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潮互动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世飞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6-62,共7页
20世纪20年代,"中国化"即滥觞一时,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潮也在问题与主义之争后蔚然成风。"中国化"思潮的流行不仅启发了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客观上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潮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而"马克... 20世纪20年代,"中国化"即滥觞一时,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潮也在问题与主义之争后蔚然成风。"中国化"思潮的流行不仅启发了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客观上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潮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潮不仅为"中国化"思潮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也丰富了"中国化"思潮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20年代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世飞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3-25,共3页
提及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不能不提及李大钊。如果没有他在"五四"前后率先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就无从谈起。提及李大钊,又不能不提及其博大精深的新闻学思想。如果把他的思想比作大海,那么他的马克思主义新... 提及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不能不提及李大钊。如果没有他在"五四"前后率先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就无从谈起。提及李大钊,又不能不提及其博大精深的新闻学思想。如果把他的思想比作大海,那么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思想就宛如大海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但遗憾的是,学界尚没有关于李大钊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思想的专门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 提及 中国 学思 大海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分期理论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世飞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0-32,共3页
历史分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一个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历史分期理论,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进行阶段划分的意义、历史起点、指导思想、依据和标志、原则等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进行阶段划分,要... 历史分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一个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历史分期理论,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进行阶段划分的意义、历史起点、指导思想、依据和标志、原则等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进行阶段划分,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出发,不能搬用中共历史的"三阶段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历史分期 理论体系 实践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理论研究新境地——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方来武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69-69,共1页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但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研究还不多。张世飞的最新力作《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不仅提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概念,还从理论...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但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研究还不多。张世飞的最新力作《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不仅提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概念,还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层面初步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科学体系,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贡献与基本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建理论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 科学体系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光辉历程的一部力作——《中国社会主义六十年》评介
5
作者 王春玺 孟志军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78,共2页
中国社会主义6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作为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所列"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社会主义 光辉历程 评介 力作 解读 新闻出版总署 理论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开创性贡献
6
作者 高宇 张世飞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28,共6页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和早期领导者,同时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开创者。作为中国最早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知识分子之一,陈独秀不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和早期领导者,同时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开创者。作为中国最早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知识分子之一,陈独秀不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系列基本范畴如阶级斗争、政治、国家、政党等都有重要而精辟的论述,而且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体系,与李大钊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共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和奠基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史 陈独秀 历史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及其现实启示
7
作者 王淼 李玉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30,311,共12页
列宁成功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非凡的魄力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为开启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在理论上,列宁全面论述了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理念及建设规律,系统阐明了... 列宁成功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非凡的魄力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为开启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在理论上,列宁全面论述了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理念及建设规律,系统阐明了苏俄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在实践中,列宁积极领导苏俄人民实现工业、农业以及包括电气化在内的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努力发展现代化经济,谱写了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篇章。列宁关于苏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对于我们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努力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苏俄 社会主义 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自我革命逻辑
8
作者 黄刚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7,共11页
“定规矩”是中国共产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以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口的作风建设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伟大实践的鲜明标识,也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重大制度成果。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彰显了新时... “定规矩”是中国共产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以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口的作风建设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伟大实践的鲜明标识,也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重大制度成果。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彰显了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精神,体现了党坚定人民立场、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塑造了党的自我革命形象。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风成俗的战略之举,对于持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中央八项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关于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9
作者 王雪梅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25-27,共3页
毛泽东在倡导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还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如:学以致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要用"挤"的方法,获得学习时间,要用&... 毛泽东在倡导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还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如:学以致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要用"挤"的方法,获得学习时间,要用"钻"的精神,求得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等,以此来帮助和指导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高理论学习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学习 马克思主义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两个关键问题
10
作者 梁炜昊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26-29,共4页
