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一次重污染天气下大气颗粒物中PCDD/Fs、PCNs、PCBs粒径分布特征及呼吸暴露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昕蕊 胡吉成 +5 位作者 王冉 邬静 许晨阳 张钰 王英 金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00-1608,共9页
本研究于2017年5月4日至7日,采集了北京城区一次重污染天气下4种不同粒径段(>10μm、5—10μm、2.5—5μm、<2.5μm)大气颗粒物样本,并采集了晴朗天气样本作为对照.首先,测定了各粒径段颗粒物中17种2,3,7,8-PCDD/Fs、三氯代至八氯... 本研究于2017年5月4日至7日,采集了北京城区一次重污染天气下4种不同粒径段(>10μm、5—10μm、2.5—5μm、<2.5μm)大气颗粒物样本,并采集了晴朗天气样本作为对照.首先,测定了各粒径段颗粒物中17种2,3,7,8-PCDD/Fs、三氯代至八氯代PCNs及12种dl-PCBs单体的含量,进而对这些化合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及呼吸暴露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在本次重污染天气下,北京城区大气颗粒物中PCDD/Fs、PCNs、dl-PCBs浓度依次为8.03、6.68、1.18 pg·m-3,明显高于晴朗天气.PCDD/Fs、PCNs、dl-PCBs主要富集于粒径<2.5μm的细颗粒物中,含量分别达到86.5%、47.9%、39.8%.PCNs、dl-PCBs大致呈现出随颗粒物粒径减小,其高氯代同系物相对富集量增加的趋势.通过呼吸暴露风险评估发现,本次重污染天气下大气颗粒物中PCDD/Fs、PCNs、dl-PCBs致癌风险分别为1.1×10-5、1.4×10-7、2.2×10-7,总致癌风险是晴朗天气下的33倍.PCDD/Fs对总致癌风险贡献率为96.7%,是需优先控制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 大气颗粒物 PCDD/FS PCNS PCBS 粒径分布 呼吸暴露风险评估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模拟技术研究左氧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黄芳 董澄宇 +1 位作者 张丽杨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64-1069,共6页
左氧氟沙星(LVFX)是临床上普遍使用的一种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都有一定的作用。人血清白蛋白(HSA)是血液循环系统中最丰富的运输蛋白,能与多种内源及外源性物质结合,起着储存和转运的作用。因此详细研究L... 左氧氟沙星(LVFX)是临床上普遍使用的一种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都有一定的作用。人血清白蛋白(HSA)是血液循环系统中最丰富的运输蛋白,能与多种内源及外源性物质结合,起着储存和转运的作用。因此详细研究LVFX与HSA间的相互作用对了解LVFX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模拟技术研究左氧氟沙星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VFX对HSA的荧光淬灭作用为形成复合物导致的静态猝灭,结合常数为9.44×10~4L·mol^(-1)(294K)和2.72×10~4L·mol^(-1)(310 K),结合位点数均为1,两者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取代实验表明,LVFX在HSA的SiteⅠ,ⅡA子域上有一个结合位点。根据F(o|¨)rster理论得到的LVFX和色氨酸(Trp)残基间的结合距离为3.66 nm,这一结果与分子对接模拟技术得到的结果相一致。紫外差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都进一步表明LVFX能够改变HSA的结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LVFX与HSA作用前后HSA二级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当加入LVFX后HSA的α-螺旋结构有所降低,β-折叠结构、β-转角结构和无规则卷曲有所上升,说明LVFX能使HSA的二级结构变得松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法 取代实验 分子对接 人血清白蛋白 左氧氟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氟罗沙星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方庆 王艺润 +1 位作者 郭晨辉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54-659,共6页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对氟罗沙星(FIE)与溶菌酶(LYSO)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IE与LYSO的猝灭方式是静态猝灭,且在298和310K温度下的猝灭常数Ka分别为4.10×104和0.74×104 L·mol^(-1)...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对氟罗沙星(FIE)与溶菌酶(LYSO)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IE与LYSO的猝灭方式是静态猝灭,且在298和310K温度下的猝灭常数Ka分别为4.10×104和0.74×104 L·mol^(-1)。根据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可知,FIE与LYSO的结合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距离(r=3.16nm,<8nm)表明从LYSO到FIE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希尔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的nH<1,LYSO和FIE的相互作用属于负协同作用。圆二色谱结果表明,LYSO和FIE的结合使LYSO的α-螺旋的含量由21.1%减少到8.8%。紫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结果表明,LYSO和FIE的相互作用改变了LYSO的构象和微环境。分子对接进一步显示FIE通过氢键、极性键、疏水作用力等与LYSO活性部位的ASP-52,TRP-62,TRP-63等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溶菌酶的活性实验表明,由于以上实验结果说明FIE引起了LYSO的构象改变,LYSO的活性随着FIE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抑制了LYSO的活性。该研究结果为阐明FIE在机体内与LYSO的结合机理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结果,为FIE对溶菌酶的的毒性评价和毒理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罗沙星 溶菌酶 多光谱技术 分子对接 希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法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氟罗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英文) 被引量:4
