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卫星DNA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易冰 李卓雅 +2 位作者 孟锦绣 雷智刚 詹希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5-87,共3页
关键词 微卫星DNA 寄生虫学 短小串联重复 多态性遗传标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13年国际寄生虫学期刊刊载中国学者论文分析
2
作者 宋兰桂 牛中正 +4 位作者 解辉 罗诗琪 贺平 吴晓瑛 吴忠道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86-891,共6页
目的了解2003—2013年中国学者在国际寄生虫学期刊发表论文的研究现状及特点。方法选择17种国际寄生虫学相关的期刊为调查对象,对2003—2013年期间收录的中国学者发表的文献分别从年代分布、期刊分布、机构分布、研究虫种及种类、研究... 目的了解2003—2013年中国学者在国际寄生虫学期刊发表论文的研究现状及特点。方法选择17种国际寄生虫学相关的期刊为调查对象,对2003—2013年期间收录的中国学者发表的文献分别从年代分布、期刊分布、机构分布、研究虫种及种类、研究对象、类型及研究领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国学者在国际寄生虫学期刊发表的文献量从2003年的23篇快速增长,至2013年达到230篇,主要发表在《Parasitology Research》(39.3%)、《Veterinary Parasitology》(16.0%)等国际寄生虫学期刊;在机构分布中,中山大学为发表文献量最多的机构(145篇),其次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吉林大学,文献量分别是76篇和50篇;在研究虫种与种类方面,以原虫和吸虫为主,如血吸虫(185篇)、弓形虫(110篇)和艾美球虫(81篇),居所有研究种类发文量的前3位;研究对象以动物模型为主(80.7%),研究类型以原著为主(82.1%),研究领域则主要是基因或蛋白的功能研究(19.7%)。结论 2003-2013年间,中国学者在国际寄生虫学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其研究领域及特点不完全同于国内寄生虫学相关期刊的特征。因此,分析我国寄生虫学研究现状时应关注我国学者在国际寄生虫学期刊发表的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寄生虫学期刊 中国学者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带绦虫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序列分析、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杜武英 黄江 +4 位作者 胡旭初 余新柄 徐劲 廖兴江 戴佳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猪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识别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分析和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并对其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学特性研究。方法利用NCBI和ExPASy中有关基因、蛋白的序列和结构信息分...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猪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识别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分析和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并对其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学特性研究。方法利用NCBI和ExPASy中有关基因、蛋白的序列和结构信息分析工具,结合其它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包,从猪带绦虫成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乳酸脱氢酶A(TsLDH-A)的基因及其编码区,分析、预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并将TsLDH-A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纯化后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该基因全长1 332bp,编码331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LDH-A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可达54%,具有乳酸脱氢酶保守结构域。其编码的蛋白理论分子量为3 5461.1Da,有3个跨膜区和多个磷酸化位点,蛋白的理化性质较稳定。预测有4个主要的B细胞抗原表位,L-乳酸脱氢酶活化位点之一的His192包含于表位190-199aa中。酶催化位点的3个关键氨基酸在空间结构上相互靠近。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表明重组质粒pET-28a(+)-TsLDH-A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表达,经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蛋白。重组蛋白能被TsLDH-A重组蛋白免疫的SD大鼠血清、感染了猪带绦虫的病人血清及猪血清识别,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结论应用生物信息方法从猪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了TsLDH-A的全长序列并预测得到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面的信息,该基因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具有免疫学活性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带绦虫 乳酸脱氢酶A 序列分析 克隆表达 免疫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分析亚洲牛带绦虫乳酸脱氢酶基因及其蛋白的结构与特性 被引量:8
4
作者 申萍香 黄艳 +4 位作者 黄江 胡旭初 余新炳 徐劲 廖兴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22-727,共6页
