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主义视阈下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以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戴玲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9-86,共8页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干部"精准化培训"有关指示精神,助力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围绕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新"研究主题,立足建构主义"学习是知识建构"这一基本命题,以行动学习为主线,...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干部"精准化培训"有关指示精神,助力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围绕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创新"研究主题,立足建构主义"学习是知识建构"这一基本命题,以行动学习为主线,从设计理念、实现路径与实践探索三个方面进行学理探究与经验总结,选取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为案例,提炼归纳出短项目与长项目的创新模式,得出若干启示,认为干部培训方式创新需要跨学科、大视野,探求形式与深度的结合,强化行动学习理念与方法,为提高干部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训方式 问题中心 知识建构 行动学习 民族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融入干部教育培训的三重逻辑
2
作者 吴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69-74,共6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二者内在需求契合、实践目标一致、精神谱系共鸣,体现出内在互洽的融合机理。二者融合有利于解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现实矛盾,有利于各族干部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二者内在需求契合、实践目标一致、精神谱系共鸣,体现出内在互洽的融合机理。二者融合有利于解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现实矛盾,有利于各族干部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有利于各族干部锤炼党性提升能力。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融入干部教育培训,是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必然要求。应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现有培训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多维度提升教学灵活性、互动性,强化实践教学,深化情感共鸣等方面入手,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融入干部教育培训提供现实路径,进而不断强化各族干部理论武装,加强政治训练,提升履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 干部教育培训 课程体系 能力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根基与理论超越
3
作者 陈辉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3,共10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刻时代命题,是塑造统摄全体成员、凝聚广泛共识并为民族复兴提供“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精神动力。其构成上体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元一体”,具有...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刻时代命题,是塑造统摄全体成员、凝聚广泛共识并为民族复兴提供“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精神动力。其构成上体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元一体”,具有凝聚民族复兴伟力、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及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重大时代意义。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多元一体”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格局中。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阐释范式实现了对西方中心主义叙事的超越:超越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对符号建构的侧重,超越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对理性反思的倚重,超越涂尔干“集体意识”的社会图式化倾向,超越阿斯曼“文化记忆”对精英建构的偏重,超越查尔斯·泰勒“承认的政治”止于差异和解的局限。该理念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贡献,也为理解和构建当代国家认同提供了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多元一体” 文化认同 理论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体系的路径探析
4
作者 刘静茹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75-81,共7页
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教育培训,是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任务。课程体系是保障干部教育培训效果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优化课程体系是促进“铸牢”干部教育培训提质扩面的必然要求。当前“铸牢”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存... 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教育培训,是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任务。课程体系是保障干部教育培训效果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优化课程体系是促进“铸牢”干部教育培训提质扩面的必然要求。当前“铸牢”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存在系统性不足、针对性不强、创新度不够等突出问题。应通过健全课程的内容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机制、全方位提升课程体系与培训体系的适切性、分类优化设计实现课程精准供给等方式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以高质量“铸牢”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助力“铸牢”干部教育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干部教育培训 课程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供需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纹廷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68-176,共9页
界定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内涵、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供需主体,构建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供需模式,展开对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供需模型的实证研究,根据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三阶段设计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供需模型的评价指标,并对设计问卷的数据进行统... 界定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内涵、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供需主体,构建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供需模式,展开对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供需模型的实证研究,根据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三阶段设计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供需模型的评价指标,并对设计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与检验,找出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供需模型的五个特征因子,提出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紧紧把握当前形势,加强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侧改革与创新研究,努力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干部 教育培训 供需模型 有效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差异性到共同性: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形成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1-8,共8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形成呈现出从差异性到共同性的内在逻辑:从多元到一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形成的价值逻辑;从自在走向自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形成的历史逻辑;从物质到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形成的实践逻辑。
关键词 差异性 共同性 价值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情感建构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1,共6页
现实和历史情境要求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强化情感的建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蕴含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共情力”。因此,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情感建构的现实基... 现实和历史情境要求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强化情感的建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蕴含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共情力”。因此,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情感建构的现实基础,自觉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共情力”,对新时代有效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 教育 共情力 情感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的边疆治理:历史经验、理论根基与现实路径 被引量:6
8
作者 郭纹廷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8,共10页
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密切相关。古代王朝时期边疆治理塑造了国家与文化的统一性认识,其中大一统思想、从俗从宜的治边政策、边疆经济开发、以儒学为核心的文教措施孕育了共同体意识存在的潜在基础。现代以来边疆治理在继承和... 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密切相关。古代王朝时期边疆治理塑造了国家与文化的统一性认识,其中大一统思想、从俗从宜的治边政策、边疆经济开发、以儒学为核心的文教措施孕育了共同体意识存在的潜在基础。现代以来边疆治理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思想与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超越,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将政治定位、制度保障、经济发展、文化根基作为边疆治理的理论根基,其现实路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夯实边疆发展的物质基础、打牢文化认同的思想基础、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边疆治理 国家认同 文化认同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新时代解决中国特色民族问题必须坚持历史性方法论,尊重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历史性和规律性,正确看待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历史同一性、历史延续性,坚持实事求是,反对用"... 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新时代解决中国特色民族问题必须坚持历史性方法论,尊重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历史性和规律性,正确看待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历史同一性、历史延续性,坚持实事求是,反对用"异想天开""操之过急"的简单极端方式去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坚持实践性方法论要求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解决所处历史时期的民族问题,坚持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促进各族人民的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核心。坚持总体性方法论要求正确把握民族问题与社会问题的辩证关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局中统筹推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夯实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制度保障,系统解决中国特色民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问题 方法论 实践性 历史性 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胡锦涛的群众观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共4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胡锦涛的群众观点集中诠释了这一理念。不仅时时处处表明了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高度尊重,又随时随地体现出始终依靠人民、问计于民的宽广胸怀;不仅进一步顺应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胡锦涛的群众观点集中诠释了这一理念。不仅时时处处表明了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高度尊重,又随时随地体现出始终依靠人民、问计于民的宽广胸怀;不仅进一步顺应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执政为民的时代潮流,又旗帜鲜明地突出了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最严格的要求,是全党同志,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行动纲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群众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