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返自然——论米莱《奥菲利亚》对英国学院派的反叛 被引量:1
1
作者 金影村 《艺术设计研究》 2013年第4期78-83,共6页
19世纪英国"拉斐尔前派"创始画家之一米莱在美术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与罗塞蒂、威廉·亨特等人共同创立的"拉斐尔前派兄弟会",主张让艺术回到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绘画之前,重拾自然的本源,反对矫饰与程式... 19世纪英国"拉斐尔前派"创始画家之一米莱在美术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与罗塞蒂、威廉·亨特等人共同创立的"拉斐尔前派兄弟会",主张让艺术回到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绘画之前,重拾自然的本源,反对矫饰与程式化的绘画模式。这就与当时的学院派形成了一种暗中的对峙。而米莱的代表作《奥菲利亚》正是以其极度逼近自然的描摹"、去历史画与宏大叙事"的题材与非古典化的唯美主义成为了这一画派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本文将从《奥菲利亚》这幅画出发,探讨其对当时学院派程式化、教条化的绘画既定模式之反叛,并进一步挖掘该画从技法上与艺术表现上的独到之处,最大可能地还原其重要的艺术价值与艺术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莱 拉斐尔前派 《奥菲利亚》 学院派 反叛 自然主义 唯美主义 反古典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丹麦实践经验分析的无障碍开放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高超 华田子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8-52,共5页
无障碍开放空间的设计与建设对提升残障人群及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丹麦在无障碍设计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多种类型开放空间项目设计师的访谈研究,剖析开放空间无障碍设计的内涵、设计理念与策略。结果表明,无障碍开... 无障碍开放空间的设计与建设对提升残障人群及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丹麦在无障碍设计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多种类型开放空间项目设计师的访谈研究,剖析开放空间无障碍设计的内涵、设计理念与策略。结果表明,无障碍开放空间应以物理环境的无障碍为基础,以不同群体的使用与体验为核心进行设计。在设计策略上应将无障碍整合到总体设计中,同时将无障碍考量融入设计全程,避免在项目完成后附加到已建成环境之上,做到"隐形无障碍",减弱心理和人际等层面的障碍对残障人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通用设计 无障碍 开放空间 残障人群 北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断推近的“中国”风景--18、19世纪中国风俗玻璃画中的风景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希言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84-93,共10页
本文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的清代玻璃画《水中楼阁》为切入点,通过简要梳理平板玻璃画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和分析18、19世纪风俗玻璃画中对风景的不同处理方式,来解读《水中楼阁》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图式。在此基础上,也尝试以玻璃画中... 本文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的清代玻璃画《水中楼阁》为切入点,通过简要梳理平板玻璃画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和分析18、19世纪风俗玻璃画中对风景的不同处理方式,来解读《水中楼阁》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图式。在此基础上,也尝试以玻璃画中的“风景”变化为视角,透视该时期外销艺术发展、审美趣味转移的独特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玻璃画 风景 中国风 趣味 水中楼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社会景观表达与绘画语言流变管窥
4
作者 张子康 《语言战略研究》 2019年第4期7-9,共3页
绘画虽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但20世纪80年代曾有批评家宣称“绘画已死”。西方绘画语言不断拓展,尤其是现代主义绘画形式语言的创新,使绘画媒介边界不断扩大,“绘画已死”的说法显然是把绘画仅看作一种媒介存在。虽然西方艺术史主要是... 绘画虽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但20世纪80年代曾有批评家宣称“绘画已死”。西方绘画语言不断拓展,尤其是现代主义绘画形式语言的创新,使绘画媒介边界不断扩大,“绘画已死”的说法显然是把绘画仅看作一种媒介存在。虽然西方艺术史主要是将研究对象按照媒介进行分类后讨论,第一大类就是二维图像,以绘画为主,但本文主要是想阐述:绘画是一种时代社会景观的表达,它的正统性无须因媒介的改变而受到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语言 西方社会 语言流变 景观 20世纪80年代 西方艺术史 现代主义绘画 形式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