4
作者 董澄宇 徐佳 +1 位作者 周珊珊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7-332,共6页
氟罗沙星(FLRX)是一种含氟喹诺酮类抗菌素,有关它对人血清白蛋白(HSA)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特别是对HSA二级结构的影响及内滤光(影响荧光数据的准确性)校正的研究报道较少。采用多光谱法和分子模拟技术探究了FLRX与HSA的相互作用。荧光光... 氟罗沙星(FLRX)是一种含氟喹诺酮类抗菌素,有关它对人血清白蛋白(HSA)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特别是对HSA二级结构的影响及内滤光(影响荧光数据的准确性)校正的研究报道较少。采用多光谱法和分子模拟技术探究了FLRX与HSA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结果表明,FLRX对HSA的猝灭是由于形成结合常数在105 L·mol^(-1)水平上的1∶1FLRX-HSA基态复合物引起的静态猝灭作用。由Van’t Hoff方程确定的FLRX与HSA结合过程中的ΔH=-107.99kJ·mol^(-1)和ΔS=-240.99J·mol^(-1)·K^(-1),表明FLRX与H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步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静态猝灭过程所产生的中间复合物使HSA的构象发生改变。通过对HSA与FLRX作用前后红外光谱酰胺Ⅰ带进行傅里叶去卷积和分峰拟合,获得代表HSA二级结构的不同子峰,对各子峰进行二级结构归属,根据各子峰的积分面积计算出各二级结构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FLRX与HSA结合后,α-螺旋从51.5%减小到33.2%,β-折叠从30.3%减小到20.7%,β-转角从15.6%增加到33.6%。取代实验显示FLRX与HSA的结合位点在HSA的siteⅠ(亚域ⅡA)。分子对接实验结果表明,FLRX可以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等多种作用力很好的结合在亚域ⅡA的疏水腔中。实验获得的可信数据将有助于阐明FLRX与HSA的作用机制,也有助于理解FLRX在储运过程中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氟罗沙星 多光谱法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技术结合分子模拟研究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艺润 黄芳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05-1210,共6页
头孢唑林(CFZ)属第一代β-内酰胺类半合成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头孢曲松(CRO)属第三代β-内酰胺类广谱抗生素,对敏感致病菌导致的疾病及手术后期感染预防有一定作用。人血清白蛋白(HSA)作为生物... 头孢唑林(CFZ)属第一代β-内酰胺类半合成头孢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头孢曲松(CRO)属第三代β-内酰胺类广谱抗生素,对敏感致病菌导致的疾病及手术后期感染预防有一定作用。人血清白蛋白(HSA)作为生物体内循环系统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与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可逆性结合,起到储存和转运的作用。因此,研究CFZ和CRO与HSA的相互作用对了解CFZ和CRO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多种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CFZ和CRO与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298和310K条件下,CFZ和CRO与HSA分别形成复合物导致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在消除内滤光影响下,HSA-CFZ和HSA-CRO体系的猝灭常数(KSV)和结合常数(Ka)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结合位点数约为1。根据Fster能量转移定律,CFZ和CRO与HSA结合距离分别为2.41和1.40nm。希尔系数(nH)值小于1,表明CFZ和CRO分别与HSA结合后存在药物间负协同作用。热力学参数(ΔH_(HSA-CFZ)=-22.67kJ·mol^(-1),ΔH_(HSA-CRO)=-39.56kJ·mol^(-1),ΔS_(HSA-CFZ)=-4.90J·mol^(-1)·K^(-1),ΔS_(HSA-CRO)=-37.28J·mol^(-1)·K^(-1))揭示,CFZ和CRO能自发地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HSA相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法(CD)显示CFZ和CRO使HSA的微环境和构象发生改变。分子对接技术显示CFZ和CRO均结合在HSA的siteⅠ结合位点上,与取代实验结果一致。本研究有助于了解CFZ和CRO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及对HSA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曲松 头孢唑林 人血清白蛋白 多光谱技术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模拟技术研究异烟肼对人血清白蛋白和过氧化氢酶的特异性结合及抑制作用(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艺润 方庆 +1 位作者 胡涛英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789-3795,共7页