目的分析和预测亚洲牛带绦虫(Taeniasaginata asiatica,Ta)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特性,以指导其生物学功能的实验研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网站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 目的分析和预测亚洲牛带绦虫(Taeniasaginata asiatica,Ta)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特性,以指导其生物学功能的实验研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网站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i.nlm.nih.gov/)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http://ca.expasy.org/)中有关基因和蛋白序列、结构信息分析的各种工具,结合其它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包,如DNAman和Vector NTI suite,从亚洲牛带绦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乳酸脱氢酶(TaLDH)基因及其编码区,分析、预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理化特性、抗原表位、翻译后的修饰位点、功能域、亚细胞定位、拓扑结构、二级结构、三维空间构象,酶的活性中心在拓扑结构和空间构象中的位置分布等。结果该基因全长1285bp,编码区为92bp-1084bp,编码331个氨基酸,其推导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乳酸脱氢酶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50%左右,具有乳酸脱氢酶保守结构域。其编码的蛋白相对分子量理论预测值和等电点分别是35268.9Da和8.03。其编码的蛋白有3个跨膜区、没有其它亚细胞定位序列。α螺旋(H)、β折叠(E)和无规卷曲(L)的比例分别是36.56:22.96:40.48,L-乳酸脱氢酶活化位点,位于189-195aa,TaLDH氨基酸序列中有16个潜在抗原表位,酶催化位点的关键氨基酸在不同物种中保守,在空间结构中3个关键氨基酸相互靠近。结论应用生物信息方法从亚洲牛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了TaLDH的cDNA全长序列并预测得到其结构与功能方面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牛带绦虫 乳酸脱氢酶 结构与功能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牛带绦虫Spef1-Like基因及其蛋白结构特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黄江 黄灿 +4 位作者 胡旭初 徐劲 包怀恩 余新炳 郎书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12-1215,共4页
目的分析和预测亚洲牛带绦虫的Spef1-Like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中心(NCBI,http://www.ncbi.nlm.nih.gov/)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http://ca.expasy.... 目的分析和预测亚洲牛带绦虫的Spef1-Like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中心(NCBI,http://www.ncbi.nlm.nih.gov/)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http://ca.expasy.org/)所提供的有关基因和蛋白序列和结构功能分析工具,以及专业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包如pc-gene,VectorNTIsuite,从亚洲牛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当中识别该基因及编码区,分析和预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一级结构中的修饰位点及模序,亚细胞定位特征,二级结构特征以及蛋白三维空间构象,蛋白亲水性及潜在抗原表位。结果该基因全长1099bp,编码区为117-929bp,编码271个氨基酸,与GenBank当中的其他序列比对,预测该基因为全长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理化性质比较稳定,含有多个能被其他酶修饰的位点,无跨膜区,预测其主要含有三个亲水性较强的抗原表位,空间结构上相距较近。结论生物信息方法可从亚洲牛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Spef1-like基因并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牛带绦虫 SPEF1-LIKE-Like蛋白 生物信息学 结构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多药物/代谢产物外排蛋白样基因的识别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胡旭初 赵宇 +3 位作者 黄灿 刘玲 余新炳 徐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预测华支睾吸虫假想的多药物/代谢产物外排蛋白的结构及功能及其应用前景。方法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从华支睾吸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出多药物/代谢产物外排蛋白样基因,分析蛋白的拓扑学结构、生物学和免疫学功能特征,... 目的预测华支睾吸虫假想的多药物/代谢产物外排蛋白的结构及功能及其应用前景。方法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从华支睾吸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出多药物/代谢产物外排蛋白样基因,分析蛋白的拓扑学结构、生物学和免疫学功能特征,根据结构与功能预测其应用前景。结果该基因编码189个氨基酸;含有5段跨膜区,N端在胞内,C端在胞外,具有主要协助因子超家族的结构特征。与日本血吸虫同源蛋白(一致性为67%,相似性为80%)相比,该蛋白的4段跨膜区中含有保守的精氨酸和组氨酸残基。该蛋白含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和T、B细胞表位,且线性B细胞表位均位于胞外区。结论所克隆的华支睾吸虫基因可能编码一个小蛋白型阴离子多药物/代谢物外排蛋白;该蛋白可能定位于华支睾吸虫皮层表膜,是一个潜在的诊断和疫苗候选抗原和药物靶标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小蛋白型多药物/代谢物外排蛋白 耐药性 诊断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EB病毒诱导鼻咽癌细胞CNE2表达变化的蛋白质 被引量:4
7
作者 江培洲 甘明 +4 位作者 黄华 沈新明 应万涛 钱小红 姚开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寻找并鉴定CNE2细胞在EB病毒感染后表达发生变化的功能蛋白质,为阐明该病毒诱导鼻咽上皮细胞发生生物学变化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分别从EB病毒感染后的CNE2细胞和未经感染的CNE2细胞中抽提总蛋白质,通过双向电泳分离。... 【目的】寻找并鉴定CNE2细胞在EB病毒感染后表达发生变化的功能蛋白质,为阐明该病毒诱导鼻咽上皮细胞发生生物学变化的作用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分别从EB病毒感染后的CNE2细胞和未经感染的CNE2细胞中抽提总蛋白质,通过双向电泳分离。运用软件比较分析上述两组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寻找表达有差异的蛋白质点。从凝胶上切下差异蛋白质点,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结果】图像分析显示,EB病毒感染后的CNE2细胞和未经感染的CNE2细胞之间存在一些明显差异的蛋白质点。通过MALDI-TOF-MS成功地鉴定了其中4个蛋白质点,EB病毒感染CNE2细胞后蛋白质GRP78和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1表达上调,蛋白质肌动蛋白胞浆组分2和蛋白酶体ι链表达下调。【结论】EB病毒感染鼻咽上皮细胞后引起生物学变化的分子机制可能包括:①诱导细胞大量合成蛋白质以促进增生,同时上调蛋白质GRP78的表达而抗凋亡;②提高细胞内氧化状态而诱导蛋白质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1的表达,并可能通过该蛋白质调控NF-κB和AP-1来影响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EB病毒感染 CNE2细胞 蛋白质组学技术 鼻咽癌细胞 鼻咽上皮细胞 诱导 MALDI-TOF-MS 硫氧还蛋白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带绦虫成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黄江 胡旭初 +5 位作者 徐劲 黄艳 余新炳 包怀恩 郎书源 廖兴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93-1096,1100,共5页
