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悲鸿和林风眠的艺术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1
作者 郑雯心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10期113-115,共3页
徐悲鸿、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他们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主张与教育思想,如徐悲鸿提倡通过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强调科学严谨的绘画技法,林风眠则强调“调和中西”,在保留中国画意境的基础上,吸纳西方现代... 徐悲鸿、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他们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主张与教育思想,如徐悲鸿提倡通过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强调科学严谨的绘画技法,林风眠则强调“调和中西”,在保留中国画意境的基础上,吸纳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精髓。徐悲鸿和林风眠的艺术主张推动了中国传统绘画走向创新和多样化发展。他们不仅在各自的创作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也为中国美术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并培养了大批艺术家,深刻影响了中国绘画艺术和美术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风眠 徐悲鸿 美术教育 中国画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美术学科中构图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被引量:3
2
作者 宗昱宏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12期179-179,共1页
构图是美术视觉基本要素中重要的一环,掌握和应用构图既是一种以美术的眼光认识、感受世界的方式,也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该文作者通过中央美术学院"高参小"教学实践发现,构图知识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构图是美术视觉基本要素中重要的一环,掌握和应用构图既是一种以美术的眼光认识、感受世界的方式,也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该文作者通过中央美术学院"高参小"教学实践发现,构图知识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尤其当教学对象为低年级的学生时,由于其理解力有限,教师往往忽视这方面能力的训练,从而导致学生构图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构图 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术博物馆的教育维度思考
3
作者 潘菁菁 《教育视界》 2022年第6期62-65,共4页
一、以教育为使命的美术博物馆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的章程,“博物馆是服务于社会及其发展的,向公众开放的,为教育、研究与愉悦的目的而征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示人类及其环境的有形和无形遗产的非营利永久机构”。此定义明确... 一、以教育为使命的美术博物馆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的章程,“博物馆是服务于社会及其发展的,向公众开放的,为教育、研究与愉悦的目的而征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示人类及其环境的有形和无形遗产的非营利永久机构”。此定义明确了教育作为博物馆目的之首,是整个美术博物馆的基本使命。事实上,不以教育为背景的研究恐怕会丧失自己的社会价值,同样,不以研究为基础的教育也会丧失自身的创新和革命性力量,变得无营养和重复。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教育部分已经成立了80多年,公教部负责人温迪·伍恩同样也是博物馆的副馆长,可见其教育部门的分量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博物馆 副馆长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无形遗产 教育维度 非营利 向公众开放 国际博物馆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与整合:建构中国艺术教育体系刍议
4
作者 马菁汝 郎潇 《中国美术》 2020年第2期118-121,共4页
当今社会,视觉图像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无论高新科技还是日常衣食住行,都与视觉艺术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视觉文化充斥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认知与审美都离不开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使人们能够达到美育的目标。蔡元培191... 当今社会,视觉图像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无论高新科技还是日常衣食住行,都与视觉艺术产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视觉文化充斥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认知与审美都离不开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使人们能够达到美育的目标。蔡元培1917年从德国留学回来之后提出的"美育代宗教"学说,更是融合了中西方文化之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蔡元培 视觉图像 美育代宗教 高新科技 视觉艺术 借鉴与整合 中西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德美术教育现状管窥——以北京、柏林两地的教育机构为例
5
