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国内藏学研究的认识与展望——访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兼藏学院院长喜饶尼玛教授
1
作者 德吉梅朵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3,8,共4页
喜饶尼玛教授是国内外有影响的藏族学者。主要从事近代藏族历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及汉藏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课题研究。他出版(含合作)学术著作20余部,学术论文90余篇,并多次获得国家和北京市奖项。文章就国内藏学研究的现状和学科... 喜饶尼玛教授是国内外有影响的藏族学者。主要从事近代藏族历史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及汉藏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课题研究。他出版(含合作)学术著作20余部,学术论文90余篇,并多次获得国家和北京市奖项。文章就国内藏学研究的现状和学科建设方面对喜饶尼玛教授进行了采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学研究 学术研讨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视野下藏学研究相关问题探讨——访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 被引量:2
2
作者 更尕易西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13,共13页
王铭铭先生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人类学家。文章主要围绕人类学与藏学研究及人类学学科与藏学学科间的关系对王铭铭教授进行了访谈,着重探讨了"藏彝走廊""三圈说""中间圈"和历史人类学等概念的界定问题,... 王铭铭先生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人类学家。文章主要围绕人类学与藏学研究及人类学学科与藏学学科间的关系对王铭铭教授进行了访谈,着重探讨了"藏彝走廊""三圈说""中间圈"和历史人类学等概念的界定问题,藏学与人类学的结合问题,神话、宗教仪轨、"广义人文关系"等研究领域内的相关问题,并对探究藏学人类学相关主题的思路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学 人类学 藏彝走廊 三圈说 嘉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学术界汉藏文化交流史(唐代~1949年)研究状况述评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海燕 喜饶尼玛 《西藏研究》 CSSCI 2007年第1期110-118,共9页
汉藏文化交流是汉藏关系发展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概览当今学术界汉藏文化交流史研究,主要是以宗教、经济、文学艺术等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以朝代的更迭和政局的演变为维度,认识彼此在交流中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互补的过程。唐、元... 汉藏文化交流是汉藏关系发展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概览当今学术界汉藏文化交流史研究,主要是以宗教、经济、文学艺术等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以朝代的更迭和政局的演变为维度,认识彼此在交流中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互补的过程。唐、元、明、清时期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呈现出时间上的阶段性以及特殊性。当今藏学界更多地是以断代史的角度探究汉藏文化交流,归纳历史特征,探析推进因素。民国时期汉藏文化交流过程中,非政府行为有所增加。当今学术界对此研究则相对薄弱,且侧重于关注政治文化在双方交流中的操作与演变。与此同时,佛教界之间的交流研究也逐步引起学者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 文化交流 研究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西藏史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其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润年 李旺旺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6-14,共9页
清代西藏史学的学者众多,著作浩瀚,内容丰富,门类齐全,体裁各异,藏汉文史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文章主要论述了清代西藏史学藏族学者以及其他民族学者撰写的西藏史学著作和作者的治学经历以及清代西藏史学的研究方法和特点。
关键词 清代西藏 史学内容 方法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学是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中的固有学科——访我国著名藏学专家王尧先生 被引量:1
5
作者 才贝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我国著名藏学家王尧先生,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联合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曾任奥地利维也那大学、德国波恩... 我国著名藏学家王尧先生,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联合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曾任奥地利维也那大学、德国波恩大学、美国西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京都佛教大学客座教授。著有《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吐蕃金石录》、《吐蕃简牍综录》、《吐蕃敦煌文献选》、《西藏文史考信集》、《宗喀巴评传》、《水晶宝鬘》、《藏戏故事集》、《西藏萨迦格言译注》、《藏学概论》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历史文献类、语言类、宗教类、文化艺术类等藏学专题论文数百篇并主编相关学术出版物。主要研究方向为藏族史(吐蕃)、藏传佛教及敦煌古藏文。文章围绕王尧先生主要藏学学术生涯,概览其主要学术研究成果及学术思想,意欲管窥新中国藏学的发展,展现以王尧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藏学专家,对于中国藏学研究所做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藏学 王尧 学术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本教与北方民族萨满教民间巫术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班玛更珠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03-108,共6页
