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摇摆钢支撑快速建筑信息模型建模技术及其Revit模块开发 被引量:10
1
作者 卞明月 陈鑫 +3 位作者 谈丽华 刘涛 孙勇 还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6期11280-11288,共9页
近年来,由于政府引导和行业需求,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及应用迅猛发展,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拓展BIM在土木工程新技术中的应用,针对新型摇摆钢支撑,基于Revit平台开发了快速建模功... 近年来,由于政府引导和行业需求,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及应用迅猛发展,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拓展BIM在土木工程新技术中的应用,针对新型摇摆钢支撑,基于Revit平台开发了快速建模功能模块。首先,梳理了Revit软件平台二次开发的基本方式,确定了模块开发所用技术,提出了摇摆钢支撑快速建模功能模块开发的整体架构。随后,利用C#语言作为程序开发基础语言,针对新型摇摆钢支撑的各个部件,分别开发了相应的子模块,并介绍了各自的功能和实现路径,集成了摇摆钢支撑快速建模功能模块。最后,以某小学教学楼抗震加固项目为例,实现了新型摇摆钢支撑的BIM快速建模,从而在既有建筑模型的基础上形成了三维可视、信息共享的建筑模型,为新型摇摆结构加固既有建筑的BIM建模提供了新的方法。研究结果提升了摇摆钢支撑在BIM软件中的建模效率,拓展了BIM在土木工程新技术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REVIT 摇摆钢支撑 自动化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参数与既有RC框架校舍加固前后抗震性能指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连森 陈鑫 +3 位作者 谈丽华 孙勇 刘涛 还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0-260,共11页
多层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是我国中小学校舍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其抗震性能受地震动参数影响较大。文中围绕地震动参数与既有RC框架校舍及其加固后的抗震性能指标相关性展开研究。首先,确定描述地震动特性的... 多层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是我国中小学校舍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其抗震性能受地震动参数影响较大。文中围绕地震动参数与既有RC框架校舍及其加固后的抗震性能指标相关性展开研究。首先,确定描述地震动特性的关键参数,据此选择了20条具有不同特性的地震动记录。同时,针对某RC框架校舍,设计了包含增大截面、黏贴角钢和黏贴碳纤维布的综合加固方案。随后,建立了加固前后结构有限元模型,开展了结构动力特性分析,并对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最后,计算了薄弱层层间位移角和残余层间位移角与拟合特征周期、震中距、平均剪切波速和峰值速度/峰值加速度(PGV/PGA)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加固后,罕遇地震下结构底层层间位移角平均衰减64.03%,残余层间位移角平均衰减92.05%,结构抗震性能显著提升;薄弱层层间位移角在近场地震罕遇下可达远场地震下的1.90倍;拟合特征周期和PGV/PGA对结构抗震性能指标影响较大,加固前后,层间位移角与拟合特征周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82。研究工作可为既有RC框架校舍抗震性能评估和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 中小学校舍 加固改造 抗震性能 地震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特性对凹凸不规则校舍抗震加固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珮瑜 陈鑫 +2 位作者 刘涛 孙勇 还毅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校舍是保障师生生命财产的重要载体,其抗震安全是城市抗震防灾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围绕不同特性地震动对不规则校舍加固前后抗震性能的影响开展研究。首先,阐述了近场地震动的基本特征,据此选择具备不同特性的地震动记录。随后,根据某... 校舍是保障师生生命财产的重要载体,其抗震安全是城市抗震防灾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围绕不同特性地震动对不规则校舍加固前后抗震性能的影响开展研究。首先,阐述了近场地震动的基本特征,据此选择具备不同特性的地震动记录。随后,根据某小学教学楼检测结果,提出了综合采用增大截面法、外包钢加固法和粘贴碳纤维法的加固方案,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了加固前后结构动力特性。最后,进行了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动力时程分析,从结构和构件层次对比分析了不同特性地震动对加固前、后某校舍抗震性能和可恢复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固后,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和残余层间位移角的最大衰减率分别可达78.25%和86.67%,关键薄弱构件的侧向变形平均减少了71.24%,加固方案能显著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和震后恢复能力;近场脉冲型地震下结构响应大于其他类型地震作用,罕遇地震作用时,近场脉冲型地震下薄弱层残余层间位移角平均为远场地震的2.76倍和近场无脉冲型地震的2.79倍,速度脉冲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可为既有不规则校舍抗震加固设计与性能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舍建筑 抗震加固 抗震性能 近场地震 速度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多层RC框架火灾后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钱胜力 陈鑫 +3 位作者 孙勇 毛小勇 刘涛 还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9-227,共9页