目的分析亚洲带绦虫成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glutathione S-transferase)基因结构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网站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i.nl m.nih.gov/)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 目的分析亚洲带绦虫成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glutathione S-transferase)基因结构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网站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i.nl m.nih.gov/)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http://ca.expasy.org/)中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并结合其它分析软件,从获得亚洲带绦虫成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的表达序列标签(EST,expression sequence tag)中识别GST基因,分析该基因的结构并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结果该基因与猪带绦虫GST的一致性为94%,相似性为97%;全长810bp,编码区为28~687bp,编码219个氨基酸,无各种亚细胞定位序列,具有多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蛋白的理化性质稳定;预测三个主要的抗原表位89aa^94aa,27aa^32aa,119aa^124aa位于空间结构上相距较远的分子表面,前面两个表位属于绦虫共有的线性抗原表位。结论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GST基因,预测为胞浆型蛋白,可能具有较好的免疫诊断抗原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带绦虫 谷胱甘肽S-转移酶 CDNA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信号通路相关基因SjWD10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玲 陈守义 +4 位作者 余新炳 赵宇 黄灿 胡旭初 徐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日本血吸虫SjWD101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克隆和表达,获得相应的重组蛋白。方法从日本血吸虫GenBank数据库中筛选WD家族蛋白中全长基因,用相关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通过RT-PCR扩增出...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日本血吸虫SjWD101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克隆和表达,获得相应的重组蛋白。方法从日本血吸虫GenBank数据库中筛选WD家族蛋白中全长基因,用相关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通过RT-PCR扩增出全长编码区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纯化并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SjWD101是一个全长1085bp的基因,编码区为66~950,编码294个氨基酸,软件分析表明其理论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是31819.7Da和6.44.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该蛋白是胞浆蛋白,理化性质较稳定。二级结构以反向平行的β折叠为主。含有6个WD40结构域,属于WD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具有GTP结合蛋白的结构特征。经PCR、双酶切和测序证实pET-28a(+)-SjWD101构建成功。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证实重组菌成功表达出融合蛋白,经His亲和层析柱获得了纯化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证实WD101重组蛋白能被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兔血清识别。结论日本血吸虫WD101经生物信息学预测为WD家族蛋白,可能在血吸虫信号转导通路方面有其一定作用,本研究获得了纯化的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WD40结构域 生物信息学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牛带绦虫泛素缀合酶基因及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廖兴江 戴佳琳 +4 位作者 周灵贵 申萍香 黄江 黄艳 胡旭初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分析和预测亚洲牛带绦虫泛素缀合酶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特性,用于指导其生物学功能的实验研究。方法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中有关基因和蛋白的序列和结构信息分析的各种工... 目的分析和预测亚洲牛带绦虫泛素缀合酶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特性,用于指导其生物学功能的实验研究。方法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中有关基因和蛋白的序列和结构信息分析的各种工具,结合其它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包,如VectorNTIsuite,从亚洲牛带绦虫成虫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出泛素缀合酶基因及其编码区,分析、预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理化特性、翻译后的修饰位点、功能域、亚细胞定位、拓扑结构、二级结构等。