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兔疫酶标染色法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伟 祝家镇 徐小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8-19,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双重免疫酶标染色方法(单酶法)。其原理是过氧化也物酶遇DAB-CoCl2-H2O2显蓝黑色,遇DAB-H2O2显棕黄色,两种颜色对比鲜明。将此法应用于检测法医尸检材料心和脑中的有关抗原,效果良好。该法灵敏、简便、经济,且... 本文介绍了一种双重免疫酶标染色方法(单酶法)。其原理是过氧化也物酶遇DAB-CoCl2-H2O2显蓝黑色,遇DAB-H2O2显棕黄色,两种颜色对比鲜明。将此法应用于检测法医尸检材料心和脑中的有关抗原,效果良好。该法灵敏、简便、经济,且切片可长期保存,困而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法 双重染色 法医病理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在法医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
2
作者 周伟 祝家镇 王斐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93-194,共2页
将松下牌微波炉(microwave oven,MWO)应用于20例人体尸检材料(心、脑)的链霉菌素一生物素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检测了10种心、脑组织抗原.MWO应用于尸检材料免疫组化染色时的使用要点为(1)抗原的修复:切片置于0.01M枸椽酸... 将松下牌微波炉(microwave oven,MWO)应用于20例人体尸检材料(心、脑)的链霉菌素一生物素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检测了10种心、脑组织抗原.MWO应用于尸检材料免疫组化染色时的使用要点为(1)抗原的修复:切片置于0.01M枸椽酸盐缓冲液(PH6.0)中,DEF档(210W),10min,温度92-98℃;(2)滴加正常血清、一抗、二抗及SP复合物后,于LOW档(70W),5min,温度20~37℃,其它步骤与标准方法一致.结果表明:MWO的应用有助于封闭抗原的修复,提高阳性染色程度,降低背景着色,缩短染色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免疫组织化学 法医 病理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及发生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董利 陈玉川 胡丙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2-55,共4页
探讨电流损伤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学改变,阐述电流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引起机体各器官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变化,揭示非热效应的选择性决定了远离触电点的脏器损伤,而临床上和法医实践中见到的损伤则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给临床清创带... 探讨电流损伤的发生机制及病理生理学改变,阐述电流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引起机体各器官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变化,揭示非热效应的选择性决定了远离触电点的脏器损伤,而临床上和法医实践中见到的损伤则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给临床清创带来困难,法医学实践中无电流斑的死因推断也无从下手,由此阐明电流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和发生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损伤 病理生理学 发生机制 法医鉴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轻度病毒性心肌炎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成建定 陈玉川 +3 位作者 胡丙杰 张雨 曾家乐 刘奕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6,共3页
为探索轻度病毒性心肌炎的法医病理学诊断方法,以适量 Coxsackie B3病毒感染 Balb/c小鼠造成小鼠轻度病毒性心肌炎,对病鼠的心、肝、脾、肺、肾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心肌炎小鼠的各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实验提示,... 为探索轻度病毒性心肌炎的法医病理学诊断方法,以适量 Coxsackie B3病毒感染 Balb/c小鼠造成小鼠轻度病毒性心肌炎,对病鼠的心、肝、脾、肺、肾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心肌炎小鼠的各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实验提示,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类多器官病变的疾病;对多器官进行病理学观察和综合分析是轻度病毒性心肌炎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疾病模型 动物 病理学 法医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外伤性脑干损伤脑干的双重免疫组化及超微病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伟 徐小虎 祝家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26-29,37,共5页
