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社会学中的阶级分析:理论视角和分析范式 被引量:30
1
作者 李路路 陈建伟 秦广强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46,共22页
本文系统梳理了当代社会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文献,揭示了阶级分析视角的核心和多元化的分析范式。阶级分析视角的核心是基于社会关系定义的结构性位置,是关于社会不平等及相关社会现象系统化的结构性解释。多元化的分析范式主要包括:(1)... 本文系统梳理了当代社会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文献,揭示了阶级分析视角的核心和多元化的分析范式。阶级分析视角的核心是基于社会关系定义的结构性位置,是关于社会不平等及相关社会现象系统化的结构性解释。多元化的分析范式主要包括:(1)研究对象上的宏观层次(解释大规模社会变迁和转型事件)与微观层次(解释阶级对个人态度、行为和生活机会的影响);(2)分析思路上的 "结构—意识—行动"(将阶级作为"集体行动者")与"结构—状况—选择"(将阶级作为"生活条件综合信号");(3)解释逻辑上的"剥削和利益形成逻辑"、"状况逻辑或理性行动逻辑"和"结构化(或同质性)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分析 社会不平等 理论视角 分析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社会学的学科理念和研究方法——包智明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2
作者 包智明 王婧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20-23,共4页
王婧(简称王):包老师,请问您是如何进入环境社会学领域的? 包智明(简称包):这要从我到北京大学工作说起。1988年我到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现在叫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工作。社会学研究所是费孝通先生创办的,我在那里做的也都... 王婧(简称王):包老师,请问您是如何进入环境社会学领域的? 包智明(简称包):这要从我到北京大学工作说起。1988年我到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现在叫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工作。社会学研究所是费孝通先生创办的,我在那里做的也都是费先生的课题。那时候我才20出头,我一直想做我的家乡———一个农业化的蒙古族地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学 学科理念 访谈录 教授 社会学人类学 北京大学 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社会资本、学校环境会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吗?——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0
3
作者 杨磊 戴优升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7-56,共10页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数据,运用OLS线性回归模型,以科尔曼的家庭社会资本理论与心理学的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考察了中学生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环境因素对其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社会资本中的亲子互动、亲子关系对...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数据,运用OLS线性回归模型,以科尔曼的家庭社会资本理论与心理学的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考察了中学生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环境因素对其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社会资本中的亲子互动、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代际教育期望差较大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在学校微系统分析视角下,研究证实学校内在氛围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关系,而学校同辈群体的负面行为具有负面作用,学校周边不良青年活动的影响则并不显著。该结论从家庭、学校两个层次深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机制的认知,有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健康 生态系统理论 家庭社会资本 学校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经济地位、环境意识与环境保护行为——一项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焦开山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8-144,共7页
利用CGSS2010的环境项目调查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对社会经济地位、环境意识以及环境保护行为之间的关系强度以及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童年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的直接影响较弱,其通过影响个人成年期社... 利用CGSS2010的环境项目调查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对社会经济地位、环境意识以及环境保护行为之间的关系强度以及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童年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的直接影响较弱,其通过影响个人成年期社会经济地位而产生的间接影响比较显著;个人社会经济地位对环境意识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而对环境保护意愿和环境保护行为既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也有显著的间接影响;环境意识显著影响了环境保护意愿和环境保护行为,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强度受到客观情境因素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地位 环境意识 环境保护行为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贫困家庭生活状况及社会支持网络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韩芳 陈洪磊 《社会保障研究》 2009年第1期40-48,共9页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一直是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领域。