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业健康保险、信贷参与对农户家庭经济韧性:促进还是抑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春敏 王亚宁 陈雪娇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9,共9页
商业健康保险在中国医疗保险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在满足个性化需求和产品创新方面。商业信贷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被广泛认可,但其在风险分担和风险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通过构... 商业健康保险在中国医疗保险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在满足个性化需求和产品创新方面。商业信贷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被广泛认可,但其在风险分担和风险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通过构建多重均衡模型,对商业健康保险、信贷参与的路径依赖进行了深入分析,实证探究了不同情形下对农户家庭经济韧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商业健康保险显著增强了农户家庭经济韧性,而单独的信贷参与在接近临界资本水平时发挥作用,“商业健康保险+信贷参与”显示出比单独商业健康保险更强的减贫效果,尤其对刚脱离贫困陷阱的家庭。这为制定精准的农村金融政策和推进共同富裕战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健康保险 信贷参与 农户家庭经济韧性 多重均衡理论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政策何以影响家庭收入流动性?——基于CFPS和政府工作报告文本数据的分析
2
作者 郭利华 吴青岭 李大铭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63,共14页
在数字经济深入发展、数字经济政策密集出台的现实背景下,厘清数字经济政策对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理,对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2020年数据和地级市数字经济政策文本数据,采... 在数字经济深入发展、数字经济政策密集出台的现实背景下,厘清数字经济政策对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理,对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2020年数据和地级市数字经济政策文本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等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政策通过作用于家庭就业与家庭理财对家庭收入流动性产生影响,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态势;更高的家庭基期收入组别能够增强数字经济政策对家庭收入流动性的积极影响,同时减弱其消极影响。基于此,论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政策对家庭收入流动性的促进作用,同时警惕政策力度过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推动数字经济政策在就业机会创造、就业质量提升以及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优化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提高政策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低收入组别家庭的资源可得性和人力资本,进一步促使政策惠及更多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政策 家庭收入流动 收入流动性 倒U型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经济体企业的ESG表现能否提升其国际化速度——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3
作者 喆儒 张雨涵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34,56,共12页
在当前经济“慢全球化”凸显的大背景下,面临双重劣势的新兴经济体企业遭遇多重挑战,国际化进程受阻。同时,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实践,企业的ESG表现在国际上受到更多关注,从而影响着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本文基于中国上市... 在当前经济“慢全球化”凸显的大背景下,面临双重劣势的新兴经济体企业遭遇多重挑战,国际化进程受阻。同时,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实践,企业的ESG表现在国际上受到更多关注,从而影响着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ESG表现对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ESG表现能够显著提升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国际化速度,并通过提高企业声誉、降低融资约束两个机制产生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从企业特性来看,大型企业、私营企业以及管理层具有海外背景的企业ESG表现对国际化速度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从行业特性来看,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的企业ESG表现对国际化速度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不仅为新兴经济体企业制定国际化战略提供了参考,也为决策者制定鼓励企业提升ESG表现和促进企业国际化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 企业国际化 新兴经济体 双重劣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15
4
作者 苏美文 杨文爽 +8 位作者 李博文 任飞宇 易美妮 杨诚 蔡旺 买买提依明·祖农 张罡 詹荣富 秦颖博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59,共28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和大模型、大数据功能的跃升,及其与未来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下面刊发的8篇文章,从“大数据功能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创新”,到“大数据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从“供应链数字... 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和大模型、大数据功能的跃升,及其与未来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下面刊发的8篇文章,从“大数据功能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创新”,到“大数据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增效”,到“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我国6G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到“人工智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从“大模型落地背景下的低空经济”,到“基于大模型的脑机接口产业发展”,深刻揭示了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前景,勾勒出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模型落地 大数据 脑机接口 低空经济 6G工业互联网 新质生产力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中介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冰燕 李克强 史锦华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36,共6页
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实体经济高... 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27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世界级城市群、东部地区城市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检验发现,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为充分释放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应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打好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组合拳”;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筑就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压舱石”;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确立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定盘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社会化协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检验
6
作者 刘红 蒙蕊 王飞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46-51,共6页
提高经济韧性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作为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经济韧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文章利用2018—2020年我国1673个县域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经济韧性... 提高经济韧性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作为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经济韧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文章利用2018—2020年我国1673个县域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县域经济韧性水平,其中,乡村经济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和乡村生活数字化正向推动县域经济韧性水平的提升,而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则产生负面效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人口流动和创新创业能够强化数字乡村建设对县域经济韧性的正向影响,而城乡收入差距则产生负向调节效应。异质性检验进一步表明,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口密度高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的县域,数字乡村建设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县域经济韧性 人口流动 创新创业 城乡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与生存空间的地理环境
