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析“第二代民族政策”说——民族理论研究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6
1
作者 裴圣愚 陈永亮 公铭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33-37,共5页
"第二代民族政策"说是违背我国国情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伪命题和主观臆断;要澄清理论观点,消除负面影响;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关键词 综述 民族理论研究热点问题 评析 “第二代民族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大以来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发展创新研究述评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贽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6-172,共7页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的观点和论述,得到了民族工作部门和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和积极研究。学习和总结学者们的研讨成果,对于帮助...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的观点和论述,得到了民族工作部门和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和积极研究。学习和总结学者们的研讨成果,对于帮助我们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新时期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发展创新内容,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大 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团结的理论与实践及启示 被引量:5
3
作者 熊坤新 胡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共5页
纵观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在战略上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理论的价值,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在面对着不同的国内和国际历史条件下,都始终强调民族团结理论的重要性,并且... 纵观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在战略上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理论的价值,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在面对着不同的国内和国际历史条件下,都始终强调民族团结理论的重要性,并且在这个理念之下努力探索实现民族团结的途径、衡量民族团结的指标、建设民族团结的氛围,使民族团结的理论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成为解决民族问题和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使得民族团结理论成为了一个不断延续和发展的理论。民族团结理论需要以民族政策的形式加以贯彻和执行———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团结政策宣传方式积极扩展、民族团结氛围自然形成、民族团结防范政策进一步规范,这使得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民族团结理论在解决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以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族团结 理论 实践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 被引量:8
4
作者 王苏敏 金炳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39-43,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民族工作系列重要讲话,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内涵。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和相关中央文件,标志着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民族理论体系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民族工作系列重要讲话,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内涵。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和相关中央文件,标志着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民族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特色民族理论 科学内涵 丰富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60年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彭谦 韩艳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9-24,共6页
少数民族习惯法是近年来学术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众多学者都对此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和认真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习惯法在民族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其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法学界和民族学界的学者亦从... 少数民族习惯法是近年来学术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众多学者都对此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和认真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习惯法在民族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其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法学界和民族学界的学者亦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之进行了研究。通过梳理目前所搜集到的相关研究成果,试图从中得出一些启发性的结论,以期进一步挖掘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文化意义,并针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使少数民族习惯法在民族地区发展过程中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60年 少数民族习惯法 研究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德、教化与和合精神——中国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的包容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金炳镐 杨文顺 《学术前沿》 2013年第1期28-36,共9页
中国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三个离不开"的民族关系等充分体现出了包容性。各民族的共存、共容、共荣与各民族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关系,是尊重差异性、包容多样性的结果。要协调和处理好中国复杂的民族... 中国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三个离不开"的民族关系等充分体现出了包容性。各民族的共存、共容、共荣与各民族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关系,是尊重差异性、包容多样性的结果。要协调和处理好中国复杂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必须坚持"包容多样、尊重差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通过具体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措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践行"包容"、"多元"的平等、团结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策 民族关系 包容性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德国施莱尔马赫大学教育思想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月刚 丁永为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0-52,共3页
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Daniel Ernst Schleierm acher,1768—1834),是19世纪德国著名神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神学上的卓越成就使他被誉为19世纪的"精神教父","现代西方神学的先驱",其在哲学上的贡献使其被后... 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Daniel Ernst Schleierm acher,1768—1834),是19世纪德国著名神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神学上的卓越成就使他被誉为19世纪的"精神教父","现代西方神学的先驱",其在哲学上的贡献使其被后人尊为"解释学的一代宗师"。相比较于威廉.洪堡和费希特,施莱尔马赫对于大学教育思想宝库的贡献常不为人熟知。施莱尔马赫在德意志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在其国家哲学和人本哲学的基础上,对大学的使命、哲学院的地位和学术自由进行了深刻论述。正是基于这一思想,施莱尔马赫偕同洪堡和费希特,一起缔造了柏林大学模式,对德意志民族的复兴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全球化语境内,在民族文化的生存遭遇合法性危机之时,回望施莱尔马赫的大学思想,对于冷静地审视大学的本真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莱尔马赫 大学教育 学术自由 民族危机 哲学院与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熊坤新 裴圣愚 胡琦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9-13,共5页