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的大转型和经济体制的转轨,使北京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实际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是由于收入差距的拉大,造成了北京城区相对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另...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一直是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领域。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的大转型和经济体制的转轨,使北京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实际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是由于收入差距的拉大,造成了北京城区相对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另外,由于经济转轨造成我市大批企业职工下岗、待岗和失业,家庭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从而使得北京市的新贫困人口大大增加。经过思考,笔者从北京市贫困家庭的收入、食品、衣着、医疗、子女教育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出发,结合贫困家庭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呼吁全社会关心、帮助贫困家庭,使其尽快摆脱贫困。同时,进一步了解北京市政府所制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的落实情况及受助家庭对这些政策的满意程度,并提出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城市贫困家庭 生活状况 社会支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转型过程中的技术剥离基于稷县植保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梅晶哲 戴优升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86,共30页
本文从农业生产中农民的技术应用困境角度切入,探讨农业转型过程中农民与农业技术的关系变迁。基于对河北省稷县植保技术推广的案例考察,本文指出,农业技术推广的项目运作推动了农业技术从农民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转移。通过重构农民... 本文从农业生产中农民的技术应用困境角度切入,探讨农业转型过程中农民与农业技术的关系变迁。基于对河北省稷县植保技术推广的案例考察,本文指出,农业技术推广的项目运作推动了农业技术从农民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转移。通过重构农民的实践技术和提高现代农业技术的获取门槛,实现了专业知识对实践知识的替代;通过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不断挤压以互助互惠为核心的熟人服务的生存空间,实现了技术服务中经济关系对社会关系的覆盖。农业技术的知识性剥离与社会性剥离,导致技术本身和技术服务与农民的双重脱节。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小农群体的现代化,应当重视小农户的技术需求,重构以小农户为核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最终实现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剥离 农业转型 技术转移 技术嵌入 农业技术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与其婚姻状况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焦开山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86,共9页
基于追踪调查数据,运用随机效应Probit模型分析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与其婚姻状况的关系及其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上的差异。研究发现,丧偶对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存在显著影响,老年人在丧偶后更可能与子女同住。然而,在控制配偶照顾因素后,... 基于追踪调查数据,运用随机效应Probit模型分析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与其婚姻状况的关系及其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上的差异。研究发现,丧偶对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存在显著影响,老年人在丧偶后更可能与子女同住。然而,在控制配偶照顾因素后,丧偶对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影响却大幅下降。从性别和年龄上来看,丧偶对女性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影响大于男性老年人,对高龄老年人的影响大于低龄老年人。同时,研究还发现,在控制人口特征、社会经济以及健康状况变量之后,未观测到的个体异质性对老年人居住方式存在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居住方式 婚姻状况 未观测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其居住安排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焦开山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7-40,75,共5页
考察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其居住安排的关系机制,表明中国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大致可分为四类,从健康到不健康依次为:健康、轻度残障、认知缺损以及非常不健康。在轻度残障和认知缺损上,不同居住安排的老年人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而在最... 考察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其居住安排的关系机制,表明中国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大致可分为四类,从健康到不健康依次为:健康、轻度残障、认知缺损以及非常不健康。在轻度残障和认知缺损上,不同居住安排的老年人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而在最不健康状况上,独居老年人发生的可能性显著低于与配偶同住的老年人,不与子女同住老年人(尤其是丧偶人群中)也显著低于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不同居住安排的老年人在健康上的差异,可能是选择机制和保护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健康状况 居住安排 潜类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进个案——从比较、抽象到理论建构 被引量:10
