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逻辑 被引量:12
1
作者 郝保权 王艳杰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7-183,共7页
意识形态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必然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即为意识形态教化,同时意识形态社会化的"寓所"所在是日常生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日常生活的逻辑基础在于意识形态理论自身。... 意识形态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必然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即为意识形态教化,同时意识形态社会化的"寓所"所在是日常生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日常生活的逻辑基础在于意识形态理论自身。意识形态产生的本源是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日常生活的前提;意识形态的感性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日常生活的根据;意识形态的建构是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日常生活的目的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