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丙二醛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钱孝贤 吴伟康 +7 位作者 郑振声 詹澄扬 余步云 汤美安 张苗青 赵顺卿 罗汉川 陈国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69例冠心患者(反搏组31例,药物组38例)和35名正常人血清中NO2-和NO3-的含量,以反映NO的浓度...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69例冠心患者(反搏组31例,药物组38例)和35名正常人血清中NO2-和NO3-的含量,以反映NO的浓度,同时检测血清中MDA的含量,观察冠心病患者增强型体外反搏过程中及反搏后血清NO和MDA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前,反搏组和药物组冠心病患者血清NO含量(3888±1703)μmol/L,(4078±738)μmol/L明显低于正常人水平(7086±761)μmol/L,P<005。经过3个疗程的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患者血中NO含量明显增高(10547±2558)μmol/L,P<005,对照组经过6周药物治疗,血中NO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高(4852±1004)μmol/L,但仍低于正常水平。与此相反,治疗前反搏组和药物组冠心病患者血清MDA含量(574±053)nmol/L,(571±059)nmol/L明显高于正常人水平(387±065)nmol/L,P<005。经过3个疗程的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患者血中MDA含量明显降低(404±065)n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体外反搏 一氧化氮 丙二醛 EE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钱孝贤 吴伟康 +2 位作者 郑振声 余步云 汤美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为了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了55例冠心病(CHD)患者和34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VEGF水平。结果:CHD患者血清VEGF水平(498.98±304.50)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1.4... 目的:为了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了55例冠心病(CHD)患者和34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VEGF水平。结果:CHD患者血清VEGF水平(498.98±304.50)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1.49±30.29)pg/ml,P<0.01;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组血清VEGF水平(809.21±191.16)pg/ml明显高于心绞痛患者组(292.14±148.56)pg/ml,P<0.01,而且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提示VEGF可能是反映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VEGF 诊断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心肌梗死犬一氧化氮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钱孝贤 郑振声 +4 位作者 吴伟康 陈燕铭 张书刚 高国全 陆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217-1220,共4页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对心肌梗死犬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缺血 +反搏组 (反搏组 ) 3组 ,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 ,用改良硝...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对心肌梗死犬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19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缺血 +反搏组 (反搏组 ) 3组 ,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 ,用改良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心肌缺血前后血清NO含量、以及心肌组织的NO含量和NOS比活性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区心肌组织的NOS亚型即诱导型NOS(iNOS)和内皮型NOS(eNOS)的蛋白合成 ,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构成型NOS(cNOS)信使核糖核酸 (mRNA)的基因表达。结果 :在冠状动脉结扎前和结扎后 6 0min ,3组犬血清NO含量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结扎后 12 0min和 180min时 ,反搏组犬血清NO含量明显高于缺血组 (P <0 0 5 )。正常组和反搏组犬心肌组织NO含量和NOS比活性均大于缺血组 (P <0 0 5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心肌缺血时iNOS蛋白合成增多 ,而eNOS蛋白合成减少 ;体外反搏对iNOS有抑制作用 ,对eNOS有促进作用。此外心肌缺血时cNOS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 ,反搏可促进cNOSmRNA的表达。结论 :体外反搏促进NO的产生可能是其抗心肌缺血性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一氧化氮 体外反搏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犬RAS的影响及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陆丽 吴伟康 +2 位作者 郑振声 梁仲培 钱孝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04-807,共4页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与体外反搏 (ECP)时犬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检测缺血及外加反搏时缺血心肌、主动脉、肾脏、肺等局部肾素活性、...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与体外反搏 (ECP)时犬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检测缺血及外加反搏时缺血心肌、主动脉、肾脏、肺等局部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水平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活性 ,用八导生理记录仪记录血流动力学 ,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缺血能激活缺血区心肌、主动脉处肾素、ACE和AngⅡ ,除缺血区心肌肾素外 ,ECP抑制缺血区心肌与主动脉处三者。缺血还能激活对循环RAS影响较大的肾脏与肺RAS ,反搏对其有一定抑制作用。缺血与反搏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心血管局部AngⅡ水平有关。结论 :体外反搏治疗心肌缺血时 ,局部RAS和血流动力学状态的改变呈相关关系 ,即体外反搏对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和能抑制局部RAS有关 ,这可能是它对缺血心肌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心肌缺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反搏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犬急性心肌缺血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陆丽 吴伟康 +2 位作者 郑振声 詹澄扬 钱孝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 对急性心肌缺血犬循环及局部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 的影响。