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夜色如墨 其香悠远——宗其香与20世纪中国画的融合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于洋 《中国书画》 2017年第11期67-69,共3页
宗其香(1917—1999),江苏南京人。20世纪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37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1944年任中国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1946年任北平国立艺专讲师,195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水彩教研组主任,1963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科主任。... 宗其香(1917—1999),江苏南京人。20世纪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37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1944年任中国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1946年任北平国立艺专讲师,195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水彩教研组主任,1963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科主任。出版有《宗其香画集》《宗其香中国画技法》《画家宗其香传》《宗其香国画展画集》等。在百年以来中国画的发展与衍变历程中,融合中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其香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教育家 国画系 中国美术学院 徐悲鸿 中央大学 中国美术史 江苏南京 助理研究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辩与内观--中国画现代变革语境中的陈师曾 被引量:2
2
作者 于洋 《中国美术》 2017年第1期33-43,共11页
关于陈师曾在20世纪中国画现代变革语境中的画学思想,已成为近现代美术史论研究的显学,但其中的核心问题仍值得深入讨论。我们在今天谈论一百年前的陈师曾,陈师曾的独特和伟大在何处呢?在本文来看,如果从两个角度来审视,一是从外部返观... 关于陈师曾在20世纪中国画现代变革语境中的画学思想,已成为近现代美术史论研究的显学,但其中的核心问题仍值得深入讨论。我们在今天谈论一百年前的陈师曾,陈师曾的独特和伟大在何处呢?在本文来看,如果从两个角度来审视,一是从外部返观,二是在内部省思,一为“启辩”,二为“内观”。“启辩”是源于其外发性的时代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师曾 《文人画之价值》 大村西崖 姚茫父 文人画 士大夫画 内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画题跋的失语现象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洋 《艺术学研究》 2019年第3期13-15,共3页
关于当下中国画题跋的失语现象,既是一个具有针对性的现实问题,又是艺术学科体系内值得重视和反思的一个理论问题。大约六年前,我曾在《中国文化报》专稿谈过这个现象。今天,结合自己近年来新的思考,旧话重提一番。在中国书画体系里面... 关于当下中国画题跋的失语现象,既是一个具有针对性的现实问题,又是艺术学科体系内值得重视和反思的一个理论问题。大约六年前,我曾在《中国文化报》专稿谈过这个现象。今天,结合自己近年来新的思考,旧话重提一番。在中国书画体系里面历来延续着诗、书、画、印"四全"的传统,这也是传统文人画的一个基本的体系。所以,画面和题跋文字相互附着和依赖,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媒介之间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丰富的表意系统。为什么诗、书、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文化系统,因为它实现了一个完整、深厚的人文内涵和充实、完满的意境空间。但是,这个文化系统如今已被割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人画 文人画家 失语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潇潇暮雨金刚坡——傅抱石的散锋笔法与“线”传统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洋 《中国书画》 2019年第10期73-79,137,共7页
在美术史上,一个大画家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总需要逢遇一个契机,通过一个接近顿悟的方式获得认识与表现上的飞跃。对于中国画大家傅抱石来说,这个飞跃无疑来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入蜀生活的八年时光,而获得这段生活经历的直接原因竟是祖国... 在美术史上,一个大画家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总需要逢遇一个契机,通过一个接近顿悟的方式获得认识与表现上的飞跃。对于中国画大家傅抱石来说,这个飞跃无疑来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入蜀生活的八年时光,而获得这段生活经历的直接原因竟是祖国沦陷时避战的辗转。[1]这八年时间是傅抱石画风大变的时代,也足他个人风格的形成期,为他后来的创作定下了总的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抱石 散锋笔法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八年 个人风格 风格的形成 美术史 中国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鸟友于——当代青年水墨画家提名展·“70后”花鸟篇研讨会摘要
5
作者 于洋(主持) 冯令刚 +7 位作者 张涛 于帆 方政和 许敦平 叶芃 阴澍雨 周午生 韩斌 《中国书画》 2018年第12期116-121,共6页
近期,由中国书画杂志社主办、港澳传媒华语国际台和北京天心堂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花鸟友于—当代青年水墨画家提名展·‘70后’花鸟篇"在《中国书画》美术馆开幕并举行了学术研讨会。此次展览也是《中国书画》杂志创刊1... 近期,由中国书画杂志社主办、港澳传媒华语国际台和北京天心堂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花鸟友于—当代青年水墨画家提名展·‘70后’花鸟篇"在《中国书画》美术馆开幕并举行了学术研讨会。此次展览也是《中国书画》杂志创刊15周年的系列展览之一,展览共展出了15位"70后"花鸟画家的作品六十余幅。他们是当下传统花鸟画坛中青年画家的杰出代表,多来自南北学院画院,为师为艺各有心得,绘画创作各有风貌。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中国花鸟画乃至中国画的评价体系及学术表达规范的构建、时代性和继承传统的深度、当代花鸟画普遍存在的问题、当代花鸟画的去向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鸟画家 “70后” 当代青年 提名 水墨 《中国书画》 学术研讨会 摘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鲁丘壑气象高华——孙博文泼彩写意山水画的艺术境界
6
作者 于洋 《中国书画》 2021年第3期112-113,共2页
自古以来传统文人山水画的笔墨语言,长于表现清雅蕴藉、静谧幽深的意境,而对于自然光色的变幻与山川造化的厚重体量往往缺少相应的观照和呈现。20世纪以来随着山水画笔墨、图式的革变发展、色彩语汇的融创,涌现出张大千、傅抱石、李可... 自古以来传统文人山水画的笔墨语言,长于表现清雅蕴藉、静谧幽深的意境,而对于自然光色的变幻与山川造化的厚重体量往往缺少相应的观照和呈现。20世纪以来随着山水画笔墨、图式的革变发展、色彩语汇的融创,涌现出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等诸多以表现山川光色与风雨自然著称的山水画大家。现代山水画家孙博文正是在这一艺术史语境中出现的、面对山水自然的书写者与礼赞者,而齐鲁大地的家山意象,也造就了其泼彩写意山水画的高华异彩与淋漓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山水画 笔墨语言 傅抱石 书写者 泼彩 李可染 色彩语汇 张大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