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国情调查 |
戴庆厦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20
|
|
2
|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语料资源的质量、价值和效用——以少数民族语言材料为例 |
丁石庆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9
|
|
3
|
中国少数民族母语文学现状与发展论析 |
钟进文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8
|
|
4
|
模仿与创新——以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为例 |
戴庆厦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5
|
“十五”期间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评述 |
戴庆厦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6
|
北京少数民族语言社区的历史沿革及类型特征 |
丁石庆
陈永莉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7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开发应用刍议 |
丁石庆
|
《语言战略研究》
|
2019 |
6
|
|
8
|
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建设回顾 |
汪立珍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5
|
|
9
|
少数民族家族文学研究的兴起与路径思考 |
李小凤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2
|
|
10
|
汉语借词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及其作用 |
陈永莉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11
|
少数民族语言水平测试标准研究与实践——以壮语文为例 |
李锦芳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2
|
基于跨语言词嵌入对齐增强少数民族预训练语言模型 |
申影利
鲍薇
赵小兵
周毛克
|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3
|
云南少数民族青少年双语关系的新特点 |
蒋颖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4
|
|
14
|
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听力教学的研究——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为个案 |
赵凤珠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5
|
|
15
|
新世纪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取向 |
范庆超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6
|
古代汉语书面语在少数民族中的变体——以滇桂琼瑶族、苗族“读书音”为例 |
黄莹洪
李锦芳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7
|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汉文创作的文化内涵 |
尹晓琳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8
|
花儿的跨民族传播与多民族文化共享研究 |
钟进文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9
|
中国民族语言学70年:成就和努力方向 |
王远新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20
|
民族文学三十年评述 |
赵志忠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