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天合创公司下属选煤厂主要工艺设备选型经验总结
1
作者 李贺生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0年第8期35-38,共4页
介绍了中天合创公司对下属同步建设的2座选煤厂的洗选工艺、主要工艺设备选型、招标采购以及后期物资管理联储互备等方面的研究及管理过程。
关键词 选煤厂 联储互备 设备选型 设备大型化 生产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厚砂岩下采动覆岩裂隙场及微震时空演化规律研究
2
作者 谭毅 张少普 +5 位作者 何满潮 郭文兵 丁国利 王宇 程浩 李辉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5,共16页
采动覆岩裂隙演化高度及分布形态是顶板水害防治重要参数之一。以内蒙古某矿31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数值模拟、分形几何理论及微震事件三维空间分析明晰采动覆岩裂隙场及微震时空演化规律。结果如下:(1)采动覆岩裂隙场呈现“裂隙产生... 采动覆岩裂隙演化高度及分布形态是顶板水害防治重要参数之一。以内蒙古某矿31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数值模拟、分形几何理论及微震事件三维空间分析明晰采动覆岩裂隙场及微震时空演化规律。结果如下:(1)采动覆岩裂隙场呈现“裂隙产生-发育演化-局部压实-周期扩展-大部压实”动态演化规律,采动裂隙网络场发育、扩展、穿透演化分形特征;(2)阐明了采动覆岩失稳破断、运移与微震事件局部“高频次-大能量”集中区时空演化规律,“高频次-大能量”与“低频次-小能量”集中区呈现周期分布,同工作面周期来压特征相吻合,微震事件集中区发生位置普遍超前工作面80~120 m;(3)数值模拟采动覆岩裂隙演化高度与微震监测所得结果基本一致;(4)倾向高位岩层微震事件“高频次-大能量”与“低频次-小能量”集中区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类马鞍形”分布,走向高位岩层微震事件能量集中区呈现“椭球状”分布,数量集中区呈现“条带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数值模拟 采动覆岩 裂隙场演化 分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天合创安全生产调度信息管理系统初步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剑 任治豪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5年第8期184-184,共1页
随着4G网络时代的到来,移动终端技术和原有信息化技术的结合,为解决信息孤岛、数据传递、提高管理效率奠定了基础;移动通讯技术、移动智能终端应用技术和原信息化系统的结合,为解决生产自动化、信息化信息孤岛、数据利用率低等瓶颈问题... 随着4G网络时代的到来,移动终端技术和原有信息化技术的结合,为解决信息孤岛、数据传递、提高管理效率奠定了基础;移动通讯技术、移动智能终端应用技术和原信息化系统的结合,为解决生产自动化、信息化信息孤岛、数据利用率低等瓶颈问题,实现数据的综合利用、系统间的信息共享、联动,提高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以及有效提高安全生产各环节间的配合具有重要意义。系统采用分层架构的水平化业务支撑框架,实现移动通讯网络融合环境下多业务接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系统设计 系统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层开采下伏煤岩应力释放与卸压程度识别
4
作者 柴敬 兰浩 +11 位作者 马晨阳 张丁丁 雷武林 郑忠友 朱磊 韩刚 解嘉豪 孙凯 陈云民 丁国利 缪小冬 张有志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553-564,共12页
保护层开采是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下伏煤岩的卸压程度衡量是关键,提出了以应力释放率为指标的卸压程度判别方法。通过弹塑性力学理论建立了底板力学模型,给出底板任意一点的应力释放率计算式;结合滑移线场理论,分析... 保护层开采是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下伏煤岩的卸压程度衡量是关键,提出了以应力释放率为指标的卸压程度判别方法。通过弹塑性力学理论建立了底板力学模型,给出底板任意一点的应力释放率计算式;结合滑移线场理论,分析了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底板的力学状态及破坏形式;运用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底板沿工作面走向及倾向的应力释放率分布规律,并与应力释放率计算式相比较,2者的分布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分布式光纤及光纤光栅监测技术,以葫芦素煤矿2^(-1)煤21104工作面底板不同深度的应力监测结果分析应力释放的规律。结果表明:受煤层开采及底臌影响,底板5m范围内的应力扰动较为剧烈,应力释放率表现出了不规律性;获得了底板不同深度的应力释放率峰值及平稳值。