异烟肼(Isoniazid,INH)是最常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之一。据报道,人体内高浓度的异烟肼可导致癫痫,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研究异烟肼对人血清白蛋白(HSA)和过氧化氢酶(CAT)的结构和活性的潜在结合影响有利于评估其毒性和副作用。在... 异烟肼(Isoniazid,INH)是最常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之一。据报道,人体内高浓度的异烟肼可导致癫痫,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研究异烟肼对人血清白蛋白(HSA)和过氧化氢酶(CAT)的结构和活性的潜在结合影响有利于评估其毒性和副作用。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多种荧光光谱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INH与HSA和CAT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有荧光数据均进行了内滤光校正以获得更准确的结合参数。结果表明,INH-HSA和INH-CAT体系的猝灭常数(Ksv)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表明INH对HSA及CAT的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CD)光谱法研究了INH对HSA和CAT构象的影响。结果发现,INH可改变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并降低HSA和CAT中α-螺旋结构,导致蛋白质结构发生伸展,进而可能影响其生理功能。分子对接结果表明,INH与HSA的结合位点位于HSA的siteⅠ,ⅡA子域。INH可以进入CAT中β-折叠的桶状空腔,从而抑制CAT的活性。Hill系数结果表明,INH与左氧氟沙星(LVFX,一种安全有效的二线抗结核药物,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抗结核疗效)之间存在药物协同性,促进INH与HSA的相互作用。另外,CD光谱测定表明INH与LVFX的协同作用改变HSA的二级结构,使α-螺旋结构降低约7.9%。该研究探讨了INH与HSA和CAT之间的结合作用和毒性机制,为INH的安全使用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 人血清白蛋白 过氧化氢酶 多光谱法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模拟技术研究托拉塞米与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艺润 方庆 +1 位作者 郭晨辉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414-3421,共8页
托拉塞米(TOR)属于吡啶磺酰脲类袢利尿剂,被广泛有效地用于高血压,心脏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和肝脏疾病的治疗。TOR在治疗过程中易引起的不良反应之一为轻微肠胃不适。然而,TOR与消化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鲜有报... 托拉塞米(TOR)属于吡啶磺酰脲类袢利尿剂,被广泛有效地用于高血压,心脏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和肝脏疾病的治疗。TOR在治疗过程中易引起的不良反应之一为轻微肠胃不适。然而,TOR与消化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鲜有报道。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圆二色谱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托拉塞米(Torasemide,TOR)与胃蛋白酶(Pepsin)和胰蛋白酶(Trypsin)间的相互作用。所有荧光数据均进行了内滤光校正以获得更准确的结合参数。结果表明,TOR-Pepsin和TOR-Trypsin体系的猝灭常数(KSV)均与温度呈负相关,说明TOR与Pepsin及Trypsin之间的作用机制均为静态荧光猝灭。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3D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法考查了TOR对Trypsin和Pepsin构象的影响。结果发现胃蛋白酶或胰蛋白酶中酪氨酸残基的极性改变较色氨基更明显,TOR可改变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并降低Trypsin和Pepsin中β-折叠结构,进而可能影响其生理功能。分子对接结果表明,TOR与Pepsin的结合位点位于由Asp-32和Asp-215组成的活性中心周围,从而抑制Pepsin活性。而TOR通过疏水作用力结合在Trypsin的口袋型底物结合位点(S1口袋),促进底物进入酶活性中心,最终表现为Trypsin活性升高。该研究探讨了TOR与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结合作用和毒性机制,为TOR的安全使用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拉塞米 胃蛋白酶 胰蛋白酶 多光谱法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全氟十二酸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英文)
8
作者 胡涛英 王艺润 +1 位作者 周珊珊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330-2336,共7页
