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地位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娜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8-190,共3页
在生活中,人体和人体的动作就有着丰富的表情达意的功能,他们是生活中常规语言所无法代替的。人体的姿势和动作也形成了一套特殊的语言。戏剧艺术的形体语汇和动作语汇,正是在人类体态运动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艺术家们长... 在生活中,人体和人体的动作就有着丰富的表情达意的功能,他们是生活中常规语言所无法代替的。人体的姿势和动作也形成了一套特殊的语言。戏剧艺术的形体语汇和动作语汇,正是在人类体态运动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艺术家们长期观察着生活,收集、提炼着动作素材,在创作人物时,调动自己的艺术积累,重新组合素材,编制出最有体现力的形体动作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体语言 戏剧表演 动作素材 戏剧艺术 表情达意 常规语言 自然属性 动作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征与本质:论数码电影中的框架装置与图像空间构成的关系
2
作者 陈南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无论是在影像世界还是现实空间,我们的感知都受到物理定律的规范,可见,物理规律会对虚拟空间与物质实物的视听感知产生一样的作用。在目前的空间图像表达形式中,线性透视法是最为完备和简明易懂的空间法则。但在数码电影中,动画化的虚... 无论是在影像世界还是现实空间,我们的感知都受到物理定律的规范,可见,物理规律会对虚拟空间与物质实物的视听感知产生一样的作用。在目前的空间图像表达形式中,线性透视法是最为完备和简明易懂的空间法则。但在数码电影中,动画化的虚拟制图方式却不一定遵循现实中的透视法则,甚至可以通过透视法的颠倒描绘大小异常的物象、改变人眼的视觉习惯、建构异质性的电影空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定律 物理规律 视觉习惯 空间图像 现实空间 影像世界 图像空间 电影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与救赎:英格玛·伯格曼导演的创伤叙事
3
作者 陈南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3-87,共5页
英格玛·伯格曼执导的电影具有鲜明的创伤叙事特征。通过长镜头、特写、背景音乐、对话等电影语言,创伤叙事得到了影像呈现,观众可加深对创伤记忆的理解。电影中无论是对亲情的探索、对爱情的执念还是对宗教信仰的怀疑,都体现了创... 英格玛·伯格曼执导的电影具有鲜明的创伤叙事特征。通过长镜头、特写、背景音乐、对话等电影语言,创伤叙事得到了影像呈现,观众可加深对创伤记忆的理解。电影中无论是对亲情的探索、对爱情的执念还是对宗教信仰的怀疑,都体现了创伤叙事的主题,展现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通过创伤叙事,伯格曼实现了双重救赎:一是在情感层面给予影片中的主人公以情感希望,达成片中人的情感救赎;二是通过影射自我的过往创伤,以艺术倾诉、艺术呈现的方式揭开自我创伤,达成了创作者的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格玛·伯格曼 创伤记忆 创伤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落记忆·历史伦理·人道主义:《里斯本丸沉没》的纪录框架
4
作者 赵矜斯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4-148,共5页
《里斯本丸沉没》的纪录框架可被概括为对失落记忆的挖掘、对历史伦理的辨明和对人道主义的赞颂。通过这三个维度探究《里斯本丸沉没》的纪录框架,分别表现为影片直面历史,指出遗忘是一项不被允许的举动,以情感的感知和共振,让观众走入... 《里斯本丸沉没》的纪录框架可被概括为对失落记忆的挖掘、对历史伦理的辨明和对人道主义的赞颂。通过这三个维度探究《里斯本丸沉没》的纪录框架,分别表现为影片直面历史,指出遗忘是一项不被允许的举动,以情感的感知和共振,让观众走入那个被掩埋、被遮蔽的历史事件现场;影片秉持着历史伦理观念,反思与评定罪行与战争,并达成一种永恒的纪念;影片站在超越国家和民族的视角,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赞颂了以林阿根为代表的渔民的质朴与善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斯本丸沉没》 纪录片 历史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哥格兰”:石挥表演创作启示录
5
作者 王鑫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40,共4页
石挥,毋庸置疑是中国电影史、戏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创作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变得更加熠熠生辉,散发出独特的魅力。石挥本人也显现出超越时代的强大的创作才能。从戏剧表演创作上来说,由于历史条件所限没能留存任何... 石挥,毋庸置疑是中国电影史、戏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创作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变得更加熠熠生辉,散发出独特的魅力。石挥本人也显现出超越时代的强大的创作才能。从戏剧表演创作上来说,由于历史条件所限没能留存任何影音资料,所以只能通过当时的报纸报道、作者的创作文字及有限的剧照来感受“话剧皇帝”的魅力;从电影创作上来说,他并非是一个高产的演员,但那一个个经他演绎的角色,无论大小或形象各异,无不闪现出天才的创作光芒,因此,后人常说石挥是一个天才表演艺术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创作 中国电影史 石挥 人物形象 表演艺术家 创作才能 历史条件 电影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描红表演教学新探索
6
作者 刘宏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44,共4页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国内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学在国际化、多元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不断进行着探索与改革。各大院校在强化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同时,海纳百川、集思广益,开展了一系列创造性的表演教学实验与训练研究,涌现出...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国内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学在国际化、多元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不断进行着探索与改革。各大院校在强化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同时,海纳百川、集思广益,开展了一系列创造性的表演教学实验与训练研究,涌现出不少教学方法先进、手段新颖、效果突出的新型表演教学方式。“电影描红”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表演教学方式之一。“描红”原本用于我国传统书法的摹写学习,它是书法初学者习字的重要训练方法之一,初学者通过反复模写字帖上的红字逐步掌握传统书法的技能与技巧,以此来强化自身的书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教学 电影 传统书法 教学方式 特色与优势 集思广益 训练研究 教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青蛇》到《白蛇传·情》:戏曲电影的“破”与“立” 被引量:2
