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生通识教育与复合人才培养协调的实证研究——基于中科院知识产权教育的调查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朝 师洪波 张靖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39-44,共6页
近年来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出台,赋予了高校特殊而关键的责任,同时也提出了值得关注的问题:研究生通识教育与国家战略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协调。实证研究发现,由于缺乏本科的先有教育,研究生的知识产权通识教育需要承担本科和研究生两个阶... 近年来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出台,赋予了高校特殊而关键的责任,同时也提出了值得关注的问题:研究生通识教育与国家战略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协调。实证研究发现,由于缺乏本科的先有教育,研究生的知识产权通识教育需要承担本科和研究生两个阶段的知识传授任务,是中国研究生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因此"通达民情,化育人心"的基础意识培育仍然是研究生阶段通识教育的重点。同时,在研究生通识教育中引入专业教育方法,尤其是对话式的案例教学方法,是通识教育协调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此外,知行合一是重要的协调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复合人才 知识产权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后党加强对科学事业领导的实现过程——以中国科学院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向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8-155,共8页
建国后,加强党对科学事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既定方针。中国科学院是发展科学事业的中坚力量,建院初期,相对于院行政领导集体的显赫地位,院党组成员的社会影响力明显较弱,难以实现对科学事业的领导。因此,中央不断通过外调高级别行政... 建国后,加强党对科学事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既定方针。中国科学院是发展科学事业的中坚力量,建院初期,相对于院行政领导集体的显赫地位,院党组成员的社会影响力明显较弱,难以实现对科学事业的领导。因此,中央不断通过外调高级别行政干部充实中国科学院党组,张稼夫和张劲夫先后担任党组书记。通过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党的会议制度,落实秘书长制度等系列举措,逐步实现了党对科学事业的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中国科学院 张稼夫 张劲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工科硕士生健康理念及行为调查研究——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孟艳霞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3-149,共7页
研究生作为我国科研的核心,其身体健康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1117名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健康理念及行为调查发现,他们在日常生活方式和学习中理念行为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有其具体体现,如就餐习惯不合理、作息不规律等。同时,通过调查了... 研究生作为我国科研的核心,其身体健康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1117名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健康理念及行为调查发现,他们在日常生活方式和学习中理念行为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有其具体体现,如就餐习惯不合理、作息不规律等。同时,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其身体健康的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理工科研究生应该合理饮食、加强锻炼、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学校也要注意建立相应的健康管理监督制度,建立长效的生活方式防御机制,以便改善研究生身体素质,促进研究生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科硕士研究生 健康行为理念 现状调查 影响因素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后学院科学背景的协同创新理论分析新框架
4
作者 白惠仁 许为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1,共5页
科学发展的产业化与国家化导致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转变,并使后学院科学成为现代科学的主流形态。后学院科学的本质特征是政府、企业与科学家成为科学活动的共同主体。主体的多元化从根本上决定了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创新必须协同进行。... 科学发展的产业化与国家化导致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转变,并使后学院科学成为现代科学的主流形态。后学院科学的本质特征是政府、企业与科学家成为科学活动的共同主体。主体的多元化从根本上决定了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创新必须协同进行。协同创新的基本方式是政府、企业与科学家多主体间活跃的、制度化的协商实践,它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资源优化配置手段。只有实现了协同创新,才有可能建成创新型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学院科学 协同创新 创新型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什地区明清时期建筑琉璃砖制作工艺的科技分析
