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时代科学教育变革:形态向度、风险隐忧与纾解路径 被引量:7
1
作者 荆鹏 吕立杰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1,92,共11页
面向教育强国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数智时代科学教育变革需秉持辩证思维,从历史与未来相统一、整体与部分相联系、对立与统一相辩证的视域出发,其呈现出迭代演进式、螺旋进阶式、协同共育式的特征。以“器物之变—制度之变—观念... 面向教育强国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数智时代科学教育变革需秉持辩证思维,从历史与未来相统一、整体与部分相联系、对立与统一相辩证的视域出发,其呈现出迭代演进式、螺旋进阶式、协同共育式的特征。以“器物之变—制度之变—观念之变”的逻辑理路,探索并构建数智时代科学教育变革的三重形态,即依托技术介入的科学教育效能化工具平台的初阶形态、依托技术嵌入的科学教育多元化协同机制的中阶形态、依托人技共生的生态化大科学教育新格局的高阶形态。揆诸当下,科学教育中仍存在“技术过载”诱发的科学教育价值失序、“资本僭越”滋扰的科学教育生态失衡、“工具粘性”引致的科学教育主体式微、“脱实向虚”催生的探究实践意义异化等风险隐忧。为此,数智时代科学教育变革需复归价值理性、厘定技术之用、强化师资建设、协同多元主体、建立数字信任,基于学习科学原理革新教学理念与范式,以虚实场域交融驱动真实性的科学学习,以数字素养提升加速科学教师专业发展,以数据要素联通锻造科学教育“教联体”,构筑素养导向的科学教育可信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数智时代 科学素养 技术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科技文化有机融入科学课程的路径探索
2
作者 杨振东 于海波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9-145,共7页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科技文化在科学课程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赓续中华民族科技文化基因、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落实“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部署的时代意蕴。然而,当前中华优秀传统科技文化的有机融入存在范式抵牾、结构冲...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科技文化在科学课程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赓续中华民族科技文化基因、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落实“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部署的时代意蕴。然而,当前中华优秀传统科技文化的有机融入存在范式抵牾、结构冲突、价值分立与语境隔阂等深层堵点。要系统破解这些问题,一是理念革新,秉持“知识一元论”与“文化多元论”理念弥合中西方科学范式的张力;二是内容挖掘,凝聚跨领域合力挖掘我国传统科技文化的育人资源;三是体系优化,系统规划中华优秀传统科技文化内容在课程体系中的横向统整与纵向衔接;四是方式创新,依托跨学科实践突破中华优秀传统科技文化融入科学课程的时空隔阂;五是教师发展,提升科学教师在文化论视域下的学科理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科技文化 科学课程 科技成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思维优化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的启示——以人教版新教材“撒哈拉以南非洲”为例
3
作者 马小雪 欧阳子豪 姜枫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6-31,共6页
本文通过对当前初中地理作业设计问题的梳理,以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一节为例,基于系统思维对作业流程、目标、内容、反馈、评价等进行了“一流四环三篇一点”的系统式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体现出以整体性统筹地理知... 本文通过对当前初中地理作业设计问题的梳理,以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一节为例,基于系统思维对作业流程、目标、内容、反馈、评价等进行了“一流四环三篇一点”的系统式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体现出以整体性统筹地理知识、技能、研究能力的进阶,以模块嵌套方式实现地理作业的结构化和以开放性统筹各要素巩固作业效果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思维 初中地理 作业设计 人教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何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基于对百位院士访谈文本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刚 郑泽琳 张佳巍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6,共9页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面临诸多困境,亟须寻求破...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面临诸多困境,亟须寻求破解之道。拔尖创新人才并非指特定类型、标准统一的某类人才,而是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既响应了国家战略需求,又推动着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布局发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使用三阶段编码对105位院士访谈文本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探究影响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并分析其面临的3种现实困境:一是保障配置有所欠缺,二是育人目标指向不明,三是评价体系不够合理。因此,应强化前端顶层设计、着力开展理论研究和锚定特色育人目标,以期破解我国高校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高校发展 人才培养 教育强国 院士访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活化知识探论
5
作者 张乾丰 郑长龙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1-131,共11页
化学活化知识是指反映化学学科思想、体现化学学科功能的知识,对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具有独特价值。基于知识活化理论模型,生成化学活化知识的路径包括化学静态知识的激活、化学学科本原性问题的凝练、化学认识视角的抽提、化学学科... 化学活化知识是指反映化学学科思想、体现化学学科功能的知识,对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具有独特价值。基于知识活化理论模型,生成化学活化知识的路径包括化学静态知识的激活、化学学科本原性问题的凝练、化学认识视角的抽提、化学学科功能的揭示和化学活化知识的表述。为实现化学活化知识教学,可以基于化学活化知识的素养发展功能设置教学目标,基于化学活化知识的构成要素组织化学学习系统要素,基于化学活化知识的特质制订针对性教学策略。化学活化知识的提出,本质上是“教—学—评”理念的一种转变,为素养导向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新视域、新路径与新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活化知识 学科理解 化学主题学科思想 化学主题学科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地理的“跨学科”教学意蕴及其实现策略
6
作者 欧阳子豪 邱捷 崔崇源 《地理教学》 2025年第22期59-64,共6页
中学地理的“跨学科”教学意蕴由地理学科性质与特点决定,是实现地理课程育人价值的内在要求。明确地理学科的“跨学科”教学意蕴,既能帮助教师从观念层面把握跨学科教学与地理教学的“一体共生”关系,又有助于教师在实践层面摆脱对跨... 中学地理的“跨学科”教学意蕴由地理学科性质与特点决定,是实现地理课程育人价值的内在要求。明确地理学科的“跨学科”教学意蕴,既能帮助教师从观念层面把握跨学科教学与地理教学的“一体共生”关系,又有助于教师在实践层面摆脱对跨学科教学的拼盘操作困境。本文以人的发展为贯穿跨学科教学实践路径的顶层逻辑,提出在实现中学地理的“跨学科”教学意蕴时,应依托人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的三重关系,使地理教学内容“跨学科化”;并基于人的多维本质,设计实现“跨学科”意蕴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学需兼顾人的未完成性、主体性和社会性,以对话性实践实施地理教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地理 跨学科教学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