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散粮堆底部压力颗粒流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许启铿 揣君 +2 位作者 曹宇飞 王录民 刘永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6-130,共5页
在前期散粮堆底部压力现场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PFC3D软件建立了相应的颗粒流数值模型,对散粮堆底部压力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根据数值模拟得到的数据,利用MATLAB绘制了散粮堆底部压力分布三维网格图,直观地反映散粮堆底部压力分布形态... 在前期散粮堆底部压力现场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PFC3D软件建立了相应的颗粒流数值模型,对散粮堆底部压力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根据数值模拟得到的数据,利用MATLAB绘制了散粮堆底部压力分布三维网格图,直观地反映散粮堆底部压力分布形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散粮堆底部压力分布是非均匀的,与现行的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以及传统的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有所不同。数值模拟结果与前期现场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进一步证实了散粮堆底部压力非均匀分布的特性,加深了对散体力学特性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粮堆 底部压力 颗粒流 散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钱向明 李桂华 +3 位作者 李明奇 陆群 姜延超 马树实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0-53,共4页
根据掺伪油脂的种类、有关成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判断,找出其差异性,并依据油脂的差异性,采用建立的四级掺伪鉴别模式进行油脂理化、脂肪酸组成、甘三酯结构以及个别油脂的特性分析,即以较系统的分析方法与技术,可解决目前油脂掺伪分... 根据掺伪油脂的种类、有关成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判断,找出其差异性,并依据油脂的差异性,采用建立的四级掺伪鉴别模式进行油脂理化、脂肪酸组成、甘三酯结构以及个别油脂的特性分析,即以较系统的分析方法与技术,可解决目前油脂掺伪分析中的定性及定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脂 掺伪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储藏方式下小麦淀粉消化率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珅铖 关二旗 +2 位作者 卞科 张昆 曹宇飞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7,共3页
研究了人工加速陈化、农家储粮和粮库储粮对小麦籽粒淀粉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高湿人工陈化12周的小麦籽粒中快消化淀粉(RDS)和抗性淀粉(RS)含量分别下降了27.89%和28.03%,慢消化淀粉(SDS)含量增加了23.79%,淀粉水解20、50、80和... 研究了人工加速陈化、农家储粮和粮库储粮对小麦籽粒淀粉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高湿人工陈化12周的小麦籽粒中快消化淀粉(RDS)和抗性淀粉(RS)含量分别下降了27.89%和28.03%,慢消化淀粉(SDS)含量增加了23.79%,淀粉水解20、50、80和120min后的消化率分别下降了27.89%、13.13%、7.34%和2.07%。粮库储粮储藏6月小麦籽粒中的快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分别下降了3.71%和4.00%,慢消化淀粉含量增加了5.16%,淀粉水解20、50、80和120min后的消化率分别下降了3.71%、2.05%、1.77%和-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储藏 淀粉 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凝胶质构特性评价模型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显青 王亚军 +1 位作者 郎凯红 曹宇飞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9,共5页
采用物性仪对大米凝胶特性进行测试,对质构仪测定结果与感官评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建立了凝胶特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质构仪测定结果与感官评价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并建立了感官评定指标以压缩、剪切探头测试指... 采用物性仪对大米凝胶特性进行测试,对质构仪测定结果与感官评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建立了凝胶特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质构仪测定结果与感官评价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并建立了感官评定指标以压缩、剪切探头测试指标为变量的数学预测模型。采用质构仪TPA模式,以压缩和剪切探头结合的方法建立的数学预测模型可预测大米凝胶特性各指标特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凝胶特性 评价模型 质构特性 质构仪 感官评价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水分含量变化对小麦品种抗虫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殿轩 杨毅 +1 位作者 唐培安 田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0-114,共5页
