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谱系学及其语境(上) 被引量:14
1
作者 周凡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42,共7页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进行...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进行了初步的描述。70年代后期,东欧国家以科拉柯夫斯基为代表的一批新马克思主义者纷纷转向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80年代初,阿兰·图雷纳从社会运动和行为理论的视域着力构筑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式,而琼·柯亨则通过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的批判性解读提出了后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构想。这充分表明,在1985年拉克劳与莫菲宣称自己的理论规划属于后马克思主义之前,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已在西方学术界的一定范围内使用和流传了。可以说,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不同的理论论域中自有其复杂的"经验史",而后马克思主义话语也是一个历史性的缓慢沉积过程。尽管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各种运用在政治情境性及学术范围上不尽相同,其表义上也有诸多差异,然而,但作为一个共同的指符,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光怪陆离的运用中,毕竟有着一定的意义关联和某种共同指向;在营造后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氛围及形成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城方面,这些运用和理论阐发自有其独特的话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后斯大林主义 后自由主义的民主 后工业社会 社会运动 市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答一个问题:何谓后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16
2
作者 周凡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6,共5页
作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新思潮,后马克思主义盛行的主要根源可追究到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主义的挫折、右派的复兴、新左派的思想转变、工人阶级在社会和政治上重要性的衰微以及新社会运动的兴起等一系列政... 作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新思潮,后马克思主义盛行的主要根源可追究到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主义的挫折、右派的复兴、新左派的思想转变、工人阶级在社会和政治上重要性的衰微以及新社会运动的兴起等一系列政治和社会背景上。它解构了古典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井在话语理论的支撑下对社会主义概念进行了战略性重建,正缘乎此,它引发了广泛而持久的争论和来自不同方向的理论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解构 建构 霸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谱系学及其语境(下) 被引量:9
3
作者 周凡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70,共8页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进行...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进行了初步的描述。70年代后期,东欧国家以科拉柯夫斯基为代表的一批新马克思主义者纷纷转向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80年代初,阿兰·图雷纳从社会运动和行为理论的视域着力构筑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式,而琼·柯亨则通过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的批判性解读提出了后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构想。这充分表明,在1985年拉克劳与莫菲宣称自己的理论规划属于后马克思主义之前,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已在西方学术界的一定范围内使用和流传了。可以说,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不同的理论论域中自有其复杂的“经验史”,而后马克思主义话话也是一个历史性的缓慢沉积过程。尽管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各种运用在政治情境性及学术范围上不尽相同,其表义上也有诸多差异,然而,作为一个共同的指符,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光怪陆离的运用中,毕竟有着一定的意义关联和某种共同指向;在营造后马克恩主义的学术氛围及形成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方面,这些运用和理论阐发自有其独特的话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后斯大林主义 后自由主义的民主 后工业社会 社会运动 市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谱系学及其语境(中)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凡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48,共8页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19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 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 进行了...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19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 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 进行了初步的描述。70年代后期,东欧国家以科拉柯夫斯基为代表的一批新马克思主义者纷纷转向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 80年代初,阿兰·图雷纳从社会运动和行为理论的视城着力构筑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式,而琼·柯亨则通过对马克思的 市民社会概念的批判性解读提出了后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构想。这充分表明,在1985年拉克劳与莫菲宣称自已的理论规划属 于后马克思主义之前,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已在西方学术界的一定范围内使用和流传。可以说,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 不同的理论论城中自有它复杂的"经验史",而后马克思主义话语也是一个历史性的缓慢沉积过程。尽管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 各种运用在政治情境性及学术范围上不尽相同,其表义上也有诸多差异,然而,作为一个共同的指符,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 光怪陆离的运用中,毕竟有着一定的意义关联和某种共同指向;在营造后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氛围及形成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 方面,这些运用和理论阐发自有它独特的话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后斯大林主义 后自由主义的民主 后工业社会 社会运动 市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自发性概念(上)——论拉克劳与莫菲对罗莎·卢森堡的解读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凡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22,共6页