方法:结扎犬冠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循环及局部组织ACE 活性。结果:急性心肌缺血时...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 对急性心肌缺血犬循环及局部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 的影响。方法:结扎犬冠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循环及局部组织ACE 活性。结果:急性心肌缺血时循环ACE 持续上升,165 min 时,上升幅度趋于平缓,经反搏治疗后60 min ,未见对ACE 有影响,120 min 时ACE 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局部ACE 在缺血时均被激活,反搏120 min 后,各组织ACE 活性呈不同程度下降,左心室及肾仍高于正常水平,主动脉降至正常,肺部甚至降至正常以下。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可激活循环及局部ACE,体外反搏可能通过降低ACE 活性来参与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体外反搏 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反搏治疗心肌缺血时的改变及其机制 被引量:5
6
作者 陆丽 吴伟康 +1 位作者 郑振声 钱孝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6-649,共4页
目的 :探讨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在心肌缺血与体外反搏 (ECP)治疗时的改变及其改变机制。方法 :利用冠状动脉结扎法造成急性心肌缺血犬模型 ,观察缺血与ECP治疗时缺血心肌和主动脉壁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水平的改... 目的 :探讨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在心肌缺血与体外反搏 (ECP)治疗时的改变及其改变机制。方法 :利用冠状动脉结扎法造成急性心肌缺血犬模型 ,观察缺血与ECP治疗时缺血心肌和主动脉壁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水平的改变 ,应用反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观察血管紧张素原与肾素mRNA的表达。结果 :反搏组缺血心肌肾素活性、AngⅡ水平和主动脉壁AngⅡ水平都明显低于缺血组。反搏组缺血心肌中血管紧张素原、肾素以及主动脉肾素mRNA也明显低于缺血组 ,其中 ,除缺血心肌肾素mRNA外 ,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ECP能通过抑制心血管肾素mRNA的表达来抑制肾素活性 ,还对血管紧张素原mRNA有抑制作用 ,造成心血管局部AngⅡ的降低 ,这可能是ECP保护缺血心肌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体外反搏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陆丽 吴伟康 +3 位作者 张苗青 郑振声 谢焕娣 詹澄扬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在增强型体外反搏 (EECP)治疗前后循环血液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变化 ,探讨EECP防治冠心病的机制。【方法】 2 0例 1个月内发生心肌梗塞或心绞痛的患者进行EECP治疗 ,于第 1次反搏前 10min内、第1次反搏后...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在增强型体外反搏 (EECP)治疗前后循环血液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变化 ,探讨EECP防治冠心病的机制。【方法】 2 0例 1个月内发生心肌梗塞或心绞痛的患者进行EECP治疗 ,于第 1次反搏前 10min内、第1次反搏后、3个疗程结束时采血。 1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用放免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液中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Ⅱ )浓度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活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液中肾素活性、AⅡ水平及ACE活性均高于对照组水平。第一次反搏后三者均呈不同程度升高 ,随后持续下降 ,1个疗程后 ,ACE降至反搏前水平 ;2个疗程后 ,AⅡ降至反搏前水平 ;3个疗程后 ,肾素活性降至反搏前水平 ,ACE降至正常水平 ,AⅡ低于反搏前 ,但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体外反搏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不同环节起抑制作用 ,这可能是EECP保护缺血心肌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冠心病 增强型体外反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充气背心为主体的新型双泵复苏术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袁衡新 郑振声 +4 位作者 钟惠芬 廖晓星 杜志民 黄辛 谢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S1期18-20,30,共4页
传统心肺复苏成功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冠脉有效灌注压(CPP)低,本文提出舒张期辅以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外周泵)的充气背心(VEST)(中心泵)的新型复苏术(VDVEST-CPR)。以IMEPC386为控制主机的... 传统心肺复苏成功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冠脉有效灌注压(CPP)低,本文提出舒张期辅以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外周泵)的充气背心(VEST)(中心泵)的新型复苏术(VDVEST-CPR)。以IMEPC386为控制主机的多功能复苏装置,在8条犬心室颤动30s后随机地实施充气背心心肺复苏术(VEST-CPR)及VDVEST-CPR,自身对照设计。实验结果,VDVEST-CPR较VEST-CPR显著升高主动脉压和右房的舒张压(P<0.01)。主动脉舒张压升高程度较右房的舒张压大。故COP仍有效大幅度升高(P<0.01),CPP峰值(6.81±2.95kpavs4.07±3.05kPa),CPP平均值(5.76±2.62kPavs3.87±2.81kPa)。主动脉收缩压平均值也显著性升高(10.62±4.23kPavs9.39±4.61kpa,P<0.05)。结果表明,VDVEST-CPR既体现VEST特点,又发挥了EECP的长处。既有较高收缩压。只有一定舒张压,CPP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方法 反搏动术/方法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心肌梗死犬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钱孝贤 郑振声 +4 位作者 吴伟康 陈燕铭 高国全 张书刚 陆丽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心肌梗死犬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作用。方法:15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反搏组3组,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用改良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心肌缺血前后血清NO含量...