为探讨小麦含水量对近年新推广种植小麦品种抗虫性的影响,本研究选用河南、山东等省种植较广泛的6个小麦品种‘矮抗58’、‘西农979’、‘良星66’、‘济麦22’、‘泛麦8号’和‘郑麦7698’,检测了水分含量分别为11.50%、12.50%和13.50%... 为探讨小麦含水量对近年新推广种植小麦品种抗虫性的影响,本研究选用河南、山东等省种植较广泛的6个小麦品种‘矮抗58’、‘西农979’、‘良星66’、‘济麦22’、‘泛麦8号’和‘郑麦7698’,检测了水分含量分别为11.50%、12.50%和13.50%时,小麦籽粒中米象子代成虫数量、由卵至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以及小麦对米象的敏感系数(SI)。结果表明,小麦含水量为13.50%、12.50%和11.50%时,供试小麦中出现子代成虫数量最多的相应为‘郑麦7698’(85.67头)、‘良星66’(45.67头)和‘济麦22’(17.67头)。同一小麦品种中,由米象卵至子代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均在水分含量为11.50%时最长,13.50%时最短。在3种含水量下,米象平均发育历期最长为44.77d(‘泛麦8号’),最短为32.77d(‘郑麦7698’)。含水量为11.50%、12.5%和13.5%时,对米象的敏感系数(SI)最小的分别为‘良星66’(0.54)、‘郑麦7698’(7.76)和‘济麦22’(8.47)。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含水量相同时不同品种对米象的抗虫性差异显著。同一品种小麦籽粒含水量从13.50%降低至11.50%时,米象子代成虫数量和SI减小、卵至成虫平均发育历期延长,小麦籽粒含水量对抗虫性的影响大于小麦品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量 小麦品种 米象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制粮食仓库温度分布图,快速确定局部操作作业点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志山 范明 +2 位作者 毛广卿 陈正权 邢九菊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03年第1期15-16,共2页
在储藏过程中 ,粮堆可能出现发热、霉变、虫害孳生等情况。危险粮食通常首先出现在局部 ,必须及时处理。现在已有一些有效的用于紧急状态的局部操作技术 ,操作之前必须及时找出“局部”作业的地点。将计算机图形学用于粮情检测 ,向用户... 在储藏过程中 ,粮堆可能出现发热、霉变、虫害孳生等情况。危险粮食通常首先出现在局部 ,必须及时处理。现在已有一些有效的用于紧急状态的局部操作技术 ,操作之前必须及时找出“局部”作业的地点。将计算机图形学用于粮情检测 ,向用户提供直观的三维温度分布图。用户可用鼠标选取某一点以观察、显示该点的空间位置及温度值 ,便于发现异常温度点和危险区域 ,便于快速确定局部作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制 粮食仓库 温度分布图 粮情检测 三维网络图形 异常温度点局部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桂华 姜延超 +1 位作者 陆群 李明奇 《粮食与油脂》 2004年第10期40-43,共4页
大豆试样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采用岛津LC-10AtvpHPLC仪,紫外检测器(SPD-10Avvp),波长 254 nm,色谱柱:Inertsil ODS-3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甲醇:5% 醋酸溶液30%~70%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50℃条件下,测定水... 大豆试样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采用岛津LC-10AtvpHPLC仪,紫外检测器(SPD-10Avvp),波长 254 nm,色谱柱:Inertsil ODS-3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甲醇:5% 醋酸溶液30%~70%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50℃条件下,测定水解提取物中大豆异黄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产地的大豆中异黄酮含量为 1.40 mg~3.30 mg/g,大豆胚芽中异黄酮含量最高,为13.18mg/g;其它豆类,如红豆、绿豆、青豆、豌豆等异黄酮含量为0.37mg~1.2mg/g,此测定法能为大豆的选育种、栽培及大豆异黄酮含量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液相色谱法 测定 大豆 异黄酮含量 评价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粮堆底部压力颗粒流数值模拟分析
8
作者 许启铿 揣君 +2 位作者 曹宇飞 王录民 刘永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89-93,共5页