结果该序列为全长基因,编码区为76bp-537bp,编码154个氨基酸。该序列为泛素缀合酶基因同源序列。其编码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17397.1,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预测该蛋白无跨膜区。与吸虫属的泛素缀合酶进化关系最近。结论应用生物信息方法从亚洲牛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了亚洲牛带绦虫泛素缀合酶cDNA全长序列并预测得到其结构与功能方面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牛带绦虫 泛素缀合酶 结构与功能 CDNA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组织蛋白酶D样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重组蛋白的免疫学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俊红 胡旭初 +6 位作者 徐劲 胡凤玉 周红娟 胡慧霞 郑小凌 李艳文 余新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对新发现的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的组织蛋白酶D样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初步研究。方法将华支睾吸虫组织蛋白酶D样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去除了信号肽编码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 目的对新发现的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的组织蛋白酶D样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初步研究。方法将华支睾吸虫组织蛋白酶D样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去除了信号肽编码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SD大鼠制备抗血清。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表明pET-28a(+)-组织蛋白酶D样天冬氨酸蛋白酶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经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蛋白。重组蛋白可被其免疫的SD大鼠血清识别,表明其具有免疫原性;并且能识别感染了华支睾吸虫的SD大鼠血清,表明具有免疫反应性。结论华支睾吸虫组织蛋白酶D样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基因克隆 组织蛋白酶D 天冬氨酸蛋白酶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牛带绦虫成虫延伸因子-1基因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学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申萍香 吴璇 +4 位作者 黄江 胡旭初 余新炳 包怀恩 廖兴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对亚洲牛带绦虫成虫延伸因子-1(elongation factor1,EF-1)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初步研究。方法将亚洲牛带绦虫成虫EF-1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异丙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 目的对亚洲牛带绦虫成虫延伸因子-1(elongation factor1,EF-1)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初步研究。方法将亚洲牛带绦虫成虫EF-1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异丙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表明重组质粒pET-28a(+)-EF-1构建成功。重组蛋白可被感染了亚洲牛带绦虫患者血清和猪血清识别,表明其具有免疫反应性。结论亚洲牛带绦虫成虫EF-1基因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具有免疫学活性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牛带绦虫 延伸因子-1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阳春市广州管圆线虫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赟 黄迪 +2 位作者 丁雪 陈代雄 詹希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88,91,共3页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病 流行病学调查 广东省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阳春市 粒细胞增多性 发病人数 暴发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白细胞和免疫血清对卫氏并殖吸虫童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易冰 严涛 +3 位作者 詹希美 马细妹 郑斌 申川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7-90,共4页
目的 观察小鼠白细胞及免疫血清协同作用对卫氏并殖吸虫童虫的超微结构以及活力与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白细胞、免疫血清及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在体外培养进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 (ADCC)试验 ;分别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 目的 观察小鼠白细胞及免疫血清协同作用对卫氏并殖吸虫童虫的超微结构以及活力与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白细胞、免疫血清及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在体外培养进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 (ADCC)试验 ;分别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童虫的活性或超微结构 ,并通过再感染实验检测经ADCC试验后的童虫对新宿主的侵袭能力。结果 卫氏并殖吸虫童虫与小鼠白细胞及免疫血清共同培养后 ,虫体表面出现肿胀、水泡、破损 ,体棘消失、感觉乳突变形或消失等改变 ,但活力与侵袭新宿主的能力不变。结论 小鼠白细胞在免疫血清协同作用下对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损伤的部位主要在皮层 ,但不影响其活力及侵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白细胞 免疫血清 卫氏并殖吸虫童虫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19kDa分泌型蛋白(CsSP19)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免疫学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小凌 胡旭初 +5 位作者 马长玲 周红娟 胡慧霞 魏泉德 赵俊红 余新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79-1082,1087,共5页