全氟十二酸(PFDoA)是8~12个碳链的全氟烷酸(PFAAs)中毒性最强的新型环境污染物。已有大量研究表明PFAAs在环境中广泛积累,但对PFDoA与HSA的相互作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力争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猝灭法、分子模拟技术和圆二色... 全氟十二酸(PFDoA)是8~12个碳链的全氟烷酸(PFAAs)中毒性最强的新型环境污染物。已有大量研究表明PFAAs在环境中广泛积累,但对PFDoA与HSA的相互作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力争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猝灭法、分子模拟技术和圆二色谱确定HSA与PFDoA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FDoA对HSA的猝灭是动态猝灭与形成PFDoA-HSA基态复合物引起的猝灭共同作用的结果。计算得到的结合距离(r=3.65 nm)表明,PFDoA(受体)与HSA(供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取代反应结果表明,PFDoA键合在HSA的siteⅠ位点上。分子对接进一步研究了PFDoA与HSA作用的详细结合情况,表明PFDoA通过多种作用力结合在HSA的亚域IIA内,例如,PFDoA上的O 1原子主要通过极性键与HSA上的Arg 257和Ser 287残基结合。计算得到的最优对接能量为825.87 kJ·mol^(-1),表明PFDoA对HSA有较大的结合亲和力。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PFDoA对HSA构象的影响,结果显示,与PFDoA结合后,色氨酸的微环境疏水性增加,HSA的构象也发生改变。PFDoA与HSA作用前后圆二色谱二级结构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FDoA-HSA复合物的形成使螺旋稳定性降低。该研究结-果为全氟烷酸与HSA的动力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靠数据,并揭示了生物大分子与配体相互作用的化学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十二酸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分子模拟 圆二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水体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重金属污染指数研究(英文) 被引量:19
9
作者 左航 马小玲 +1 位作者 陈艺贞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047-3052,共6页
为了研究黄河上游地区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及评价该区域重金属污染水平,分别于2014年4月(枯水期)和10月(平水期),在12个采样点采集了24个黄河表层水样。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量水样中As,Cd,Cr,Co,Cu,Mn,Ni,Pb和Zn的含量,... 为了研究黄河上游地区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及评价该区域重金属污染水平,分别于2014年4月(枯水期)和10月(平水期),在12个采样点采集了24个黄河表层水样。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量水样中As,Cd,Cr,Co,Cu,Mn,Ni,Pb和Zn的含量,并确定黄河上游水体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和重金属污染指数。结果显示枯水期重金属的平均浓度顺序是:Cr(18.56μg·L^(-1))>As(2.95μg·L^(-1))>Ni(1.87μg·L^(-1))>Mn(1.20μg·L^(-1))>Cu(1.12μg·L^(-1))>Zn(0.59μg·L^(-1))>Pb(0.08μg·L^(-1))>Cd(0.01μg·L^(-1)),平水期的重金属平均浓度顺序是:Mn(596.89μg·L^(-1))>Zn(52.46μg·L^(-1))>Cu(36.2711μg·L^(-1))>Ni(25.11μg·L^(-1))>Cr(23.19μg·L^(-1))>Pb(19.51μg·L^(-1))>As(7.30μg·L^(-1))>Cd(0.37μg·L^(-1))。将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与中国和国际水质参考值以及同地区丰水期重金属含量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Cr,Mn,Pb和Cu含量高于标准值。同时,用重金属污染指数(HPI)评估所有金属对整个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选点枯水期HPI值为6.46~11.95,平水期HPI为4.53~210.53。两个季节的重金属分布特征和HPI都显示了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黄河研究流域水体重金属含量及HPI均显示平水期重金属污染程度较枯水期高,可能与季节性生产及降水变化有关。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制定环保政策提供可信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分布 重金属污染指数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研究黄河三湖河口表层沉积物对Cd^(2+)和Cu^(2+)的吸附-解吸特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左航 陈艺贞 +5 位作者 陈建华 郭阳 王汝明 方芳 赵佳颖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02-909,共8页
为了研究黄河上游表层沉积物与Cd^(2+)和Cu^(2+)的相互作用机理,以黄河三湖河口表层沉积物(简称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优化样品对Cd^(2+)和Cu^(2+)的吸附固液比、时间、pH等条件。并在此条件下研究了Cd... 为了研究黄河上游表层沉积物与Cd^(2+)和Cu^(2+)的相互作用机理,以黄河三湖河口表层沉积物(简称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优化样品对Cd^(2+)和Cu^(2+)的吸附固液比、时间、pH等条件。并在此条件下研究了Cd^(2+)和Cu^(2+)在样品上的吸附特性和解吸特性。结果表明:两种金属的优化吸附条件不同,在各自优化吸附条件下,样品对Cu^(2+)和Cd^(2+)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0.88和0.13 mg·g^(-1);对两种金属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且样品对Cu^(2+)的吸附速率大于对Cd^(2+)的吸附速率;吸附热力学拟合结果显示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对两种金属的吸附均属于优惠型吸附,且吸附过程属于吸热过程,可自发进行;解吸动力学研究表明,两个金属的解吸过程均符合Elovich方程,属于非均相扩散;在多离子竞争吸附-解吸实验中发现,样品对Cu^(2+)的吸附-解吸受到共存离子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揭示了黄河三湖河口表层沉积物对Cd^(2+)和Cu^(2+)吸附和解吸的作用机理以及共存离子对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对于分析重金属在水体与沉积物之间的作用机理、固液两相分布规律以及重金属迁移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制定研究区域针对性的重金属防控措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黄河三湖河口 表层沉积物 Cd^(2+) Cu^(2+) 吸附-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灌期阅海水体的氮磷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趋势
