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画的诗性精神
- 1
-
-
作者
庄毓聪
-
机构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清华大学
中国画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香港)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
民盟中央美术院
福建省文史馆
中国国画家协会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
-
出处
《广东经济》
2025年第5期93-95,共3页
-
文摘
“诗画同源”乃中国画理论中重要美学概念。诗画结合久为历代文人所论证推崇。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言:“书画异名而同体”;北宋孔武仲《东坡居土画怪石赋》:“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清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书为骨、墨为韵、诗为魂”于当今中国画理论与创作中渐得之共识,诗之于画乃至画中诗境,唯内溯二者之渊源,方可证本相,窥端倪,探骊珠。
-
关键词
画中诗境
艺术理论
墨为韵
文人画
美学概念
诗为魂
书为骨
共识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以“正、诚、恒、谦”的态度追求书法自然境界
- 2
-
-
作者
余德泉
-
机构
中南大学
湖南省文史馆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
-
出处
《大学书法》
2021年第2期114-117,共4页
-
文摘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本原也。本原即本身具有的东西,也就是规律。道亦法自然,可见自然之层次至高无上。自然者,无为顺势而成,减一分则少,添一分则多,无过无不及,正如庄子所言“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这就是中正和谐之境界,“天人合一”之境界,亦中庸之境界也。明白这一点,书法才有为之长期奋斗的方向。
-
关键词
自然境界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道德经》
书法
无过无不及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储云论书
- 3
-
-
作者
储云
-
机构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
江苏省文史馆
江苏省文史馆书画院
-
出处
《书画艺术》
2016年第6期22-23,14,共2页
-
文摘
我行草书上手就是《平复帖》,刚开始边都沾不上,临了许多遍之后,手上有了些贯通的感觉,此后学其他章草、行草就不觉得特别难。《平复帖》的字很少,而且也比较简洁。但是它与王字,比如《丧乱》《得示》《初月》以及其他魏晋名家的字是相通的。有了《平复帖》的感觉,学二王就容易多了,因为《平复帖》的塑造性差,而王字的却很强。《平复帖》对我的影响至大至深,我所有作品几乎都有它的味道,有一个阶段,包括参加三、四届全国展的作品,更是直接以章草的面目出现。所以说,学习书法要先扎根于一本帖,将它吃透,决不能东张西望,浅尝辄止,但也不必死守一家。
-
关键词
《平复帖》
行草书
感觉
章草
作品
书法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储云书法艺术辑评
- 4
-
-
作者
储云
-
机构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
江苏省文史馆书画院
-
出处
《书画艺术》
2016年第6期14-21,82,共8页
-
文摘
进而求之,自取危途,自可登峰造极.小字能向其精髓,大字能控纵自如。大雅不群。
-
关键词
书法艺术
辑评
作品赏析
书法家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山水·写生·灵性·境界
- 5
-
-
作者
姚鸣京
-
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
李可染画院
中国国家画院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艺术委员会
新疆艺术学院
-
出处
《书画艺术》
2024年第3期30-37,F0003,共9页
-
文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物我照应,物我皆忘。作画、创作、写生、描绘皆有境界,讲意境,立品味,竖格调,谈的是道修实证,务唯心法。传统法脉,传承古今,绝对离不开“谢赫六法”,董其昌言“谢赫六法”后五法皆会后天学得,唯有第一法“气韵生动”,天骨带来。
-
关键词
《人间词话》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以物观物
气韵生动
王国维
董其昌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拜师趣事
- 6
-
-
作者
姚鸣京
-
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
李可染画院
中国国家画院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艺术委员会
新疆艺术学院
-
出处
《书画艺术》
2024年第3期38-43,共6页
-
文摘
刚刚正式学画时拜了个老师,那时我才十七八岁,正在京郊上庄公社西郊农场插队。拜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荆鹏举老师,跟他学的是中国画人物画。当时,对画是一脑子糨糊,整个一个懵圈,什么都想要学一些。速写、素描、字帖、石膏像、色彩,连人体解剖都要研究一下。透视学的是西方焦点透视,尚不明确中国东方式的散点透视。
-
关键词
焦点透视
散点透视
石膏像
启蒙老师
人体解剖
人物画
速写
素描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行者,形色匆匆