5
作者 徐思雯 艾力江·艾沙 杨益民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1,共10页
琉璃构件是古代建筑上的重要装饰,在中国与中亚、西亚各地广泛使用。喀什地区位于新疆西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其诸多高等级建筑外表以各色琉璃砖作为装饰。本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对喀什地区明清时期琉璃砖进行... 琉璃构件是古代建筑上的重要装饰,在中国与中亚、西亚各地广泛使用。喀什地区位于新疆西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其诸多高等级建筑外表以各色琉璃砖作为装饰。本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对喀什地区明清时期琉璃砖进行分析,确定胎釉配方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琉璃砖胎体为当地取土,部分样品施加石膏或高硅质白色化妆土;釉层根据助熔剂类型可分为铅釉、碱釉和碱铅釉三种,与中亚的制釉工艺存在密切联系,是中外文化与技术交流的重要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 琉璃砖 X射线荧光光谱 叶尔羌 中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吐鲁番文书中的“草豉”考
6
作者 陈涛 艾力江·艾沙 蒋洪恩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26,共6页
综合传世文献、出土文书和植物形态学从功能、产地和植物性状3个角度对敦煌和吐鲁番文书中记载的“草豉”进行详细考证,研究发现“草豉”即为瘤果黑种草(Nigella glandulifera),唐五代时期主要被敦煌和吐鲁番先民用作药物和制饼、做粥... 综合传世文献、出土文书和植物形态学从功能、产地和植物性状3个角度对敦煌和吐鲁番文书中记载的“草豉”进行详细考证,研究发现“草豉”即为瘤果黑种草(Nigella glandulifera),唐五代时期主要被敦煌和吐鲁番先民用作药物和制饼、做粥时添加的调味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书 吐鲁番文书 传世文献 草豉 瘤果黑种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通用化学词汇演变概述
7
作者 吴晓斌 秦显韩 《化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97,共5页
19世纪中叶近代化学传入中国后,《化学鉴原》等早期化学译著构建了中国本土的通用化学词汇体系,此后几十年间一直被国内的化学译著沿袭。1900年前后,日本学者利用汉字创制的通用化学词汇经众多日译著作大规模传入中国。清末的最后几年中... 19世纪中叶近代化学传入中国后,《化学鉴原》等早期化学译著构建了中国本土的通用化学词汇体系,此后几十年间一直被国内的化学译著沿袭。1900年前后,日本学者利用汉字创制的通用化学词汇经众多日译著作大规模传入中国。清末的最后几年中,国内逐步形成了以日译词为主体的通用化学词汇体系,民国以后仍被使用。之后有个别词汇屡经调整,并最终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被确定下来,成为沿用至今的通用化学词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史 通用化学词汇 日译词汇 中日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自然科学院农林科技实践论略
8
作者 陈强强 王大明 《农业考古》 2018年第3期55-61,共7页
延安自然科学院开展过一系列的科技实践,生物系和农业系师生的农林科技实践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具体而言,农林科技实践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林科技研究,主要体现为森林科考与研究、水土保持研究、农场选择研究、农作物栽培研究及药用等植... 延安自然科学院开展过一系列的科技实践,生物系和农业系师生的农林科技实践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具体而言,农林科技实践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林科技研究,主要体现为森林科考与研究、水土保持研究、农场选择研究、农作物栽培研究及药用等植物研究;二是农林科技教学,这在学科建制和授课内容中有所体现;三是农林科技推广,主要体现为相应思想和政策的准备工作、对槐树庄群众饮水卫生的宣传教育及农技与良种推广活动。这些农林科技实践助力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为农林科技人才发挥才干搭建了平台,推动了现代农林科技在陕甘宁边区的传播,为新中国历练、培养及储备了农林科技人才,这是上述农林科技实践的历史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自然科学院 农林科技 实践 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RPA科研项目组织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49
9
作者 郝君超 王海燕 李哲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9,共4页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自成立起始终关注重大突破性、颠覆性科研项目,并在科技及军事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其独特的科研项目组织模式值得借鉴。分析了DARPA科研项目组织模式,探讨了其对于解决我国科研项目组织过程中政...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自成立起始终关注重大突破性、颠覆性科研项目,并在科技及军事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其独特的科研项目组织模式值得借鉴。分析了DARPA科研项目组织模式,探讨了其对于解决我国科研项目组织过程中政府定位不清、项目管理效率较低、成果产业化率不高等问题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项目管理 原始创新 项目组织模式 项目经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威的科学人文主义对后分析哲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孟建伟 刘红萍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107,共6页
