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的前身——关于中共中央党校校史中一个问题的考证 被引量:6
1
作者 谢武军 《理论视野》 CSSCI 2011年第4期55-58,共4页
1933年3月13日在瑞金开学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并不是中共中央局(临时中央)新创办的党校。其前身是由任弼时任校长的苏区中央局~中共中央局党校,创办于1931年11月初。再往前追溯,则是1931年7月1日创办的苏区中央局党训班。
关键词 党训班 党校 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干部应该如何鉴赏诗词——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艺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梅敬忠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第16期79-86,共8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具有诗歌创作的伟大传统,诗的赏析和创作,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人生体验。儒家文化对诗歌看得很重,把它上升到教化的程度,形成丰厚的诗教传统。诗歌在涵养品格、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层面上的影响深厚久远,领导干部要...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具有诗歌创作的伟大传统,诗的赏析和创作,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人生体验。儒家文化对诗歌看得很重,把它上升到教化的程度,形成丰厚的诗教传统。诗歌在涵养品格、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层面上的影响深厚久远,领导干部要提升领导能力、执政能力,诗歌的品赏和创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宋词 诗歌鉴赏 意象 意境 诗教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改造及其对干部执政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岑大利 《理论视野》 CSSCI 2010年第6期35-37,共3页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价值观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发生了一些变化,得到了部分改造,但还缺乏根本性的更新。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改造,对干部转变观念、提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执政能力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 传统价值观 改造 执政能力 提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并购式成长的投融资战略分析——以吉利汽车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荣刚 尹永波 周璐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75,共5页
为达到收购兼并的预期目标,必须关注并购中的投融资战略。本文从企业集聚资源追求螺旋式成长的论断出发,结合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修正,认为要素集聚客观上推动吉利必须谋求并购式的快速成长,因而其资金需求及融资... 为达到收购兼并的预期目标,必须关注并购中的投融资战略。本文从企业集聚资源追求螺旋式成长的论断出发,结合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修正,认为要素集聚客观上推动吉利必须谋求并购式的快速成长,因而其资金需求及融资战略就需要分外关注。也提出了正视并有效控制风险、融资战略与成长战略匹配等从投融资战略方面保障购并成功,并进而推动企业持续成长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成长 跨国并购 财务风险 投融资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可以为脱贫攻坚贡献什么?——对长篇小说《战国红》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6
5
作者 范玉刚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1-114,119,共5页
脱贫攻坚、精准脱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 脱贫攻坚、精准脱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在党的号召下,全国有上百万干部投身到这一世纪性的伟大实践中,甚至有多名扶贫干部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以汗水和鲜血践行了“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党的承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 长篇小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扶贫干部 文学 解读 战国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问题与未来瞩望 被引量:28
6
作者 范玉刚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1期69-76,共8页
文化产业的结构性变化和内容产业比重的不断提升,使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诸多新趋势。究其本质,数字文化产业是"互联网+"及其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其本性是技术思维,而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和文化价值(包括版权),... 文化产业的结构性变化和内容产业比重的不断提升,使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诸多新趋势。究其本质,数字文化产业是"互联网+"及其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其本性是技术思维,而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和文化价值(包括版权),其本性是文化思维,是文化与技术的时代性融合。作为一种新兴文化业态的集合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它在当下的发展面临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是国家的战略需求,是国家文化利益使然,将会得到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而迎来数字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机遇。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要紧紧抓住时代,充分展示数字文化形态的新特点及其动态性生成,增强互动性、体验性和趣味性,更要有艺术的美感和本位的文化价值诉求及其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与国家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数字文化产业 文化消费 技术思维 文化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主义电影与社会主流价值传播 被引量:7
7
作者 范玉刚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19年第12期27-35,共9页
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使命担当与电影工业体系的健全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它契合了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与价值引领的正向度关系,有利于电影产业的健康理性发展。近年来中国电影发展格局的变化表明,做强电影产业一定要回归文化产业本性,回到文... 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使命担当与电影工业体系的健全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它契合了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与价值引领的正向度关系,有利于电影产业的健康理性发展。近年来中国电影发展格局的变化表明,做强电影产业一定要回归文化产业本性,回到文化价值自身的积累和文明的传播上,更好地担负起对内凝聚人心、形成价值认同,对外展示中国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理论 现实主义电影 社会主流价值 电影工业体系 使命担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政策引导厚植“中国特色”的文化根脉 被引量:2