在前期散粮堆底部压力现场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PFC3D软件建立了相应的颗粒流数值模型,对散粮堆底部压力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根据数值模拟得到的数据,利用MATLAB绘制了散粮堆底部压力分布三维网格图,直观地反映散粮堆底部压力分布形态.... 在前期散粮堆底部压力现场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PFC3D软件建立了相应的颗粒流数值模型,对散粮堆底部压力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根据数值模拟得到的数据,利用MATLAB绘制了散粮堆底部压力分布三维网格图,直观地反映散粮堆底部压力分布形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散粮堆底部压力分布是非均匀的,与现行的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以及传统的连续介质力学理论有所不同.数值模拟结果与前期现场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进一步证实了散粮堆底部压力非均匀分布的特性,加深了对散体力学特性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粮堆 底部压力 颗粒流 散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检测方法的真菌毒素代谢规律研究
9
作者 周显青 胡锋卫 +4 位作者 曹宇飞 张咚咚 赵金凤 赵锦琦 李梦瑶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储备粮种之一,营养丰富且带菌量大,在收获、储藏等过程中,易发生霉变,产生大量真菌毒素,引发储粮安全问题。本文通过一次前处理实现对玉米样品中多种毒素的提取与检测,确定了AFTB_(1)、AFTB_(2)、AFTG_(1)、AFTG_(2)、...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储备粮种之一,营养丰富且带菌量大,在收获、储藏等过程中,易发生霉变,产生大量真菌毒素,引发储粮安全问题。本文通过一次前处理实现对玉米样品中多种毒素的提取与检测,确定了AFTB_(1)、AFTB_(2)、AFTG_(1)、AFTG_(2)、ZEN、DON共6种玉米中常见真菌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为了明确玉米储藏过程中真菌毒素代谢和温度的关系,我们将前期获得的两株产毒霉菌:黄曲霉和禾谷镰刀菌,接种于无菌玉米粉中,在22、28、38℃以及常温下储藏40 d后,监测其毒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对两种菌的真菌毒素代谢能力有较大的影响,较高的温度虽然会有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但是其代谢产毒会受到抑制,较低的温度下,虽然霉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但也可能产生了大量的毒素。为更好的解析霉菌在玉米储藏过程中的产毒规律,确保储粮安全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储藏 温度 真菌毒素 储粮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地区小麦出仓前调质试验
10
作者 陆群 王萌辉 +1 位作者 曹毅 刘长生 《粮油食品科技》 2009年第5期55-57,共3页
在小麦出仓前,利用封闭式的环流调质系统对其进行调质,同时跟踪检测调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22天的调质加湿,表层粮食水分平均增加2.8%,中层粮食水分平均增加0.3%,下层粮食水分平均增加0.7%,各层粮食的水分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试验... 在小麦出仓前,利用封闭式的环流调质系统对其进行调质,同时跟踪检测调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22天的调质加湿,表层粮食水分平均增加2.8%,中层粮食水分平均增加0.3%,下层粮食水分平均增加0.7%,各层粮食的水分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试验的过程中,粮堆中各部位的粮食水分也存在明显不均匀。仓湿从试验前的61.5%增加至84.4%,试验期间最高仓湿达到88.0%。经过经济效益分析,小麦出仓前调质可以减少储藏期间水分减量造成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藏 小麦 调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低温免熏蒸储粮技术集成实仓应用试验
11
作者 曹宇飞 刘炎 +2 位作者 张萮 王萌辉 方晓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7年第3期60-61,共2页
通过集成较低成本的压盖控温、空调排积热、生物储粮防护剂等储粮技术,确保高大平房仓所储小麦实现准低温和免熏蒸储粮。结果表明,在上一年熏蒸彻底的基础上,通过控温和防虫技术结合,供试粮堆全年处于基本无虫粮等级,实现了免熏蒸;同时... 通过集成较低成本的压盖控温、空调排积热、生物储粮防护剂等储粮技术,确保高大平房仓所储小麦实现准低温和免熏蒸储粮。结果表明,在上一年熏蒸彻底的基础上,通过控温和防虫技术结合,供试粮堆全年处于基本无虫粮等级,实现了免熏蒸;同时,平均粮温常年保持在20℃以下,局部最高粮温达到25℃的天数仅为2 d,基本实现了准低温储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低温 储粮防护剂 技术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化氢对小麦中玉米象致死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继婷 王殿轩 +2 位作者 赵海鹏 陆群 黄浙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11,共6页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的卵、幼虫以及蛹在粮食籽粒内部生活与发育,粮粒结构会影响熏蒸气体的渗透以及对隐蔽虫态的杀虫效果,了解粮粒内卵、幼虫、蛹以及成虫对磷化氢耐受能力的差异,有助于科学有效杀虫。本文测定了3...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的卵、幼虫以及蛹在粮食籽粒内部生活与发育,粮粒结构会影响熏蒸气体的渗透以及对隐蔽虫态的杀虫效果,了解粮粒内卵、幼虫、蛹以及成虫对磷化氢耐受能力的差异,有助于科学有效杀虫。