依据应力释放率分布曲线,揭示了卸压程度与底板深度、回采工作面推进距离的变化规律,得出相比浅部岩层,底板深部岩层的应力恢复速率更快、所需时间更短。保护层开采下伏煤岩在底板10、20、30m处,卸压程度最大可达44%、64%及85%,而随着底板应力的逐渐恢复,最终达到56%、72%及89%,且卸压程度由卸压前期到后期的过程中,其底板的卸压角及卸压范围逐渐增大。研究结果对保护层开采底板卸压识别、指导保护层合理开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层开采 冲击地压 应力释放率 光纤监测技术 卸压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素煤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与水源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姜坤 赵飞 +3 位作者 吴访 郝英豪 王泽唐 王超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77-381,共5页
为消除上覆含水层发生突水或淹井事故,预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对顶板探放水设计十分重要。通过数值模拟、钻探注水、窥视等手段,发现21404工作面导水裂隙发育形态由初期的“拱形”逐步演化“马鞍形”,导水裂带高度呈上升趋势,并在推进... 为消除上覆含水层发生突水或淹井事故,预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对顶板探放水设计十分重要。通过数值模拟、钻探注水、窥视等手段,发现21404工作面导水裂隙发育形态由初期的“拱形”逐步演化“马鞍形”,导水裂带高度呈上升趋势,并在推进距离为90 m时取得最大值,为116.8 m;注水实测结果显示,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为120.5 m,与多数方法间相对误差均小于5%;水化学与微生物特征表明水质类型为典型的直罗组水。表明采空区直接水源为直罗组含水层,具有滞留还原水化学特征,采空区与白垩系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注水 导水裂隙带 水化学特征 微生物种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生长的非结构巷道点云去噪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连忠文 任助理 +4 位作者 郝英豪 杨帆 白刚 方程 袁瑞甫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5,共8页
目前针对地下巷道点云去噪研究未完全满足巷道点云的特殊去噪需求,尤其是在狭长、密闭且复杂的地下巷道环境中,未能充分应对管壁附属物、粉尘和人为噪声等因素造成的挑战。通过分析井下非结构场景和传感器误差,考虑行人、移动设备和管... 目前针对地下巷道点云去噪研究未完全满足巷道点云的特殊去噪需求,尤其是在狭长、密闭且复杂的地下巷道环境中,未能充分应对管壁附属物、粉尘和人为噪声等因素造成的挑战。通过分析井下非结构场景和传感器误差,考虑行人、移动设备和管网带来的噪声,提出一种基于区域生长的非结构巷道点云去噪方法。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得井下巷道场景的3D点云信息,并分析其中由于井下非结构场景和传感器误差造成的异常点,以及行人、移动设备和风/水管网形成的噪声特点;利用k维树(kd-tree)构建点云的拓扑关系,选取适当的种子节点和生长准则,设定合适的曲率和角度阈值,通过区域生长算法实现巷道点云的有效分割,去除未加入分割区域的离群点云;根据噪声特点,基于巷道点云区域分割结果进一步去噪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巷道中存在行人、设备等特征的情况,建议将区域生长算法的角度阈值设定为10°左右,曲率阈值设定为3左右;在实际应用中,应平衡数据量的减少与去噪效果,以确保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同时提高数据质量;采用基于区域生长的非结构巷道点云去噪方法进行去噪时,点云数量减少幅度介于SOR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之间,能有效移除行人、设备等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巷道 三维激光扫描 点云去噪 点云区域分割 区域生长 KD-TRE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关键层窄煤柱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三级协同防治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翁明月 苏士杰 +3 位作者 孙如达 谢非 丁国利 夏永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5-56,共12页