9
作者 石腾飞 刘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56-62,102,共8页
作为一种实证研究方法,个案研究不仅致力于对现象的描述、探索和解释,而且可以通过比较和抽象得出具有理论色彩的结论。不论是基于个案比较和类型化基础之上的"类型比较法"、基于理论反思和研究设计之上的"拓展个案法&qu... 作为一种实证研究方法,个案研究不仅致力于对现象的描述、探索和解释,而且可以通过比较和抽象得出具有理论色彩的结论。不论是基于个案比较和类型化基础之上的"类型比较法"、基于理论反思和研究设计之上的"拓展个案法",还是"多点民族志"及民族志式的抽象,个案研究都凸显着对理论建构的诉求。通过叙事来实现理论建构,这正是个案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之所在。在严密的研究设计和扎实的田野调查基础之上,我们能够通过个案式的比较与抽象来实现社会理论的建构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比较法 拓展个案法 多点民族志 个案式的抽象 理论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0
作者 陈心想 董书昊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7-84,共8页
如何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已经成为当下大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从该问题出发,本文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视为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结合相关社会学理论,对学生论文写作态度,个人未来安排与论文写作的关系,以及社会网络的影响进行了描述与分... 如何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已经成为当下大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从该问题出发,本文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视为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结合相关社会学理论,对学生论文写作态度,个人未来安排与论文写作的关系,以及社会网络的影响进行了描述与分析。研究发现本科生论文写作中对应的三个主要问题,包括激励机制欠缺下的内在动机缺失,“时间挤压”下的论文写作规划失序,以及同学借鉴互助缺位,并从指导教师的角度对部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见解和建议。这些发现对促进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改进本科教育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写作 论文质量 内在动机 “双路径”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老龄人口的数字鸿沟与智慧康养的现状、问题与应对思路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杨菊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81,F0002,238,共13页
智慧康养存在个体层面有数字鸿沟、中观层面出现实践缺位和政策层面有理念区隔等问题。农村地区的智能康养更是面临诸多亟待破解的困局:农村老龄人口在数字素养方面存在理念沟、接入沟、使用沟、信息沟;多重数字鸿沟不仅源于他们自身较... 智慧康养存在个体层面有数字鸿沟、中观层面出现实践缺位和政策层面有理念区隔等问题。农村地区的智能康养更是面临诸多亟待破解的困局:农村老龄人口在数字素养方面存在理念沟、接入沟、使用沟、信息沟;多重数字鸿沟不仅源于他们自身较低的资本禀赋,而且也与政府和社会在智慧康养方面“三重”“三轻”的理念和实践密切相关。为提升农村老龄人口的数字素养、改变农村地区智慧康养的薄弱局面,政府应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智慧康养理念融入数字乡村建设中;社区应加强智慧康养的软硬环境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对老龄人口进行数字赋能;家庭内部成员必须耐心对老龄人口进行数字反哺,而(低龄)老龄人口亦应注重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不断填补数字鸿沟。如此,方可夯实智慧康养的基础,增强农村长者的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进而实现长寿时代的“长寿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老龄人口 农村老龄化 数字鸿沟 代际反哺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普遍信任何以可能?——以家政服务业中的信任生成与演化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慧 黄钰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65,共12页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人际信任由基于传统熟人社会的特殊信任转变为更为复杂的普遍信任。本文以家政服务行业作为信任转型的缩影,通过对雇主—家政公司—家政工三方的互动关系及信任机制的探究来解释普遍信任的生成与演化机制。研究发现...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人际信任由基于传统熟人社会的特殊信任转变为更为复杂的普遍信任。本文以家政服务行业作为信任转型的缩影,通过对雇主—家政公司—家政工三方的互动关系及信任机制的探究来解释普遍信任的生成与演化机制。研究发现,雇主对家政工的信任过程经历了从对家政公司的声誉及制度认同到专家话语的信任传递,再到直接互动中由谋算信任至情感信任的三个阶段。本文最后对于既有信任理论做出了一定回应,同时强调了制度、信息与关系在信任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政服务 普遍信任 信任生成 信任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民合法性与地方文化重构——以秃尾巴老李传说为讨论中心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雪 柴玲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7年第4期108-112,共5页
目前关于秃尾巴老李传说以移民与自然环境、移民与历史研究为主,传说中黑龙白龙之战多被理解为移民与当地居民争夺资源的隐喻,其深层内涵未受关注。以秃尾巴老李传说为讨论对象,应结合黑龙江名称来源、清代移民政策,围绕移民群体合法性... 目前关于秃尾巴老李传说以移民与自然环境、移民与历史研究为主,传说中黑龙白龙之战多被理解为移民与当地居民争夺资源的隐喻,其深层内涵未受关注。以秃尾巴老李传说为讨论对象,应结合黑龙江名称来源、清代移民政策,围绕移民群体合法性展开讨论。秃尾巴老李传说中黑龙白龙之战是在消极移民政策影响下,移民群体借助象征权威体系、根据现实层面土地开发状况为其行为寻求合法依据的文化创造,同时黑龙江地方文化也得以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说 移民 文化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