11
作者 马煜萱 包峻松 +5 位作者 洪坤钰 金军 陈坦 刘颖 杨婷 张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0-861,共12页
银川市面积最大的湿地——阅海,春季水质差,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大。为深入认识春灌期阅海水体中氮磷的分布规律和富营养化情况,于2021年春灌期采集了阅海及其出湖河流共28个代表性点位的水体样品,分析了阅海水体总氮(total nitrogen,TN... 银川市面积最大的湿地——阅海,春季水质差,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大。为深入认识春灌期阅海水体中氮磷的分布规律和富营养化情况,于2021年春灌期采集了阅海及其出湖河流共28个代表性点位的水体样品,分析了阅海水体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和不同形态氮磷的分布特征和规律,揭示了阅海及其出湖河流的氮磷浓度差异性。结果表明,春灌期阅海水体78%采样点的TN浓度劣于地表水III类标准,57%采样点的TN浓度属于重富营养型。春灌期阅海水体各采样点TP浓度均劣于地表水III类标准,70%采样点的TP浓度属于重富营养型。阅海中不同形态氮在水体中的来源和转化过程存在差异,酸碱度(pH)及溶解性总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影响水体氮磷浓度,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对水体氮磷形态的影响不明显。阅海出湖河流与阅海水体的氮磷分布特征不同,在河湖水体流向(南北方向)上,河湖水体间氮浓度及非正磷酸盐磷浓度差异不显著。阅海水体中的氮磷污染物随出湖河流汇入黄河,阅海水体中的氮及非正磷酸盐磷可能会对黄河宁夏段水体产生一定影响,增加黄河水污染风险,应加强对阅海水体氮及非正磷酸盐磷的控制。研究结果为持续精准提升黄河流域中上游水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海 春灌期 氮磷污染 分布特征 富营养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ICP-MS研究丰水期黄河甘宁蒙段过滤水和悬浮物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和污染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小玲 刘菁钧 +4 位作者 邓凤玉 左航 黄芳 张丽杨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72-2877,共6页
为研究黄河甘宁蒙段丰水期过滤水和悬浮物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及污染状况,采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HR-ICP-MS)对黄河甘宁蒙段昭君浮桥(S1)、包头浮桥(S2)等10个采样点过滤水中六种重金属(Cd,Pb,Cr,As,Cu和Zn)及悬浮物... 为研究黄河甘宁蒙段丰水期过滤水和悬浮物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及污染状况,采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HR-ICP-MS)对黄河甘宁蒙段昭君浮桥(S1)、包头浮桥(S2)等10个采样点过滤水中六种重金属(Cd,Pb,Cr,As,Cu和Zn)及悬浮物中九种重金属(Cd,Pb,Cr,Ni,Cu,V,Co,Zn和Mn)的含量特征、污染评价和源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过滤水中只有Cr元素含量在所有采样点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标准限值,且在10个采样点中均为最高(74.8-94.7μg·L^-1);单因子指数(Ii)评价结果表明除包头浮桥(S2)未受总氮(TN)污染外,其余采样点水质均受Cr元素和TN污染;内梅罗综合指数法(I)得出所有采样点的I值均在1-2之间(轻污染程度),表明黄河甘宁蒙段水质,尤其是下游段(S1-S6)已不是生活饮用水、水产养殖等的理想水源。(2)悬浮物中Ni含量(34.7μg·L^-1)只在玛曲点(S10)低于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35.2μg·L^-1),在其余点均高于背景值,而其余八种元素在10个采样点的含量均高于背景值;地累积指数法(Igeo)结果表明九种元素中Cd元素的Igeo值(0.452-2.89)在10个采样点中均为最高值,且在昭君浮桥(S1)、包头浮桥(S2)、乌海(S5)和东大沟入黄河口(S8)这四个采样点处达到中污染-重污染程度,其余八种元素在各采样点的Igeo值均小于1,为无污染或无污染-中污染程度。研究结果为全面研究该流域重金属分布、迁移及有效保护提供可信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过滤水 悬浮物 污染评价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研究太湖过滤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2
13
作者 方芳 季雨珊 +2 位作者 李想 柏娜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45-1250,共6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太湖22个采样点过滤水和18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镉(Cd)、铬(Cr)、铜(Cu)、镍(Ni)、铅(Pb)和锌(Zn)六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I_i)、内梅罗综合指数法(I)、地质累积指数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太湖22个采样点过滤水和18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镉(Cd)、铬(Cr)、铜(Cu)、镍(Ni)、铅(Pb)和锌(Zn)六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I_i)、内梅罗综合指数法(I)、地质累积指数法(I_(geo))、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和平均可能影响浓度商法(mPEC-Q)分别对过滤水和表层沉积物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除S_3,S_4,S_(20),S_(22)采样点外过滤水中Cu,Ni和Zn元素含量最高。