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域本土化特色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思路
1
作者 邱瑾 《花卉》 2025年第11期10-12,共3页
为增强公园景观的效果,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地域本土特色。因此,深入剖析地域本土特色文化的内涵,探讨乡土植物应用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生态、景观与文化优势,从空间布局、文化主题营造、功能分区优化3个角度,解析不... 为增强公园景观的效果,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地域本土特色。因此,深入剖析地域本土特色文化的内涵,探讨乡土植物应用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生态、景观与文化优势,从空间布局、文化主题营造、功能分区优化3个角度,解析不同类型的乡土植物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为打造兼具生态价值与文化底蕴的城市公园提供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本土化特色 城市公园 景观设计 乡土植物 生态文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都市郊野农林湿复合生态空间设计——以上海金山区友好村农林水乡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盛世雯 陈雪初 +2 位作者 聂晓钟 潘丽琴 夏菁 《园林》 2022年第6期74-81,共8页
农林湿复合设计整合农用地周边林地、湿地,充分发挥水质净化作用与生物栖息地效应,更好恢复乡村生态空间的水肥内生循环。以上海农林水乡为例,运用生态空间复合设计理念,改造农田周边林下空间,引种乡土湿生植物及乡土乔灌木,导入生物通... 农林湿复合设计整合农用地周边林地、湿地,充分发挥水质净化作用与生物栖息地效应,更好恢复乡村生态空间的水肥内生循环。以上海农林水乡为例,运用生态空间复合设计理念,改造农田周边林下空间,引种乡土湿生植物及乡土乔灌木,导入生物通道,营造湿地林、植物浅塘,依次构建生态净化功能的前置库、水耕区、清水涵养区、水上森林区、林间湿地区等单元,形成完整农林湿复合生态系统。农林水乡工程的成功实践为大都市郊野空间生态修复和农田退水污染控制等类似项目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湿复合 水质净化 生物栖息地 多级人工湿地 近自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城市园林花卉种植设计及养护
3
作者 檀静 《花卉》 2021年第22期117-118,共2页
城市园林能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满足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与审美诉求,提升国民的生活品质。而花卉种植养护与设计是强化城市园林审美功能、绿化功能、人文功能的基本举措,能够激活城市园林的内生活力。在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花卉种植设... 城市园林能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满足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与审美诉求,提升国民的生活品质。而花卉种植养护与设计是强化城市园林审美功能、绿化功能、人文功能的基本举措,能够激活城市园林的内生活力。在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花卉种植设计与养护逐渐成为城市园林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优化城市园林的外在机理,突出园林的艺术价值。然而在探究花卉种植设计与养护策略前,我们需要对花卉种植的内涵与种类进行全面而清晰地探究,以期提升园林花卉种植设计与养护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园林 花卉种植 设计及养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泥量与含水率对三峡库区花岗岩风化砂细集料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杨世文 苏爱军 +1 位作者 刘孟 林世权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13799-13806,共8页
为了研究含泥量和含水率的变化对三峡库区花岗岩细集料强度特性的影响,通过控制含泥量和含水率的变化,采用四联式电动直剪仪在四个不同垂直应力下进行16组直剪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风化砂细集料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和含泥量的增加表现为... 为了研究含泥量和含水率的变化对三峡库区花岗岩细集料强度特性的影响,通过控制含泥量和含水率的变化,采用四联式电动直剪仪在四个不同垂直应力下进行16组直剪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风化砂细集料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和含泥量的增加表现为不同程度地减小;细集料的内摩擦角随含泥量的增大而减小,当含水率为15%时,含水率对内摩擦角不再具有明显的影响;而黏聚力随含泥量的增大而增加,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花岗岩风化砂细集料的内摩擦角在20.9°~24.9°变化,黏聚力在6.4 kPa^21.3 kPa变化。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地基或路基工程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风化砂 含泥量 含水率 抗剪强度 基质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余震作用下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靳天姣 王纯 +2 位作者 于海丰 郝贵强 李志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4-212,共9页
为研究余震对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钢框架-拉链柱式中心支撑结构和传统钢框架-人字形中心支撑结构为例,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对2种结构在主余震、主震作用下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对比了2种结构地震易损性差异,根据抗... 为研究余震对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钢框架-拉链柱式中心支撑结构和传统钢框架-人字形中心支撑结构为例,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对2种结构在主余震、主震作用下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对比了2种结构地震易损性差异,根据抗倒塌储备系数评价了2种结构的抗倒塌性能。结果表明:余震会增加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其影响程度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变大而增加;与人字形中心支撑结构相比,拉链柱式中心支撑结构在高强度地震下处于重度损伤和倒塌2种极限状态时的失效概率更低,抗倒塌储备系数更大,抗倒塌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余震 中心支撑结构 失效概率 地震易损性 抗倒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区划图双参数调整对剪力墙结构土建成本的影响