8
作者 范玉刚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71,共5页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以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拐点",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通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以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拐点",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通过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体系,不断厚植"中国特色"的文化根脉,有效地回应现实文化中"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道理所在,从根本上领会"中国特色"的实质,进而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中西文明互鉴中进一步明晰地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根脉 中国特色 政策引导 厚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学习、再学习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武军 《理论视野》 CSSCI 2013年第4期1-1,共1页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同志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发出了大兴学习之风的动员令。他既平实而又深刻地指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同志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发出了大兴学习之风的动员令。他既平实而又深刻地指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学习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开学典礼 庆祝大会 中央党校 习近平 动员令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红色经典”的创作及使命 被引量:3
10
作者 范玉刚 《中国文艺评论》 2018年第4期41-50,共10页
21世纪以来,"红色经典"已成为影视产业中的一个类型,是弘扬主旋律的一种主流文化产品。新时代"红色经典"再生产要有使命意识,着重在增强文化自信中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路径。"红色经典... 21世纪以来,"红色经典"已成为影视产业中的一个类型,是弘扬主旋律的一种主流文化产品。新时代"红色经典"再生产要有使命意识,着重在增强文化自信中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路径。"红色经典"再生产要尊重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尊重历史真实就是尊重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追求,这是"红色经典"再生产的伦理底线;追求艺术真实、注重审美创造和艺术表达能力,是"红色经典"再生产塑造英雄人物的价值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再生产 历史真实 艺术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阐释与产业开发 被引量:8
11
作者 范玉刚 《百家评论》 2015年第4期4-11,共8页
随着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全球凸显,文化日益从边缘走向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的中心,文化发展越来越被提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文化是发展的关键词,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阶段。在... 随着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全球凸显,文化日益从边缘走向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的中心,文化发展越来越被提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文化是发展的关键词,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阶段。在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的世界潮流中,伴随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 经济发展方式 文化经济化 文化城市 内涵阐释 红岩精神 革命精神 跨越式发展 驱动作用 市场配置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精品和艺术生产机制创新 被引量:4
12
作者 范玉刚 《百家评论》 2016年第1期17-25,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对中国当代文艺精品发出了深情的召唤并期待艺术高峰的出现,通过优秀文艺作品来高扬中国价值、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蓄积力量,提供助跑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对中国当代文艺精品发出了深情的召唤并期待艺术高峰的出现,通过优秀文艺作品来高扬中国价值、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蓄积力量,提供助跑的精神动力,从而彰显文艺的先导作用和精神感召力。在当代,中国要成为世界大国和文化强国,必须要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以优秀作品来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精品 艺术生产 机制创新 中国当代 中国精神 《讲话》 文艺工作 文艺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文化重要论述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玉刚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2期1-7,共7页
习近平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实践品格和理论追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习近平... 习近平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实践品格和理论追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习近平关于文化重要论述的核心观念,由此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逻辑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关于文化重要论述 价值导向 实践品格 理论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历史的幽灵:新罗马
14
作者 李文堂 《理论视野》 CSSCI 2012年第9期69-71,共3页
由于基督教的文化传承,罗马帝国之梦像一个历史幽灵,不断复现在各继承国的历史意识当中,也一度成为西方大国崛起与角逐中最深刻的文化动因。这一历史幽灵并没有因为民族国家体系的建立而消逝,美国的新保守主义的"新罗马"意识... 由于基督教的文化传承,罗马帝国之梦像一个历史幽灵,不断复现在各继承国的历史意识当中,也一度成为西方大国崛起与角逐中最深刻的文化动因。这一历史幽灵并没有因为民族国家体系的建立而消逝,美国的新保守主义的"新罗马"意识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明 基督教 新罗马 历史幽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片发展亟需健全艺术生态
