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陈伟良 张惠宜 +1 位作者 冯继业 陈光晔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用血浆D二聚体(DD)单克隆抗体对6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作血浆DD测定,结果表明,良性肿瘤组(n=20),未治疗恶性肿瘤组(n=22)和恶性肿瘤治疗组(n=19)DD阳性率分别为250%,636%和211%... 用血浆D二聚体(DD)单克隆抗体对6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作血浆DD测定,结果表明,良性肿瘤组(n=20),未治疗恶性肿瘤组(n=22)和恶性肿瘤治疗组(n=19)DD阳性率分别为250%,636%和211%。前两组间和后两组间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血浆DD可作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分子标志物。血浆DD水平对恶性肿瘤预后可能有估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 D-二聚体 口腔颌面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抑郁反应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伟良 洗敏茜 潘集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9-39,共1页
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2例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28例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治疗前后作了评定。并与100名健康自愿者作比较。结果表明良性肿瘤组术前术后均无明显抑郁情绪反应,而恶性肿瘤组术前和术后分别有明显抑郁反应(P<... 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2例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28例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治疗前后作了评定。并与100名健康自愿者作比较。结果表明良性肿瘤组术前术后均无明显抑郁情绪反应,而恶性肿瘤组术前和术后分别有明显抑郁反应(P<0.05)和强烈抑郁反应(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颌面部肿瘤 抑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HSV-TK/GCV系统治疗口腔鳞癌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安训 黄洪章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3-55,59,共4页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AdCMVHSV TK) /丙氧鸟苷 (GCV)系统治疗口腔鳞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HSV TK/GCV系统治疗口腔鳞癌细胞 (Tca 8113细胞株 )后分别应用3 H TdR掺入法、流式细胞仪(FCM )、TUNEL(Td...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AdCMVHSV TK) /丙氧鸟苷 (GCV)系统治疗口腔鳞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HSV TK/GCV系统治疗口腔鳞癌细胞 (Tca 8113细胞株 )后分别应用3 H TdR掺入法、流式细胞仪(FCM )、TUNEL(TdT mediateddUTPNickEndLabeling)法和透射电镜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HSV TK/GCV系统治疗后 :3 H TdR掺入法显示掺入率下降 ,GCV为 5× 10 -4 mol/L时掺入率随感染复数 (MOI)的上升而显著下降 (P <0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 ,FCM显示S期比率显著升高 (P <0 0 0 1) ,G2 +M期比率下降为 0 (P <0 0 0 1) ,G1/G0 期的改变不明显 (P>0 0 5 ) ;透射电镜及TUNEL法检测均未见凋亡细胞。【结论】口腔鳞癌细胞经HSV TK/GCV系统治疗后DNA的合成受抑制 ,细胞周期阻滞于 S期 ,但无明显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基因 基因疗法 胸苷激酶 口腔肿瘤 口腔鳞癌 腺病毒介导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转化基因E_7的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建广 黄洪章 李金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05-108,共4页
【目的】准确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正常口腔粘膜中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的感染状况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16型与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从 30例未经治疗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 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口腔粘膜切... 【目的】准确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正常口腔粘膜中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的感染状况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16型与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从 30例未经治疗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 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口腔粘膜切取标本 ,液氮冷冻保存 ;常规提取组织DNA ,设计HPV16E7转化基因特异性引物 ,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对PCR结果进行检测 ,记录结果。【结果】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检测到 11例HPV16阳性 ,感染率 36 7% ;30例正常对照组中检测到 4例HPV16阳性 ,感染率 11 1%。经 χ2 检验 ,两者差别有显著性。【结论】人乳头瘤病毒 16型与人口腔鳞状细胞癌有一定关系 ,但HPV16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 口腔肿瘤 癌基因E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基因修饰人口腔鳞癌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
