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S390位点在广东汉族人群中的多态性与法医学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吕德坚 伍祥林 +2 位作者 李建金 倪星群 陈玉川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38-239,共2页
关键词 DYS390 汉族人群 多态性 法医学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法医教学系统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小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2-113,共2页
本研究综合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结合法医学实际,研制出法医学尸体解剖教学的计算机软件.结果表明符合形象教学的要求.具有较强的交互能力,能按学习不同层次选择有关步骤和内容.
关键词 计算机 法医学 尸体解剖 教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壮年猝死综合征心传导系统及心肌HHF35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斌 宋一璇 +3 位作者 田野 邓平 谢宇晖 毕启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35-137,共3页
为了探讨青壮年猝死综合征(SMDS)的死亡原因与心性猝死之间的关系,作者对SMDS、冠心病、非心血管疾病死亡(正常对照)三组共23例心脏标本进行H.E和HHF35免疫组化观察.结果:9例SMDS中,8例心传导系统及心肌细胞出现小灶性HHF35阴... 为了探讨青壮年猝死综合征(SMDS)的死亡原因与心性猝死之间的关系,作者对SMDS、冠心病、非心血管疾病死亡(正常对照)三组共23例心脏标本进行H.E和HHF35免疫组化观察.结果:9例SMDS中,8例心传导系统及心肌细胞出现小灶性HHF35阴性缺染区,而H.E染色未发现明显梗死灶;冠心病组7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缺染,呈广泛大面积分布;对照组心肌细胞、心传导系统及血管壁里均匀一致的阳性染色.表明部分SMDS死前已有早期心肌缺血或梗死等病变,其死亡原因应为急性心功能不全而致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综合征 心传导系统 HHF35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效率与肺癌细胞的增殖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芳 伍新尧 +2 位作者 徐平 区敬华 童大跃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 :探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效率与肺癌细胞增殖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pCMVβ报告基因质粒及自杀基因E .colicd的真核表达载体评价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效率。肺癌细胞增殖特性的检测包括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群体倍... 目的 :探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效率与肺癌细胞增殖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pCMVβ报告基因质粒及自杀基因E .colicd的真核表达载体评价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效率。肺癌细胞增殖特性的检测包括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流式细胞仪测定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肺癌细胞的类型对脂质介导的基因转染效率具有显著影响。细胞增殖速度越快 ,处于分裂期 (G2 /M)的细胞越多 ,则脂质介导的基因转染效率越高。结论 :脂质介导的基因转染对细胞增殖的依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自杀基因 基因转移 阳离子脂质体 细胞增殖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基因pCEAcd-tk/前体药物体系的体外旁观者效应的差异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郭语彬 伍新尧 +3 位作者 罗超权 郭俊明 许道松 刘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融合自杀基因pCEAcd-tk在导入到肺癌细胞后,其体外旁观者效应的细胞差异性。方法:融合基因pCEAcd-tk提取后,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到6种肺癌细胞株(SPCA-1,GLC-82,A549,SC,HI... 目的:探讨融合自杀基因pCEAcd-tk在导入到肺癌细胞后,其体外旁观者效应的细胞差异性。方法:融合基因pCEAcd-tk提取后,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到6种肺癌细胞株(SPCA-1,GLC-82,A549,SC,HIAMP,L-78),用MTT法测定在细胞转染前后对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5-FC)和丙氧鸟苷(GCV)的敏感性和在体外的旁观者效应。结果:①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效率很低。②在6种已转染的肺癌细胞株中,有2种肺癌细胞株(SPCA-1,A549)对前体药物5-FC和GCV有较高的敏感性;③旁观者效应显示,2种细胞株(SPCA-1,SC)有强的体外旁观者效应,1种细胞株(A549)有较强的旁观者效应,而另外3种细胞株(GLC-82,HIAMP和L-78)的旁观者效应较差。结论:不同的细胞在转染了融合自杀基因以后,其体外旁观者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观者效应 基因治疗 pCEAcd-tK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传导系统取材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5
6
作者 罗斌 宋一璇 +1 位作者 祝家镇 毕启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4-285,共2页