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长期以来保持政策理论特色,缺乏学术范式上的国际化和学术语境上的民间化形态,因而既不能与世界学术文化对话交流,走向国际化;也不能深入中国民间大众为老百姓喜闻乐见,走向民间化。因此,学术范式国际化和学术语... 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长期以来保持政策理论特色,缺乏学术范式上的国际化和学术语境上的民间化形态,因而既不能与世界学术文化对话交流,走向国际化;也不能深入中国民间大众为老百姓喜闻乐见,走向民间化。因此,学术范式国际化和学术语境民间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两个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范式 学术语境 国际化 民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三个原则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杰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76,共5页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模式。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强弱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人文性、批判性和实践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注重培养目的与学生的主体成长需求相契合...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模式。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强弱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人文性、批判性和实践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注重培养目的与学生的主体成长需求相契合,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以批判性思维为基础的科学思维方式,必须着重培养专业领域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以人为本 批判性 实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发生及应对:对近二十年国内研究的“问题域”探查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玉山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76,共6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是近年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概念自世纪之交出现后,随着探讨的深入逐渐形成了作为马克思主义“固有属性”意义上的概念形态,形成了“整体性问题产生原因”... 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是近年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概念自世纪之交出现后,随着探讨的深入逐渐形成了作为马克思主义“固有属性”意义上的概念形态,形成了“整体性问题产生原因”和“如何把握整体性”两大问题域,并在两大问题域内部进一步形成系列次级问题域。在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上,国内学界应有意识将“坚持历史与实践的整体”纳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问题域,并需在现实关切、理论视野、创新话语等方面继续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 问题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传统文化滋养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焕昕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4-135,共2页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就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历史传统、文化传统、民族心理、性格特征等因素均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的智慧以及历史经验中的可贵品质注入马克思...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就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历史传统、文化传统、民族心理、性格特征等因素均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的智慧以及历史经验中的可贵品质注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使之更好地指导当下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本国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价值性
14
作者 吴文慧 张广俊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8,共9页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鲜明的价值性。共同富裕具有价值生成的正当性,赋予社会主义财富生产进步意义,立足我国所有制结构,以人民共同利益统摄资本逻辑,实现财富生产前提文明化、生产格局社会化,促进财富...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鲜明的价值性。共同富裕具有价值生成的正当性,赋予社会主义财富生产进步意义,立足我国所有制结构,以人民共同利益统摄资本逻辑,实现财富生产前提文明化、生产格局社会化,促进财富生产及其价值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彰显合理性,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促进财富流通社会性与市场化相协调、财富分配效率与公平关系相统一,塑造社会财富流通和谐有序格局;共同富裕的价值导向体现人民性,在为民、靠民、富民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价值实现具有现实性,共同富裕的实践旨在推动实然向应然的转变,是目标导向与扎实行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统一。共同富裕的价值性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时代映现,对于理解党的共同富裕理念,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价值 财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生成的三维探赜
15
作者 谢玉进 于裕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0-54,共5页
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生成是多重动力耦合、多元能力协同、多维效力转化的动态过程。其中,内生性动力提供理想目标与理论支撑,外源性动力反映现实需求与斗争压力,运行性动力确保制度保障与组织效能;媒体公信力提塑能力、议... 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生成是多重动力耦合、多元能力协同、多维效力转化的动态过程。其中,内生性动力提供理想目标与理论支撑,外源性动力反映现实需求与斗争压力,运行性动力确保制度保障与组织效能;媒体公信力提塑能力、议程设置能力与内容生产能力是引领力生成的保障;而受众认同度与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力则是检验引领成效的主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 生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和精髓——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讲》
16
作者 孙亚楠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前提下,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并促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前提下,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并促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当代 本质 意识形态工作 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特色 经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驱动看茶文化的时代革新理念
17
作者 常小娟 《福建茶叶》 2018年第5期293-293,共1页
在当前文化融入与传承机制日益成熟的今天,我们看到,世界文化体系正在形成,而在整个文化机制发展与应用进程中,呈现出文化融入与文化应用的最佳内涵与层次性。当然,不同文化机制的影响效果,往往有着自身的价值驱动。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 在当前文化融入与传承机制日益成熟的今天,我们看到,世界文化体系正在形成,而在整个文化机制发展与应用进程中,呈现出文化融入与文化应用的最佳内涵与层次性。当然,不同文化机制的影响效果,往往有着自身的价值驱动。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内涵探究入手,结合茶文化机制的发展状况认知,通过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驱动,从而分析茶文化的时代革新理念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思想驱动 茶文化 时代革新理念 价值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哲 李志军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7,共8页
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形成了人民主体思想的科学体系。在价值观立场上,马克思在他的哲学变革中始终贯彻着人民主体的价值取向;在历史观维度上,马克思在人类历史的宏观视阈中分析了人民主体的实现程度,即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民主体性... 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形成了人民主体思想的科学体系。在价值观立场上,马克思在他的哲学变革中始终贯彻着人民主体的价值取向;在历史观维度上,马克思在人类历史的宏观视阈中分析了人民主体的实现程度,即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民主体性一直处于片面发展的状态;在方法论层面上,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的对立中发现了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途径。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在指导方针、动力、路径等方面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民主体思想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五重”本质理论及其意义初探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士勋 杨敏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29,共13页
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人学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旨趣,目前,国内对人的本质理论的探究主要集中在"类本质"、"群本质"和"动力本质"等方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出现不少误读、误解现象,主要... 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人学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旨趣,目前,国内对人的本质理论的探究主要集中在"类本质"、"群本质"和"动力本质"等方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出现不少误读、误解现象,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五W理论分析法,对马克思有关人的本质思想的主要典籍著作进行比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性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发现马克思更多地阐述了人的类本质、人的群本质、人的动力本质、人的实践本质和人的联合体本质等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人的"五重"本质理论。厘清这一理论,不仅有助于确立实践思维范式,进一步澄清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真正内涵,而且对当下解决中国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等相关问题指明了正确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理论 五重本质 实践本质 联合体本质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社会建设理论研究新视野——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研究与反思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晓俊 韩小谦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65,共5页
近年来,我国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走向主要呈现出从一般性走向具体性、从译介性转向研究性、从单一性趋向综合性等三大特征。同时,为拓展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新视野,就要深入挖掘马克思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思想资源,重点关注马克思关于现代... 近年来,我国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走向主要呈现出从一般性走向具体性、从译介性转向研究性、从单一性趋向综合性等三大特征。同时,为拓展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新视野,就要深入挖掘马克思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思想资源,重点关注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的理论探讨和自觉加强对现实社会建设进程的研究。尤为重要的是,要注重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研究中一般与具体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 研究走向 一般社会 具体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