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水利视野下徽州歙西北盆地聚落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汪凯 计玮 +1 位作者 郭巍 侯晓蕾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132,共8页
【目的】歙西北是徽州地区水利设施与聚落发展最为集中和完善的区域,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季风气候造就了此地以水利建设为骨架的人居环境格局。梳理该区域的水利系统脉络,探究水利主导下的灌区景观系统与聚落格局特征,可为传统水利文化的... 【目的】歙西北是徽州地区水利设施与聚落发展最为集中和完善的区域,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季风气候造就了此地以水利建设为骨架的人居环境格局。梳理该区域的水利系统脉络,探究水利主导下的灌区景观系统与聚落格局特征,可为传统水利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提供经验与参考。【方法】以mapping为主要方法将数据空间化,从宏观区域、中观灌区、微观村落3个视角对水利支撑下的人居环境进行空间形态分析,并以棠樾、吕堨灌区为例,分析20世纪70年代典型灌区人居环境综合体中的水文营建方式。【结果】以堨渠与陂塘为主的传统水利灌溉系统是歙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并作为形塑聚落空间格局的主导因素;同时该时期的聚落发展、社会组织均依水展开,形成水利社会共同体。【结论】从水利的视角研究聚落景观,佐证了歙西北地区水利对社会空间形态的引导性,为水利引导下的区域开发提供新途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景观 传统人居 灌区 徽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花园城市的微花园社区更新网络治理途径探索——以景山和朝阳门花园社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侯晓蕾 郭婧 +2 位作者 刘欣 姚莉莎 孔泑涵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2,共7页
北京花园城市建设目标推动城市更新走向精细化、生态化和综合化,微花园社区微更新成为重要实践路径。微花园社区更新以公众参与为核心,是空间建设转向社会网络治理的载体,构建了“空间网络-社会网络-网络耦合-场景呈现”的分析体系。从... 北京花园城市建设目标推动城市更新走向精细化、生态化和综合化,微花园社区微更新成为重要实践路径。微花园社区更新以公众参与为核心,是空间建设转向社会网络治理的载体,构建了“空间网络-社会网络-网络耦合-场景呈现”的分析体系。从空间和社会网络治理双重角度,提出有效行动路径,通过实证案例验证其促进社会网络修复的可行性。进一步从多元参与协同机制、动态弹性反馈机制和长效韧性协同增益机制3个层面,提出微花园双网耦合治理框架。以景山和朝阳门花园示范社区为例,探索出“1+n+∞”模式,即通过一个示范中心辐射带动多个微花园落地,激发公众参与,形成可持续的社区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花园城市 微花园 社区更新 空间网络 社会网络 双网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途径探讨 被引量:30
3
作者 侯晓蕾 《风景园林》 2021年第9期14-18,共5页
城市小微公共空间微更新关注人的日常交往和基本需求,强调“人民参与”的治理模式。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由增量阶段转变为存量阶段,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逐步聚焦在空间重构、公众参与和社区激活方面,空间关怀落实到社区需求、社会关系等社... 城市小微公共空间微更新关注人的日常交往和基本需求,强调“人民参与”的治理模式。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由增量阶段转变为存量阶段,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逐步聚焦在空间重构、公众参与和社区激活方面,空间关怀落实到社区需求、社会关系等社会治理层面。针对城市公共空间更新过程中的综合问题,以人民需求和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公共空间设计为切入点,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更新和社会治理之间的关联,以及社会治理的适应性策略。从人与社会的角度系统提出切实可行的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景观微更新的社会治理途径,体现在公共空间的社会文化治理、社会需求治理、社会活力治理、层级化治理和机制治理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微更新 小微公共空间 社会治理 人民城市 社区营造 风景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进程中剩余空间的挖潜利用途径——以桥下空间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侯晓蕾 《风景园林》 2023年第8期12-19,共8页
【目的】在中国当前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城市建设由增量扩张进入到存量优化阶段,民众对于公共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促使城市空间逐步被挖潜利用。在城市更新进程中,仍然存在多种类型的被废弃的、闲置的、利用率不高的剩余空间。剩余空... 【目的】在中国当前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城市建设由增量扩张进入到存量优化阶段,民众对于公共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促使城市空间逐步被挖潜利用。在城市更新进程中,仍然存在多种类型的被废弃的、闲置的、利用率不高的剩余空间。剩余空间的挖潜利用是城市治理中的系统性复杂问题,也是“十四五”期间城市存量更新的重要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问题为导向,以人为本,从剩余空间的现状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其概念范畴、类型特点、更新手段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并以剩余空间的代表类型——桥下空间为例,系统提出城市剩余空间的综合更新途径。【结果】更新途径包括:场所研究和空间分析——审慎分析空间的问题和类型,空间辨别与调研评估——结合公众参与进行空间现状评价,空间重组与设计介入——制定空间更新的发展策略。【结论】通过多专业综合作用介入,将这些具有潜力的剩余空间进行合理而可持续的更新设计提升,对当前的城市更新和精细化治理而言至关重要,也是人民城市意义下设计为人民服务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更新 剩余空间 挖潜利用 城市公共空间 桥下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