报告建立大鼠外伤性脑干损伤模型,并以死后脑干伤作对照,用神经微丝(neurofilament,NF)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aryacidicprotein,GFAP)双重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了脑干神经... 报告建立大鼠外伤性脑干损伤模型,并以死后脑干伤作对照,用神经微丝(neurofilament,NF)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aryacidicprotein,GFAP)双重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了脑干神经轴索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且对轴索的直径和星形胶质细胞数进行了图像分析及统计处理。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延脑网状结构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轴索直径在脑干伤0.5、1h组与死后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3h组与死后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GFAP阳性细胞数在脑干伤0.5h时无明显变化,而伤后1、3h显著性增加。电镜观察到延脑网状结构内的神经髓鞘层面分离,NF排列紊乱,疏密不一等病变。本研究明确了颅脑损伤早期死亡与脑干损伤的关系,并发现NF-GFAP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可诊断伤后存活1h或更长时间的大鼠外伤性脑干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损伤 脑干/超微结构 中间丝/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L-2H3细胞诊断过敏性休克的可行性初探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薇 陈玉川 +1 位作者 刘水平 孔宪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11-613,共3页
目的 :探索诊断过敏性休克的体外检测方法。方法 :建立豚鼠过敏性休克模型 ,培养RBL 2H3细胞株 ,用致敏动物血清在体外诱导该细胞脱颗粒 ,观察其形态改变及测定组胺释放量与细胞表面AnnexinV标记阳性率。结果 :RBL 2H3细胞在致敏血清刺... 目的 :探索诊断过敏性休克的体外检测方法。方法 :建立豚鼠过敏性休克模型 ,培养RBL 2H3细胞株 ,用致敏动物血清在体外诱导该细胞脱颗粒 ,观察其形态改变及测定组胺释放量与细胞表面AnnexinV标记阳性率。结果 :RBL 2H3细胞在致敏血清刺激下活化 ,在抗原再次攻击后可以脱颗粒 ,AnnexinV阳性率与组胺释放量呈正比 ,二者与致敏血清的滴度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RBL 2H3可望用于过敏性疾病诊断及变应原筛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颗粒 ANNEXINV 组胺 RBL-2H3细胞 诊断 过敏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心肌胶原增生与TGF-β_1的表达 被引量:7
7
作者 成建定 陈玉川 +1 位作者 胡丙杰 黄旭平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08-209,共2页
目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组织修复性病理改变,探索轻度病毒性心肌炎的法医病理学诊断方法。方法:以适量 Coxsackie B3病毒感染 Balb/c小鼠造成小鼠轻度病毒性心肌炎。利用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法观察病鼠心肌组织胶原纤维的增生... 目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组织修复性病理改变,探索轻度病毒性心肌炎的法医病理学诊断方法。方法:以适量 Coxsackie B3病毒感染 Balb/c小鼠造成小鼠轻度病毒性心肌炎。利用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法观察病鼠心肌组织胶原纤维的增生情况,并对病鼠及 9例人心肌炎心肌进行 TGF-β 1的 LSAB免疫组化研究。结果:病鼠心肌组织内胶原纤维呈不同程度增生;心肌炎鼠及人心肌炎心肌组织可见大量 TGF-β 1表达; TGF-β 1的表达与胶原纤维的增生呈正相关。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即存在组织修复性病理改变, TGF-β 1的阳性表达是反映心肌炎症性损伤修复的灵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TGF-Β1 免疫组织化学 法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传导系统简易检查法及常见致猝死病变(附51例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宋一璇 罗斌 +4 位作者 傅晨钟 祝家镇 毕启明 姚青松 梁赏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77-281,共5页
报告一种适用于常规检查心脏传导系统的简易取材法,采用该法检查了70例正常人和51例无心外原因猝死者(按WHO规定起病后24h内死亡为猝死)的心脏传导系统(CCS)。CCS的病变有炎症、出血、脂肪浸润、纤维化、神经病变、窦房结和房室结动脉... 报告一种适用于常规检查心脏传导系统的简易取材法,采用该法检查了70例正常人和51例无心外原因猝死者(按WHO规定起病后24h内死亡为猝死)的心脏传导系统(CCS)。CCS的病变有炎症、出血、脂肪浸润、纤维化、神经病变、窦房结和房室结动脉壁增厚、结构变异和淋巴细胞聚集等。51例中有15例(29%)应认为猝死系由CCS病变所致,包括炎症(8例)、出血(4例)、重度脂肪浸润(2例)和纤维化(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传导系统 常见 炎症 出血 纤维化 猝死 简易 死者 适用 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疑原发性脑干损伤早期死亡脑干纤维联结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周伟 祝家镇 徐小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00-201,共2页