作为具有鲜明原始信仰色彩的宗教,藏族本教和我国北方民族萨满教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相似性。比较分析本教和萨满教巫术仪式中"神灵附体"和祛病巫术中的"替身"现象,两者在昏迷原理、"附体"程序、"... 作为具有鲜明原始信仰色彩的宗教,藏族本教和我国北方民族萨满教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相似性。比较分析本教和萨满教巫术仪式中"神灵附体"和祛病巫术中的"替身"现象,两者在昏迷原理、"附体"程序、"替身"仪轨和服饰法器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巫师和萨满的选择、训练方式和巫术仪轨的理论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教和萨满教各有自己的特点,把本教和萨满教等同起来的观点还有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教 萨满教 巫术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语口语语音语料库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黄晓辉 李京 马睿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31-235,共5页
基于对普通语音语料库构建方法的研究与分析,结合自然口语语音识别研究相关需求以及藏语自然口语语音的基本特点,研究设计了适用于藏语语音识别的口语语音语料库建设方案以及相应的标注规范,并据此构建了时长50小时,包含音素、半音节、... 基于对普通语音语料库构建方法的研究与分析,结合自然口语语音识别研究相关需求以及藏语自然口语语音的基本特点,研究设计了适用于藏语语音识别的口语语音语料库建设方案以及相应的标注规范,并据此构建了时长50小时,包含音素、半音节、音节、藏文字以及语句共5层标注信息的藏语拉萨话口语语音语料库。统计结果显示,该语料库在保留口语语音自然属性的同时,对音素、半音节等常用语音建模单元也有均衡的覆盖,为基于藏语口语语音数据的语音识别技术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语料库 口语语音 语音识别 标注规范 藏语拉萨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汉翻译:互证互鉴、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体现--访周润年教授 被引量:2
8
作者 郑敏芳 盛俊军 周润年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48,共8页
中央民族大学周润年教授,多年从事藏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成果颇丰。文章中,周润年阐释了藏文史籍、藏文法典的价值及其翻译、研究的意义,并指出藏文文献翻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藏学、翻译学研究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都有着深远的... 中央民族大学周润年教授,多年从事藏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成果颇丰。文章中,周润年阐释了藏文史籍、藏文法典的价值及其翻译、研究的意义,并指出藏文文献翻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藏学、翻译学研究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文史籍 藏文法典 学术价值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节日文化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罗桑开珠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6,共6页
藏族节日是藏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发展和历史沿革中形成、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它承载着藏民族在生产活动、宗教活动和文化活动中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及其表现形式。它来源于藏族人民的实际生活、生产劳动、社会... 藏族节日是藏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发展和历史沿革中形成、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它承载着藏民族在生产活动、宗教活动和文化活动中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及其表现形式。它来源于藏族人民的实际生活、生产劳动、社会交往、宗教活动和物候周期之中,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有其不同的来源类型、特点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日来源 类型特点 功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仪式视阈下的藏族母语小说——以藏文小说《肩胛骨之魂》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才贝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在人类学仪式理论的框架中,藏文小说文本《肩胛骨之魂》可以看作一个"阈限"仪式,从文本的"深描"和来自这个社会的成员那里可以得到这种回应。这篇小说至少承载了一种人类学的想像,通过人类学仪式理论来理解和研究... 在人类学仪式理论的框架中,藏文小说文本《肩胛骨之魂》可以看作一个"阈限"仪式,从文本的"深描"和来自这个社会的成员那里可以得到这种回应。这篇小说至少承载了一种人类学的想像,通过人类学仪式理论来理解和研究这部作品,便于区别"魔幻现实主义"这种对藏族文学作品较刻板化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之魂》 深描 仪式阈限理论 藏族文学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藏传佛教碑文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完麻加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95,共8页