为研究近断层地震动特性对火灾后多层RC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以火灾后某多层RC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结合火灾后现场材料的检测与鉴定报告,开展了结构火灾前后在近场有脉冲和无脉冲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分析了近场有脉... 为研究近断层地震动特性对火灾后多层RC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以火灾后某多层RC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结合火灾后现场材料的检测与鉴定报告,开展了结构火灾前后在近场有脉冲和无脉冲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分析了近场有脉冲和无脉冲地震动特性对火灾前后RC框架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火灾后,整体结构地震响应明显大于火灾前,火灾后结构底层层间位移角在脉冲型地震和无脉冲地震作用下分别达到火灾前的1.44和1.54倍;近场脉冲型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明显大于无脉冲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近场脉冲型地震工况下的底部层间位移角相较于无脉冲地震工况增加了96.0%,火灾后更是增加了118.0%。研究成果可为多层RC框架火灾后安全性评估和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近断层地震 近场脉冲型地震 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对多层校舍减震加固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超 陈鑫 +3 位作者 俞伟根 孙勇 刘涛 还毅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5-103,共9页
近断层地震动具有加速度、速度脉冲运动特性,相对于普通地震动对结构可能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本文针对典型多层校舍,对比了其黏滞消能减震加固前后的结构响应,研究了黏滞消能减震加固技术在不同地震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近断层非脉... 近断层地震动具有加速度、速度脉冲运动特性,相对于普通地震动对结构可能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本文针对典型多层校舍,对比了其黏滞消能减震加固前后的结构响应,研究了黏滞消能减震加固技术在不同地震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近断层非脉冲型地震动和远场地震动)下的抗震性能和减震效果。首先,阐述了近断层地震动基本特征,并选择合适的地震动记录。随后,围绕某多层校舍开展了黏滞阻尼减震加固设计。最后,开展了多遇及罕遇地震下结构动力时程分析,对比、评价了结构抗震性能和可恢复性,以及阻尼器工作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黏滞阻尼减震技术有效改善了结构抗震性能,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薄弱层层间位移在各地震动工况平均衰减可达62.1%,薄弱层残余层间位移角平均减小71.3%;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使结构产生明显大于同等强度普通地震(远场地震和近断层非脉冲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层间位移角达远场地震工况的2.75倍,但黏滞阻尼减震效果受地震动特性变化影响较小。相关研究可为断层附近多层校舍抗震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黏滞流体阻尼器 减震加固 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 近场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工业厂房火灾后加固设计与抗震性能分析
6
作者 钱胜力 陈鑫 +4 位作者 俞伟根 孙勇 毛小勇 刘涛 还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886-5897,共12页
为探究多层钢筋混凝土工业厂房在加固前后以及火灾前后的抗震性能变化情况,围绕火灾后多层工业厂房的加固设计和抗震性能分析展开研究。首先,建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后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随后,介绍某多层工业厂房结构特... 为探究多层钢筋混凝土工业厂房在加固前后以及火灾前后的抗震性能变化情况,围绕火灾后多层工业厂房的加固设计和抗震性能分析展开研究。首先,建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后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随后,介绍某多层工业厂房结构特点和火灾后结构损伤情况,据此综合利用增大截面、粘贴钢板和粘贴纤维复合材料等方法对结构进行了加固设计;进而,建立了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开展了结构动力特性和弹性地震响应分析;最后,进行了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分析,探究了火灾前、后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和加固措施对火灾后结构抗震性能的改善,并探讨了不同地震动特性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火灾后,整体结构地震响应明显大于火灾前,层间位移角最大增加了143%,且不同楼层层间位移角的增大幅度与楼层受火情况密切相关;近场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大于远场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底层层间位移角在近场地震作用下可达远场地震作用的2.71倍;所提出的加固方案有效提升了结构抗震性能,罕遇地震作用下底层层间位移角平均减少115.7%。研究成果可为多层工业厂房火灾安全性评估和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 加固设计 时程分析法 抗火 近场地震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