作者 张汎 《油画》 2018年第2期120-125,共6页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北线所连接的重要国家之一,德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且较早迈入了现代化进程,并常常向我们呈现着'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文化面貌。美术教育作为文化普及并传承的一种美学方式,其强大的...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北线所连接的重要国家之一,德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且较早迈入了现代化进程,并常常向我们呈现着'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的文化面貌。美术教育作为文化普及并传承的一种美学方式,其强大的社会功用较早在德国社会得到关注,已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形成了成熟而强大的体系,且同时具有普适性与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教育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式家具价值演变视角下王世襄收藏研究
6
作者 吕宁茁 袁傲冰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研究主要关注明式家具在20世纪的价值改变及背后的收藏因素。文章依托于文献梳理,试在中国美术收藏史研究中引入“物的文化传记”理论对物品价值历程的讨论。以王世襄的收藏、研究为线索和着眼点,观察明式家具在原始语境和新语境中价值... 研究主要关注明式家具在20世纪的价值改变及背后的收藏因素。文章依托于文献梳理,试在中国美术收藏史研究中引入“物的文化传记”理论对物品价值历程的讨论。以王世襄的收藏、研究为线索和着眼点,观察明式家具在原始语境和新语境中价值变迁过程,关注其价值在流通交换过程中的不断延展。以期在历史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透过对交换的关注切入对收藏行为的研究,并从中得到对明式家具在流通中的价值变迁和王世襄的收藏研究脉络,以及二者关联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式家具 王世襄 物的社会生命 价值变迁 中国美术收藏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物馆与社区共创的教育——社区成员集体记忆的唤醒和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紫若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17期75-79,158,共6页
社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身处于同一社区的人们随着集体记忆被唤醒,将会形成具有该社区特征的凝聚力。博物馆集中储存了该地区的历史资料与文化记忆,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具备文化继承与传播的条件。因此,博物馆与社区共创的教育模式... 社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身处于同一社区的人们随着集体记忆被唤醒,将会形成具有该社区特征的凝聚力。博物馆集中储存了该地区的历史资料与文化记忆,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具备文化继承与传播的条件。因此,博物馆与社区共创的教育模式能够充实博物馆的文化记忆,充分发挥其教育和文化传播职能,提升社区成员的文化素养。该文首先界定博物馆和社区的相关概念,论证博物馆与社区合作的可行性;其次分析博物馆与社区共创的两种合作模式——以社区为主导的模式和多元视角共存的模式的特征与相应案例,分析其中社区成员集体记忆的唤醒与构建模式;最后从社区成员集体记忆唤醒和构建视角出发,提出对博物馆与社区共创教育模式的建议,探索其未来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教育 博物馆教育 共创 集体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的当代艺术博物馆美育
8
作者 唐晓玮 《中国美术》 2022年第6期90-96,共7页
作为提高观众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场所,艺术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展览、教育等多项重要功能,其中教育功能存在于艺术博物馆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当中。虽然不同地域、不同国家艺术博物馆教育的发展程度不同,但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 作为提高观众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场所,艺术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展览、教育等多项重要功能,其中教育功能存在于艺术博物馆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当中。虽然不同地域、不同国家艺术博物馆教育的发展程度不同,但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伴随着当下博物馆学的发展,跨文化视域为艺术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美育的研究提供了跨越各自文化本体的全新角度。本文将从当代艺术博物馆美育理论及实践出发,论述当代艺术博物馆美育的重要性、创新发展特点及实践路径,并在跨文化视域下阐述对当代中国艺术博物馆美育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视域 当代艺术博物馆 美育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维拉与壁画时代——20世纪30年代的艺术与社会
9
作者 谭子鸣 《艺术科技》 2019年第2期171-172,共2页