碑刻文献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唯一性和真实性,其价值更是日益突出,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北京地区藏传佛教碑刻文献丰富,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对其跨学科、多领域、综合性的研究相对薄弱。在未来此领域的拓展和... 碑刻文献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唯一性和真实性,其价值更是日益突出,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北京地区藏传佛教碑刻文献丰富,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对其跨学科、多领域、综合性的研究相对薄弱。在未来此领域的拓展和努力方向上,首先整理一部完整的北京藏传佛教碑文资料汇编,是打破研究瓶颈的前提;其次可以从碑刻文献本体和整体层面入手,全面解读碑文内容;再次以综合性或跨学科角度揭示碑文的内涵和价值,阐述和解释北京地区我国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和汉藏佛教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藏传佛教 碑文 研究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征符号与文化调适:藏传佛教宁玛派俄巴发辫研究
12
作者 完麻加 吉毛措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5-228,共4页
藏传佛教宁玛派俄巴是民间信仰和民间习俗文化的传承者。宁玛派"俄巴"的"俄拉"是与宁玛派信仰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象征符号,其不仅是确立"俄巴"身份标志的符号,而且是一种区分"我群"与"他... 藏传佛教宁玛派俄巴是民间信仰和民间习俗文化的传承者。宁玛派"俄巴"的"俄拉"是与宁玛派信仰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象征符号,其不仅是确立"俄巴"身份标志的符号,而且是一种区分"我群"与"他群"的象征符号。本文从身体史的角度分析了宁玛派俄巴发辫的象征意义及变迁过程,发现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身体空间中文化符号会被不断地改造、调适,赋予其新的象征意义。宁玛派与其他教派间的互动及社会的发展带来俄拉象征性的变化,可以为藏文明中的社会与宗教互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玛派 俄巴 发辫 象征符号 文化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3
作者 杜林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2-145,共4页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高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高校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针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高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高校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针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必须以全方位的育人指导思想,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搞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系高原梦绕江河——访著名生态学家洛桑·灵智多杰
14
作者 苏发祥 羊宗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洛桑·灵智多杰先生是享誉我国藏学界和生态学界的知名学者,长期专注于青藏高原的生态学研究以及环...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洛桑·灵智多杰先生是享誉我国藏学界和生态学界的知名学者,长期专注于青藏高原的生态学研究以及环境保护行动,同时也成功策划并主持了“青藏高原的环境与发展”和“青藏高原环境与山水文化”两个重大课题,主持编纂出版了一系列青藏高原生态研究的高水平学术专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洛桑·灵智多杰先生认为,维护青藏高原的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进步和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世代居住在青藏高原的游牧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念和传统智慧,这对当今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文章围绕洛桑·灵智多杰先生的学术经历、成就、贡献等对其进行了专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藏族 游牧文化 山水文化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王朝与元代藏族历史——访著名藏学家陈庆英先生 被引量:3
15
作者 扎西龙主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4,共4页
陈庆英先生是著名的藏学家,1941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先后担任过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藏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所长等行政职务。陈庆英先生一生致力于我国藏学事业的发展,他精通藏文,有很深的藏族文化底蕴,他给后人留... 陈庆英先生是著名的藏学家,1941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先后担任过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藏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所长等行政职务。陈庆英先生一生致力于我国藏学事业的发展,他精通藏文,有很深的藏族文化底蕴,他给后人留下了十几部译著和学术专著。文章就西夏历史、文化,元代藏族历史等藏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向陈先生进行了采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吐谷浑 元代藏族历史 藏传佛教制度 帝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著名学者擦珠·阿旺罗桑与西藏教育 被引量:3
16
