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度·卫藏·敦煌的波罗-中亚艺术风格论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亚莎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共8页
卫藏的波罗 中亚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印度、敦煌佛教艺术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9~ 1 1世纪间 ,西北诸族间的佛教艺术通过丝绸之路联系起来 ,印度波罗艺术也通过这条通道进入中国 ,在敦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物。本文认为 ,波罗 中亚艺术... 卫藏的波罗 中亚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印度、敦煌佛教艺术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9~ 1 1世纪间 ,西北诸族间的佛教艺术通过丝绸之路联系起来 ,印度波罗艺术也通过这条通道进入中国 ,在敦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物。本文认为 ,波罗 中亚艺术风格的酝酿合成是由西北吐蕃完成的 ,之后又通过“下路弘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波罗艺术 卫藏 敦煌 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嘎曲德寺密宗殿壁画的艺术史地位——兼论西藏近世绘画的重要转折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亚莎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6-66,共11页
关键词 贡嘎曲德寺 密宗殿 壁画 艺术史 西藏 近世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蕃与于阗关系考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亚莎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9-37,共9页
关键词 佛教美术 西域 西藏 金城公主 后弘期 艺术风格 吐蕃 美术风格 艾旺寺 中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康女子”涂面习俗考略——庄学本影视人类学带来的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亚莎 石泽明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21-127,共7页
20世纪30年代庄学本西康考察摄影图片保留了"西康女子"涂面习俗极为珍贵的民俗资料,据藏汉文史料文献记载,这种被称作"赭面"的习俗早在吐蕃时期业已存在,20世纪末期在青海都兰地区发现的吐蕃墓中的棺板画也能见到... 20世纪30年代庄学本西康考察摄影图片保留了"西康女子"涂面习俗极为珍贵的民俗资料,据藏汉文史料文献记载,这种被称作"赭面"的习俗早在吐蕃时期业已存在,20世纪末期在青海都兰地区发现的吐蕃墓中的棺板画也能见到这类习俗。文章认为赭面习俗更可能流行于"西康女子"及藏北牧区,与古代东氏族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学本 赭面习俗 女国 古代东氏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巴恩协与扎塘寺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亚莎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50,共9页
扎巴恩协作为 1 1世纪的一位高僧 ,历经 1 1世纪卫藏佛教复兴 ( 1 0 50年以前 )的过程。这是当时的大环境 ,而对于扎巴恩协本人而言 ,他独特的密宗修行生活不仅使得他在获得大成就的同时变得极为富有 ,他也因此更具有一些神秘浪漫的色... 扎巴恩协作为 1 1世纪的一位高僧 ,历经 1 1世纪卫藏佛教复兴 ( 1 0 50年以前 )的过程。这是当时的大环境 ,而对于扎巴恩协本人而言 ,他独特的密宗修行生活不仅使得他在获得大成就的同时变得极为富有 ,他也因此更具有一些神秘浪漫的色彩。他的一生是 1 1世纪这一特定的时代与卫藏这一特定地区五彩斑澜的宗教文化发展面貌的一种写照。扎巴恩协创建的扎塘寺与他的经历一样丰富多彩。这座千年古刹在历史上几乎与卫藏所有重要教派———鲁梅派、噶当派、萨迦派都有过关系。本文试图理出扎巴恩协与其家学的密宗传统、与鲁梅派的传承、与印度息结派的传教等多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巴恩协 扎塘寺 佛教 密宗 宗教文化 鲁梅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蕃时期西藏建筑艺术初论
6
作者 张亚莎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80-84,共5页
关键词 西藏建筑 吐蕃时期 布达拉宫 佛教文化 桑耶寺 佛教建筑 大昭寺 宫殿建筑 佛教美术 建筑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