其重金属平均含量水平大小排序为:Zn>Ni>Cu>Cr>Cd>Pb。研究区域的I_i和I值均小于1,表明所有采样点五种重金属元素(Ni无标准限值)均处于清洁状态。而在表层沉积物中六种元素含量均超过当地背景值,其平均含量大小排序为:Zn>Cr>Pb>Ni>Cu>Cd,其中S_(12)采样点(渔民生态园)六种元素含量最高,且它们具有最大的I_(geo),RI(327)和mPEC-Q(0.605),表明沉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源分析的结果表明,六种重金属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且Cd,Cu,Pb和Zn受电镀、冶炼工业生产及农业活动中化肥使用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追溯太湖重金属来源、迁移规律、生物效应和综合治理提供可信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过滤水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含量水平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ICP-MS研究丰水期黄河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与污染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小玲 刘菁钧 +2 位作者 左航 黄芳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62-1067,共6页
为连续、系统地研究不同年份丰水期黄河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采用三级四步提取法(BCR)和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R-ICPMS)对2012年丰水期黄河甘宁蒙段包头浮桥(S2... 为连续、系统地研究不同年份丰水期黄河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采用三级四步提取法(BCR)和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R-ICPMS)对2012年丰水期黄河甘宁蒙段包头浮桥(S2)、石嘴山陶乐镇(S6)和乌金峡(S9)等10个采样点水体表层沉积物中Cd,Pb,Cr,Ni,Cu,V,Co,Zn和Mn九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含量测定和形态分析,并对重金属元素的污染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元素在每个采样点分布趋势相同,平均含量顺序依次为:Mn〉V〉Zn〉Cr〉Cu〉Ni〉Pb〉Co〉Cd;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表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低,对环境影响较小;地积累指数法(Igeo)的评价结果显示Cd元素的Igeo值最高,对环境污染程度较高,其余元素对环境影响较小,其中Mn元素影响最小;富集因子法(EF)评价结果表明,Cd和Cu元素在某些采样点表现为显著富集,尤其是Cd在S5点处EF值高达4.69,表明该点处Cd受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明显,其余元素均为非富集元素,这与Igeo评价结果吻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表明,黄河甘宁蒙段S1,S2和S5点的RI值在150~300之间,为中等危害范畴,其余各采样点RI值均小于150,为轻微危害。研究结果为相关部门提供可信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也为建立该河段泥沙-污染物输移数学模型和系统研究持久性有毒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及环境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形态分析 污染评价 表层沉积物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ICP-MS研究黄河三个连续区域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英文)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小玲 邓凤玉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705-2711,共7页
采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R-ICP-MS)和地积累指数法(I_(geo))对黄河甘肃、宁夏和内蒙古自治区连续三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Pb,Cd,Cu,Zn和Ni)的空间分布和季节性波动(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以及污染状况进行系统研究分析,... 采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R-ICP-MS)和地积累指数法(I_(geo))对黄河甘肃、宁夏和内蒙古自治区连续三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Pb,Cd,Cu,Zn和Ni)的空间分布和季节性波动(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以及污染状况进行系统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段三个季节中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都高于甘肃和宁夏段,同时,除Cd外,丰水期所有点的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都高于枯水期和平水期,而枯水期和平水期的重金属含量相近。I_(geo)结果显示丰、枯水期的Cd,Cu和Cr元素的I_(geo)值在内蒙古段最高,而在甘肃段最低;所有重金属的I_(geo)值在丰水期高于枯水期,除Cd外,都在平水期降低,而I_(geo)^(Cd)在平水期各采样点明显上升;丰水期的甘肃段、枯水期的甘肃和宁夏段以及平水期的所有采样点中的Pb,Zn和Ni的I_(geo)值都小于0,表明这些元素在这些点几乎无污染。