6
作者 张波 陈学良 +2 位作者 杨晓宁 邱利军 李宗超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9-345,共7页
考虑到《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2016),提出了双参数调整原则,即对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周期进行同时调整,以确定设计地震动反应谱,这势必会增加结构的土建成... 考虑到《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2016),提出了双参数调整原则,即对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周期进行同时调整,以确定设计地震动反应谱,这势必会增加结构的土建成本。因此,基于Ⅱ类场地,对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 g)的剪力墙结构在不同场地类别下的地震动参数进行推导。采用单一控制变量法,对某12层剪力墙结构按不同抗震设防烈度和不同场地类别进行设计,使其满足规范最低标准,计算相应的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用量;根据现时市场定额,比较分析单一地震动参数变化时的土建成本,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反应谱特征周期 剪力墙结构 抗震设防烈度 场地类别 土建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RP型材-木组合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7
作者 黄鹏 于海丰 +2 位作者 冯佳勋 郝贵强 李志强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0-570,共11页
针对目前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GFRP)-木组合梁组合形式单一、材料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了板型GFRP-木组合梁、槽型GFRP-木组合梁和倒T型GFRP-木组合梁3种组合形式,以GFRP生产工艺、组合截面形式为参... 针对目前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GFRP)-木组合梁组合形式单一、材料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了板型GFRP-木组合梁、槽型GFRP-木组合梁和倒T型GFRP-木组合梁3种组合形式,以GFRP生产工艺、组合截面形式为参数变量,设计制作了6组受弯试验梁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GFRP-木组合梁按破坏现象可分为受拉区GFRP和木材被拉断、受压区木材褶皱失稳、组合梁纵向剪切破坏3种;GFRP-木组合梁较基准木梁和基准GFRP梁极限承载力平均提高了67.04%和26.43%,组合效应显著,其中以槽型GFRP-木组合梁的组合效果最优,但处于梁腹部的缺陷对组合梁刚度和强度的削弱不可忽略。研究结果丰富了GFRP-木组合梁的截面形式及制作方式,提升了组合梁的组合效果,可为同类型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结构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木材 组合梁 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剪切波速剖面V_(S30)估算模型研究
8
作者 张肖 张合 +1 位作者 云萌 汪飞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1-408,共8页
本文基于雄安新区起步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435个钻孔剖面数据,选取其中300个钻孔剖面进行回归分析,利用剩余的135个钻孔剖面数据进行模型可靠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钻孔剖面深度小于15 m时,Boore等模型明显低估了V_(S30);当深... 本文基于雄安新区起步区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435个钻孔剖面数据,选取其中300个钻孔剖面进行回归分析,利用剩余的135个钻孔剖面数据进行模型可靠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钻孔剖面深度小于15 m时,Boore等模型明显低估了V_(S30);当深度小于10 m时,本研究中对数线性模型、对数二次模型、对数三次模型存在约3%的低估现象;对数三次模型相对误差、残差标准差均较小,因此,对数三次模型更适用于估算雄安新区缺乏钻孔资料或钻孔剖面深度未达30 m的V_(S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等效剪切波速 回归分析 估算模型 V_(S30) 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风景园林中污染修复现存困境与优化措施
9
作者 李义宾 《花卉》 2025年第18期169-171,共3页
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城市风景园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构成要素,其建设得以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不过,在城市发展进程里,因工业生产、垃圾堆积、不科学的土地使用等因素,大量污染场... 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城市风景园林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构成要素,其建设得以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不过,在城市发展进程里,因工业生产、垃圾堆积、不科学的土地使用等因素,大量污染场地得以形成,这类场地既对城市景观造成影响,又危害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生态修复作为处理污染场地问题的有效方式,借助生态学原理与工程技术手段的运用,恢复与重建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达到稳定、健康且可持续的状态。为此,对城市风景园林中污染场地生态修复现存的困境与优化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风景园林 污染场地 生态修复 困境 优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