以门克庆煤矿11-3106工作面为背景,建立了11-3106工作面上覆厚硬覆岩结构破断模型,研究了深部厚硬顶板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多关键层窄煤柱临空巷道冲击地压发生机理,提出了“钻-爆-压”三级协同卸压防治技术并现场应用,采用震波CT技术、微... 以门克庆煤矿11-3106工作面为背景,建立了11-3106工作面上覆厚硬覆岩结构破断模型,研究了深部厚硬顶板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多关键层窄煤柱临空巷道冲击地压发生机理,提出了“钻-爆-压”三级协同卸压防治技术并现场应用,采用震波CT技术、微震监测、支架压力监测和地表沉降观测等多种手段进行了卸压效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1-3106工作面上覆存在高、低位关键层,当两关键层破断时,均可能造成覆岩大范围运动,临空巷道围岩受动载扰动影响大;窄煤柱承载能力低,使得覆岩载荷向巷道实体煤侧传递,实体煤侧应力增高,是冲击启动的主要区域;在侧向固定支承压力和本工作面移动支承压力叠加作用下,实体煤侧应力集中程度不断升高,受坚硬顶板周期性破断影响,“动静”加载容易诱发临空巷道冲击显现;坚硬顶板既是11-3106工作面系统内高静载力源,又是系统外强动载荷来源。对于11-3106工作面的冲击地压防治,应同时从3个方面入手:(1)弱化煤体,形成冲击发生的缓冲隔离带;(2)预裂低位顶板,减弱煤岩体致密程度,破坏系统内外的蓄能条件;(3)预裂高位顶板,人为诱发中高位关键层破断。开发了“钻-爆-压”三级协同卸压防治技术,现场实施后,降低了高、低位厚硬顶板破断带来的冲击动载,减弱了煤体内高应力区的应力集中程度,高能量微震事件大幅减少,降低了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围岩活动性,工作面顶板来压强度降低,地面沉降值增加200%,表明“钻-爆-压”三级协同卸压具有良好的“释能减冲”效果,可为类似厚硬顶板条件下窄煤柱工作面的冲击地压防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窄煤柱 应力演化 致灾机理 三级协同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素煤矿上覆岩体运移规律及“上三带”发育高度
8
作者 吴访 苏士杰 +2 位作者 姜坤 郝英豪 王超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83-288,共6页
为研究大采宽条件上覆岩体运移与离层空间发育规律及“上三带”的关系,以内蒙葫芦素煤矿21406工作面与211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方法如理论预测、建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钻探取芯观测岩性与裂隙发育、注水测量漏失量与窥视等方... 为研究大采宽条件上覆岩体运移与离层空间发育规律及“上三带”的关系,以内蒙葫芦素煤矿21406工作面与211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方法如理论预测、建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钻探取芯观测岩性与裂隙发育、注水测量漏失量与窥视等方法研究了回采面开采后上覆岩层移动与变形规律与“上三带”发育关系。21406工作面位移呈“中间大、两边小”的分布态势,其运动速度先增加后减小,并在推过钻孔138 m处取得极大值;工作面推过138~178 m的范围内,为离层演化和发育的核心区间,并在322 m开始减弱并发生闭合;离层空间分布在距离煤层约260 m向上区域。21101工作面随着推进距离的增加,裂隙发育范围由“拱形”逐步演化为“马鞍形”,其发育的高度在推进80 m时达到61.6 m的最大值;注水实测导水裂隙带高度为65.39 m,裂采比为22.54倍。离层空间含水层发育在煤层上方260 m以上,远离导水裂隙带范围。本文研究结果为离层注浆与顶板疏放水提供了较为扎实的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煤矿 采动覆岩体运移 覆岩离层 上三带 导水裂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聚乙烯装置工艺废气处理工艺选择及实例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折军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6-18,共3页
主要分析高压聚乙烯装置工艺废气的来源与特性,选择使用“除尘+热分解工艺”处理废气,通过对比常见的四种热分解工艺适用范围、技术优势及投资运行成本等方面,得出蓄热式氧化焚烧炉(RTO)更适用于处理“来源多、气量大、浓度低”的高压... 主要分析高压聚乙烯装置工艺废气的来源与特性,选择使用“除尘+热分解工艺”处理废气,通过对比常见的四种热分解工艺适用范围、技术优势及投资运行成本等方面,得出蓄热式氧化焚烧炉(RTO)更适用于处理“来源多、气量大、浓度低”的高压聚乙烯装置工艺废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聚乙烯 热分解工艺 RTO R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冲击倾向性煤层沿空掘巷窄煤柱合理宽度及控制技术
10
作者 唐东旭 赵文光 +1 位作者 张俊文 班定成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1-931,共11页
