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良恶性肿瘤的二维超声心动图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翁书和 张小玲 +1 位作者 文雄 廖群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分析20例心脏良恶性肿瘤。结果显示:恶性组多见于右侧心脏,右房血管肉瘤占3/4,肿块回声无蒂、移动范围小,多数(4/5以上)合并中至大量心包积液。良性组(粘液瘤)好发于左房,多数肿块回声带蒂和移动范围... 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分析20例心脏良恶性肿瘤。结果显示:恶性组多见于右侧心脏,右房血管肉瘤占3/4,肿块回声无蒂、移动范围小,多数(4/5以上)合并中至大量心包积液。良性组(粘液瘤)好发于左房,多数肿块回声带蒂和移动范围大的特点。结果表明,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心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肿瘤 超声心动图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右心室起搏致心力衰竭犬模型的研制 被引量:13
2
作者 周淑娴 张旭明 +2 位作者 伍卫 陈筱潮 张燕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研究快速右心室起搏致心力衰竭犬模型的临床、血流动力学及心脏病理变化。方法:采用心室内膜电极及起搏器快速起搏(240min-1共4~5周)犬右心室建立心力衰竭模型。结果:快速起搏4~5周后,所有犬均出现明显的充血... 目的:研究快速右心室起搏致心力衰竭犬模型的临床、血流动力学及心脏病理变化。方法:采用心室内膜电极及起搏器快速起搏(240min-1共4~5周)犬右心室建立心力衰竭模型。结果:快速起搏4~5周后,所有犬均出现明显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平均右房压、右室压、肺动脉压及肺毛细血管楔嵌压明显升高,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及每搏输出量明显下降;病理解剖显示心室腔明显扩大,室壁变薄,光镜检查示心肌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少数坏死溶解,间质充血、细胞浸润。结论:提示快速右心室起搏致心力衰竭犬模型为较理想的非缺血性全心衰竭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疾病模型 起搏 右心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肌钙蛋白I对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罗年桑 伍卫 +2 位作者 谭桂明 王景峰 陈筱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61-262,共2页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价值。方法:采用固相层析免疫技术定性检测三组分别确诊为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陈旧性心肌梗塞(OMI)病人血清中的CTnI,同时检测病人血清肌酸...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价值。方法:采用固相层析免疫技术定性检测三组分别确诊为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陈旧性心肌梗塞(OMI)病人血清中的CTnI,同时检测病人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18例AMI病人CTnI阳性,15例UA病人1例为阳性,其余为阴性,7例OMI病人均为阴性。对应的CKMB增高分别为14例、4例和2例。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为100%,CKMB为778%;CTnI诊断AMI的特异性为955%,CKMB为727%。结论:CTnI对诊断AMI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肌钙蛋白 AMI 诊断 CTN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景峰 伍卫 +4 位作者 聂如琼 杜作义 张燕 谭桂明 孔敏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931-932,共2页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人工起搏器 双心室同步起搏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药物成瘾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附4例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杨莉 谷小鸣 张小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5期304-305,共2页
关键词 静脉药物成瘾 心内膜炎 感染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嘧达莫对兔心肌缺血预处理心电生理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筱潮 张旭明 +2 位作者 伍卫 周淑娴 张燕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观察双嘧达莫对兔心肌缺血预处理心电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新西兰兔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其余3组分别予以缺血预处理、双嘧达莫025mg/kg静脉注射和两者联合处理。应用心... 目的:观察双嘧达莫对兔心肌缺血预处理心电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新西兰兔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其余3组分别予以缺血预处理、双嘧达莫025mg/kg静脉注射和两者联合处理。应用心脏程序电刺激技术测定心室电生理参数及心室颤动阈值。结果:缺血预处理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室有效不应期离散度、心室恢复时间离散度及双极心室电图QT间期离散度(分别为150msvs236ms,P<001,106msvs221ms,P<001,131msvs229ms,P<001),提高心室颤动阈值(308mAvs206mA,P<001),减少室颤发生;联合应用双嘧达莫使有效不应期的离散度进一步下降(88msvs150ms,P<005),心室颤动阈值进一步提高(364mAvs308mA,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室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病理生理学 电生理学 双嘧达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犬肾组织内皮素系统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筱潮 张旭明 +3 位作者 刘英梅 方昶 罗年桑 伍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犬肾脏内皮素系统表达的变化。