5
作者 张谦 张志光 +2 位作者 张腾飞 胡亮 陈诗书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用PA317包装的携带人IFN-γ、TNF-α或IL-2cDNA3种逆转录病毒载体用来转染人口腔鳞癌细胞株Tca-8113。经新霉素衍生物G418筛选出抗性克隆并扩增产生子代株。PCR和细胞因子生物活性测定证实细胞因... 用PA317包装的携带人IFN-γ、TNF-α或IL-2cDNA3种逆转录病毒载体用来转染人口腔鳞癌细胞株Tca-8113。经新霉素衍生物G418筛选出抗性克隆并扩增产生子代株。PCR和细胞因子生物活性测定证实细胞因子基因整合入基因修饰细胞并通过细胞分泌相应活性蛋白产物。本研究显示对口腔鳞癌细胞的逆转录病毒介导细胞因子的基因转移方法切实、可靠。基因修饰细胞株的建立为研究其生物学行为提供了实验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 细胞系 细胞活素类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例颌骨造釉细胞瘤复发因素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廖伟 陈伟良 +2 位作者 潘朝斌 王建广 李劲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6-498,共3页
关键词 颌骨造釉细胞瘤 复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24例先天性唇腭裂的临床分类和发病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伟良 陈光晔 +1 位作者 任材年 张志光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6年第1期20-22,共3页
作者统计1524例先天性唇腭裂患者中,唇裂合并腭裂。唇裂或伴牙槽裂,单纯腭裂,分别占60.83%,26.51%,12.66%。男女比为1.89:1。本资料显示,多基因遗传是唇腭裂的重要病因之一。胚胎早期的外环境包括感... 作者统计1524例先天性唇腭裂患者中,唇裂合并腭裂。唇裂或伴牙槽裂,单纯腭裂,分别占60.83%,26.51%,12.66%。男女比为1.89:1。本资料显示,多基因遗传是唇腭裂的重要病因之一。胚胎早期的外环境包括感染,药物,毒物,放射线,妊娠呕吐,精神因素,全身疾病和多胎生育与唇腭裂发生有关。以综合征出现的唇腭裂应考虑单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疾病 唇裂 腭裂 分类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3例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伟良 任材年 +1 位作者 陈光晔 张志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9-41,共3页
63例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含McCune-Albright综合征和上颌骨FD骨肉瘤变各1例)作手术治疗。8例行上颌骨次全切除术,55例行整形性削除术。整形性削除术术后继续长大率为25.5%,其中20岁以下组的... 63例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含McCune-Albright综合征和上颌骨FD骨肉瘤变各1例)作手术治疗。8例行上颌骨次全切除术,55例行整形性削除术。整形性削除术术后继续长大率为25.5%,其中20岁以下组的术后继续长大率高于21岁以上组(P<0.05)。本文对颌骨FD的命名、分型、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和恶变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 骨纤维病变 肉瘤变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鳞癌DNA倍体性和S期细胞比率与其预后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伟良 任材年 +3 位作者 陈光晔 孔庆瑜 张志光 庾尧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S1期73-75,共3页
对72例舌鳞癌根治术后病者作随访复查和用流式细胞仪对其石蜡包埋标本作DNA含量测量。结果5年生存率为56.9%,5年内死亡者和5年存活者异倍体率分别为64.5%和41.5%(P>0.05),而高S期细胞比率(SPF)... 对72例舌鳞癌根治术后病者作随访复查和用流式细胞仪对其石蜡包埋标本作DNA含量测量。结果5年生存率为56.9%,5年内死亡者和5年存活者异倍体率分别为64.5%和41.5%(P>0.05),而高S期细胞比率(SPF)分别为90.3%和41.5%(P<0.01)。有颈淋巴转移者五年生存率(28.6%)低于无颈淋巴转移者(68.6%)(P<0.05)。两者异倍体率和高SPF分别有显著差异和非常显著差异。高SPF在临床期之间、C1和G2之间均有明显差异。提示DNA倍体性与舌鳞癌5年生存率无关,而高SPF则有密切关系。认为SPF作为估测舌鳞癌的预后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病理学 鳞状细胞/病理学 DNA 肿瘤/病理学 S间期 倍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53)、p^(21)和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潘朝斌 黄洪章 +2 位作者 陈伟良 李海刚 王安训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研究 p5 3、p2 1和bcl 2基因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4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p5 3、p2 1和bcl 2癌基因蛋白表达。【结果】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5 3、p2 1和bcl 2蛋白阳性率... 