本文测定了3个玉米象品系对磷化氢的抗药性,及在100、200、300、400和500mL/m3的磷化氢浓度下玉米象成虫及其隐蔽虫态卵、幼虫和蛹在不同熏蒸时间的死亡率。主要结果为:3个品系的玉米象对磷化氢均未产生抗性。在各磷化氢浓度下,经6h熏蒸后100mL/m3浓度下成虫的死亡率近59%,而500mL/m3浓度下死亡率在91%以上;经12h熏蒸后各品系成虫的死亡率均达100%,而其卵、幼虫和蛹死亡率均小于100%;经24h熏蒸后,各品系的卵、幼虫和蛹死亡率达100%的磷化氢浓度需要在400mL/m3及以上;经36h熏蒸后,100mL/m3浓度可完全致死玉米象BJXNSz品系的卵、幼虫和蛹,但对另外两个品系的卵、幼虫和蛹的致死率小于100%;磷化氢熏蒸48h以上的各浓度均可完全致死受试害虫。结果表明,100mL/m3以上的磷化氢浓度均可在不同时间致死玉米象各虫态,但完全致死玉米象各虫态的时间在100mL/m3浓度下需要48h,在500mL/m3浓度下需要24h,浓度升高完全致死害虫的时间缩短。玉米象卵、幼虫和蛹对磷化氢耐受力相接近且远大于成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氢 玉米象 虫态 耐受力 完全致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剂对3种主要储粮害虫防治效果试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炎 陆群 +4 位作者 曹宇飞 孙奇辉 玄惠民 胡俊 王静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7年第1期52-53,共2页
为了提高微生物杀虫剂甲维盐对3种常见储粮害虫的杀虫效果,利用4 mg/kg甲维盐与不同浓度的微生物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复配,室内研究甲乙复配剂对3种主要储粮害虫玉米象、锈赤扁谷盗和谷蠹的杀虫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当甲乙浓度比(mg/kg)为... 为了提高微生物杀虫剂甲维盐对3种常见储粮害虫的杀虫效果,利用4 mg/kg甲维盐与不同浓度的微生物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复配,室内研究甲乙复配剂对3种主要储粮害虫玉米象、锈赤扁谷盗和谷蠹的杀虫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当甲乙浓度比(mg/kg)为4∶1时,甲乙复配剂能够100%防治玉米象和锈赤扁谷盗,对谷蠹的防治率为97.8%。结果表明,甲维盐微生物储粮防护剂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但仍需进一步优化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维盐 凯安保 复配剂 微生物源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益生菌发酵谷物饮料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娟 冉军舰 《现代食品》 2021年第8期81-86,共6页
以燕麦、黑米、糙米为原材料,经过超微粉碎、液化、糖化处理后接种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混合发酵剂,进行谷物发酵饮料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接种量3因素响应面试... 以燕麦、黑米、糙米为原材料,经过超微粉碎、液化、糖化处理后接种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混合发酵剂,进行谷物发酵饮料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接种量3因素响应面试验,确定优化的发酵温度39℃、发酵时间11 h、接种量3%,验证试验表明该工艺稳定,通过优化后的发酵工艺可以得到状态均匀、谷香浓郁、酸甜可口的发酵谷物饮料。试验结果对益生菌发酵饮料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谷物 发酵饮料 感官评定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电阻式粮堆水分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刘仁利 蒋路成 +1 位作者 靳文杰 唐鹏 《现代食品》 2023年第8期188-191,共4页
粮堆水分和温度是影响粮食储存安全的关键因素,粮食水分的准确检测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大豆仓及小麦仓的通风加湿及通风降水试验,然后利用移动阻力式粮堆水分在线监测系统对粮堆水分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与传统谷物水分检测仪相比... 粮堆水分和温度是影响粮食储存安全的关键因素,粮食水分的准确检测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大豆仓及小麦仓的通风加湿及通风降水试验,然后利用移动阻力式粮堆水分在线监测系统对粮堆水分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与传统谷物水分检测仪相比,实时在线监测系统提高了粮食水分检测的精度,且对粮堆储粮水分快速检测更加省力,能够随时通过移动端设备掌握粮堆内水分情况,为粮情检测与监测提供可靠的硬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堆 粮食水分 在线监测 粮情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粮风筛组合清理装置应用试验
16
作者 宗洋 朱金林 +2 位作者 杨军伟 谭保辉 李进宝 《现代食品》 2015年第12期53-56,共4页
传统的清理方式无法实现原粮环保清理、净粮入仓、安全储存的目的,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批复了河南分公司《原粮风筛组合清理装置应用试验项目实施方案》,以保证粮的入仓品质。
关键词 原粮 清理方式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