方法 :快速右心室起搏致心力衰竭犬模型 ,2 1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起搏 2周组和起搏 4周组。测定血液动力学评价心力衰竭严重程度 ,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浓度 ,RT -PCR法...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犬肾脏内皮素系统表达的变化。方法 :快速右心室起搏致心力衰竭犬模型 ,2 1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起搏 2周组和起搏 4周组。测定血液动力学评价心力衰竭严重程度 ,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浓度 ,RT -PCR法检测肾脏皮质和髓质内皮素系统的表达水平。结果 :起搏 2周组和起搏 4周组血浆内皮素浓度均明显升高 ,起搏 2周组肾髓质内皮素B受体表达水平上升 ,起搏 4周组肾皮质和髓质内皮素前体原、内皮素A受体和内皮素B受体的表达均上升 ,在肾皮质 ,以内皮素A受体上升幅度较明显 ,而在肾髓质 ,则以内皮素B受体上升为显著。结论 :在心力衰竭的不同阶段 ,肾脏内皮素系统表达的改变参与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内皮缩血管肽类 肾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功率射频导管消蚀房室交界区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敏州 朱纯石 +3 位作者 伍卫 王景峰 陈锡龙 周淑娴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44-46,共3页
用低功率射频导管消蚀(RFCA)房室交界区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8例,其中消蚀房室结治疗起搏器术后顽固性快速心房颤动2例,改良房室结消蚀慢径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6例。全部获得成功。平均输出功率(19.1±3.1... 用低功率射频导管消蚀(RFCA)房室交界区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8例,其中消蚀房室结治疗起搏器术后顽固性快速心房颤动2例,改良房室结消蚀慢径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6例。全部获得成功。平均输出功率(19.1±3.1)W,阻抗稳定,碳化现象少,术后心肌酶基本正常。提示:低功率RFC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上性 心律失常 房室结 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对正常犬与心力衰竭犬心室电生理效应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淑娴 张旭明 +1 位作者 伍卫 陈筱潮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比较胺碘酮对正常犬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犬心室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32只犬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7)、正常服胺碘酮组(n=7)及CHF组(n=9)、CHF服胺碘酮组(n=9)。服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30... 目的:比较胺碘酮对正常犬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犬心室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32只犬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7)、正常服胺碘酮组(n=7)及CHF组(n=9)、CHF服胺碘酮组(n=9)。服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300mg/d,共4~5周。用快速右心室起搏(240min-1共4~5周)制作CHF犬模型,用心脏电刺激及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测定心电生理参数。结果:胺碘酮明显延长正常犬的窦性心动周长(SCL)、室内传导时间(IVCT)、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90)、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心室激动时间(AT)及心室恢复时间(RT),对VERP与MAPD90的比值(VERP/MAPD90)、室颤阈值(VFT)、RT离散性(RTD)和复极后期(VLRD)无明显影响。胺碘酮对犬CHF时明显延长的SCL、MAPD90、VERP、AT及RT无进一步延长作用,可进一步延长IVCT,使降低的VERP/MAPD90及VFT明显提高,缩短延长的VLRD,减小增大的RTD。结论:胺碘酮对CHF犬心室电生理特性的影响不同于对正常犬的影响,胺碘酮使CHF犬部分异常的心室电生理特性改变大致回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药理学 心力衰竭 CHF 电生理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研究20年(1974-1995年)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纯石 王景峰 +2 位作者 伍卫 孙荷华 张旭明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4,共4页
综述近20年来本院在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研究的几个方面:(1)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电极技术;(2)锁骨下静脉远端穿刺插入电极技术;(3)髂静脉穿刺插入电极技术;(4)防止小儿安置起搏器后生长造成电极脱位的研究;(5)永久... 综述近20年来本院在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研究的几个方面:(1)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电极技术;(2)锁骨下静脉远端穿刺插入电极技术;(3)髂静脉穿刺插入电极技术;(4)防止小儿安置起搏器后生长造成电极脱位的研究;(5)永久性起搏电极拔除术的研究;(6)紧急床边心脏起搏技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苷Rg_1与胺碘酮对犬心室电生理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伍卫 张旭明 +3 位作者 刘品明 王景峰 周淑娴 李健明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99-102,共4页
