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党转型与“嵌入式”政治整合政策的调整——对《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修订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晓林 姜永熹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8,54,共7页
从党章的修订和修改过程来看,中国共产党对政治整合政策的调整"内嵌"于政党转型过程之中。与改革开放之前高举意识形态大旗推行整合的方式不同,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更注重强化绩效来推动对社会的整合,这使得其整合政策显示... 从党章的修订和修改过程来看,中国共产党对政治整合政策的调整"内嵌"于政党转型过程之中。与改革开放之前高举意识形态大旗推行整合的方式不同,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更注重强化绩效来推动对社会的整合,这使得其整合政策显示出"绩效整合"的特征。但是,党章纵然有"党内法"的崇高地位,尚需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的制度确保其党内整合的力度。对于面向整体社会的"绩效整合",则需避免"单边主义"倾向,充分关照民众诉求,才能在意识形态和任务绩效之外,构建与权力授受和情感维系一体的、立体式的整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转型 政治整合 党章 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网络文化传播的战略目标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4
2
作者 万希平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0-75,共6页
在全球互联网广泛普及和传播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当下中国网络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文章以问题意识分析当前掣肘中国网络文化传播的主要瓶颈所在,指出中国创新文化传播形式和话语体系的战略... 在全球互联网广泛普及和传播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当下中国网络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文章以问题意识分析当前掣肘中国网络文化传播的主要瓶颈所在,指出中国创新文化传播形式和话语体系的战略诉求,进而提出以内涵式发展模式为契机,打造中国网络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选择,为提升中国文化安全与核心竞争力赢得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传播 数字鸿沟 话语体系 内涵式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民的理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海兵 向德彩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61,共6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人民主体地位的本质要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人民是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独立理想追求的生命个体。人民追求理想的过程充满矛盾和变数,植根于人民的理想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践基础。社会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人民主体地位的本质要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人民是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独立理想追求的生命个体。人民追求理想的过程充满矛盾和变数,植根于人民的理想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践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民的理想追求过程中才会现实性生成,成为有决定性、支配社会运行、支撑国家治理体系的思想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唤醒、激发人民的主体理想自觉,化核心价值观为理想追求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激励;为人民的理想追求创造条件,增进人民的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通过激发人民的理想追求,克服个体理想与政治认同之间的对峙和分离,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民理想的内在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自觉 个体诉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不平等的根源:阶级还是性别?——论麦金侬对马恩妇女理论的超越 被引量:1
4
作者 万希平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34,共6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不论在公共领域还是私人领域,当代女性的角色地位与作用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尽管如此,女性受歧视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对于女性不平等的根源问题的研究,女性主义倾向于用性别分析方法,而马克思主义倾向于用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不论在公共领域还是私人领域,当代女性的角色地位与作用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尽管如此,女性受歧视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对于女性不平等的根源问题的研究,女性主义倾向于用性别分析方法,而马克思主义倾向于用阶级分析方法。当代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凯瑟琳·A·麦金侬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为理论研究基础,结合社会性别视角考察女性地位,把马恩的阶级观点与女性主义的性别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消解女性不平等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不平等 阶级 性别 麦金侬 马恩妇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的空间政治学——基于河南农民进城意愿的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兆鑫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44,共7页
城镇化是城镇空间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具有政治性。农民进城有选择"城镇收入+土地保障"的新型城市生活模式的倾向,形成"城镇赚钱,乡村消费"的空间策略,造成城镇化进程中生产空间与消费空间的分离。农民的这种空间... 城镇化是城镇空间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具有政治性。农民进城有选择"城镇收入+土地保障"的新型城市生活模式的倾向,形成"城镇赚钱,乡村消费"的空间策略,造成城镇化进程中生产空间与消费空间的分离。农民的这种空间策略与国家干预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意图有契合之处,也存在明显背离,表明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城镇体系协调发展,国家权力的空间等级化也会制约城镇协调一体化发展。促进城镇体系结构优化要从优化国家治理结构着手推进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空间政治 区域协调发展 国家治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四一二”政变到“七一五”政变——联共(布)党内关于中国问题的争论与结局
6
作者 吕瑞林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76,共8页
1927年上海"四一二"政变发生后,联共(布)党内就中国革命的走向问题激辩不休。托洛茨基等人先是主张中共有条件地留在国民党内,后来提出中共独立于国民党,组建苏维埃,实行工农民主专政。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多数派则认为,... 1927年上海"四一二"政变发生后,联共(布)党内就中国革命的走向问题激辩不休。托洛茨基等人先是主张中共有条件地留在国民党内,后来提出中共独立于国民党,组建苏维埃,实行工农民主专政。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多数派则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应是国民党,共产党应留在国民党内改造而不是独立,建立苏维埃意味着反对武汉政府。"七一五"政变的发生,证明斯大林中国政策的彻底失败,斯大林却在让中共领导人承担其错误政策的替罪羊后,把反对派也一并清理出联共(布)领导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共(布) “四一二” “七一五” 斯大林 托洛茨基 中国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