被称为"墨西哥壁画之父"的艺术家迭戈·里维拉同时拥有共产党员、社会活动家等多重身份。他绘画创作的鼎盛时期即为墨西哥艺术开始走出殖民文化的阴影、在全美洲乃至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 被称为"墨西哥壁画之父"的艺术家迭戈·里维拉同时拥有共产党员、社会活动家等多重身份。他绘画创作的鼎盛时期即为墨西哥艺术开始走出殖民文化的阴影、在全美洲乃至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里维拉将自己的民族主义情感、社会政治观念和艺术激情融于作品,以他为辐射点,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30年代的墨西哥的国家艺术发展与同时期的美国、欧洲乃至中国民族艺术的形成共享了相似的语境与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 社会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概念的确立
10
作者 窦超(译) 王文婷(校) 《艺术学研究》 2019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埃米尔·乌提兹(Emil Utitz,1883—1956)出生于捷克,先后就读于捷克布拉格和德国慕尼黑大学,随后在罗斯托克大学和哈勒大学担任心理学和美学教授。纳粹政权初期(1933),他被迫离开德国,回到布拉格德国大学任教。1942年,他被驱逐到捷... 埃米尔·乌提兹(Emil Utitz,1883—1956)出生于捷克,先后就读于捷克布拉格和德国慕尼黑大学,随后在罗斯托克大学和哈勒大学担任心理学和美学教授。纳粹政权初期(1933),他被迫离开德国,回到布拉格德国大学任教。1942年,他被驱逐到捷克纳粹集中营特雷津,直至1945年营地解放。1956年9月,他参加了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的第三届世界美学大会,并在几所大学进行了巡回演讲。同年,他在耶拿猝然离世。乌提兹的研究广涉哲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在美学理论和历史方面的探索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乌提兹在美学方面的著述颇丰,其中意义最为重大、观点表达最集中的就是《一般艺术学基础理论》两卷(Grundlegung der allgemeinen Kunstwissenschaft,1914;1920)。作为20世纪德国"一般艺术学"理论运动的重要探索者和倡导人,乌提兹在这本书中以德国哲学家康德、文学史家黑特纳(Hermann Hettner,1821—1882)的理论为指导,在德国美术理论家康拉德·费德勒(Konrad Fiedler,1841—1895)和玛克思·德索(Max Dessoir,1867—1947)的理论基础上继续推进,巩固了一般艺术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他提出美学不能胜任全部艺术现象的研究,而个别艺术规律又需要有一般的原理,因此需要一门即有美学的概括性,又以个别的艺术作为其材料的一般艺术学学科,以研究艺术的价值和性质。他的突出理论贡献在于,提出并尝试系统性地对"艺术的本质"加以阐释。本文节选自《一般艺术学基础理论》第一卷第二章(Grundlegung der allgemeinen Kunstwissenschaft,zwei B?nde 1,Band mit zw?lf Bildtafeln,1914,Verlag von Ferdinand Enke in Stuttgart)《艺术概念的确立》(Begriffsbestimmung der Kunst),围绕如何对艺术加以定义的问题,对此前流行的几种定义方式,从美学、文化哲学、心理学、历史学、价值论等多个理路和角度进行了详尽的辨析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享受 基础理论 乌提兹 德国大学 审美判断 一般艺术学 哈勒大学 文化财富 审美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指导下的美术课程逆向设计研究
11
作者 王若雪 《美术教育研究》 2022年第18期164-166,共3页
信息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是我国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概念。在对其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先进且具体的教学理论支撑。而近年兴起的逆向教学设计不失为很好的教学途径。该文作者在理解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运用逆向设计的手段,探... 信息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是我国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概念。在对其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先进且具体的教学理论支撑。而近年兴起的逆向教学设计不失为很好的教学途径。该文作者在理解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运用逆向设计的手段,探索将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融入实际教学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美术课程 逆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丁 《湖南包装》 2021年第1期I0002-I0002,共1页
度过了不平凡的2020年,我们迎来了一个伟大转折的大时代。随着抗击新冠疫情和脱贫攻坚的胜利,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湖南包装》的任务也因此变得更为广阔和不同。新的目标是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见... 度过了不平凡的2020年,我们迎来了一个伟大转折的大时代。随着抗击新冠疫情和脱贫攻坚的胜利,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湖南包装》的任务也因此变得更为广阔和不同。新的目标是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见证和总结设计实践,推动设计学术研究。借由着设计的无处不在,和设计的革命与创造,这本曾经专注于设计实践与设计相关学术研究的刊物,将把视野投向更广阔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学术研究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伟大转折 新征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无处不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博物馆在线体验对旅游者出游动机的影响研究--基于QCA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侣莹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1年第8期84-89,共6页