比较静脉注射三七皂苷Rg1(20mg/kg)与胺碘酮(10mg/kg)对正常麻醉犬的心室电生理作用。24只正常犬被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Rg1组和胺碘酮组。麻醉后沿正中开胸,暴露心脏。应用心脏电刺激及单相动作电位(... 比较静脉注射三七皂苷Rg1(20mg/kg)与胺碘酮(10mg/kg)对正常麻醉犬的心室电生理作用。24只正常犬被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Rg1组和胺碘酮组。麻醉后沿正中开胸,暴露心脏。应用心脏电刺激及单相动作电位(MAP)记录技术,测量用药前后心室电生理参数。结果发现,Rg1与胺碘酮均不同程度地延长心室有效不应期及心室MAP时程。提示Rg1与胺碘酮均延长心室不应性及心室复极化时程。表明Rg1对心室的电生理作用类似于胺碘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甙类 胺碘酮 药理学 电生理学 心室 RG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仑西平对兔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压力反射敏感性与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燕 张旭明 +4 位作者 伍卫 聂如琼 方昶 周淑娴 陈筱潮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349-351,383,共4页
【目的】观察哌仑西平对兔心肌梗死 (MI)后心率变异性 (HRV)、压力反射敏感性 (BRS)和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36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梗死组和哌仑西平组 ,2周后测量HRV、BRS、心室有效不应期离散性 (VERP D)和室颤阈值 (V... 【目的】观察哌仑西平对兔心肌梗死 (MI)后心率变异性 (HRV)、压力反射敏感性 (BRS)和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36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梗死组和哌仑西平组 ,2周后测量HRV、BRS、心室有效不应期离散性 (VERP D)和室颤阈值 (VFT)。各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后HRV各指标和BRS明显降低 ,VERP D明显增加 ,VFT降低。哌仑西平明显增加心肌梗死后HRV各指标和BRS ,减小VERP D ,增加VFT。HRV、BRS与VERP D、VFT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哌仑西平增加心肌梗死后迷走神经活性 ,增加心肌电稳定性。哌仑西平增加心脏迷走神经活性 ,可能是其抗心室颤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哌仑西平 药理学 电生理学 收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肾上腺素逆转普罗帕酮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旭明 梁惠玲 +2 位作者 伍卫 刘品明 王景峰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51-54,共4页
应用心内电生理检查。对9例可诱发持续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病人进行电药理学试验,结果发现: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延长房室及室房传导间期,延长房室及室房传导系统功能不应期,使8/9病人不能再诱发持续性SVT;静脉滴注异丙... 应用心内电生理检查。对9例可诱发持续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病人进行电药理学试验,结果发现: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延长房室及室房传导间期,延长房室及室房传导系统功能不应期,使8/9病人不能再诱发持续性SVT;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ISO)能逆转普罗帕酮的电生理作用,并使1/8病人重新诱发持续性SVT,5/8病人非持续性SVT的持续间期延长,ISO逆转普罗帕酮效应能被普萘洛尔阻断。研究提示,在交感神经兴奋状态下,即使口服经临床电药理学试验证实有效的药物,部分病人仍可能复发S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肾上腺素 普罗帕酮 药理学 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犬心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筱潮 张旭明 +2 位作者 伍卫 刘英梅 邓庆丽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观察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犬动物模型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建立快速心脏起搏致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 ,用RT PCR方法观察心力衰竭不同阶段心肌组织iNOSmRNA的表达。【结果】在快速心脏起搏致心力衰竭... 【目的】观察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犬动物模型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建立快速心脏起搏致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 ,用RT PCR方法观察心力衰竭不同阶段心肌组织iNOSmRNA的表达。【结果】在快速心脏起搏致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不同阶段 ,心肌细胞均有iNOSmRNA的表达 ,表达的水平在起搏的第 1周末即达到高峰 ,第 2周末有所回落并在第 3周末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 ,而在第 4周末则出现了明显的衰退。【结论】心肌组织iNOS的生成参与快速心脏起搏致心力衰竭犬模型心力衰竭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肌 一氧化氮合酶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腔不同部位起搏对犬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聂如琼 伍卫 +3 位作者 王景峰 张燕 方昶 朱纯石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观察犬右心腔不同部位起搏的急性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选用健康犬10 只,先后进行右心房起搏( R A P) 、希氏束近端起搏( H B P) 和右心室腔内近心尖部起搏( R V P) ,并测定有关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与 R ... 目的:观察犬右心腔不同部位起搏的急性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选用健康犬10 只,先后进行右心房起搏( R A P) 、希氏束近端起搏( H B P) 和右心室腔内近心尖部起搏( R V P) ,并测定有关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与 R A P 比较,在 H B P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 m P A P) 、肺毛细血管楔压( P C W P) 和左室舒张末压( L V E D P) 升高,心输出量( C O) 降低,等容收缩期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 + dp/dtm a x) 、等容舒张期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 - dp/dtm ax) ,左室松驰时间常数( T) 均无明显变化; R V P状态下m P A P、 P C W P和 L V E D P升高, C O、+ dp/dtm ax 和- dp/dtm ax 降低, T 增加。与 H B P 比较,在 R V P 状态下 C O、+ dp/dtm ax 和 - dp/dtm a x 降低, T 增加。结论:右心室腔内近心尖部起搏导致左室舒缓性下降,从而影响左室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起搏 血液动力学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侵入性评价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伍卫 张旭明 +1 位作者 梅伯英 谭俊文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10-214,共5页