在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视野之下,罗莎·卢森堡的自发性概念被定性为客观主义的宿命论而遭到清剽式的批判。拉克劳与莫菲彻底扭转了这种高压指摘的一边倒态势,把长期以来被视为罗莎·卢森堡理论污点的自发性概念拨正为一种极具... 在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视野之下,罗莎·卢森堡的自发性概念被定性为客观主义的宿命论而遭到清剽式的批判。拉克劳与莫菲彻底扭转了这种高压指摘的一边倒态势,把长期以来被视为罗莎·卢森堡理论污点的自发性概念拨正为一种极具创造性的积极理论资源并作出了别具一格的解读。同宿命论指控将自发性纳入坚硬的必然性的做法截然相反。拉克劳与莫菲把罗莎·卢森堡的自发性概念当作寻觅偶然性的“黄金领地”。但是,他们寻求的偶然性,不是作为革命运动之起因和必然性之表现的辩证偶然性,而是在反资本主义的政治斗争中主体身份建构时的偶然性。拉克劳与莫菲认为,在罗莎·卢森堡那里,作为政治统一性的建构机制的偶然性逻辑受到多元决定过程之外的必然性逻辑的严格限制.从而导致了罗莎·卢森堡的两难困境和“双重空场”。只有勇于面对偶然性并实际地承认偶然性逻辑在形构政治一致性的作用,才能走出罗莎·卢森堡式的困境。才能填补失效的必然性退场后形成的空场,而这正是拉克劳与莫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自发性 偶然性 必然性 统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家产权到社会产权——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惠斌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0年第2期13-16,共4页
在关于社会主义的长期研究中,马克思恩格斯有一个重要的理论转变,即从早期坚持由国家占有生产资料发展为后来主张由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从而认为国家占有生产资料依然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所有制方式,并没有真正解决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 在关于社会主义的长期研究中,马克思恩格斯有一个重要的理论转变,即从早期坚持由国家占有生产资料发展为后来主张由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从而认为国家占有生产资料依然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所有制方式,并没有真正解决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而只有通过股份所有制、托拉斯所有制、国家所有制三个阶段的自然过渡以后,才能进入以社会直接占有为特征的社会主义。中国目前正在从国家所有制向社会所有制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产权 社会产权 国家占有 社会直接占有 剥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凡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3-73,共11页
把"生于"国外的马克思主义"拿过来"并"化"为"中国的"东西,实在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但是,长期以来,对于这样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将之放在哲学层面上加以概念性的反思,以至于... 把"生于"国外的马克思主义"拿过来"并"化"为"中国的"东西,实在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但是,长期以来,对于这样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将之放在哲学层面上加以概念性的反思,以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业内惯用语似乎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概念黑洞"。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里面隐藏着诸多需要审视与明辨的关系,譬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主体建构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特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的内在结构问题,等等。只有对这些关系进行认真地剖析与反思,我们才能更有效地避免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单化、庸俗化甚至是歪曲化的倾向,才能更有力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哲学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马克思主义”在何种意义上是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凡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4期76-83,共8页
拉克劳与莫菲的后马克思主义是最典型的后马克思主义,也是最有争议的后马克思主义。它的典型性在于既具有抛弃传统马克思主义核心范畴与基本命题的消极性,同时又具有保留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敏锐洞识并延续马克思主义真精神的积极面向... 拉克劳与莫菲的后马克思主义是最典型的后马克思主义,也是最有争议的后马克思主义。它的典型性在于既具有抛弃传统马克思主义核心范畴与基本命题的消极性,同时又具有保留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敏锐洞识并延续马克思主义真精神的积极面向。它的争议点在于,既宣告后马克思主义大大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又声称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马克思主义。针对拉克劳与莫菲这种悖论性立场辩护,批判性地解读后马克思主义,有利于加深人们对这种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后马克思主义 拉克劳与莫菲 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自由经济理论的批判
9
作者 江洋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30,共6页
二战后,在美国经济学界居最高统治地位的是新古典综合派自由经济理论,这种经济理论主张宏观经济学开出的药方能够治疗资本主义的各种不治之症,使它成为微观经济学所颂扬的"理想的制度",永远存在下去。然而,这种经济理论在20世... 二战后,在美国经济学界居最高统治地位的是新古典综合派自由经济理论,这种经济理论主张宏观经济学开出的药方能够治疗资本主义的各种不治之症,使它成为微观经济学所颂扬的"理想的制度",永远存在下去。然而,这种经济理论在20世纪60、70年代受到了现实的巨大挑战,一些激进学者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视角,对自由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定义、经济学范式和经济学主张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掀起了经济学领域的"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自由经济理论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尝试 被引量:2
10
作者 鲁路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3期88-91,共4页
哈贝马斯区分交往理性与工具理性,借助生活世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尝试以黑格尔的相互承认观念为思想来源,以群体性自我同一性即"我们"的确立为理论基础之一,以建构性视角取代批判性视角为思维取向,是在西方福利国家这一... 哈贝马斯区分交往理性与工具理性,借助生活世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尝试以黑格尔的相互承认观念为思想来源,以群体性自我同一性即"我们"的确立为理论基础之一,以建构性视角取代批判性视角为思维取向,是在西方福利国家这一现实背景上做出的一种有别于马克思思想及早期批判理论的理论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历史唯物主义 同一性 生活世界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合法性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鲁路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3期43-48,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作为两位作者的著作合集,而非一位作者的著作集,因而有一个版本上的合法性问题,而这一问题同意识形态问题密切相关。通过辨析正反两方面的论证,尤其是剖析所谓的意识形态问题,我们可以为这一版本奠定充...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作为两位作者的著作合集,而非一位作者的著作集,因而有一个版本上的合法性问题,而这一问题同意识形态问题密切相关。通过辨析正反两方面的论证,尤其是剖析所谓的意识形态问题,我们可以为这一版本奠定充分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GA 合法性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2部分单独编排问题