7
作者 乌仁图雅 时保国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1,共8页
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形成遵循深刻的地理逻辑,独特的地形地貌与气候条件塑造了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发展轨迹。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地貌格局和气候格局具有重要影响,这一隆升塑造了中国三级阶梯状地貌形态和多样的气候类型。这种地貌形态与气... 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形成遵循深刻的地理逻辑,独特的地形地貌与气候条件塑造了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发展轨迹。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地貌格局和气候格局具有重要影响,这一隆升塑造了中国三级阶梯状地貌形态和多样的气候类型。这种地貌形态与气候类型的组合以及不同地区在水资源、热量和光照等自然条件上的差异,为中华民族的多样性提供了天然的地理基础。地理环境影响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复杂的地理环境对民族经济文化多样性具有孕育作用,经济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了民族间的互补与融合。黄河、长江中下游的中央大平原在中华民族内聚力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维系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需要强调的是,地理环境是影响中华民族生存空间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是绝对因素或唯一因素。现代生产方式、信息技术和交通设施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强调地理环境对中华民族生存空间影响的同时,也要避免陷入“地理决定论”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生存空间 青藏高原隆升 中央大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Kuznets曲线实证分析——基于1999—2008民族地区面板数据 被引量:9
8
作者 龙少波 罗添元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93,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截取1999—2008年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环境10年面板数据,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库兹涅茨曲线进行实证检验,可得出三点结论:一是民族地区各省区...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截取1999—2008年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环境10年面板数据,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库兹涅茨曲线进行实证检验,可得出三点结论:一是民族地区各省区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大多数呈现倒N形,且多数地区的经济水平处于倒N库兹涅茨曲线两个拐点的中间,说明各地区在越过其相应曲线的第二个拐点前,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经济发展将继续加重环境污染。二是民族地区总体上处于经济增长同环境质量相互竞争的阶段。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来缩小与全国的差距,早日跨越拐点。三是民族地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要通过各种途径降低拐点的高度,争取早日越过拐点,以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KUZNETS 计量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京族经济发展模式为例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澜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96,共6页
作为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京族在改革开放20余年间,突破了固有的限制性条件,将几经变迁却未能改变贫穷面貌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现代沿边开放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民族整体富裕的新发展。此转型过程的重要启示在于,民族的... 作为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京族在改革开放20余年间,突破了固有的限制性条件,将几经变迁却未能改变贫穷面貌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现代沿边开放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民族整体富裕的新发展。此转型过程的重要启示在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首先取决于民族主体地位的确立,取决于科学的政策引导与支持;民族经济发展不仅以潜在的特色优势向现实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条件,而且,既以人的发展为基本动力又以此为根本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族 人口较少民族 民族经济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兼谈回族经济发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志福 米寿江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4期42-46,共5页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发展研究 回族经济 地区社会经济 少数民族地区 发达地区 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 东部地区 贫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际边缘区域少数民族经济统筹发展研究——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健英 贾斌韬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18-122,共5页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形成了一类特殊的经济现象——省际边缘经济,即省际毗邻边区的经济,表现为区域经济的欠发达性、非协调性和边缘性。而中西部省际边缘区大多为多民族交汇地带,其发展对于省际民族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意义重大。通...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形成了一类特殊的经济现象——省际边缘经济,即省际毗邻边区的经济,表现为区域经济的欠发达性、非协调性和边缘性。而中西部省际边缘区大多为多民族交汇地带,其发展对于省际民族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对"湘鄂黔渝"交界区域——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深入研究,探索省际边缘区域民族经济发展,为其他类似区域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研究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经济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 统筹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与学理价值——以壮民族早期发展史为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7-101,共5页
任何学科作为一个整体,都有其自身的逻辑结构,而科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正是它具有特定的逻辑结构。学科的逻辑起点在学科体系中具有细胞的特征,因为它们提供了整个学科演绎的理论基础。从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民族,来探讨这门... 任何学科作为一个整体,都有其自身的逻辑结构,而科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正是它具有特定的逻辑结构。学科的逻辑起点在学科体系中具有细胞的特征,因为它们提供了整个学科演绎的理论基础。从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民族,来探讨这门新学科独立的研究对象、方法和范畴。从一脉相承的逻辑体系来论述其独特的学理价值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起点 研究对象 学理价值 现实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经济与民族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思远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0-34,共5页