作者 强俄巴.次央 朗杰紫丹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74-80,共7页
擦珠·阿旺罗桑于1880年出生在日喀则贵族德来绕丹家庭,是西藏近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著名学者和教育家。文章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对擦珠·阿旺罗桑的学生和家人等知情人士进行访谈,收集和考证了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对他的学习经历、... 擦珠·阿旺罗桑于1880年出生在日喀则贵族德来绕丹家庭,是西藏近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著名学者和教育家。文章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对擦珠·阿旺罗桑的学生和家人等知情人士进行访谈,收集和考证了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对他的学习经历、家族背景及其与十三世达赖喇嘛、擦绒·达桑占堆之间的特殊关系作了简要而客观的叙述,并论述了他在西藏和平解放初期对西藏教育、人才培养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擦珠·阿旺罗桑 西藏教育 家族背景 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转型语境下藏族文学中的城市空间与认同表达——以21世纪藏语小说为中心 被引量:2
17
作者 增宝当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183-188,共6页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西部社会原有的乡土生活习性和表述方式被不断重构,社会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藏语文学中书写现代城市空间的作品正在日益增多,这既与现实社会的现代化与全球化因素相关,也与藏语文学内...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西部社会原有的乡土生活习性和表述方式被不断重构,社会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藏语文学中书写现代城市空间的作品正在日益增多,这既与现实社会的现代化与全球化因素相关,也与藏语文学内在话语机制的当代嬗变紧密相连。本文以21世纪以来刊发的藏语小说为例,试图分析这一现代转型语境下藏语文学中的城市空间书写特征,并对文学文本所体现的认同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语文学 现代转型 城市空间 认同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花生伏藏传记《铜洲版》研究评述
18
作者 夺机卓玛 完麻加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67,160,161,共10页
《铜洲版》作为莲花生早期完整的伏藏传记,具备伏藏、传记、历史三位一体的特点。佛教观念史研究方法从理论的视角肯定了伏藏典籍作为特定时期产物的积极作用,依此方法对娘热尼玛沃色以伏藏之名建构的《铜洲版》进行深入分析,可以看出... 《铜洲版》作为莲花生早期完整的伏藏传记,具备伏藏、传记、历史三位一体的特点。佛教观念史研究方法从理论的视角肯定了伏藏典籍作为特定时期产物的积极作用,依此方法对娘热尼玛沃色以伏藏之名建构的《铜洲版》进行深入分析,可以看出《铜洲版》于佛教徒内部而言如何成为历史真实及其产生的文化功能,并揭示其作为后弘期的莲花生经典伏藏传记,如何活现其中“叠加”的宗教、历史、观念三种意蕴,这对于理解和研究《铜洲版》及其之外的历史传记类伏藏文本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洲版》 莲花生 伏藏传记 佛教观念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藏语文学的汉语译介及其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增宝当周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92-98,共7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当代藏语文学的汉语译介取得了可喜成绩,不仅为当代藏语文学的传播与接受提供了不同的阐释语境,也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对中国多民族多语种文学生态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当代藏语文学汉译的基本概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当代藏语文学的汉语译介取得了可喜成绩,不仅为当代藏语文学的传播与接受提供了不同的阐释语境,也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对中国多民族多语种文学生态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当代藏语文学汉译的基本概况,并从译者身份的变化和团队协作对翻译的影响角度阐述了当代藏语文学汉语译介的运行方式。文章认为汉译在拓展当代藏语文学文本阅读空间、描绘中国多民族多语种文学版图及文化交流与文化多样性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指出了当代藏语文学在自身创作、译本质量、翻译文学的传播、汉译研究等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藏语文学 汉语译介 跨语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茶”的藏族社会史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拉巴卓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5-260,共6页
茶叶对西藏而言是一种外来的物品,主要经由商业活动从周边地区输入到藏区。可正是这样一个外来输入的物品,在藏族社会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并渗透到整个藏族社会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族茶文化。本文聚焦藏族历史中的"... 茶叶对西藏而言是一种外来的物品,主要经由商业活动从周边地区输入到藏区。可正是这样一个外来输入的物品,在藏族社会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并渗透到整个藏族社会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族茶文化。本文聚焦藏族历史中的"茶"及其历史文化,对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综合的介绍,总结分析这些成果的特征,进而探讨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社会史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