就研究区域而言,内蒙古段的重金属含量以及生态风险最高,Cr,Cd和Cu是最具有潜在风险的三个元素;就研究季节而言,丰水期的重金属含量和潜在风险高于枯水期和平水期,可能是跟丰水期沉积物的pH和总有机碳(TOC)含量较高有关。相关性分析(CCA)用来探究重金属与pH/TOC间的关系以及重金属的潜在来源。CCA的结果表明Pb,Cu,Zn和Ni互相相关,并且这四种元素容易受到周围环境pH和TOC的影响,除此之外,Cr,Cd以及TOC三者相关,且这两种元素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严重。该研究工作可为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在不同季节的环境行为提供有效的信息,同时,研究重金属、pH和TOC之间的相关性可有效揭示重金属的潜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季节变化 重金属 表层沉积物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罗利环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英文) 被引量:4
16
作者 方庆 董澄宇 +1 位作者 王宇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90-996,共7页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多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对罗利环素(RTC)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通过消除内滤光来提高荧光数据的准确性。此外,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的结果表明RTC与HSA的猝灭方式是静态猝灭,且在298和3...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多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对罗利环素(RTC)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通过消除内滤光来提高荧光数据的准确性。此外,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的结果表明RTC与HSA的猝灭方式是静态猝灭,且在298和310K温度下的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09和0.95。在两个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K298K=3.13×105 L·mol-1和K310K=0.70×105 L·mol-1。根据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结果可知,RTC与HSA的结合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取代实验表明,RTC在HSA的SiteⅠ,ⅡA子域上有一个结合位点。根据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得到的RTC和HSA氨基酸残基间的结合距离为2.59nm。三维荧光光谱表明RTC和HSA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蛋白质的构象。此外,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RTC与HSA作用前后HSA二级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α-螺旋结构含量降低了8.4%,β-折叠含量从30.3%增加到31.4%,β-转角也从15.6%增加到了16.1%。分子对接进一步显示RTC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力、极性键等多种作用力与HSA的ⅡA子域上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有助于从分子水平研究RTC和HSA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利环素 人血清白蛋白 多光谱技术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研究太湖表层沉积物对Cd^(2+)和Zn^(2+)的吸附-解吸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芳 季雨珊 +2 位作者 柏娜 李想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89-1895,共7页
前期研究发现太湖过滤水和表层沉积物中Zn含量最高,且表层沉积物中Cd存在强生态危害。因此,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为分析手段研究了太湖苏州湾大桥东表层沉积物(标记为SES)对Cd^(2+)和Zn^(2+)的吸附-解吸特... 前期研究发现太湖过滤水和表层沉积物中Zn含量最高,且表层沉积物中Cd存在强生态危害。因此,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为分析手段研究了太湖苏州湾大桥东表层沉积物(标记为SES)对Cd^(2+)和Zn^(2+)的吸附-解吸特性。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SES对Cd^(2+)和Zn^(2+)的吸附能力相差不大,在吸附时间t<120min时,吸附是一个快速阶段,而当t≥120min时则相反,吸附趋于动态平衡;Cd^(2+)和Zn^(2+)的吸附更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实验表明,沉积物对Cd^(2+)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而对Cd^(2+)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模型。沉积物中Cd^(2+)和Zn^(2+)的解吸动力学研究发现,二者均更符合Elovich方程,为非均相扩散过程。且当pH值增大时,沉积物中Cd^(2+)和Zn^(2+)的解吸量逐渐减小,并在pH=9时趋于稳定。结合Cd^(2+)和Zn^(2+)的吸附-解吸特性发现,SES对Cd^(2+)和Zn^(2+)的吸附速率远远大于其解吸速率,与作者前期研究结果一致。揭示了太湖表层沉积物对Cd^(2+)和Zn^(2+)的吸附-解吸作用机理及不同因素对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对研究太湖固-液两相界面重金属的分配和污染水体修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太湖 沉积物 Cd2+ Zn2+ 吸附-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兴和县育龄妇女头发中矿质元素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珊珊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422-3428,共7页
