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颅脑损伤后癫痫的高危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史志东 何穗智 +4 位作者 蔡梅钦 陈爱慈 林木田 胡裕全 杨李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65-267,共3页
目的 分析儿童颅脑损伤后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86 例年龄6 个月至14 岁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采用 Logistic 模型分析 G C S 评分、意识状态及 C T 结果等10 种因素与颅脑损伤后癫痫的关系。结果 单因... 目的 分析儿童颅脑损伤后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86 例年龄6 个月至14 岁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采用 Logistic 模型分析 G C S 评分、意识状态及 C T 结果等10 种因素与颅脑损伤后癫痫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 G C S评分、意识状态及 C T 结果与颅脑损伤后癫痫有关,经多因素分析,仅 G C S 评分有意义。结论 儿童颅脑损伤后癫痫与 G C S评分≤8 分、意识障碍及 C T 结果异常有关,上述因素同时存在时,仅 G C S 评分≤8 分是颅脑损伤后癫痫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癫痫 高危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癌组织中黄曲霉毒素和肝炎病毒基因检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元平 彭文伟 +3 位作者 姚集鲁 何光耀 倪尔葭 胡萍春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20-23,共4页
以肝细胞场(HC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组织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B1),嵌套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组织中的HBVDNA和HCVRNA。在69.2%(18/26例)的HCC患者中检... 以肝细胞场(HC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组织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B1),嵌套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组织中的HBVDNA和HCVRNA。在69.2%(18/26例)的HCC患者中检出了3.65-89.06ng不等的AFB1/g肝组织;HBVDNA和HCVRNA检出率分别为90.5%(57/63例)和12.7%(8/63例)。其中,AFB1和HBVDNA重叠检出率为61.5%(16/26例),HBVDNA和HCVRNA重叠检出率为7.9%(5/63例),4例HCC患者重叠检出了AFB1、HBVDNA和HCVRNA;同步检测对照组5例,无1例出现这种情况。结果表明,上述3种因素均与人类肝癌密切相关,并且可能存在协同致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炎病毒 黄曲霉毒素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和肾切除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MHC基因转录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郑辉 潘敬运 李洪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3-17,共5页
用二肾一夹(2KIC)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探讨心肌肥厚发生和逆转以及肌球蛋白重链(myosinheavychain,MHC)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表明:1)2KIC肾性高血压大鼠术后第2~12周,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左室... 用二肾一夹(2KIC)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探讨心肌肥厚发生和逆转以及肌球蛋白重链(myosinheavychain,MHC)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表明:1)2KIC肾性高血压大鼠术后第2~12周,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左室重量/体重(LVW/BW)明显升高、左心室α-MHC基因表达明显减弱、β-MHC基因表达明显增强;2)在术后第4周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和术后第8周切除肾动脉狭窄侧肾脏可使2KIC肾性高血压大鼠动脉血压下降、左心室肥厚发生逆转、抑制左心室α-MHC基因表达减弱和β-NHC基因表达增强。这些结果提示在2K1C肾性高血压中,动脉血压升高是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肌球蛋白MHC基因表型转换的重要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参与2KIC肾性高血压过程中的心肌肥厚和MHC基因表型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肾切除 MHC基因 肾性高血压 心肌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元凋亡模型的建立及其信号转导 被引量:9
4
作者 颜光美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1-3,共3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多细胞机体在发育过程中调控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机制。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涉及到神经元的程序性死亡。应用体外去极化条件下,原代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经复极化处理,可以诱...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多细胞机体在发育过程中调控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机制。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涉及到神经元的程序性死亡。应用体外去极化条件下,原代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经复极化处理,可以诱导典型的神经元程序性死亡。研究发现,小脑中广泛存在的神经递质谷氨酸和乙酰胆碱,可以通过特异性的受体调节神经元的程序性死亡。从而提示,神经递质在传导神经冲动的同时,也特异性地传导神经元的生存信号。进一步的实验证明,激活不同的G蛋白(Gs或Gi/o)可以阻断或者诱导神经元的程序性死亡,提示G蛋白在神经元程序性死亡信号的跨膜传导过程中可能发挥双向开关的作用。某些神经系统药物(如苯妥英钠)和神经毒素(如胆红素)引起小脑萎缩的机制也可能与颗粒神经元的程序性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信号转导 中枢神经系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柴胡分离出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和抑制组分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明栋 曾熙兰 胡本荣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82-187,共6页
在柴胡甲醇提取物活化小鼠肝或腹水癌细胞腺苷环化酶(Ac)研究基础上,作者将柴胡的有效成分分离,用小鼠肝组织匀浆Ac活性为指标,鉴测分离组分的作用,结果发现:经分离的柴胡组分除有活化Ac作用外,并首次发现有抑制Ac的作用,其中两个组分... 在柴胡甲醇提取物活化小鼠肝或腹水癌细胞腺苷环化酶(Ac)研究基础上,作者将柴胡的有效成分分离,用小鼠肝组织匀浆Ac活性为指标,鉴测分离组分的作用,结果发现:经分离的柴胡组分除有活化Ac作用外,并首次发现有抑制Ac的作用,其中两个组分有显著抑制Ac的作用,且成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腺苷酸环化酶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对腺苷酸环化酶的影响
6
作者 曾熙兰 肖建初 胡本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3-16,共4页
本文以中国名药柴胡对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以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多巴胺作对照。结果表明,柴胡对小鼠肝细胞匀浆和艾氏腹水癌细胞的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有较明显激活作用,其激活强度随柴胡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在一定剂量范围... 本文以中国名药柴胡对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以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多巴胺作对照。结果表明,柴胡对小鼠肝细胞匀浆和艾氏腹水癌细胞的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有较明显激活作用,其激活强度随柴胡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浓度与酶反应速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腺苷酸环化酶 环-磷酸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颏海蛇神经毒组分Ⅷ的分离纯化及毒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梁京生 吴秀荣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3-67,共5页
平颏海蛇毒腺提取物用CM-Sephadex C25柱层析,经醋酸铵缓冲液梯度洗脱,获得19个蛋白组分。经离体小鸡颈二腹肌标本检验,其中14个具有突触后神经毒作用。组分XⅡ再经Sephadex G 50和CM-Sephadex C 50层析纯化后得到组分XⅢ-2-4,该组分用S... 平颏海蛇毒腺提取物用CM-Sephadex C25柱层析,经醋酸铵缓冲液梯度洗脱,获得19个蛋白组分。经离体小鸡颈二腹肌标本检验,其中14个具有突触后神经毒作用。组分XⅡ再经Sephadex G 50和CM-Sephadex C 50层析纯化后得到组分XⅢ-2-4,该组分用Sephadex G 50过滤呈单一蛋白吸收峰,经三种不同类型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为电泳纯蛋白。其等电点为8.3,表观分子量为8200。小鼠ipLD_(50)为94μg/kg(86~102μg/kg)。其对小鸡颈二腹肌标本的神经肌肉传导的阻断作用经反复冲洗360min,结果表明是难于逆转的。根据氨基酸组成分析、分子量测定以及对神经肌肉传导阻断的难逆转结果,推测平颏海蛇神经毒素XⅢ-2-4可能属于突触后长链神经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颏海蛇毒素 神经毒素 毒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