【目的】研究 p5 3、p2 1和bcl 2基因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4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p5 3、p2 1和bcl 2癌基因蛋白表达。【结果】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5 3、p2 1和bcl 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46 %、6 1%、46 % ;p5 3和 p2 1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p5 3蛋白表达与 p2 1蛋白表达有关 (P <0 0 5 ) ,bcl 2基因蛋白表达与 p5 3或p2 1基因蛋白表达无关 (P >0 0 5 )。【结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 p5 3、p2 1和bcl 2癌基因蛋白表达 ;p5 3和 /或p2 1蛋白阳性病例恶性程度高 ,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p5 3和 /或 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舌肿瘤 P53 P21 BLC-2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茎突综合征与翼钩综合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伟良 任材年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3-195,共3页
手术治疗茎突综合征24例和翼钩综合征11例。前者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1.6%和58.3%,后者为100%和63.6%。对两综合征的病因、病理机理。
关键词 茎突综合征 翼钩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唇腭裂病儿TORCH感染的血清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伟良 何英明 +2 位作者 潘朝斌 陈光晔 任材年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9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为了探讨弓形虫(TO),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和单纯疱疹病毒Ⅱ(HSVⅡ)感染与先天性唇腭裂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20例2月龄至10岁唇腭裂病儿和62名正常儿童血清抗TO-IgM,抗RV-IgM... 目的:为了探讨弓形虫(TO),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和单纯疱疹病毒Ⅱ(HSVⅡ)感染与先天性唇腭裂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20例2月龄至10岁唇腭裂病儿和62名正常儿童血清抗TO-IgM,抗RV-IgM,抗CMV-IgM和抗HSVⅡ-IgM用ELISA法作检。结果:病儿阳性率分别为4.2%,3.3%,33.3%和3.3%,正常儿分别为1.6%,3.2%,21.0%和3.3%,两者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2~3月龄组病儿抗CMV-IgM阳性率为43.8%,显著高于正常儿的9.1%(P<0.05)。结论:唇腭裂的发生与TO,RV和HSVⅡ感染可能无明显关系,与先天性CMV感染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TORCH感染 血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预防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伟良 陈小华 +2 位作者 林承光 谭杰文 李汝瑶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为探讨高压氧预防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作用。方法:对两组白兔右侧下颌骨作总量为16Gy钴60放射,其中一组在放射期间和放射结束后共作16舱次高压氧(025MPa)吸入。放射结束后42周,对放射侧颌骨作连续切片光镜下病理学观察。结果:单纯... 目的:为探讨高压氧预防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作用。方法:对两组白兔右侧下颌骨作总量为16Gy钴60放射,其中一组在放射期间和放射结束后共作16舱次高压氧(025MPa)吸入。放射结束后42周,对放射侧颌骨作连续切片光镜下病理学观察。结果:单纯放射组颌骨放射性坏死率为6/8,放射加高压氧吸入组为2/8,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兔颌骨放射过程中吸入高压氧对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有显著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坏死 放射性骨坏死 高压氧 预防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膜复合异体骨移植促进兔下颌骨缺损修复 被引量:6
14
作者 侯劲松 黄洪章 李祖兵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比较聚乳酸 (PLA)膜复合脱钙冻干异体骨 (DemineralizedFreeze DriedBone,DFDB)和胚胎骨 (FetalBone ,FB)的骨修复能力。【方法】在 12只日本大耳白兔双侧下颌骨下缘中份形成方形骨缺损 ,左右侧骨缺损分别植入FB和DFDB ,表面覆... :【目的】比较聚乳酸 (PLA)膜复合脱钙冻干异体骨 (DemineralizedFreeze DriedBone,DFDB)和胚胎骨 (FetalBone ,FB)的骨修复能力。【方法】在 12只日本大耳白兔双侧下颌骨下缘中份形成方形骨缺损 ,左右侧骨缺损分别植入FB和DFDB ,表面覆盖PLA膜。术后 4、8、12周分期处死动物 ,下颌骨标本行放射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 4周两侧缺损内有大量新生骨组织。 8周后植入的FB完全被吸收改建 ,右侧缺损内仍见DFDB残片。 12周双侧新生皮质骨与宿主骨连结紧密。术后各期PLA/FB侧新骨量均高于PLA/DFDB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修复 骨再生 异体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NA和DNA含量估测腮腺混合瘤增殖活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伟良 孔庆瑜 +2 位作者 李海刚 陈光晔 任材年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31-33,共3页