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贯穿并渗透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新... 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贯穿并渗透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问题 民族政策 “两个共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交流交融与民族信任和谐——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2年年会民族理论专题会议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公铭 陈永亮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86-188,共3页
2012年9月21日至25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2年年会在甘肃省兰州市西北民族大学隆重召开。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与西北民族大学民族理论研究中心围绕本次年会“民族和睦与文化发展”... 2012年9月21日至25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2年年会在甘肃省兰州市西北民族大学隆重召开。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与西北民族大学民族理论研究中心围绕本次年会“民族和睦与文化发展”的主题,共同主办了“文化交流交融与民族信任和谐”专题会议。来自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学院、福建省委党校、贵州省委党校、宁夏自治区社科院、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学者共50余人参加了此次专题研讨会,会议主要围绕以下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理论 湖北民族学院 中国人类学 专题会议 文化交流 年会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伦理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坤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74-80,共7页
民族伦理学日益成为民族学和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本文分别就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伦理学研究(包括民族伦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民族伦理学研究成果综述)、中国民族伦理学研究的现状和特点等进行了概述。既对我国民族伦理学多... 民族伦理学日益成为民族学和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本文分别就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伦理学研究(包括民族伦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民族伦理学研究成果综述)、中国民族伦理学研究的现状和特点等进行了概述。既对我国民族伦理学多年来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又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合理化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学 中国民族伦理学 成果 现状与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理论学科体系的全景式探索——金炳镐教授《民族理论通论》(修订本)读后
11
作者 王云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33-136,共4页
金炳镐教授所著的《民族理论通论》(修订本)对中国民族理论学科体系作出了清晰的全景式探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示了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发展轨迹,不仅强调了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本源性内容,点明了马克思主义民... 金炳镐教授所著的《民族理论通论》(修订本)对中国民族理论学科体系作出了清晰的全景式探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示了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发展轨迹,不仅强调了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本源性内容,点明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为基础理论的自我更新能力,而且还结合近20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当前中国的民族问题展开论述,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民族理论学科体系的应用理论研究进展。此外,该书还对民族关系等内容进行了创新性研究,系统而准确地界定了民族关系论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理论通论》 中国民族理论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民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与创新: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百年发展管窥 被引量:14
12
作者 严庆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在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的民族实际和民族问题实际,围绕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不断实现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不断深化对民族与民族问题的认知,探索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中国共... 在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的民族实际和民族问题实际,围绕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不断实现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不断深化对民族与民族问题的认知,探索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主要围绕民族、民族问题、民族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等话语,构建起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进步、民族繁荣发展、民族事务治理、民族工作实践、多民族国家建设等内容和体系。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探索与创新始终秉持实事求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精髓,并因循贯彻纲领、阐释政策、凝结理论的理路,在理论创新发展中实现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立足实际、品质实在、追求实用是党的民族理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概念创新 民族问题 民族团结进步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话语的生成及意涵演化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青觉 曹高丁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6,共12页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重大命题以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无疑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中重要的核心概念。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话语是近代中华民族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逐渐建构起来的,先后经历了早期萌芽、转型发展、转...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重大命题以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无疑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中重要的核心概念。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话语是近代中华民族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逐渐建构起来的,先后经历了早期萌芽、转型发展、转化重构、革新升华、成熟定型和继续发展等历史演化阶段,建构了以“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国家建设”“民族梦想”等为核心意涵的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话语体系。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话语的意涵在传承与发展中不断向前演进,被赋予鲜明的时代特色。系统梳理和科学阐释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话语的生成和意涵演变,可以拓宽中国民族理论研究视角,实现中国话语与世界话语的融通发展,彰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族复兴 话语 意涵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变与演化: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百年俱进 被引量:10
14
