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分析劳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蒋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1-36,共6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具体体现,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从资本主义所有制出发,对劳资关系的内在逻辑进行深入探讨,认为劳资关系需要从两个维度来认识,即一般性资源配置的维...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具体体现,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从资本主义所有制出发,对劳资关系的内在逻辑进行深入探讨,认为劳资关系需要从两个维度来认识,即一般性资源配置的维度和社会制度的维度,这两个维度共同构成了劳资关系的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劳资关系主要内容的五个方面:所有制基础、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易关系和阶级关系,从而对劳资关系构建了一个一般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这种理论分析是建立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统一,生产资料所有的基础地位,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基础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独有的理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资关系 马克思主义 内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合力论视阈中的社会发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荣洁 邱耕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44,共8页
恩格斯曾对历史合力问题进行过经典的阐述,他关于"合力"的概念主要有这样几层含义:合力是一群人的力量,"一群人"之间是有利益关系或有利益上的交汇点的,"一群人"之间所发生的利益上的联系是一种相互依存... 恩格斯曾对历史合力问题进行过经典的阐述,他关于"合力"的概念主要有这样几层含义:合力是一群人的力量,"一群人"之间是有利益关系或有利益上的交汇点的,"一群人"之间所发生的利益上的联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关系,合力其实就是一种相互作用或相互制约的力。历史合力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合力中,至少还包括集体力或协作力和生产力。协作力的引入,使我们对历史合力有了全面的认识;生产力的引入,使我们对错综复杂的历史合力的把握更加精确和深刻。合力论不仅使我们对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等问题获得了新的体认或新的解读,而且还为当下我们所采取的一些现实的发展举措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合力论 合力 社会发展 中国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革命”到“改革”——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话语变迁 被引量:14
3
作者 唐爱军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55,共6页
在不同历史阶段,由于历史任务、自身认知等各种主客观条件的不同,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其基本性质可以通过核心话语表征出来。本文梳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呈现的"革命"、"不断革命&q... 在不同历史阶段,由于历史任务、自身认知等各种主客观条件的不同,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其基本性质可以通过核心话语表征出来。本文梳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呈现的"革命"、"不断革命"、"继续革命"、"改革"等核心政治话语的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级对意识形态的话语建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主流意识形态呈现的从"革命"到"改革"的话语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改革 革命的原义与转义 意识形态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现代化:何谓、为何与何为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双套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81,共5页
文化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题中之义。文化转型即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又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相交织。要在这种交织中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首先就要消解传统文化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也就是要超越传统与现代、中国文化和西方... 文化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题中之义。文化转型即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又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相交织。要在这种交织中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首先就要消解传统文化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也就是要超越传统与现代、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二元对立,避免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弊端叠加。在消解挑战的基础上,审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需要避免传统文化糟粕的影响,肯定其中的精华部分,以面向中国问题为核心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会通,在占有资本文明的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和资本文明的优势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文化现代化 文化弊端叠加 文化优势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四个服务”目的的理论逻辑 被引量:5
5
作者 郑未怡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66,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多年以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目的研究一直是学科的基础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会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发展而变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服务"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多年以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目的研究一直是学科的基础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会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发展而变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服务"目的,对党的十六大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进行了调整与改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界定成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目的 四个服务 理论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平发展的意识形态祛蔽:对“西方三论”的识别与跨越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培洲 陈冬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5期24-27,共4页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建构起相应的意识形态话语。然而,当中国和平发展作为意识形态在全球化语境中积累认同时,却经常处于一种有理说不出的"被遮蔽"状态。要想为和平发展意识形态进行"祛蔽",就必须意识到中...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建构起相应的意识形态话语。然而,当中国和平发展作为意识形态在全球化语境中积累认同时,却经常处于一种有理说不出的"被遮蔽"状态。要想为和平发展意识形态进行"祛蔽",就必须意识到中国和平发展正遭遇着"西方三论"内嵌的三个意识形态陷阱,即"文明冲突论"下的意识形态对抗;"普世价值论"背后的西方中心主义;"历史终结论"中的话语霸权。只有识别出"西方三论"的意识形态用心才能为和平发展的意识形态祛蔽,跨越意识形态陷阱,进而使"中国和平发展论"取信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和平发展 意识形态 文明冲突论 普世价值论 历史终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对“文明不均衡发展”的批判与超越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双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5,共8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进行了批判性拯救,但其革命性价值不仅体现在超越了作为一种特殊文明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更体现在克服了人类既有的一切文明类型的共同缺陷,人类既有的一切文明类型的共同缺陷在于文明的不均衡发展。所... 人类文明新形态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进行了批判性拯救,但其革命性价值不仅体现在超越了作为一种特殊文明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更体现在克服了人类既有的一切文明类型的共同缺陷,人类既有的一切文明类型的共同缺陷在于文明的不均衡发展。所以,人类文明新形态所提供的不仅是一种新的文明样态,至为关键的是提供了一种新的文明范式,找到了文明的出路:超越文明的不均衡发展,走向文明的协调性发展。这是康德意义上的文明“哥白尼式革命”。此外,从形式上看,在出场语境的意义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文明协调性发展的语境下出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形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明不均衡 文明协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