12
作者 鲁路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6期18-22,37,共6页
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的总共四个组成部分中,"《资本论》及其手稿"卷次构成了专门的第二部分。从编辑角度看,这种划分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即保持了每一部分以及卷次在体例上的统一性;但从研究角度看,... 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的总共四个组成部分中,"《资本论》及其手稿"卷次构成了专门的第二部分。从编辑角度看,这种划分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即保持了每一部分以及卷次在体例上的统一性;但从研究角度看,这种划分方法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无论从形式与内容上,都切断了《资本论》及其手稿同马克思恩格斯其他著作的有机联系,导致了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著述时视角转换的混乱。因此,全面考察MEGA2第2部分存在的诸多编排问题,其中的关键是要探究该部分单独编排的合理性,避免对马克思恩格斯整体思想的研究走向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 《资本论》及其手稿 六册写作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之存在的主体性三题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金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8-42,共5页
人之存在的主体性三题杨金海(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关于人之主体性的著述颇丰,这对于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很有意义。但就总体而论,此种研究尚有片面性、空泛性之弊。人们常常只在认识论或价值论或... 人之存在的主体性三题杨金海(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关于人之主体性的著述颇丰,这对于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很有意义。但就总体而论,此种研究尚有片面性、空泛性之弊。人们常常只在认识论或价值论或本体论的方面研究主体性,而事实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人之存在 实践活动 认知主体性 创造性 客体 价值主体性 实践主体性 自为性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十大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构想 被引量:35
14
作者 何增科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1,共6页
笔者就利益协调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弱势群体保护体制、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民间组织管理体制、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社会服务体制、社会工作体制、社会治安体制、社会应急管理体制等十大社会管理体制下一步改革委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想... 笔者就利益协调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弱势群体保护体制、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民间组织管理体制、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社会服务体制、社会工作体制、社会治安体制、社会应急管理体制等十大社会管理体制下一步改革委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想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社会管理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者型官员的优势与缺陷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雪冬 《人民论坛》 2007年第23期32-33,共2页
无论是"学而优则仕"还是"仕而优则学",都要在完善的制度下进行。
关键词 学者型官员 缺陷 社会经济发展 国家治理 学科分布 官员数量 平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确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优先顺序
16
作者 何增科 《人民论坛》 2007年第20期46-47,共2页
强调“两个适应”,即适应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同时适应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的要求,不断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十七大报告的又一个亮点,而以往强调的主要是第一个适应。这反映出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有着... 强调“两个适应”,即适应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同时适应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的要求,不断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十七大报告的又一个亮点,而以往强调的主要是第一个适应。这反映出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有着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强大动力,能否建立公民参与的政治体制对于能否维持政治稳定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民主政治建设 公民政治参与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发展 政治稳定 公民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理论: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
17
作者 孟鸣歧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6,共4页
后现代主义和全球化理论都是对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理论反映。在后现代 主义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全球化理论着重从文化批判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和欧美 中心论进行了批判,反映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在全球化的复杂进程中,全球化... 后现代主义和全球化理论都是对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理论反映。在后现代 主义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全球化理论着重从文化批判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和欧美 中心论进行了批判,反映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在全球化的复杂进程中,全球化理论 值得我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发展 西方中心论 资本主义发展 全球化理论 趋势 反映 欧美 后现代主义 成果 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