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对心肌梗死犬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作用。方法:15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反搏组3组,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用改良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心肌缺血前后血清NO含量、以及心肌组织的NO含量和NOS比活性,并用电镜观察犬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结果:在冠状动脉结扎前和结扎后60min,3组犬血清NO含量均无差异(P>0.05);结扎后120min和180min时,反搏组犬血清NO含量明显高于缺血组(P<0.05)。正常组和反搏组犬心肌组织NO含量和NOS比活性均大于缺血组(P<0.05)。电镜显示反搏组犬心肌组织的线粒体、肌节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较缺血组轻。结论: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中NO和NOS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心肌梗死 体外反搏 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C/TCS对生物处理系统生化反应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蕴霞 肖锦 +1 位作者 陈群 郑振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50-52,共3页
【目的】针对化妆品厂排放含 3 ,3,4′ 三氯均二苯脲 (TCC) / 2 ,2 ,4′ 三氯 2′ 羟基二苯醚 (TCS)的废水 ,研究了长时间接触TCC/TCS对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生化反应能力的影响。【方法】动态接触TCC/TCS后 ,采用三苯基四唑氮法测定脱氢... 【目的】针对化妆品厂排放含 3 ,3,4′ 三氯均二苯脲 (TCC) / 2 ,2 ,4′ 三氯 2′ 羟基二苯醚 (TCS)的废水 ,研究了长时间接触TCC/TCS对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生化反应能力的影响。【方法】动态接触TCC/TCS后 ,采用三苯基四唑氮法测定脱氢酶活性。【结果】最初接触TCC/TCS ,生物活性明显的被抑制 ,生化反应能力显著降低 ;接触质量浓度为 10mg/LTCC/TCS 1周后 ,酶活力降低 2 0个活性单位 ;停留时间 8h内重铬酸钾法化学需氧量 (CODcr)去除率降低 8% ,直链烷基苯磺酸酯(LAS)的去除率降低 10 % ;驯化 3~ 4周后 ,CODcr、LAS去除率仅降低 3 %。【结论】随驯化时间增加 ,酶活力不再有显著降低 ,这表明环境中的自然微生物对TCC/TCS可以产生一定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 4′三氯均二苯脲 2 2 4′三氯2′羟基二苯醚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詹昌德 潘敬运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17-119,129,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检测新生大鼠心肌细胞eNOSmRNA(以GAPDH为内标 )水平。【结果】在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和非心肌细胞中均能检测到eN...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检测新生大鼠心肌细胞eNOSmRNA(以GAPDH为内标 )水平。【结果】在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和非心肌细胞中均能检测到eNOSmRNA ,其中心肌细胞的表达高于非心肌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作用 6、12和 2 4h ,心肌细胞eNOSmRNA水平明显减少。【结论】在大鼠心肌细胞和非心肌细胞皆有eNOS基因表达 ;血管紧张素Ⅱ可抑制心肌细胞eNOS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药理 内皮 基因表达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体外反搏提高切应力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丽 吴伟康 +2 位作者 郑振声 钱孝贤 王怀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犬血管切应力和局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影响 ,探讨其保护缺血心肌的机制。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外加体外反搏治疗 ,观测缺血及反搏过程中头背干动脉切应力与缺血心肌、主... 目的 通过观察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犬血管切应力和局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影响 ,探讨其保护缺血心肌的机制。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外加体外反搏治疗 ,观测缺血及反搏过程中头背干动脉切应力与缺血心肌、主动脉局部ANGⅡ水平、ACE活性的改变 ,分析主动脉ACE活性与头背干动脉切应力之间的关系。结果 反搏能提高缺血降低的切应力使之达正常水平 ;还能抑制缺血激活的缺血心肌与主动脉ACE活性、ANGⅡ水平 ,其中主动脉ACE活性达正常水平 ;主动脉ACE活性与头背干动脉切应力有相关关系。结论 体外反搏能抑制心血管局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提高切应力 ,且二者有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反搏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防治冠心病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文利 黄守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4-17,共4页
抗血小板药物防治冠心病的研究魏文利黄守坚1(中山医科大学卫生部辅助循环重点实验室;1药理教研室,广州510089)中国图书分类号R972;R541.4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血小板功能异常密切相关,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及精... 抗血小板药物防治冠心病的研究魏文利黄守坚1(中山医科大学卫生部辅助循环重点实验室;1药理教研室,广州510089)中国图书分类号R972;R541.4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血小板功能异常密切相关,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及精神压力等因素触发或加重冠心病急性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抗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注压对左心室壁心肌层间血流影响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怀阳 郑振声 +1 位作者 吴晓明 岑人经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52-156,共5页
为了研究心肌各层间交换血流的时相分布,建立了一个左心室壁血流灌注计算机仿真模型。心室壁分为三层,每层中的血管网用一时变阻容网络来代表。以六条雄性犬的左心室压和主动脉压的实测数据作为输入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用体外反搏的... 为了研究心肌各层间交换血流的时相分布,建立了一个左心室壁血流灌注计算机仿真模型。心室壁分为三层,每层中的血管网用一时变阻容网络来代表。以六条雄性犬的左心室压和主动脉压的实测数据作为输入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用体外反搏的反搏的方法提高灌注压对心肌各层间交换血流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冠脉循环 体外反搏 灌注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