针对深埋煤层沿空掘巷围岩变形大、难控制问题,以某矿深埋冲击倾向性煤层沿空掘巷窄煤柱留设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解算窄煤柱留设合理范围,构建不同窄煤柱宽度及巷道掘进宽度数值... 针对深埋煤层沿空掘巷围岩变形大、难控制问题,以某矿深埋冲击倾向性煤层沿空掘巷窄煤柱留设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解算窄煤柱留设合理范围,构建不同窄煤柱宽度及巷道掘进宽度数值模型,分析窄煤柱及实体煤内垂直应力及弹性能密度的分布演化规律。理论计算得出,窄煤柱留设最小宽度为5.04 m、巷道掘进宽度为5.4、6.0 m时,煤柱最大宽度分别为6.8、6.2 m,表明窄煤柱宽度减小仍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且处于低应力、低能量水平,可有效避免巷道大变形,降低冲击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煤层 沿空掘巷 窄煤柱 合理宽度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群保护层开采卸压效果分析研究
11
作者 高剑峰 顾倩悦 +5 位作者 解嘉豪 曹安业 韩刚 彭雨杰 丁国利 李松徽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2期49-55,共7页
为合理设计煤层群工作面的布置参数,降低冲击风险,以葫芦素煤矿2-1煤层及2-2中煤层为研究对象,2-1煤层可作为保护层对2-2中煤层起到卸压保护作用,通过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分析煤层间距、层间岩性及保护层厚度对于卸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合理设计煤层群工作面的布置参数,降低冲击风险,以葫芦素煤矿2-1煤层及2-2中煤层为研究对象,2-1煤层可作为保护层对2-2中煤层起到卸压保护作用,通过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分析煤层间距、层间岩性及保护层厚度对于卸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层间距及保护层厚度越大,卸压角越小,卸压范围越大;煤层层间岩层硬度越大,卸压角越小,卸压范围越小。通过卸压效果分析确定最优方案,为设计近距离煤层采掘布局参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数值模拟 卸压效果 采掘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在深部窄煤柱大断面沿空掘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逵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针对门克庆煤矿3-1煤层3106工作面回风巷窄煤柱沿空巷道的围岩特征和维护的技术难点,基于高预应力强力支护理论和控制原则,提出了“高强度柔性顶锚杆控顶+非对称式帮部锚网索联合支护护帮”的围岩控制关键技术,并在井下进行工业性试验... 针对门克庆煤矿3-1煤层3106工作面回风巷窄煤柱沿空巷道的围岩特征和维护的技术难点,基于高预应力强力支护理论和控制原则,提出了“高强度柔性顶锚杆控顶+非对称式帮部锚网索联合支护护帮”的围岩控制关键技术,并在井下进行工业性试验。矿压观测结果表明,支护方案有效地控制了窄煤柱沿空巷道围岩变形,巷道表面位移及顶板离层较小,在安全生产允许范围内,能够保障巷道正常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煤柱 沿空掘巷 围岩稳定 锚网索联合支护 高强度柔性锚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合理煤柱宽度确定与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瑞凯 《矿业装备》 2024年第2期26-28,共3页
小煤柱沿空掘巷靠近采空区,客观上给支护带来了困难。虽然东部矿已有大量实例,但西部矿域内关于小煤柱沿空掘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还很少,尤其是大采高、多岩层叠加作用下的沿空掘巷技术更是缺乏可借鉴的实例。该矿区现有的小煤柱沿空掘... 小煤柱沿空掘巷靠近采空区,客观上给支护带来了困难。虽然东部矿已有大量实例,但西部矿域内关于小煤柱沿空掘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还很少,尤其是大采高、多岩层叠加作用下的沿空掘巷技术更是缺乏可借鉴的实例。该矿区现有的小煤柱沿空掘巷工艺,无法保障其成功实施。鉴于此,迫切需要解决该类型地质条件下窄煤柱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问题,并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煤柱宽度 巷道支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埋深煤层开采覆岩离层发育层位定位方法研究
14
作者 吴永辉 秦伟 +3 位作者 苏士杰 丁湘 武振 贺晓浪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1-201,共11页