在本研究的13个案例中,怀疑原发性脑干伤死亡的5例,明确死因的8例,其中严重闭合性颅脑损伤2例;缢死1例,失血性休克1例,电击2例,海洛因中毒2例。用LSAB法对13例脑干的中脑、脑桥、延髓各部FN进行检测。结果显示5例怀疑为原发性脑干伤、2... 在本研究的13个案例中,怀疑原发性脑干伤死亡的5例,明确死因的8例,其中严重闭合性颅脑损伤2例;缢死1例,失血性休克1例,电击2例,海洛因中毒2例。用LSAB法对13例脑干的中脑、脑桥、延髓各部FN进行检测。结果显示5例怀疑为原发性脑干伤、2例严重颅脑损伤、2例海洛因中毒死者的脑千部位的神经元内均可见FN的异常沉积,其它各例未见FN的异常沉积。结果表明;LSAB-FN法是诊断原发性脑干伤早期死亡灵敏但非特异的形态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联结蛋白 免疫组化 原发性 脑干损伤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综合征大鼠血清酶浓度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水平 陈玉川 +1 位作者 郭薇 成建定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05-206,共2页
目的观察挤压伤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肌同功酶(CK-MB)浓度的变化,阐明肢体挤压伤大鼠早期是否存在心脏损伤。方法复制挤压伤大鼠动物模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K、CK-MB浓度的变化。结果挤压伤后12h,血清CK、CK-MB浓... 目的观察挤压伤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肌同功酶(CK-MB)浓度的变化,阐明肢体挤压伤大鼠早期是否存在心脏损伤。方法复制挤压伤大鼠动物模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K、CK-MB浓度的变化。结果挤压伤后12h,血清CK、CK-MB浓度显著升高,并持续48h以上。结论肢体挤压伤早期可能有心脏损伤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综合征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心肌同功酶 法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尸检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伟 祝家镇 徐小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49-150,共2页
颅脑损伤是最常见的死因之一。目前,对严重颅脑损伤致死案例的鉴定并不困难。但有时在头面部遭受暴力后迅速死亡,大体解剖又未能发现明确的死因,对这类案件进行法医鉴定就比较田难;从理论上说.颅脑损伤致死是损伤脑干生命中枢的结果;这... 颅脑损伤是最常见的死因之一。目前,对严重颅脑损伤致死案例的鉴定并不困难。但有时在头面部遭受暴力后迅速死亡,大体解剖又未能发现明确的死因,对这类案件进行法医鉴定就比较田难;从理论上说.颅脑损伤致死是损伤脑干生命中枢的结果;这类案件在脑干有何病理变化及其与死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脑干损伤 尸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干机械性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伟 徐小虎 祝家镇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62-64,共3页
用簧片弹击大鼠枕骨结节部位造成大鼠脑干损伤。模型成功的指标包括:弹击后立即出现昏迷,角膜、痛觉、惊觉等反射消失,并于伤后3h内死亡;大体观察无颅骨骨折,无或仅见少许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肉眼可见的脑挫伤,脑干纵切面可有少... 用簧片弹击大鼠枕骨结节部位造成大鼠脑干损伤。模型成功的指标包括:弹击后立即出现昏迷,角膜、痛觉、惊觉等反射消失,并于伤后3h内死亡;大体观察无颅骨骨折,无或仅见少许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肉眼可见的脑挫伤,脑干纵切面可有少许小点状出血;光镜下仅见脑干水肿及少量小灶性出血等轻微病理学变化。造成脑干损伤时大鼠头部受的力为1.6~2牛顿(Newton,N)。当打击力大于2N时可造成广泛性脑损伤,打击力小于1.6N时仅形成脑震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脑干 病理学 颅脑损伤 法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形态改变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竞花兰 陈玉川 +2 位作者 程海鹰 孙斌 谢秀琴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65-166,共2页
通过豚鼠肝细胞印片,观蔡肝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死后变化,探讨AgNOR死后变化与死亡时间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AgNOR的死后变化与死亡时间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AgNOR颗粒形态越来越不清楚。提示AgNOR的形态改变可以... 通过豚鼠肝细胞印片,观蔡肝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死后变化,探讨AgNOR死后变化与死亡时间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AgNOR的死后变化与死亡时间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AgNOR颗粒形态越来越不清楚。提示AgNOR的形态改变可以作为推断死亡时间的一种新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印花 死亡时间 AGNOR 核仁 嗜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机械性损伤皮肤创缘EGFR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朝晖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36-138,共3页
