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央财经大学西皇城根22号旧址复原探究
1
作者 武超群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9-61,共3页
一、复原“源头校址”的困境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曾说,不要因为我们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笔者认为,不要因为我们走得太久而忘记了从哪里出发。中央财经大学始建于1949年11月6日,与共和国同龄,是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 一、复原“源头校址”的困境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曾说,不要因为我们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笔者认为,不要因为我们走得太久而忘记了从哪里出发。中央财经大学始建于1949年11月6日,与共和国同龄,是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新型财经院校。成立之初,学校的“乳名”叫华北税务学校,占地30余亩。但未在校门口挂牌。三个月后的1950年2月15日,学校更名为中央税务学校,正式挂牌,占地扩大到47余亩。基于此,学校的源头被定为中央税务学校,校址在西皇城根22号陈家大院,在此办学近五年(1949.11-195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财经大学 复原 皇城 旧址 中央人民政府 1949年 1950年 财经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舆论宣传系统搭建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照彬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62-164,共3页
高校舆论宣传工作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扩大思想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如何对大学生心中的疑点问题释疑解惑,不断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构建良好的"视听"环境,搭建舆... 高校舆论宣传工作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扩大思想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如何对大学生心中的疑点问题释疑解惑,不断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构建良好的"视听"环境,搭建舆论宣传系统是高校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舆论宣传系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刊品牌营销新视野——“三次售卖”理论的启示与实践 被引量:7
3
作者 武超群 张向丽 《现代出版》 CSSCI 2011年第1期33-36,共4页
后发行时代传媒的"供求关系"步入了买方市场,期刊的商业运作模式发展到了三次售卖的阶段,我国期刊需要建立品牌营销战略,通过拓展品牌效应,建立和延伸产业价值链,以创新理念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三次售卖理论 品牌营销 产业价值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网络社群中舆论领袖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武超群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0-83,47,共5页
本文立足于传播学的网络传播与社会学的人际交往理论,通过对网络论坛和BBS的分析,以构建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和群体动力学的网络舆论领袖筛选模型,分析、梳理出网络社群论坛及其舆论领袖的特点、作用、以及舆论引导等,为制定针对网络舆论... 本文立足于传播学的网络传播与社会学的人际交往理论,通过对网络论坛和BBS的分析,以构建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和群体动力学的网络舆论领袖筛选模型,分析、梳理出网络社群论坛及其舆论领袖的特点、作用、以及舆论引导等,为制定针对网络舆论领袖的科学管理方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网络社群 舆论领袖 数据挖掘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政治”时代的地方政府责任与公众情绪管理 被引量:2
5
作者 武超群 魏飘飘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6,共3页
一、社会诚信与地方政府信任的分析 当前,民众情绪及其日常生活需求为当代政府提出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社会舆论空间乃至国家政治议程,中国互联网进入了“微政治”时代,“怀疑一切”似乎已经成为公民集体意识。在... 一、社会诚信与地方政府信任的分析 当前,民众情绪及其日常生活需求为当代政府提出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社会舆论空间乃至国家政治议程,中国互联网进入了“微政治”时代,“怀疑一切”似乎已经成为公民集体意识。在“微政治”时代,政治似乎已经从距离人们遥远的天边降落人间,使每个平凡的个体都有机会成为真正的“政治人”,从而要求每个人学习自我情绪管理,并有勇气摈弃和克服将权威与不平等或压迫联系起来的成见,重新确立对合法权威(包括法律与制度权威)的尊重,努力成为一个感性而又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王丽萍:《微政治与社会情绪管理》,《学习时报》2011年9月26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政治 情绪管理 政府责任 公众 《学习时报》 社会诚信 制度权威 现代公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总则》第31条和第35条“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评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建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3-101,共9页
从《民法通则》到《民法总则》的修订发展是我国《民法典》立法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推进。《民法总则》相比此前《民法通则》在监护制度及其立法规范上出现了诸多变化,其中一个最为显著的变化便是在被监护人保护中确立了“最有利于被监... 从《民法通则》到《民法总则》的修订发展是我国《民法典》立法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推进。《民法总则》相比此前《民法通则》在监护制度及其立法规范上出现了诸多变化,其中一个最为显著的变化便是在被监护人保护中确立了“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该原则在《民法总则》第31条和第35条内容表述中两次出现,可见其在惜字如金的《民法总则》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原则指导性,也充分体现出我国立法意旨高度重视被监护人权益保护的基本态度。对于如何真实做到对被监护人的“最有利于”,学界存在不同说法,而贯彻落实该原则,必须明确被监护人的价值维度,并在此基础上参照《民法总则》对该原则的司法解释以及国外的司法实践制定具体的司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总则》 监护制度 最有利于被监护人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