目的对一个新发现的华支睾吸虫分泌型蛋白的未知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和重组产物的免疫学鉴定,确定其免疫学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华支睾吸虫成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发现一个编码分泌型蛋白的新基因(克隆号Cs004f03),将去除信号... 目的对一个新发现的华支睾吸虫分泌型蛋白的未知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和重组产物的免疫学鉴定,确定其免疫学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华支睾吸虫成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发现一个编码分泌型蛋白的新基因(克隆号Cs004f03),将去除信号肽序列的编码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并制备大鼠免疫血清,Western-blot方法分析其抗原性和分泌性。结果CsSP19开放阅读框(ORF)有564bp,编码188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21.2kDa,成熟肽的理论分子量为19kDa。该基因的成熟肽编码区在大肠杆菌中可获得高表达,重组蛋白能被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所识别,同时,重组蛋白免疫血清也能识别华支睾吸虫分泌排泄抗原中分子量约19kDa的蛋白条带。结论CsSP19蛋白是华支睾吸虫分泌排泄抗原中一个有潜在诊断价值的分泌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分泌蛋白 分泌排泄抗原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牛带绦虫钙调神经磷酸酶B基因的原核表达和免疫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江 吴璇 +5 位作者 胡旭初 徐劲 余新炳 包怀恩 郎书源 廖兴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8-401,共4页
【目的】对亚洲牛带绦虫钙调神经磷酸酶B基因(CaN)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初步研究。【方法】将亚洲牛带绦虫成虫钙调神经磷酸酶B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0a(+)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 【目的】对亚洲牛带绦虫钙调神经磷酸酶B基因(CaN)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初步研究。【方法】将亚洲牛带绦虫成虫钙调神经磷酸酶B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0a(+)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蛋白印迹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表明重组质粒pET-30a(+)-Ta CaN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经亲和层析得到了纯化重组蛋白。重组蛋白能被感染了亚洲牛带绦虫的猪和患者的血清识别。【结论】亚洲牛带绦虫成虫钙调神经磷酸酶B基因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具有免疫学活性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牛带绦虫 钙调神经磷酸酶B基因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200a&c在改善广州管圆线虫诱导的Balb/c小鼠脱髓鞘性视神经炎中的作用
17
作者 马芷璇 牛珍 +3 位作者 杨亮 吴小杰 吴忠道 冯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9-627,共9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miRNA-200a&c后对广州管圆线虫诱导的Balb/c小鼠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3周SPF级Balb/c小鼠分成4组,即正常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7 d、14 d、21 d组。分别记录不同时间分组小鼠的体质量及其生... 【目的】探讨过表达miRNA-200a&c后对广州管圆线虫诱导的Balb/c小鼠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3周SPF级Balb/c小鼠分成4组,即正常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7 d、14 d、21 d组。分别记录不同时间分组小鼠的体质量及其生存情况,并对小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视觉评分。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不同时间分组小鼠视觉损伤情况。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间分组小鼠眼球组织结构变化。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第7天时通过立体定位注射向小鼠侧脑室注射miRNA-200a&c外源性类似物,同时将小鼠分为正常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21 d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阴性对照(NC)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过表达miRNA-200a&c类似物组。VEP检测以上分组小鼠视觉损伤情况。透射电镜观察以上分组小鼠眼球组织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以上分组小鼠眼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及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OLs)的数量变化。【结果】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第21天,部分Balb/c小鼠眼睑完全闭合(32.52±4.67)%或出现眼球萎缩(15.79±3.23)%等现象,同时出现小鼠体质量下降(21 dpi:P<0.05)和神志不清等表现,感染21 d组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转棒实验时长缩短68%(21 dpi:P<0.01),部分小鼠出现偏瘫而无法正常行走,甚至部分出现行动迟缓、共济失调、定向障碍;另外有部分小鼠出现刺激感觉反应迟钝,单侧视力缺失,视动反应阈值下降83%,视觉功能明显下降(21 dpi:P<0.05)。VEP结果显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21 d时Balb/c小鼠潜伏期与正常组相比轻度延长(21 dpi:P<0.05),且多为单侧眼部发病。