民族区域经济与民族经济是有区别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动向是民族区域经济与民族经济发展的日益不平衡。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急速工业化的过程和路径并不是少数民族主动选择的结果,有太多强大... 民族区域经济与民族经济是有区别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动向是民族区域经济与民族经济发展的日益不平衡。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急速工业化的过程和路径并不是少数民族主动选择的结果,有太多强大外力的作用。这种强力作用主要表现在:民族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或者是通过国有大型企业推动资源型工矿业发展来带动,或者是以中央直接提供大量的财政拨款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引擎来带动,或者二者结合;而以传统农牧业为基础的少数民族经济并没有真正发展和活跃起来,更缺少经济增长点。只有在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民族经济的繁荣,才能避免民族经济矛盾的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经济 民族地区经济 民族经济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思远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3-38,共6页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是中国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总结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经验的重大课题,也是民族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开展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已经成熟。只有以现有55个少数民族为主体来总结少数民族经济史...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是中国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总结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经验的重大课题,也是民族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开展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已经成熟。只有以现有55个少数民族为主体来总结少数民族经济史,才能很好地解决经济史分期问题、跨界分布民族经济史问题、散居民族经济史问题、分裂出祖国的少数民族经济史问题以及建立全国政权的少数民族同国民经济的关系等问题。少数民族经济史研究要借鉴历史学派和新经济史学方法的合理因素,同时更加注重其实证性。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进步所造成的经济关系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经济史 经济史主体 抽象法 少数民族经济史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运输通道是民族经济外向拓展之道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7-91,共5页
中国石油海上运输的"马六甲困局"使得从中国的陆地边境地区进口能源成为一种必要选择,中国的东北、西北及西南民族地区的跨国运输通道在国家的能源进口战略上日益彰显其重要性。从民族经济的角度来看,地处边远的民族地区应该... 中国石油海上运输的"马六甲困局"使得从中国的陆地边境地区进口能源成为一种必要选择,中国的东北、西北及西南民族地区的跨国运输通道在国家的能源进口战略上日益彰显其重要性。从民族经济的角度来看,地处边远的民族地区应该克服边境与内陆地区的屏蔽效应,利用跨国运输通道来发展民族经济。民族地区的跨国运输通道不应局限于过境运输,更要发展成具有内生拓展力的跨国经济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运输通道 “马六甲困局” 民族经济 外向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伦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制度变迁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博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49,共5页
新制度经济学证明:除了土地、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外,制度和文化是影响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从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看,民族习惯是在本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又随着社会生活和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证明:除了土地、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外,制度和文化是影响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从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看,民族习惯是在本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又随着社会生活和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而演进并形成习惯法。习惯法在国家法形成中有着"助推器"的功能,并随着历史发展而从国家法系中剥离脱落并扩散为民族习惯法文化,鄂伦春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与制度变迁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伦春民族 经济社会发展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经济学定性研究方法的科学化及后现代机遇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英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117,共7页
少数民族经济学方法论的探讨很多,但多是囿于定量研究的范围,或是着眼于哲学观的形而上学;多是提出问题,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而方法论对于少数民族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出现新趋势:一是定性研究越来越得到... 少数民族经济学方法论的探讨很多,但多是囿于定量研究的范围,或是着眼于哲学观的形而上学;多是提出问题,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而方法论对于少数民族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出现新趋势:一是定性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二是在后现代知识观下,定性研究出现了叙述性转型。少数民族经济学是实践定性研究的绝佳场所,定性研究弥补和匡正了少数民族经济学定量研究的困境,同时西方科学化的定性研究方法论实践亦为少数民族经济学定性研究从哲学思辨落地到经验科学具体的策略和技术提供了可贵的借鉴。此外,定性研究后现代的叙述性转型对科学主义的实证方法进行反思,少数民族经济学的方法论研究在这种潮流中将获得更多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经济学 方法论 定性研究 科学化 后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安全的文化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炳 苏林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45,共5页
基于多元文化视角去探讨民族地区经济安全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提出了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突出当地少数民族的发展主体地位,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内生性,走少数民族文化可延承的发展道路,以此... 基于多元文化视角去探讨民族地区经济安全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提出了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突出当地少数民族的发展主体地位,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内生性,走少数民族文化可延承的发展道路,以此维护民族地区的经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安全 多元文化 民族经济 文化可延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经济时代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红梅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21,共3页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必然呼唤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是一种软资源,文化产业投资属于中长期投资。西部民族地区在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双重约束下理应采取产业结构调整的跨越式发展战...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必然呼唤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是一种软资源,文化产业投资属于中长期投资。西部民族地区在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双重约束下理应采取产业结构调整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把文化产业作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文化资源的独特创新优势和强势的就业拉动效应,建立符合地区特色及实际的文化产业集群及园区示范基地,是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民族地区 文化产业 创新资源 产业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P对少数民族八省区经济增长贡献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舒燕飞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104,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出现下降趋势,而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却在逐年增加,这种方式的经济增长是不能持续的,只是经济起飞初级阶段的特殊形式。为此,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乃至整个中国,要想避免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出现下降趋势,而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却在逐年增加,这种方式的经济增长是不能持续的,只是经济起飞初级阶段的特殊形式。为此,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乃至整个中国,要想避免这种低质量的增长,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加快中小城镇建设、加强教育和促使民族地区技术进步和人才引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P 少数民族八省区 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