数字博物馆在线体验对旅游者出游动机的影响研究基于博物馆旅游动机以及在线体验的相关理论,结合了12家数字博物馆的实证案例,试图探索其在线体验是否影响旅游者出游动机。该研究运用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数字博物馆在线体... 数字博物馆在线体验对旅游者出游动机的影响研究基于博物馆旅游动机以及在线体验的相关理论,结合了12家数字博物馆的实证案例,试图探索其在线体验是否影响旅游者出游动机。该研究运用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数字博物馆在线体验有助于激发旅游者的出游动机;媒体语言的实用性在激发博物馆出游动机中最为重要,网站界面的好感度、交流工具的便捷度、展览信息的时效性也具有显著影响;在线体验激发旅游者出游动机存在三种充分组合条件。此外,数字博物馆在线体验也有助于提升体验者博物馆目的地的旅游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旅游 出游动机 数字博物馆 在线体验 QCA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松年《猿猴献果图》新解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帅 《中国美术》 2021年第6期89-96,共8页
本文前半部分考证刘松年《猿猴献果图》(又称《罗汉图》)的印章以及图像母题元素的组合问题,后半部分主要聚焦宋宁宗与清乾隆两个时期,分析此画背后的文化与政治意义。笔者发现,刘松年《猿猴献果图》可能有着明确的创作目的,即在开禧三... 本文前半部分考证刘松年《猿猴献果图》(又称《罗汉图》)的印章以及图像母题元素的组合问题,后半部分主要聚焦宋宁宗与清乾隆两个时期,分析此画背后的文化与政治意义。笔者发现,刘松年《猿猴献果图》可能有着明确的创作目的,即在开禧三年(1207)韩侂胄北伐失败、谢太后弥留之际,宋代皇室依托于刘松年所绘此幅《罗汉图》为谢太后祈福,同时也以此寄托整个宁宗朝祈求太平、稳定的愿望。清乾隆朝,乾清宫中收藏储放的多幅罗汉画则构成了乾隆皇帝正月初一礼佛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神圣性要素,与宫殿本身组合形成一种崭新的仪式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松年 罗汉画 杨皇后 乾隆皇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妮基·李《计划》系列作品中的全球化与族裔认同
15
作者 张侣莹 《美术大观》 2021年第2期98-100,共3页
妮基·李通过融入不同的社群创作了《计划》系列摄影作品。这一系列作品在阐明社会身份流动性的同时,也揭示了身份的不可渗透性,两种冲突和矛盾的观念同时存在于妮基·李的摄影作品中,而这也正是在全球化世界中,世界性移民对于... 妮基·李通过融入不同的社群创作了《计划》系列摄影作品。这一系列作品在阐明社会身份流动性的同时,也揭示了身份的不可渗透性,两种冲突和矛盾的观念同时存在于妮基·李的摄影作品中,而这也正是在全球化世界中,世界性移民对于族裔问题不断反思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妮基·李 新亚洲移民 全球化 族裔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造就了一个策展人--策展教学与策展实践
16
作者 陈潇潇(整理) 周青 +1 位作者 胡丹洁 朱芮菡 《油画》 2021年第4期22-27,共6页
如今,策展人已经被塑造为集托管人、解释者、教育者、引导者和组织者于一身的形象--从观念至联络、筹资、制作展览画册,再到展览设计、媒体宣传、公共教育,甚至是展览相关资料的存档和评估,他们的日常工作涉及一系列复杂多元的环节。本... 如今,策展人已经被塑造为集托管人、解释者、教育者、引导者和组织者于一身的形象--从观念至联络、筹资、制作展览画册,再到展览设计、媒体宣传、公共教育,甚至是展览相关资料的存档和评估,他们的日常工作涉及一系列复杂多元的环节。本篇谈话对象由策展专业的教师和初入策展行业的学生组成。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教授、艺术展览策划管理工作室的负责人周青老师从“策展理论”“策展教学”“策展实践”三个维度出发,探讨策展观念、策展专业的教学模式等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览设计 管理与教育 中央美术学院 谈话对象 策展人 媒体宣传 托管人 展览策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电影《探戈课》为例谈女性主体性的重新构建
17
作者 宗昱宏 《艺术科技》 2017年第11期144-145,共2页
电影《探戈课》是英国女性主义导演萨莉·波特自导自演的影片。影片可以算是"女性写作"在视觉影像领域的范本,电影以探戈这种古老的舞蹈为符号,以片中男女主人公在爱情关系中的较量为叙事线索,思考了两性在社会关系中的... 电影《探戈课》是英国女性主义导演萨莉·波特自导自演的影片。影片可以算是"女性写作"在视觉影像领域的范本,电影以探戈这种古老的舞蹈为符号,以片中男女主人公在爱情关系中的较量为叙事线索,思考了两性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力构成,以及女性如何在这种权力关系框架中建立一个新的自我主体,如何平衡和突破旧有的性别权力关系的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性别权力关系 女性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昏侯墓“孔子衣镜”及其相关研究
18
作者 王岩松 梁又双 《今古文创》 2020年第44期36-37,共2页
本文梳理了关于海昏侯墓“孔子衣镜”的学术史。文本内容与《史记·孔子世家》等其他文本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孔子出生、孔子生年、孔子姓氏三个主要问题,再到对该文本历史价值的衡量——对它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学者们互相启发、互相修... 本文梳理了关于海昏侯墓“孔子衣镜”的学术史。文本内容与《史记·孔子世家》等其他文本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孔子出生、孔子生年、孔子姓氏三个主要问题,再到对该文本历史价值的衡量——对它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学者们互相启发、互相修正的过程。关于衣镜上图像的分析,学者们先关注到孔子及其弟子画像,研究内容主要在于图像背后的文化内涵分析方面,而本文主要在于图像形式上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昏侯墓 文化内涵 图像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