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分别对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180名农村育龄妇女头发中21种矿物元素(铝,硼,钡,钙,镉,钴,铬,铜,铁,镁,锰,钼,镍,铅,硒,硅,锡,锶,钛,钒和锌)的含量及年龄、生育史及饮... 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分别对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180名农村育龄妇女头发中21种矿物元素(铝,硼,钡,钙,镉,钴,铬,铜,铁,镁,锰,钼,镍,铅,硒,硅,锡,锶,钛,钒和锌)的含量及年龄、生育史及饮食习惯等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矿物元素(硼,镉,铬,钴,铜,铁,镁,锰,钼,镍,铅,硒,硅,锡,锶,钛,钒和锌)含量从青年组(18-29岁)到老年组(40-45岁)依次减少,而中年组(30-39岁)的钙,镁,锰、铅的含量最低。生育二胎的妇女钙,镁,锰,钼,镍,铅,锡,锶和锌含量最低,这可能与生育次数的增加有关,相关性分析证实钙,铅和锡与生育史有显著性相关。此外,饮食习惯也会影响头发中矿物质元素的含量。经常食用酸菜会导致锌,铁,铜,锰,锶含量水平较低,但钼,铅和硒含量水平较高。而且,锌和硒含量随肉类摄入频率增加而增加。规律性摄入蔬菜会增加硅的含量。同时,经常食用水果会增加锰,镍和钛的含量水平。因此,该研究为解决不均衡饮食习惯盛行的农村地区生育和妇女健康提供基础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质元素分布 影响因素 头发 生育年龄的农村女性 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污泥中主要丝状菌及生物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阔 林慧敏 +2 位作者 陈坦 杨婷 张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65-3370,共6页
通过总结文献发现,不同地区造成污泥膨胀的丝状菌类似,包括Ca.M.parvicella、Thiothrix、H.hydrossis、Ca.Amarolinea等,其中以Ca.M.parvicella为主。温度过低、pH过低、溶解氧浓度不足、污泥负荷过低、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不足等均可能... 通过总结文献发现,不同地区造成污泥膨胀的丝状菌类似,包括Ca.M.parvicella、Thiothrix、H.hydrossis、Ca.Amarolinea等,其中以Ca.M.parvicella为主。温度过低、pH过低、溶解氧浓度不足、污泥负荷过低、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不足等均可能导致丝状菌的大量繁殖并引发污泥膨胀。结合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利用群体感应相关技术控制污泥膨胀的方法,并提出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活性污泥法稳定运行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丝状菌 污泥膨胀 影响因素 群体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锑抗分光光度法对黄河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及其吸附-解吸特征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晨辉 李和祥 +4 位作者 方芳 季雨珊 幸韵欣 范昳冰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8-223,共6页
采用标准测试程序(SMT)和钼锑抗分光光度法对黄河流域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进行磷形态的提取和含量测定,同时模拟沉积物对磷吸附-解吸特性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对照不同的评价标准,12个采样点中总磷(TP)含量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平,特... 采用标准测试程序(SMT)和钼锑抗分光光度法对黄河流域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进行磷形态的提取和含量测定,同时模拟沉积物对磷吸附-解吸特性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对照不同的评价标准,12个采样点中总磷(TP)含量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平,特别是S12采样点磷具有较高的释放风险。TP、无机磷(IP)和钙结合态磷(HCl-P)之间及有机磷(OP)和铁/铝结合态磷(NaOH-P)之间分别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沉积物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对磷的赋存形态产生影响,OP和NaOH-P可能与As,Ni,Co和Pb有相同的污染源。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过程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主要受化学作用的控制,而磷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且升高温度有利于磷的吸附。水相中离子浓度(KCl)小于0.02mol·L-1时,吸附作用占优势,反之,解吸作用占优势。水土比的增大会提高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量。另外,磷的解吸量会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扰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揭示了黄河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及其吸附–解吸特征,为黄河甘宁蒙段水环境治理和磷负荷调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表层沉积物 形态 吸附-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