心脏传导系统取材方法的改进罗斌①宋一璇①PhilipS.L.Beh②PaulDickens②祝家镇①毕启明①心脏传导系统(GardiacConductingSystem,CCS)是由窦房结(SAN)、房室结(AVN)... 心脏传导系统取材方法的改进罗斌①宋一璇①PhilipS.L.Beh②PaulDickens②祝家镇①毕启明①心脏传导系统(GardiacConductingSystem,CCS)是由窦房结(SAN)、房室结(AVN)、房室束(HB)、左右束支(LB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传导系统 取材 纵切法 横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纠纷案法医尸解136例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罗斌 林少虎 +4 位作者 林俊莲 唐双柏 万雪康 唐建新 胡丙杰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1年第2期91-92,共2页
为了探讨医疗纠纷案的动态变化及防范对策 ,我们对中山医科大学法医学系 1986~ 1998年的 136例医疗纠纷案的尸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医疗纠纷案呈逐年上升趋势 ,被投诉最多的是乡镇医院 ,个体及无牌诊所案上升幅度较大。医疗... 为了探讨医疗纠纷案的动态变化及防范对策 ,我们对中山医科大学法医学系 1986~ 1998年的 136例医疗纠纷案的尸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医疗纠纷案呈逐年上升趋势 ,被投诉最多的是乡镇医院 ,个体及无牌诊所案上升幅度较大。医疗纠纷所发生的科室以手术科室为主 ,投诉的主要原因是误诊误治、医德医风 ,共占 5 9.6 %。其解决方式“私了”(协调解决 )占 6 2 .6 %。因此 ,如何妥善处理医疗纠纷是值得重视的社会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法医学 尸体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传导系统取材方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小虎 宋一璇 +1 位作者 祝家镇 姚青松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49-150,164+187,共4页
本研究综合应用多媒体计算机,WINDOWS3.1视窗下多媒体创作工具等技术,结合法医学实际,根据心传导系统取材方法的研究成果,研制适用于法医学的心传导系统取材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方法。并经实... 本研究综合应用多媒体计算机,WINDOWS3.1视窗下多媒体创作工具等技术,结合法医学实际,根据心传导系统取材方法的研究成果,研制适用于法医学的心传导系统取材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方法。并经实际使用得到较满意的效果,满足了法医学工作的需要。本文还就提高法医学计算机应用水平的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传导系统 多媒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物质在人心传导系统中的分布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平 姚青松 +1 位作者 宋一璇 梁赏猷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2-64,T011,共4页
为观察 P物质在人心传导系统中的分布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 10例非心血管疾病死亡者心传导系统中的 P物质。结果发现 ,在心传导系统中有数量较少的 P物质免疫阳性纤维和细胞 ,分布于窦房结、房室结和房室束等部位。本研究提示 ,... 为观察 P物质在人心传导系统中的分布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 10例非心血管疾病死亡者心传导系统中的 P物质。结果发现 ,在心传导系统中有数量较少的 P物质免疫阳性纤维和细胞 ,分布于窦房结、房室结和房室束等部位。本研究提示 ,在人心传导系统中 ,P物质阳性神经纤维可能有部分来自心内神经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心传导系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液乙二醛酶Ⅰ分型与男性不育症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伍新尧 魏民新 +4 位作者 杨洁 罗超权 杨英浩 蔡珊元 吴国华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31-33,共3页
本文介绍用琼脂糖淀粉混合凝胶电泳法检测156例精液的乙二醛酶Ⅰ(glyoxalase Ⅰ,GLo Ⅰ)表典的结果。其中93例为异常精液,有GLOⅠ1-1型27例(29.03%),2-1型33例(35.48%),2-2型30例(32.26%),另3例(3.23%)未表现GLOⅠ活性。与广州地区... 本文介绍用琼脂糖淀粉混合凝胶电泳法检测156例精液的乙二醛酶Ⅰ(glyoxalase Ⅰ,GLo Ⅰ)表典的结果。其中93例为异常精液,有GLOⅠ1-1型27例(29.03%),2-1型33例(35.48%),2-2型30例(32.26%),另3例(3.23%)未表现GLOⅠ活性。与广州地区正常人群GLOⅠ表型分布比较后发现,异常精液的GLOⅠ基因频率明显升高(x^2=121.54,df= 2,P<0.005),经疾病关联分析证明,带GLOⅠ~1基因者出现异常精液的相对风险为3.91(x^2=10.77,df=1,P<0.05)。精浆和无精子的精液也能测出GLOⅠ表型。室温下保存1周的精斑能正确测出其GLOⅠ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 乙二醛酶 男性 不育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心脏传导系统神经组织的免疫组化研究
11
作者 胡丙杰 陈玉川 +1 位作者 宋一璇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79-80,96,共3页
作者应用抗S100抗体,对10例正常心脏传导系统的神经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S100阳性的神经组织在心脏传导系统内广泛分布,其含量以窦房结最多,房室结次之,希氏束和束支最少。该研究获得了正常人心脏传导系统神经... 作者应用抗S100抗体,对10例正常心脏传导系统的神经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S100阳性的神经组织在心脏传导系统内广泛分布,其含量以窦房结最多,房室结次之,希氏束和束支最少。该研究获得了正常人心脏传导系统神经组织分布的概貌,为进一步研究心脏传导系统神经组织病变与猝死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心脏传导系统 神经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1993-95年法医案件的回顾性研究
12
作者 罗斌 Bick.,P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法医案件 香港 法医解剖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汉族人群Y染色体多个STR位点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唐双柏 郭景元 +2 位作者 刘超 梁赏猷 王穗保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6-88,共3页