7
作者 尉恒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63-166,共4页
作为中国古典艺术代表的戏曲和作为舶来品艺术的电影,两者相互影响、融合和发展。电影赋予戏曲艺术以新的媒介表现形式,戏曲充实电影类型。戏曲电影是戏曲与电影有机融合的产物,兼具戏曲和电影的艺术特质,以新的艺术形式重塑传统文化内... 作为中国古典艺术代表的戏曲和作为舶来品艺术的电影,两者相互影响、融合和发展。电影赋予戏曲艺术以新的媒介表现形式,戏曲充实电影类型。戏曲电影是戏曲与电影有机融合的产物,兼具戏曲和电影的艺术特质,以新的艺术形式重塑传统文化内涵和民间传说叙事母题。戏曲电影作为电影和戏曲的类型之一,对“白蛇传”这一民间传说的叙事母题和艺术表现形式有一定的继承与创新。通过对电影《青蛇》和《白蛇传·情》在差异性表达、美学范式、叙事母题等方面的分析,探索戏曲电影的“破”与“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媒介空间 电影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走在现实与影像之间:电影《银河写手》的迷影叙事
8
作者 尉恒维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3,共5页
迷影(Cinephilia)是“人们的电影迷恋,这个词特指电影所激发的某种爱……如果电影迷恋死亡了,电影也就不复存在”[1]。美国学者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这番话语是为了突显人们在影院观看电影时体验到的那种迷恋所具备的文化... 迷影(Cinephilia)是“人们的电影迷恋,这个词特指电影所激发的某种爱……如果电影迷恋死亡了,电影也就不复存在”[1]。美国学者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这番话语是为了突显人们在影院观看电影时体验到的那种迷恋所具备的文化价值。影迷们的爱与迷恋依附在电影独特的媒介形态之上,使其在他们心中成为一种神话般的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影 电影迷恋 苏珊·桑塔格 媒介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意大利美声唱法演唱昌黎民歌的可行性思索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平 《音乐创作》 2007年第3期99-100,共2页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但是由于生活地域不同,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以及语言、习俗的不同,音乐表现形式呈现出各自的特点。河北昌黎民歌就是汉族众多民歌中很有特色的一种。
关键词 意大利美声唱法 民歌 昌黎 演唱 借鉴 音乐表现形式 生活资料 民族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民歌的演唱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平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4-175,共2页
河北民歌旋律优美,格调明快,形式丰富,表演风格明朗活泼,有时还伴以民族舞蹈动作,给人以亲切清新、朴实大方之感,历来受到音乐界和音乐爱好者的好评。
关键词 民歌 河北 音乐爱好者 演唱 表演风格 舞蹈动作 旋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茂扮太子》对“一人双面”的塑造
11
作者 尉恒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8-141,共4页
古装喜剧电影《李茂扮太子》以致敬港片的无厘头喜剧风格讲述了一个“一人双面”的故事,基于草根捕快与当朝太子长相一样的设定为戏剧性叙事提供了可能,并在二人身份互换的过程中重构了个体的自我认同。同时,始终存在的阶级差异在狂欢... 古装喜剧电影《李茂扮太子》以致敬港片的无厘头喜剧风格讲述了一个“一人双面”的故事,基于草根捕快与当朝太子长相一样的设定为戏剧性叙事提供了可能,并在二人身份互换的过程中重构了个体的自我认同。同时,始终存在的阶级差异在狂欢化叙事情境中借由“加冕与废黜”的仪式进行冲突性表达。影片通过将个体与他所属的阶级身份相剥离再予以重新组合的方式,在“一人双面”的叙事过程中触碰到了喜剧类型的悲剧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互换 自我认同 阶级 狂欢化 《李茂扮太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岁的你》:基于接受美学的宏大题旨青春化影像诠释
12
作者 尉恒维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3-96,共4页
如何用电视的方式、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用湖南卫视的调性来解构历史人物,这是一个大课题。^([1])针对这个问题,《28岁的你》或许给出了一份很好的答案,这是湖南卫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制作推出的一档特别节目,节目通过展... 如何用电视的方式、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用湖南卫视的调性来解构历史人物,这是一个大课题。^([1])针对这个问题,《28岁的你》或许给出了一份很好的答案,这是湖南卫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制作推出的一档特别节目,节目通过展现先辈们28岁的重要经历,呈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同时聚焦当代年轻人关注的共同话题与面临的选择,回应青年心声,引发情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共鸣 湖南卫视 百年历史 共同话题 中国共产党 接受美学 特别节目 解构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声部·喻旨:话剧式电影的共性探微
13
作者 尉恒维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9-42,共4页
话剧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艺术形式,不仅为电影提供了可供改编的内容题材,也有着艺术表达上的诸多可借鉴之处。作为话剧和电影这两种视听艺术的综合产物,话剧式电影将位于固定空间内的话剧表演转换为了电影时空中的开阔影像。其中... 话剧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艺术形式,不仅为电影提供了可供改编的内容题材,也有着艺术表达上的诸多可借鉴之处。作为话剧和电影这两种视听艺术的综合产物,话剧式电影将位于固定空间内的话剧表演转换为了电影时空中的开阔影像。其中,具有复调性质的多声部对话成为这类话剧式电影的鲜明共性。从话剧到电影,从荒诞到严肃,在话剧式电影的多样化表达背后,其所共有的是对社会现实的影像映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表演 电影时空 视听艺术 复调 内容题材 历史传承 多声部 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