为了评价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和DNA含量在研究腮腺混合瘤细胞增殖活性中的价值,对60例良性无复发、复发和恶性腮腺混合瘤用PCNA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和流式细胞测量术作PCNA测定和DNA含量测量。结果显示PCN... 为了评价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和DNA含量在研究腮腺混合瘤细胞增殖活性中的价值,对60例良性无复发、复发和恶性腮腺混合瘤用PCNA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和流式细胞测量术作PCNA测定和DNA含量测量。结果显示PCNA表达在各组间和高S期细胞比率(SPF)在无复发和复发组间有显著差异;恶性混合瘤组与良性无复发组或复发组间有显著差异;PCNA表达与高SPF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提示PCNA表达和DNA含量均能反映良恶性混合瘤细胞增殖活性,对良恶性混合瘤的鉴别有重要价值;PCNA表达对良性混合瘤复发亦有较高估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瘤 病理学 腺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酸诱导腭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宝辉 黄洪章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1年第1期35-37,共3页
视黄酸作为一种转录调控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生理水平时它能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与正常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作为一种致畸原,视黄酸又可以诱导多种生物的多种组织器官畸形。缺乏和过量的视黄酸可以诱导腭裂畸形形成,而目前其诱导... 视黄酸作为一种转录调控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生理水平时它能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与正常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作为一种致畸原,视黄酸又可以诱导多种生物的多种组织器官畸形。缺乏和过量的视黄酸可以诱导腭裂畸形形成,而目前其诱导腭裂的分子发病机制仍不确切,本文从动物实验、配体-受体-基因以及胚胎发育的角度就视黄酸诱导腭裂畸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腭裂 核内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 视黄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釉细胞瘤的分子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陶谦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0年第5期273-275,共3页
成釉细胞瘤是独具特性的一种良性牙源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等特点。目前,发现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外基质等生物大分子在成釉细胞瘤的发生和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成釉细胞瘤 生物学行为 分子生物学 牙源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基因位点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海鹏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0年第2期100-103,共4页
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病因极其复杂。大量的研究表明基因在它的病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方法寻找导致唇腭裂的基因位点,尤其是导致非综合征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的基因和位点,已初见端倪。本文对... 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病因极其复杂。大量的研究表明基因在它的病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方法寻找导致唇腭裂的基因位点,尤其是导致非综合征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的基因和位点,已初见端倪。本文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唇裂 基因 位点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涂层317L接骨板相邻受辐射骨膜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少萍 朱明仁 +2 位作者 姚小武 殷学民 任材年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282-284,共3页
将钛涂层317L接骨板植入电子线照射的犬右下颌骨体部,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相邻骨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钛涂层317L接骨板组相邻骨膜超微结构损伤比未喷涂钛层的317L接骨板对照组轻微。可能与未喷涂钛层的317... 将钛涂层317L接骨板植入电子线照射的犬右下颌骨体部,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相邻骨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钛涂层317L接骨板组相邻骨膜超微结构损伤比未喷涂钛层的317L接骨板对照组轻微。可能与未喷涂钛层的317L接骨板所释放出来的毒性较大的Cr、Ni离子对组织细胞的再损伤有关,而钛涂层317L接骨板表面呈纯钛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板 下颌修复术 骨膜 超微结构 辐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