离层注浆是减少开采后地面沉降,以及防治离层水害的重要手段,其中,确定注浆层位作为注浆工程的首要难题,影响着地面减沉和水害防治效果,在离层形成过程中,不同的覆岩结构对离层的发育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以门克庆煤矿11-3101工作面地质... 离层注浆是减少开采后地面沉降,以及防治离层水害的重要手段,其中,确定注浆层位作为注浆工程的首要难题,影响着地面减沉和水害防治效果,在离层形成过程中,不同的覆岩结构对离层的发育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以门克庆煤矿11-3101工作面地质条件为工程研究背景,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上的薄板理论,推导了岩板竖向挠度计算公式,结合“关键层”理论,建立了覆岩离层发育层位及其空间特征预计模型。同时,利用三维离散元技术研究了工作面覆岩离层的发育规律。通过在11-3101工作面开展离层注浆工程,应用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和钻孔彩色电视成像技术对离层发育层位进行现场实测,将模型预计成果和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验证了理论预计和模拟模型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同时,通过观测注浆前后地表沉降情况可知,下沉速率减少了58.6%,注浆减沉效果显著。该模型可为后续该地区离层注浆和离层水害防治提供更加精确的层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 关键层 薄板理论 冲洗液漏失量 钻孔彩色电视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矿井近距离煤层被保护层工作面布置方法研究
15
作者 解嘉豪 韩刚 +3 位作者 姚锐 曹京龙 赵乾 刘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1,共8页
保护层开采是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的有效手段,被保护层内工作面的位置对于保护层的防冲效果至关重要。针对冲击地压矿井被保护层工作面位置的量化确定问题,以葫芦素煤矿近距离煤层为研究背景,建立了半无限平面体受垂向载荷模型,理论分... 保护层开采是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的有效手段,被保护层内工作面的位置对于保护层的防冲效果至关重要。针对冲击地压矿井被保护层工作面位置的量化确定问题,以葫芦素煤矿近距离煤层为研究背景,建立了半无限平面体受垂向载荷模型,理论分析了被保护层煤体高应力区分布特征,将被保护层工作面的布置方案问题简化为工作面最佳水平错距的选择问题,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思想的最佳水平错距优选方法,即:构建最佳水平错距的AHP结构模型,求解各因子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矩阵,建立FLAC2D数值模型并求解水平错距取值范围,加权计算得到取值范围内的最佳水平错距。研究结果表明:①被保护层煤体存在一侧采空煤体区、两侧采空遗留煤柱区以及应力恢复区3处高应力区,以及2处呈对称分布的应力降低区;②对主要巷道掘进、维护及工作面回采有利的水平错距取值范围分别为50~75 m、80~140 m和40~100 m;③基于AHP分析方法,确定对主要巷道的掘进、维护以及工作面回采综合有利的水平错距为60 m。研究结果可为冲击地压矿井近距离煤层被保护层工作面的布置提供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矿井 近距离煤层 工作面布置 被保护层 水平错距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吉尔特矿区邻空巷对掘致冲风险分析及防治技术研究
16
作者 段玉清 韩刚 +1 位作者 郝晓琦 赵乾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3,共9页
为研究呼吉尔特矿区厚硬顶板条件下小煤柱沿空掘巷贯通期间冲击地压机理,以门克庆煤矿11-3107回风巷贯通期间矿压显现为工程背景,建立了邻空巷贯通期间应力分布模型及FLAC3D数值模型,对比了距贯通点不同距离掘进工作面应力演化特征,揭... 为研究呼吉尔特矿区厚硬顶板条件下小煤柱沿空掘巷贯通期间冲击地压机理,以门克庆煤矿11-3107回风巷贯通期间矿压显现为工程背景,建立了邻空巷贯通期间应力分布模型及FLAC3D数值模型,对比了距贯通点不同距离掘进工作面应力演化特征,揭示了邻空巷贯通期间冲击地压机理,并通过十字布点法、应力、微震等多种监测手段对巷道围岩变形、煤体应力进行了实测。基于机理分析和现场实测,提出卸压-支护一体化技术。结果表明:由于煤层顶板上方存在厚硬岩层,巷道开挖后,厚硬岩层通过应力传递作用于巷道围岩,使得滞后于掘进工作面的巷道顶底板及帮部发生较大变形;随着邻空巷掘进工作面距离贯通点越近,巷道变形量逐渐增大,通过巷道变形量的增加速率明确了距贯通点约160 m时,巷道变形量开始突增;微震事件主要集中在距贯通点190~60 m以内的巷道贯通区域,理论计算与现场矿压显现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贯通 邻空巷道 应力传递 巷道支护 厚硬顶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采动巷道破碎顶板全长锚固案例分析
17
作者 郝英豪 韩昌良 +5 位作者 刘计寒 杨厚强 白刚 宋凯 杨浩兴 魏民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1期6-11,共6页