15
作者 范玉刚 《中国文艺评论》 2016年第7期20-25,共6页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和国产片质量的提升赢得了全球的敬意,不仅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日益稳固,而且国产影片不时在国际电影节的评比中斩获大奖,中国电影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虽然中国电影产业在规模和数量...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和国产片质量的提升赢得了全球的敬意,不仅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日益稳固,而且国产影片不时在国际电影节的评比中斩获大奖,中国电影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虽然中国电影产业在规模和数量上不可小觑,中国电影技术及其制作能力也今非昔比,与国际高端不相上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片 中国电影产业 中国电影市场 国产影片 国际电影节 百鸟朝凤 娱乐至死 传播渠道 商业大片 主旋律影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价值共享讲好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故事
16
作者 范玉刚 《中原文化研究》 2018年第4期53-60,共8页
作为一种新质的人类文明跃升,"一带一路"建设可谓在中国—世界关系重构中,为人类和平发展、国际关系的有序化注入了新的理念与中国经验,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重构了一种不同于"国强必霸"逻辑主导下,西方文化... 作为一种新质的人类文明跃升,"一带一路"建设可谓在中国—世界关系重构中,为人类和平发展、国际关系的有序化注入了新的理念与中国经验,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重构了一种不同于"国强必霸"逻辑主导下,西方文化殖民的文明交往模式。要契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文明型崛起,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归,讲好"一带一路"建设价值共享的故事。对内要积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软权力"资源,增强文化的魅力和感召力;对外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并提升软实力和辐射力,以价值共享彰显"一带一路"文化空间建构中的文化自信,构建与世界共赢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型崛起 价值共享 软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现代文明理念——抗疫文艺的家国叙事与大国担当
17
作者 范玉刚 《长江文艺评论》 2020年第6期4-11,共8页
本期关于抗疫文艺研讨的小辑刊发了四篇论文。《高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现代文明理念———抗疫文艺的家国叙事与大国担当》提出抗疫文艺要“在人性复杂、回归常识常德常情的书写中迸发出一种精神。”同时,作者认为中国的抗疫文... 本期关于抗疫文艺研讨的小辑刊发了四篇论文。《高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现代文明理念———抗疫文艺的家国叙事与大国担当》提出抗疫文艺要“在人性复杂、回归常识常德常情的书写中迸发出一种精神。”同时,作者认为中国的抗疫文艺书写既要有本土经验和现实关怀,也要有反思的维度。《疫情防控下的身体崇高———从新实践美学的角度看》认为新冠疫情客观上对人类物质身体造成了摧残,但医护天使、防控保安人员、防控清洁人员等不畏牺牲、逆行出征,彰显了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精神身体的崇高和形象的崇高。《传播力:抗疫文艺的权力关系建构》从全媒体传播、视频化叙事、劝服式重构三方面探讨了视觉叙事作品传播的基础、核心和关键。《疫情、新媒体与“非虚构”叙事的全域书写》认为,疫情中大量隐没作者姿态而专注书写普通人或平凡或极端化人生经历和体验的非虚构写作,不但对冲了疫情信息泛滥的影响,还用细节拼合出重大疫情中的心灵史和家国景观。这些观点都是文艺评论界对抗疫文艺现象关注、思考的成果,是一家之言。抗疫文艺是广大作家、艺术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书写和记录伟大事业、时代精神的中国当代文艺的一部分。在前阶段大量创作的基础上,抗疫文艺的创作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如何提高抗疫叙事的艺术境界和美学水准,如,艺术形式上如何更加精致,思想上如何更深刻反映重大危机事件下的个人、家庭与社会,如何在宽广的视野上勾勒一个民族对自然、生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索,等等,从而把抗疫文艺引向讲述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的深处。当然,这也是文艺评论界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现象 心灵史 保安人员 生命至上 非虚构 作品传播 中国当代文艺 本土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旗帜鲜明地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18
作者 范玉刚 《百家评论》 2018年第2期4-8,共5页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引人瞩目的社会思潮,已扩散到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领域,俘获了不少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别有用意不能小觑。其影响之广在看似远离政治与史学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写作中,都不同程...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引人瞩目的社会思潮,已扩散到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领域,俘获了不少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别有用意不能小觑。其影响之广在看似远离政治与史学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写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虚无"历史的冲动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批判 鲜明 旗帜 人文社会科学 文学史写作 社会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传统与文化自觉——兼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科使命
19
作者 林雅华 《百家评论》 2017年第5期4-8,共5页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自发布以来,就形成了广泛和强劲的社会影响力。从根本上来说,这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华文化传统的深度体认,对于自身文化使命、文化担当的深度自觉。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在经济领...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自发布以来,就形成了广泛和强劲的社会影响力。从根本上来说,这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华文化传统的深度体认,对于自身文化使命、文化担当的深度自觉。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传统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化自觉 学科使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影响力 传承发展 文化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知识青年返乡带来生机
20
作者 刘忱 《小康》 2015年第6期6-6,共1页
在全国各地,返乡知识青年的行动犹如涓涓细流,正在汇聚成一种浪潮。就在《小康》上期杂志上,我们见到了在海南、在四川、在河南等地方的乡村,多了年轻人的身影,他们带着与老农民不同的思路、
关键词 知识青年 返乡 年轻人 小康 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