- 7
-
-
作者
左剑虹
-
机构
广西艺术学院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作院左剑虹工作室
漓江画派促进会
桂林致公画院
-
出处
《歌海》
2020年第4期4-7,共4页
-
文摘
对于画家来说,我要算个另类;对于理论家来说,我也要算个另类。在我这里,创作和研究不是平行的两条线,而是相交于一点的。我的创作是对理论研究的实践,我的研究是对创作的分析思考。诚然,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二者合力于创作实践则不是分散用力、用时,而是相得益彰的。算来我从艺也已五十年,风风雨雨过去,经过了很多事,走过了很多路。唐人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命题,引发我数十年的思考。
-
关键词
分析思考
两条线
相得益彰
创作实践
另类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我的艺术道路
- 8
-
-
作者
谢麟
-
机构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
中国油画学会
国家民族画院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
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
-
出处
《歌海》
2019年第3期4-7,共4页
-
文摘
1957年6月14日,我出生于广西容县,贺州信都人,祖籍广东德庆高良村。一降落到这个世界,我就面临着人生最大的痛苦。后来听母亲说,时任容县县委书记的父亲,到医院抱了一下还未睁开眼睛的我,就骑着自行车下乡去了。父亲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因过度劳累,他在容县杨梅乡走访农户调研合作化情况途中,中暑引起脑溢血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
-
关键词
道路
艺术
容县
自行车
合作化
脑溢血
父亲
-
分类号
J203
[艺术—美术]
-
-
题名纵笔青崖认故山
- 9
-
-
作者
李一
-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
文化和旅游部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艺术委员会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征集鉴定委员会
中国画学会创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
-
出处
《中国书画》
2020年第10期104-105,共2页
-
文摘
久有写山的梦想,2017年4月19日,梦想在山东曲阜石门山得以实现。石门山位于曲阜市城北25公里,山清水秀,花木长荣,树苍石古,人稀景幽。山虽不高,海拔仅数百米,但却是一座文化名山。两千多年前,孔子在此传《易》;一千多年前,“竹溪六逸”张叔明在此隐居,李白、杜甫两度来此会友吟诗;三百多年前,孔子六十四代孙、伟大的剧作家、写出千古名剧《桃花扇》的孔尚任在此读书吟诗多年。石门山也是我的故山,我出生于曲阜阙里,少时曾与同学数次结伴攀登。
-
关键词
《桃花扇》
孔尚任
石门山
山东曲阜
阙里
曲阜市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余德泉作品
- 10
-
-
作者
余德泉
-
机构
中南大学
湖南省文史馆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
中国楹联学会
-
出处
《大学书法》
2021年第2期112-113,共2页
-
-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
-
题名韦俊平——永远的地苏河
- 11
-
-
作者
左剑虹
-
机构
中国美术家协会
广西艺术学院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作院左剑虹工作室
漓江画派促进会
广西作家协会
桂林致公画院
-
出处
《歌海》
2020年第6期7-10,共4页
-
文摘
解读作品的方法,从文本出发是一个要点。任何脱离元文本的解说,都算是呓语,痴人说梦。无限拔高以至于风马牛不相及的评论比比皆是,但不是我的方法。打开韦俊平的绘画文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变化线索,一是从深沉到明快,二是从水彩到水墨。这些线索与其个人成长经历和人格修为互为表里,而家乡父老始终是其不变的表现母题。
-
关键词
家乡父老
个人成长
互为表里
元文本
人格修为
-
分类号
J203
[艺术—美术]
K825.7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中国画写意精神探究
被引量:3
- 12
-
-
作者
庄毓聪
-
机构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
清华大学
中国画院
中国国画家协会
民盟中央美术院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
福建省民盟书画学会
-
出处
《广东经济》
2021年第4期91-93,共3页
-
文摘
"意"是中国画乃至中国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涵盖画者心性修养与人文价值。意的释放即为"写",通过"写"诞生意境深远的中国画作品,精神风骨、立意气格,皆从此出。写意精神是艺术审美的呈现,觉醒早于文人写意之前,可追溯到近万年前中华文明文化意识之渊源。大地湾文化、贾湖文化至各类岩壁线条、岩画、纹饰、陶罐、骨器,昭示先民逐渐觉醒的美学追求体系,可谓写意精神之滥觞。
-
关键词
写意精神
中国画作品
大地湾文化
美学追求
心性修养
艺术审美
人文价值
意境深远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谢麟
- 13
-
-
作者
谢麟
-
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
中国油画学会
国家民族画院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
