理。由临床实验采用五个点状电极获得心电信号,心阻抗血流信号和自适应处理阻抗参考信号。自适应处理采用变步长LMS噪声抵消算法,消除阻抗血流图波形中反搏引起身体震动的干扰,获得波形稳定、特征点明显的心阻抗血流图波形,从而探索利用心阻抗血流图波形对反搏充排气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反搏 心阻抗血流图 点状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机化驱动装置的研究
5
作者 缪新元 周蓉娟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1999年第1期16-20,共5页
设计一种新的微机化气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驱动系统采用单泵气源,由同一膜片泵同时作为正负气源;控制系统由计算机控制电磁阀对大气开放使驱动气压稳定在设定范围,由传感器采集生理或模拟生理信号,经A/D转换后输入计算... 设计一种新的微机化气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驱动系统采用单泵气源,由同一膜片泵同时作为正负气源;控制系统由计算机控制电磁阀对大气开放使驱动气压稳定在设定范围,由传感器采集生理或模拟生理信号,经A/D转换后输入计算机系统,处理后输出相应信号对血泵泵率、驱动正压、驱动负压、正负压时间比进行调整,使血泵泵血活动接近生理规律.计算机程序用C语言写成,以图形界面与使用者进行人机对话,具备冻结、打印功能,实验结果可长期保存,并可记录.结果:模仿机体的减压反射、Starling法则对心脏调节活动进行检验,测试结果与预期符合.此装置与血泵结合构成人工心脏或左心辅助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 左心辅助装置 驱动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