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生态政策的概念和构建 被引量:4
1
作者 尹仑 薛达元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1,共4页
民族生态政策是民族地区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民族生态政策是对现行民族政策的加强和完善,其内容包括建立民族生态与文化影响评价体系、民族传统知识保护法规、民族生态服务补偿机制和民族碳交易机制。民族... 民族生态政策是民族地区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民族生态政策是对现行民族政策的加强和完善,其内容包括建立民族生态与文化影响评价体系、民族传统知识保护法规、民族生态服务补偿机制和民族碳交易机制。民族生态政策对维护中国的生态安全,实现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生态政策 构建 传统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农牧区生存性碳排放特征与实证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荣霞 张鹏鹏 +1 位作者 夏建新 汲荣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4,共6页
以中国北方农牧区的内蒙古通辽地区为例,结合实地问卷调查,研究农牧民家庭生存性碳排放特征。研究提出了农牧民家庭生存碳排放评估指标体系,其中能源产品和非能源产品成为农牧民家庭生存性碳排放的两大来源。计算了农牧民人均能源消费... 以中国北方农牧区的内蒙古通辽地区为例,结合实地问卷调查,研究农牧民家庭生存性碳排放特征。研究提出了农牧民家庭生存碳排放评估指标体系,其中能源产品和非能源产品成为农牧民家庭生存性碳排放的两大来源。计算了农牧民人均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及食物消费碳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能源方面,农牧民家庭生存性碳排放构成呈能源消费主导型,2008年,该区人均生存性碳排放总量为1 040.36 kg,其中矿物燃料、用电消费碳排放分别占总生存性碳排放的45.53%和30%;受传统生活方式影响,家庭用能结构粗放,以矿物化石能及一次生物质能为主,电能使用比例相对较低。在食物方面,农牧民家庭食物消费结构渐趋低碳化,2008年和2009年人均食物消费总碳排放量分别为78.42 kg和76.67 kg,以粮食消费占主导,占总消费量的60%;2009年与2008年比较,含碳量较高的粮食和食用油消费分别降低4%和3.8%。该区农牧民人均食物消费碳排放量只是美国的39.2%,英国的49.6%,日本的72%,属基本生存线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性碳排放 农牧区 通辽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结缕草‘胶东青’DREB2.2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可祥 农钧琇 +3 位作者 石大林 马礼鹏 李京 韦善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23,共9页
DREB(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重要转录因子,参与植物逆境响应和生长发育过程。以日本结缕草‘胶东青’为材料,克隆获得了DREB2.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分析了该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征,通过... DREB(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重要转录因子,参与植物逆境响应和生长发育过程。以日本结缕草‘胶东青’为材料,克隆获得了DREB2.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分析了该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征,通过半定量PCR技术检测其逆境表达模式。测序结果表明,‘胶东青’DREB2.2基因存在长、短两个转录本。长转录本DREB2.2-L编码区长1 067 bp,多含一个长50 bp的序列,阅读框提前终止,仅推测编码65个氨基酸。短转录本DREB2.2-S编码区长1 017 bp,推测编码338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37.3 KD,等电点p I为4.86,含有一个保守的AP2结构域和核定位序列,属于DREB亚家族A-2组成员。半定量PCR结果显示,DREB2.2-S和DREB2.2-L在正常生长条件下有表达,低温胁迫时表达量上调,胁迫2 h时最高,干旱胁迫2 h和24 h时轻度上调表达,高盐胁迫下表达量无显著变化。在相同条件下,DREB2.2-L的表达量均略高于DREB2.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结缕草'胶东青’ 转录因子 DREB 非生物逆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化程度的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及电荷转移速率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鹏 邢璇 王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1-918,共8页
通过阳极电化学氧化法,制备不同氧化程度的掺硼金刚石膜(BDD)电极,并对其进行表征。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法和Mott-Schottky曲线,研究不同氧化程度的BDD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和电荷转移速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氧化后的BDD电极... 通过阳极电化学氧化法,制备不同氧化程度的掺硼金刚石膜(BDD)电极,并对其进行表征。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法和Mott-Schottky曲线,研究不同氧化程度的BDD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和电荷转移速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氧化后的BDD电极形貌和晶型结构几乎未发生变化,但EDX能谱分析发现BDD表面氧含量明显增加。循环伏安法和Mott-Schottky曲线阳极电流法研究发现,电荷转移速率随氧化程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接触角实验进一步证实,随着BDD电极氧化程度的增加,接触角减小,电极表面亲水性逐渐增大,因此以阳极电流方式表示的电荷转移速率增大。然而,Mott-Schottky曲线以氧化还原电位差方式表示的电荷转移速率随氧化程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这是由于在不同的氧化时间下,表面基团的种类及其各成分在总含氧量中所占比例不同,因此产生的电荷转移速率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硼金刚石膜 氧化程度 电荷转移速率 平带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及其灾害的社会性别研究——云南德钦红坡村的案例
5
作者 尹仑 薛达元 倪恒志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72,共8页
气候变化是当前学界关注的重大课题,亦是生态人类学、民族生态学前沿性的研究领域。本文从社会性别分析的视角出发,以云南德钦红坡村为个案,通过长期的跟踪调查,揭示了当地藏族女性对气候变化及其灾害的应对方式及特点。无论是应急性的... 气候变化是当前学界关注的重大课题,亦是生态人类学、民族生态学前沿性的研究领域。本文从社会性别分析的视角出发,以云南德钦红坡村为个案,通过长期的跟踪调查,揭示了当地藏族女性对气候变化及其灾害的应对方式及特点。无论是应急性的减缓气候灾害威胁,还是长期性的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都展示出当地藏族女性能够对气候变化及其灾害做出有效的应对。在外界各种援助力量的支持下,基于女性自身文化和传统知识基础之上的应对举措是建立气候灾害防范、互助和治理机制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社会性别 藏族 女性 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