-
出处
《中国美术》
2021年第2期2-2,共1页
-
文摘
也许最初的谢麟,是为了深入体会中国画的写意性,把握其人文精神,才操持笔墨,改换工具材料。认真观看他一系列的山水画,就会发现他的关注点只在笔法与图式。所谓笔法,就是点画提按;所谓图式,即按照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相关的形态模块。在二者的关系上,他重笔法而轻图式。
-
关键词
写意性
工具材料
山水画
中国画
点画
笔法
人文精神
笔墨
-
分类号
J21
[艺术—美术]
-
-
题名树荫风轻
- 14
-
-
作者
袁辉
-
机构
中国美协蒋兆和研究会
中国画马研究会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保定画院
-
出处
《中国书画》
2016年第4期127-127,共1页
-
-
关键词
力高
河北省保定市
古玩市场
纸本
-
分类号
J222
[艺术—美术]
-
-
题名当代人的明心见性:我的水墨观
- 15
-
-
作者
杜松儒
-
机构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联
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处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画学会
-
出处
《美术大观》
2021年第4期14-21,共8页
-
文摘
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主义就压倒了人文主义,在一个移动互联网和A I全面介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时代更是如此。但是,在我看来,人类总有一部分不能被“算法”取代的东西,它们需要通过艺术来承载和显现。对于一个生活在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来说,我们无法脱离现代生活,然而,我们内心总有一片天空属于“人”,属于“中国人”。水墨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尽管它肯定不同于传统的美学形式。
-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美学形式
明心见性
人文主义
工业革命
水墨
当代人
科学主义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虢国夫人承主恩
- 16
-
-
作者
袁辉
-
机构
中国美协蒋兆和研究会
中国画马研究会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保定画院
-
出处
《中国书画》
2016年第3期125-125,共1页
-
-
关键词
虢国夫人
-
分类号
J222
[艺术—美术]
-
-
题名中国写意画的哲学性
- 17
-
-
作者
庄毓聪
无
-
机构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
福建省民盟书画学会
中国画院
中国国画家协会
民盟中央美术院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
清华大学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
广州宝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出处
《广东经济》
2023年第1期92-94,共3页
-
文摘
积石导渊源,沄沄泻昆阆。龙门自吞险,鲸海终涵量。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纵览中华文脉五千年浩浩汤汤、激浊扬清,中国画之根基乃哲学,其根须深汲于中国文化之厚土,于是乎构建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美学,形成大化通神、独具中国特色之写意精神。“哲学”源于先民仰观天宇,俯察大地,而后升华于思维,启迪于智慧,乃文化之根源,而哲性之内涵使其自然精气与最根本生命气息存焉。
-
关键词
中国写意画
艺术美学
写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
生命气息
中国画
哲学性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庄寿红作品推介
- 18
-
-
作者
庄寿红
-
机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
李可染画院
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
中国画学会创会
-
出处
《中国美术》
2017年第3期143-143,共1页
-
-
关键词
CM
-
分类号
J222
[艺术—美术]
-
-
题名庄毓聪国画作品选登
- 19
-
-
作者
庄毓聪
-
机构
中国美术家协会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
漳州市美术家协会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
清华大学书画高研班
广州美术学院
集美大学美术学院
福州大学工艺美院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等院校
-
出处
《福建艺术》
2020年第4期I0001-I0004,F0003,F0004,共6页
-
-
分类号
J
[艺术]
-
-
题名宋雨桂国画作品
- 20
-
-
作者
宋雨桂
-
机构
中央文史馆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部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
民革中央画院
辽宁省美术家协会
辽宁省文联
辽宁美术馆
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
-
出处
《艺术广角》
2021年第3期F0002-F0002,I0004,F0003,共3页
-
-
分类号
J
[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