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中国古代的民族区域文化
- 1
-
-
作者
徐亦亭
-
机构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64-68,共5页
-
文摘
本文所用的区域,是一种学术概念,是通过选择与特定问题相关的特征,并排除不相关的特征而划定的。区域不同于地区。区域的界限是由同质性和内聚性来决定的。区域既可由单个或几个特征来划定,也可按一个地区人类居处的总情况来划定。不过,对中国古代的民族区域文化进行分类和划定界限,是一项比较复杂和困难的课题,文化的不同特征,
-
关键词
民族区域
特征
不相关
文化
同质性
决定
问题
界限
中国古代
特定
-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D921.8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
题名满族民歌中的民族风俗习惯——读《满族民歌集》札记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红雨
-
机构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04-108,共5页
-
文摘
满族作为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曾有着自己特色鲜明的民族风俗习惯,虽然现在大部分风俗习惯已在满汉民族的交往融合中逐渐消失,变得不容易寻觅和辨认,但它们在满族民歌中却代代传唱下来。“人民的诗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人民生活及其一切特殊的色彩和乡土标志。”(《别林斯基论文学》)打开新近出版的第一部《满族民歌集》(博大公、李永海、赵志忠、白立元编,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在那一首首展示出丰富而广阔的民族生活的歌谣中,一幅幅带着“特殊的色彩和乡土标志”的民族风俗图画也扑入眼帘。 满族信仰萨满教,这是我国北方一些少数民族所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其崇信的内容,也主要表现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而在满族的宗教祭祀活动中,肯定人类自身价值的祖先崇拜则占有突出地位。因而,对满族来说,敬祖也成为一个重要风俗。
-
关键词
《满族民歌集》
风俗习惯
萨满教
婚俗
民族文化
-
分类号
I207.921
[文学—中国文学]
K892.321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汉族古代传统伦理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徐亦亭
-
机构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2-49,共8页
-
文摘
本文认为,汉族稳定的文化心理因素,不仅铸就了汉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民族意识,而且还顽强地保留了汉族自古以来流传不衰的伦理观念和哲学思想。其中,汉族古代传统伦理作为文化心理因素的一斑,影响着古老汉族的发展。作者将汉族古代传统伦理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1、尊“礼”为“经天地、理人伦”之本的礼仪传统,2、以血亲为凝聚的父系家庭和宗法制度;3、浓重的“无主则乱”的君权思想;4、奉“孝”为天经地义的尊老、教幼传统;5、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6、慕“三代之英”的怀古情绪和“君子中庸”的处世哲学。
-
关键词
汉族人民
传统伦理
礼记
古代社会
宗法制度
君权思想
主要特征
文化心理因素
尊老
父系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先秦汉族传统伦理的形成
- 4
-
-
作者
徐亦亭
-
机构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8-55,共8页
-
文摘
商周时期汉族先民历代相传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即传统伦理,深刻地影响了汉族的古代民族素质,成为汉族古代封建社会中文化传承和思想形态的主要内容。本文认为,其成因有以下诸方面:①农耕经济和对自然条件的依附产生了“敬天保民孝祖”思想。②老子以道为基础主张的“清静”、“无为”,形成“贵己”、“重生”思想。③孔子以“仁”为核心从各方面论涉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系列道德标准。④墨子“兼相爱,交相利”、举贤尚贤的伦理思想。⑤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等各家提出的诸种伦理道德思想。
-
关键词
传统伦理
秦汉
伦理思想
汉族
墨子
孔子
古代人民
公元前
韩非子
孟子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