本文通过连续记录24~48h动态心电图,探讨22例病者室性早搏(VPC)自发变动的特点,发现相邻小时与小时之间VPC密度存在着自相关和直线相关关系。以相邻小时之间VPC密度自发变动之预测值的99%可信限,建立个体化药... 本文通过连续记录24~48h动态心电图,探讨22例病者室性早搏(VPC)自发变动的特点,发现相邻小时与小时之间VPC密度存在着自相关和直线相关关系。以相邻小时之间VPC密度自发变动之预测值的99%可信限,建立个体化药物疗效评价标准。采用安慰剂对照的单盲交叉法进行单次大剂量口服和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单次大剂量口服氟卡胺的临床急性药物试验,同时与目前国内外有关药效评价方法或标准作比较,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方法和标准可靠、安全,较少出现假性药效,不但适用于个体病人选药,而且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更合理的急性非侵入性药物疗效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药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心室肌复极的变异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庆煜 伍卫 孔敏仪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369-371,390,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室肌复极的变异性。【方法】用计算机自动测量技术及 2 4hHolter记录仪 ,分析心肌梗死组 (n =35 )和对照组 (n =37) 2 4hQT、QTc间期变异性 (QTV、QTcV)。【结果】心肌梗死组 2 4hQTV指标中ASDQT较对照组增大 (...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室肌复极的变异性。【方法】用计算机自动测量技术及 2 4hHolter记录仪 ,分析心肌梗死组 (n =35 )和对照组 (n =37) 2 4hQT、QTc间期变异性 (QTV、QTcV)。【结果】心肌梗死组 2 4hQTV指标中ASDQT较对照组增大 (P <0 0 5 ) ,心肌梗死组 2 4hQTcV指标中SDQTc、SDAQTc、rMSSDQTc、CVQTc较对照组增大 (P <0 0 5 ) ,两组各频域指标 (HF ,LF ,TF ,HF/LF)比较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心肌梗死后QTV、QTcV增大 ,提示心室肌复极在时间上的不均一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电图 心室肌复极 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那普利抗兔心肌梗塞后心室颤动作用及其机制(摘要)
18
作者 张燕 张旭明 +4 位作者 伍卫 聂如琼 方昶 周淑娴 陈筱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51-351,共1页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室颤动 依那普利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奎尼丁和胺碘酮对犬心室电生理效应的影响差异探讨
19
作者 刘品明 戴冽 +2 位作者 张旭明 伍卫 李健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应用心脏电刺激技术和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从心室复极化时程、时相及复极化离散性和心室肌电稳定性的角度,研究口服奎尼丁和胺碘酮4周后对心室电生理效应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奎尼丁和胺碘酮有相似的心室电生理效应,包括延... 应用心脏电刺激技术和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从心室复极化时程、时相及复极化离散性和心室肌电稳定性的角度,研究口服奎尼丁和胺碘酮4周后对心室电生理效应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奎尼丁和胺碘酮有相似的心室电生理效应,包括延长心室有效不应期和心室复极化时程。但是奎尼丁对延长复极化后期的作用尤为突出,且使复极化离散性增加,对心室纤颤阈值无显著影响;而胺碘酮均一同步地延长复极化时程,不影响复极化离散性,且使心室纤颤阈值上升,提高心室肌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律失常药 奎尼丁 胺碘酮 电生理学 心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犬的心房电生理效应及其对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20
作者 刘品明 张旭明 +1 位作者 伍卫 李健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2-14,共3页
应用心脏电刺激技术,观察了实验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犬的心房电生理效应及其潜在的抗心律失常作用,24只犬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胺碘酮组和甲状腺机能减退组。胺碘酮组犬予以胺碘酮口服,每日400mg,共4周.以甲状腺全切除术创作... 应用心脏电刺激技术,观察了实验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犬的心房电生理效应及其潜在的抗心律失常作用,24只犬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胺碘酮组和甲状腺机能减退组。胺碘酮组犬予以胺碘酮口服,每日400mg,共4周.以甲状腺全切除术创作甲状腺机能减退模型。电生理实验结果表明,甲状腺机能减退状态与胺碘酮的心电生理效应有很高的一致性,两者均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和心房功能传导期(AFCP)。不同的是,甲状腺机能减退状态对心房间传导时间(LACT)无影响,胺碘酮使之延长。甲状腺机能减退组和胺碘酮组持续性房性快速型心律失常(SAT)的诱发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机能减退 胺磺酮 电生理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