对51例人体尸检材料及40只SD大白鼠不同损伤时间组标本进行组织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酶标染色,结果发现:生前不同方式损伤类型,EGFR阳性染色率在不同损伤时间表达不同。刀伤、枪伤EGFR阳性染色率为70.... 对51例人体尸检材料及40只SD大白鼠不同损伤时间组标本进行组织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酶标染色,结果发现:生前不同方式损伤类型,EGFR阳性染色率在不同损伤时间表达不同。刀伤、枪伤EGFR阳性染色率为70.0%-80.0%,而挫伤和索沟皮损的EGFR阳性染色率较低,仅为4.0%-10.0%左右。动物实验结果提示,损伤5分钟至30分钟;EDFR阳性率较低,仅为400%,从0.5小时至2小时、阳性染色率明显提高,为60.0%~100.0%,我们实验还发现,EGFR在人体和动物死后伤均为阴性染色。故此,可用其作为法医生前和死后伤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机械性损伤 皮肤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死后不同时间形态改变的图像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竞花兰 陈玉川 +1 位作者 程海鹰 孙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S1期87-89,共3页
用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分析豚鼠死后不同时间肝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形态的变化,探讨它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关系。经图像分析的灰度测量结果表明:AgNOR的死后变化与死亡时间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死后经过时间的延长,A... 用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分析豚鼠死后不同时间肝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形态的变化,探讨它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关系。经图像分析的灰度测量结果表明:AgNOR的死后变化与死亡时间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死后经过时间的延长,AgNOR颗粒形态越来越不清楚。灰度变化的量化指标提示。图像分析AgNOR的形态改变,可以作为推断死亡时间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组成区 肝/细胞学 死亡 时间因素 图像分析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细胞膜糖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朝晖 竞花兰 王芏伦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37-138,141,共3页
目的 探测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细胞膜糖蛋白 (凝集素受体 )表达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 S- P法)对 32只 SD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不同时间心肌细胞膜糖蛋白用 6种凝集素进行探测。结果 心肌缺血 15min时,心肌局部可出现花生凝集素(... 目的 探测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细胞膜糖蛋白 (凝集素受体 )表达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 S- P法)对 32只 SD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不同时间心肌细胞膜糖蛋白用 6种凝集素进行探测。结果 心肌缺血 15min时,心肌局部可出现花生凝集素( PNA)染色阳性,并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其阳性表达面积明显增加。缺血 2h其表达水平达到高峰 ,呈弥漫性染色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2h后,心肌缺血区域 PNA受体的表达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其它凝集素染色较为分散,尚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心肌缺血,心肌细胞膜 呈现 D-半乳糖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缺血 细胞膜糖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法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损伤皮肤中金属导体元素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竞花兰 祝家镇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31-35,共5页
实验用60只大自鼠(SD)以220V交流电,通过直径0.4cm的铜、铁、铝金属导体分别电击大鼠爪掌部皮肤,时间分别为1min、20s、5s,形成电损伤。电报伤皮肤与正常对照皮肤经硝酸消化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检测铜、铁、... 实验用60只大自鼠(SD)以220V交流电,通过直径0.4cm的铜、铁、铝金属导体分别电击大鼠爪掌部皮肤,时间分别为1min、20s、5s,形成电损伤。电报伤皮肤与正常对照皮肤经硝酸消化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检测铜、铁、铝的含量。结果显示,电损伤组3种元素含量高出对照组的3.5-32倍,经配对t检验,P值均<0.001,有显著性意义。本实验组织处理不同于以往高温灰化,实验操作简便,检材用量可少至10mg,可为法医学实际检案鉴别是否电损伤皮肤提供客观数据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灼伤 电烧伤 金属导体元素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查国庆 竞花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8-189,共2页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心脏传导系统 心律失常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