针对深井强采动大变形巷道修复加固问题,以葫芦素矿井21205辅运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综合方法研究,分析了深井强采动大变形巷道顶板分区化破坏特征,形成了强采动巷道破碎顶板结构重建对策,针对性提出了厚层时效预应力全长锚固控制技术。强... 针对深井强采动大变形巷道修复加固问题,以葫芦素矿井21205辅运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综合方法研究,分析了深井强采动大变形巷道顶板分区化破坏特征,形成了强采动巷道破碎顶板结构重建对策,针对性提出了厚层时效预应力全长锚固控制技术。强采动巷道破碎顶板由浅及里共划分3个分区。基于分区化破坏特征,形成了以“清除岩体碎裂扩容区”、“浅注岩体弱化裂隙区”、“深锚岩体弹性承载区”等相应手段来重建顶板承载结构。基于常规锚杆索加装新型锚注结构,实现先端锚预紧、后全锚承载的厚层预应力全长锚固,实现深浅部岩体协同承载。工程实践表明,巷道顶板表面及内部岩体稳定性较好,取得了良好的修复及支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 强采动巷道 破碎顶板 承载结构重建 全长锚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高应力煤巷围岩修复加固技术案例分析
18
作者 刘永强 韩昌良 +4 位作者 霍永金 郭豫新 郭飞 魏民 李文杰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12-17,共6页
为解决在强扰动巷道下传统锚杆索组合支护围岩协同控制能力不足的难题,以葫芦素矿21205辅运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进行分析得出顶板有效锚固层薄弱,现有支护易产生顶板渐进式破坏且未能充分发挥围岩承载性是制... 为解决在强扰动巷道下传统锚杆索组合支护围岩协同控制能力不足的难题,以葫芦素矿21205辅运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进行分析得出顶板有效锚固层薄弱,现有支护易产生顶板渐进式破坏且未能充分发挥围岩承载性是制约支护效能主要原因。为此提出时效全长预应力锚固技术与新型巷道围岩多圈层高效支护技术,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新支护方案的可行性。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围岩控制加固技术后,显著增强了支护效能,有效控制了深埋煤巷围岩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扰动巷道 多圈层支护 修复加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化工行业生化系统污泥膨胀的运营与安全管理
19
作者 张成林 曹依晴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118-120,共3页
煤化工废水成分复杂、难降解有机物多,采用生化法处理该废水时,易出现污泥膨胀,影响废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文章通过对煤化工生化系统污泥膨胀现状、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对污泥膨胀现象提出了技术优化和安全控制措施。通过深入研究... 煤化工废水成分复杂、难降解有机物多,采用生化法处理该废水时,易出现污泥膨胀,影响废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文章通过对煤化工生化系统污泥膨胀现状、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对污泥膨胀现象提出了技术优化和安全控制措施。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为煤化工行业生化系统污泥膨胀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和生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废水 生化处理 污泥膨胀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聚乙烯装置高压循环系统结垢的原因分析及改进
20
作者 折军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某公司25万吨/年管式法高压聚乙烯装置(又称管式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高压循环系统中循环乙烯与熔融聚合物不能有效地分离,同时产生大量的低分子聚合物,从而产生换热器结垢的现象,对装置的长周期运行影响较大。本文主要阐述了高压循环系... 某公司25万吨/年管式法高压聚乙烯装置(又称管式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高压循环系统中循环乙烯与熔融聚合物不能有效地分离,同时产生大量的低分子聚合物,从而产生换热器结垢的现象,对装置的长周期运行影响较大。本文主要阐述了高压循环系统结垢的危害、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对控制结垢现象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聚乙烯 高压循环系统 聚合物 结垢 除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