为建立一套高度多态且实用性强的Y-STRs标记系统,本文用PCR结合银染显色技术研究了111例广州汉族男性DYS19、DYS389Ⅰ/Ⅱ、DYS390等位基因及单倍型分布状况。结果显示:广州地区汉族男性DYS19位点... 为建立一套高度多态且实用性强的Y-STRs标记系统,本文用PCR结合银染显色技术研究了111例广州汉族男性DYS19、DYS389Ⅰ/Ⅱ、DYS390等位基因及单倍型分布状况。结果显示:广州地区汉族男性DYS19位点有A1、A2、A3、A4、A5五种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18.9%、36.0%、36.0%、7.2%、1.8%;DYS389Ⅰ位点有B1、B2、B3、B4四种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6.3%、52.2%、17.1%、24.3%;DYS389Ⅱ位点有C1、C2、C3、C4、C5五种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11.7%、38.7%、22.5%、17.1%、9.9%,DYS390位点有D1、D2、D3、D4、D5五种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2.7%、9.9%、46.8%、27.9%、12.6%;χ2检验表明上述各等位基因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此外,还观察到72种由上述座位共同构成的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达0.9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 短串联重复序列 遗传多态性 STR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壮年猝死综合征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免疫组化观察初探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丙杰 陈玉川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5-16,共2页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首次对5例青壮年碎死综合征和11例非心性死亡对照组进行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的研究。发现青壮年猝死综合征5例中有3例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阳性。11例非心性死、对照组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均...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首次对5例青壮年碎死综合征和11例非心性死亡对照组进行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的研究。发现青壮年猝死综合征5例中有3例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阳性。11例非心性死、对照组心肌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均呈阴性。说明上述3例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的心肌细胞已发生不可逆损伤,实属早期心肌梗死。该研究为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的死因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壮年 猝死综合征 纤维连接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鼠脑干损伤后脑组织中GFAP免疫组化改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邓平 徐小虎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06-208,共3页
采取针刺法造成实验大白鼠脑干损伤,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大脑、中脑、桥脑及延髓等不同部位脑组织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改变。结果发现,生前损伤30min,大脑顶部灰质及中脑腹例中央部的GFAP阳性星形... 采取针刺法造成实验大白鼠脑干损伤,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大脑、中脑、桥脑及延髓等不同部位脑组织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改变。结果发现,生前损伤30min,大脑顶部灰质及中脑腹例中央部的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增多;生前损伤60min,除大脑顶部灰质及中脑腹侧中央部外.大脑脑室角周边部、桥脑背侧中央部、延髓腹侧及背侧中央部的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亦增多。而死后损伤者,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不增多。说明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的改变可区别脑组织的生前损伤和死后改变,并可作为脑干损伤早期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损伤 GFAP 生前损伤 死后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肌肌红蛋白缺失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伟 王斐 +2 位作者 秦启生 胡俊 黄光照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33-134,137,共3页
本实验按Selye法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早期心肌梗死模型;又经颈外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冠状动脉痉挛模型。按心肌不同缺血时间(25min、1h、3h)及对照组将以上各模型均分成四组.每组均取心关部及其相邻组织块制成石... 本实验按Selye法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早期心肌梗死模型;又经颈外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冠状动脉痉挛模型。按心肌不同缺血时间(25min、1h、3h)及对照组将以上各模型均分成四组.每组均取心关部及其相邻组织块制成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链霉菌素-生物素-肌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LSAN-Mb染色)。结果表明:心肌梗死25min即可见左心室前壁心内膜下心肌条片状Mb缺失,随着梗死时间的延长,条片状缺染区向外层心肌扩展;冠状动脉痉挛组呈多发性、小灶性Mb缺失,右心室Mb缺染灶多于左心室,且Mb缺染灶多围绕冠状动脉周围,或沿一支冠状动脉之各分枝是葡萄串样分布。可见大鼠早期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心肌Mb缺失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特点.故LSAB-Mb法可望为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心肌缺血提供客观形态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痉挛 肌红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损伤后神经元及轴突改变的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平 祝家镇 宋一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0-11,共2页