过表达miRNA-200a&c后,与感染21 d组相比,VEP检测结果显示,P1波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透射电镜结显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胞质肿胀情况较感染21 d组对比有所减轻,视神经髓鞘结构较感染21 d组对比相对紧密,厚度也较均匀(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RGCs和OLs数量较感染21 d组相比细胞数量明显升高且细胞排列紊乱的现象也有所改善(P<0.05)。【结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Balb/c小鼠后引起脱髓鞘性视神经炎,过表达miRNA-200a&c可减轻脱髓鞘性视神经炎造成的损伤,改善小鼠眼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200a miRNA-200c 脱髓鞘性视神经炎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牛带绦虫36kDa胞浆型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学分析
18
作者 黄江 胡旭初 +4 位作者 徐劲 余新炳 包怀恩 郎书源 廖兴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55-658,共4页
目的对亚洲牛带绦虫胞浆型苹果酸脱氢酶基因(malate dehydrogenase,MDH)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学研究。方法将亚洲牛带绦虫成虫MDH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0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 目的对亚洲牛带绦虫胞浆型苹果酸脱氢酶基因(malate dehydrogenase,MDH)进行克隆、表达和免疫学研究。方法将亚洲牛带绦虫成虫MDH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0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表明pET-30a(+)-TaMDH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经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蛋白。重组蛋白可被其免疫的SD大鼠血清识别,表明其具有免疫原性;并且能识别感染了亚洲牛带绦虫的猪血清,表明其具有免疫反应性。结论亚洲牛带绦虫苹果酸脱氢酶基因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具有免疫学活性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牛带绦虫 苹果酸脱氢酶基因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牛带绦虫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α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分析
19
作者 吴璇 黄江 +5 位作者 胡凤玉 赵俊红 胡旭初 徐劲 余新炳 包怀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22-1024,1028,共4页
目的原核克隆表达亚洲牛带绦虫成虫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α基因(Ta PITPα),探索其应用前景。方法将亚洲牛带绦虫成虫PITPα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 目的原核克隆表达亚洲牛带绦虫成虫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α基因(Ta PITPα),探索其应用前景。方法将亚洲牛带绦虫成虫PITPα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表明pET-28a(+)-Ta PITPα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经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蛋白。重组蛋白可被其免疫的SD大鼠血清和感染了亚洲牛带绦虫的猪血清识别,表明其具有免疫活性。结论亚洲牛带绦虫成虫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α基因可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具有免疫活性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带绦虫 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α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管圆线虫雌性成虫肌蛋白-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学效应分析
20
作者 李素丽 詹希美 李海飞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3-567,共5页
目的对广州管圆线虫雌性成虫肌蛋白-1(Ac-fmp-1)基因的开放读码框进行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的免疫学效应分析,评价其重组蛋白在免疫学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c(+),重组质粒... 目的对广州管圆线虫雌性成虫肌蛋白-1(Ac-fmp-1)基因的开放读码框进行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的免疫学效应分析,评价其重组蛋白在免疫学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c(+),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coli BL21(DE3),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镍离子亲和层析(Ni-IDA)纯化分离表达产物。免疫印记(Western-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性。结果广州管圆线虫Ac-fmp-1基因的编码区有1 251个碱基,编码417个氨基酸。原核表达载体pET-Ac-fmp-1构建成功,IPTG诱导表达获得了体外高效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得到纯化蛋白。融合蛋白可被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SD大鼠血清及病人血清所识别;作为包被抗原用于ELISA检测大鼠血清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为100%,与粗抗原无差别;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病人血清敏感性为100%,与粗抗原有差别;检测其他寄生虫病人血清与正常病人血清其特异性为100%和98%,与粗抗原相比特异性较高。结论广州管圆线虫Ac-fmp-1基因在原核表达系统获得高效表达,编码蛋白可能是虫体的重要抗原成分,在免疫学诊断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雌性成虫肌蛋白一1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免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