作者 彭谦 程志浩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41,共10页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处在快速的流变之中,具体体现在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民族发展等方面。与诸多民族事象、民族事务流变相对应的是民族政策的演化,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政策的精准性、...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处在快速的流变之中,具体体现在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民族发展等方面。与诸多民族事象、民族事务流变相对应的是民族政策的演化,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不断提升,实现了从政治政策、民族关系政策为重向经济政策、社会发展政策为重的演化,从群体政策向区域差别化政策的演化。流变与演化中凸显出的公平、正义、均衡、发展,则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百年俱进的主旋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 民族政策体系 政策环境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百年演进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新国 黎岩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4,共10页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非凡历程中,党的民族政策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与形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与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恢复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与完善四个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的发展阶段...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非凡历程中,党的民族政策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与形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与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恢复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与完善四个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的发展阶段,现已发展为内容丰富、比较完备的民族政策体系。党的领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以各族人民为中心,始终是民族政策不断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目标要求及核心理念,不断创新发展民族政策始终是提高民族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本质要求。建党百年之际,梳理民族政策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旨在服务工作大局,助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中国共产党 民族政策 发展演进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新的一个亮点——“民族自治市” 被引量:18
16
作者 金炳镐 田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54,共13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必须坚持、完善、发展、创新,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设置"民族自治市"不是否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 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必须坚持、完善、发展、创新,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设置"民族自治市"不是否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是为了更好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国家应该通过设置"民族自治市"来鼓励少数民族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以此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城镇化的发展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自治市” 城市化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通海蒙古族民族心理认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董文朝 董文梅 张蓓蓓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16,共6页
任何一个民族,无论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发生多大变化,只要具有强烈的民族心理认同,这个民族就会生存、延续并发展起来。聚居于云南省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的蒙古族是南宋末年远征云南后留居该地区的部分蒙古大... 任何一个民族,无论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发生多大变化,只要具有强烈的民族心理认同,这个民族就会生存、延续并发展起来。聚居于云南省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的蒙古族是南宋末年远征云南后留居该地区的部分蒙古大军的后裔,虽然他们长期远离蒙古族主体聚居区、成为杂居于其他民族中的一个相对独立部分,而且生活地域的自然环境、自身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时至今日,他们对蒙古族仍保持着强烈的心理认同。实地调查和研究表明,强烈的民族心理认同是一条牢固维系着通海蒙古族民族认同的精神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海蒙古族 民族心理认同 民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民族政策的嬗变及对我国民族政策的启示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坤新 杨新宇 +1 位作者 李乔杨 胡琦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6-12,共7页
澳大利亚联邦是一个移民国家,其民族成分繁杂,民族政策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嬗变过程,从过去奉行"白澳政策"的极端民族主义政策进化到目前的多元文化共存政策,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角度对其政策进行逐一归纳分... 澳大利亚联邦是一个移民国家,其民族成分繁杂,民族政策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嬗变过程,从过去奉行"白澳政策"的极端民族主义政策进化到目前的多元文化共存政策,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角度对其政策进行逐一归纳分析,弄清其嬗变的内因和外因,旨在为我国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起到一定的启迪与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民族政策 嬗变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邓小平同志关于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理论 被引量:10
19
作者 金炳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5-10,共6页
邓小平民族理论中关于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理论论述很多。其中,民族团结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性任务,是我国社会稳定和民族发展的前提;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各民族的共同意志等论述,则是邓小平关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重要... 邓小平民族理论中关于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理论论述很多。其中,民族团结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性任务,是我国社会稳定和民族发展的前提;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各民族的共同意志等论述,则是邓小平关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重要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民族团结 祖国统一 民族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分裂主义及其治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严庆 《国际安全研究》 2015年第4期91-109,158,共21页
具有高度政治分离目标和主权诉求的民族分裂主义是导致国内、国际政治失序和政局动荡的重要因素。由于民族分裂主义不时出现在国际政治的发展进程中,不时搅动或重组原有的政治格局,因而抑制和应对民族分裂主义是必要的多民族国家治理功... 具有高度政治分离目标和主权诉求的民族分裂主义是导致国内、国际政治失序和政局动荡的重要因素。由于民族分裂主义不时出现在国际政治的发展进程中,不时搅动或重组原有的政治格局,因而抑制和应对民族分裂主义是必要的多民族国家治理功能。实现有效的民族分裂主义治理应当从分析民族分裂主义的特点和诱发机制起步。发生普遍、目标明确、诱因复杂、认同坚韧是民族分裂主义的特点。利用和强化族性认同、渲染政治主张、通过动员形成集体行动、获取外部支持等环节构成了民族分裂主义行动的诱发机制。因循民族分裂主义生成与发展的机理,从无条件捍卫主权的理路采取的严厉打击模式,从不同程度赋权的理路采取政治容留模式,从消减族性动员的理路采取认同调控模式,从抑制精英力量的理路采取柔性控制模式,从转化政治生态的理路采取外部干预模式,可成为多民族国家治理中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分裂 族群民族主义 主权 民族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