采用针刺法造成大鼠脑干损伤,用尼氏体染色、嗜银染色和改良三色法观察脑干神经元及轴突在伤后不同时间的病理改变。结果发现,嗜银染色显示伤后 1~ 3h部分神经纤维不规则增粗、少数断裂, 6h断端膨大呈球形, 15h收缩球较为明显,至 ... 采用针刺法造成大鼠脑干损伤,用尼氏体染色、嗜银染色和改良三色法观察脑干神经元及轴突在伤后不同时间的病理改变。结果发现,嗜银染色显示伤后 1~ 3h部分神经纤维不规则增粗、少数断裂, 6h断端膨大呈球形, 15h收缩球较为明显,至 24h收缩球明显且数量增多;改良三色法显示伤后 3~ 6h部分髓鞘与轴突之间的间隙增宽, 15h髓鞘明显弯曲、不完全地附着在轴突表面,甚至剥脱,持续到伤后 24h;尼氏体染色显示神经元核周尼氏体在伤后 24h减少。该结果提示,组织化学染色能观察到脑干损伤后的病理改变,并且有可能用于推断脑干损伤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损伤 病理学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汉族人群 D7S809的基因频率及其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德坚 刘秋玲 伍新尧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7-18,共2页
利用 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调查了以四核苷酸为重复单位的位点 D7S809在广东人群的群体资料。在 190个被调查的个体中,共发现 14个等位基因和 50种基因型。经计算杂合率、个人识别率和非父排除率分别为 0.8613、 0.9645和... 利用 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调查了以四核苷酸为重复单位的位点 D7S809在广东人群的群体资料。在 190个被调查的个体中,共发现 14个等位基因和 50种基因型。经计算杂合率、个人识别率和非父排除率分别为 0.8613、 0.9645和 0.7184,基因型分布符合 Hardy- Weinberg平衡。 D7S809位点已成功地应用于 100例亲权鉴定案中。 D7S809是一个高度多态性、稳定、易于分型的位点,在法医学上极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生 D7S809 群体数据 亲权鉴定 广东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自杀基因pCEAcd-tk的SPC-A-1细胞的死亡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语彬 伍新尧 +3 位作者 骆晓枫 李芳 徐平 何光耀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自杀基因 pCEAcd tk/前体药物体系旁观者效应的细胞死亡机制。【方法】提取质粒pCEAcd tk ,转染到肺癌细胞株SPC A 1中 ,与未转染的细胞按 2∶8的比例混合后加到 96孔培养板中 (每孔 3× 10 3 ) ,加前体药物 5 FC(5 μ... 【目的】探讨自杀基因 pCEAcd tk/前体药物体系旁观者效应的细胞死亡机制。【方法】提取质粒pCEAcd tk ,转染到肺癌细胞株SPC A 1中 ,与未转染的细胞按 2∶8的比例混合后加到 96孔培养板中 (每孔 3× 10 3 ) ,加前体药物 5 FC(5 μmol/L)和GCV(10 μmol/L)孵育 5d后 ,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而估计旁观者效应。取处理后的细胞 ,提取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 ;Hoechst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及碘化丙啶 (PI)染色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①SPC A 1细胞株在转染了pCEAcd tk体系后加前体药物存在明显的旁观者效应 ;②处理细胞的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涂布状 ;③处理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形状变大 ,无凋亡小体形成 ;④流式细胞仪分析到细胞周期发生改变。【结论】SPC A 1细胞在转染了pCEAcd tk后存在旁观者效应 ,这种旁观者效应引起的细胞死亡是一种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基因 旁观者效应 pcEAcd-tk SPC-A-1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前与死后伤的区别——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损伤组织中的免疫球蛋白G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少影 祝家镇 傅晨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研究损伤组织中的免疫球蛋白 G(Ig G)的分布以区别生前与死后伤。方法 :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技术 (ABC法 ) ,直接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单一特异性抗体 (直接法 )检测人体生前与死后损伤皮肤组织中的 Ig G。结果 :生前... 目的 :研究损伤组织中的免疫球蛋白 G(Ig G)的分布以区别生前与死后伤。方法 :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技术 (ABC法 ) ,直接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单一特异性抗体 (直接法 )检测人体生前与死后损伤皮肤组织中的 Ig G。结果 :生前损伤标本均阳性 ,死后损伤标本均阴性。应用本方法可以检测极短时间 (<1 0 min)内死亡的生前伤。钝器伤 Ig G阳性反应分布范围比锐器伤广。结论 :应用 ABC法、直接法的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人体损伤皮肤组织中的 Ig G比较简便 ,该方法适用基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 免疫酶技术 皮肤损伤 死后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