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道德规范重建问题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玉荣 唐忠宝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40,共6页
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来看,当前中国的社会道德规范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推进以及工业社会的逐步建立,使得传统的道德规范失去了效力。当前社会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经济带来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 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来看,当前中国的社会道德规范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推进以及工业社会的逐步建立,使得传统的道德规范失去了效力。当前社会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经济带来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盛行;政治领域内民主政治和平等观念对传统道德的冲击;从思想根源上看,则是启蒙理性与自由的双重悖论;表现在价值观上看,则产生了价值多元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相应地,重建社会道德规范的现实路径主要有:进一步发展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健全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在社会中树立道德权威;推进并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 道德规范 重建 现实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9─1999:中国青年社会参与的演变历程 被引量:4
2
作者 江涛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7,共4页
0年来,中国青年在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念,规定了青年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参与动力、内容和行为性质与方向。中国青年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特别是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价值观念的变化过... 0年来,中国青年在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念,规定了青年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参与动力、内容和行为性质与方向。中国青年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特别是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价值观念的变化过程呈现出一种由不自觉到比较自觉,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 社会参与 新的价值观念 毛泽东思想 思想解放 政治参与 参与意识 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 理想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若干重大问题概述 被引量:5
3
作者 边立新 《河北学刊》 2000年第5期22-25,共4页
关键词 实践唯物主义 概念 本体论 辩证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现实意义、难点与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江华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2017年第9期53-58,共6页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仅能够促进当前经济转型软着陆,而且也是在最后三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以及筑牢实现中国梦的和谐基础。当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面临着诸多瓶颈问题...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仅能够促进当前经济转型软着陆,而且也是在最后三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以及筑牢实现中国梦的和谐基础。当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面临着诸多瓶颈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破局困境已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群体 经济转型软着陆 城镇化空心化 共享型经济 人力资本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论与目的论之争:以罗尔斯为中心的批判性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要良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71,141,共5页
罗尔斯把义务论与目的论之争转换成正当与善的优先性之争。他认为自由主义理论是义务论的,主张正当优先于善;功利主义是目的论的,主张善优先于正当。罗尔斯错误地以为功利主义只有目的论的形式,并认为它忽略了个人分离性。然而,目的论... 罗尔斯把义务论与目的论之争转换成正当与善的优先性之争。他认为自由主义理论是义务论的,主张正当优先于善;功利主义是目的论的,主张善优先于正当。罗尔斯错误地以为功利主义只有目的论的形式,并认为它忽略了个人分离性。然而,目的论的功利主义根本没有在罗尔斯的意义上忽略个人分离性,罗尔斯混淆了功利主义的两种形式,从而构造了一种内在不一致的理论杂合体。罗尔斯主张一种弱的善理论,认为完善论和非完善论之间的冲突是正当与善的优先性之争。然而,二者真正的分歧在于善的性质。作为一个完善论者并不需要承诺目的论,作为一个反完善论者也不需要承诺义务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义务论 功利主义 个人分离性 正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的认识论考察
6
作者 陈柏灵 邢洪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9-54,共6页
理想的认识论考察陈柏灵,邢洪平理想是人们对奋斗的目标的想象,是通过人们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奋斗目标。以往我们对理想的认识,大都停留在伦理学、政治学领域,把它视为一种道德教育、政治宣传,而没有从哲学认识论角度揭示其内在本质... 理想的认识论考察陈柏灵,邢洪平理想是人们对奋斗的目标的想象,是通过人们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奋斗目标。以往我们对理想的认识,大都停留在伦理学、政治学领域,把它视为一种道德教育、政治宣传,而没有从哲学认识论角度揭示其内在本质。这一理论认识上的浮浅,往往导致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认识论 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本真样态--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被引量:1
7
作者 杜利英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27-34,共8页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纵观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无不以整体形态呈现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共产党宣言》首次以科学的整体形态将马克思主义呈现于世。马克思、恩格斯围绕"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核心...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纵观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无不以整体形态呈现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共产党宣言》首次以科学的整体形态将马克思主义呈现于世。马克思、恩格斯围绕"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核心主题,运用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人类社会本质和一般规律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揭示其本质和特殊规律,进而揭示其未来社会形态发展趋势,整个内容呈现出整体性。整个行文沿着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结构,采用辩证思维方法即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的整体性功能,为无产阶级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思想指导、经济论证和目标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 本真样态 《共产党宣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的认识功能
8
作者 王晓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10,共6页
语言是人处理自己与世界关系的普遍中介。它在人们的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中获得一定的意义,并被用来指称客体。在思维活动中,它是人们用以对思维内容进行信息处理的重要媒介,也是人们用以表达知识、思想和情感的工具。语言是在人类的社... 语言是人处理自己与世界关系的普遍中介。它在人们的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中获得一定的意义,并被用来指称客体。在思维活动中,它是人们用以对思维内容进行信息处理的重要媒介,也是人们用以表达知识、思想和情感的工具。语言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社会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是,它一经产生就必然会对人类的认识活动本身发生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模型 认识客体 语言的认识功能 微观客体 认识活动 人类认识 主体 感性材料 洪堡特 现实图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有民族特色发展之路──“西藏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研讨综述
9
作者 刘毅强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3-125,共3页
关键词 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民族特色 社会稳定 西藏经济发展 研讨综述 发展之路 反分裂斗争 个体私营经济 发展经济 农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天赋与社会分配的正义
10
作者 孙要良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31,共6页
罗尔斯的道德任意性观念必须重构为一种道德任意性论证,唯有如此才能克服其理论本身的模糊性。道德任意性论证的康德式解释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说明,它不仅可以克服罗尔斯理论中的诸多困难,将差别原则纳入道德任意性论证的重构式中,而且... 罗尔斯的道德任意性观念必须重构为一种道德任意性论证,唯有如此才能克服其理论本身的模糊性。道德任意性论证的康德式解释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说明,它不仅可以克服罗尔斯理论中的诸多困难,将差别原则纳入道德任意性论证的重构式中,而且可以有效地回应诺奇克的激进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任意性 正义 差别原则 尊重人 罗尔斯 诺奇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