杜威的科学人文主义深刻影响了后分析哲学的科学实践进路、文化实践进路和生活实践进路。通过创造性地吸收杜威的科学人文主义、后分析哲学的不同进路不仅修正和改变了传统分析哲学在元哲学观、本体论、认识论、真理论、方法论和文化观... 杜威的科学人文主义深刻影响了后分析哲学的科学实践进路、文化实践进路和生活实践进路。通过创造性地吸收杜威的科学人文主义、后分析哲学的不同进路不仅修正和改变了传统分析哲学在元哲学观、本体论、认识论、真理论、方法论和文化观等问题的重要立场,而且还在自我更新和自我超越的过程中揭示了科学实践、文化实践和生活实践之间的紧密关联。杜威的科学人文主义在后分析哲学的未来发展中还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科学人文主义 后分析哲学 科学实践 文化实践 生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伦·拉文·宾太空美术作品中的科学英雄主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詹琰 田松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2-126,共5页
艾伦·拉文·宾是美国宇航员,也是第四个踏上月球的人,退役后成为太空美术家。他是美国阿波罗计划的亲历者,也是其描述者;是科学主义意识形态下的太空英雄,又是太空英雄形象的塑造者。科学主义意识形态使古老的英雄主义呈现出... 艾伦·拉文·宾是美国宇航员,也是第四个踏上月球的人,退役后成为太空美术家。他是美国阿波罗计划的亲历者,也是其描述者;是科学主义意识形态下的太空英雄,又是太空英雄形象的塑造者。科学主义意识形态使古老的英雄主义呈现出新的面貌:科学英雄主义。而艾伦·拉文·宾的作品表现了浓郁的科学英雄主义精神。人类以科学和技术为武器,征服自然,进而征服太空。但是作为个体,在艾伦·拉文·宾的潜意识里,又隐藏了担忧与恐惧,这在其作品中同样有所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英雄主义 太空美术 艾伦·拉文·宾 科学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格曼的人文主义科学观及其技术融合 被引量:2
12
作者 漆捷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3-348,共6页
伯格曼的科学观是从人文主义视角探讨科学本质及其解释方法,他认为科学是通过微观层面揭示事物本质并获得可实证、可检验结果。其科学实在论是一种兼容理论,既包括科学属性的研究对象,也包括非科学属性的诗性、生活语言、道德体验等人... 伯格曼的科学观是从人文主义视角探讨科学本质及其解释方法,他认为科学是通过微观层面揭示事物本质并获得可实证、可检验结果。其科学实在论是一种兼容理论,既包括科学属性的研究对象,也包括非科学属性的诗性、生活语言、道德体验等人文因素;科学解释世界的方法呈现多元化;技术实践活动基于科学理论展开,科学与技术融合的重要方式是形成为公众所接受的新世界观。通过系统考察伯格曼科学观及其与技术的关系,讨论其理论的重要启示,并从科学实在论的涵盖范围、科学与技术关系等方面分析其观点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格曼 科学观 实在论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实在论研究概况(1983~2013)——一个科学计量学的考察
13
作者 肖显静 毕丞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8-228,239,共11页
检索并统计“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相关论文(1983-2013),得到“××实在论”研究有效文献419篇。对上述有效文献进行年度刊文量统计,表明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对所涉及的有效文献进行“科学实在论”类别统计,得到每种科学实在论... 检索并统计“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相关论文(1983-2013),得到“××实在论”研究有效文献419篇。对上述有效文献进行年度刊文量统计,表明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对所涉及的有效文献进行“科学实在论”类别统计,得到每种科学实在论首次提及时间(开始研究时间)、年度新提及的科学实在论的种类数量及其总体变化趋势。进一步统计每种科学实在论研究所涉论文总篇数以及年度刊发论文数,分别得到它们的关注度和研究的连续性。最后,结合上述研究以及各种科学实在论的内涵,得到中国国内科学实在论的研究特点及其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科学实在论 研究类别 关注度 连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客观性的历史建构——科学哲学视域中的历史认识论
14
作者 郝苑 孟建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105,共6页
在尼采的视角主义和福柯的主体解释学等欧陆哲学的影响下,历史认识论结合观念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历史语境,考察了科学客观性的概念的历史建构过程,加深了人们对科学实践的复杂性的认识,并为科学哲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 在尼采的视角主义和福柯的主体解释学等欧陆哲学的影响下,历史认识论结合观念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历史语境,考察了科学客观性的概念的历史建构过程,加深了人们对科学实践的复杂性的认识,并为科学哲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论 科学客观性 推理的风格 认知德性 视角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非科技合作的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晓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2-146,共5页
科技合作是中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中非科技合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了新时期中非科技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科技能力建设是中非科技合作的生命力,并提出以科技能力建设为核心、将科技人才和科技政策作为合作重点、... 科技合作是中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中非科技合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了新时期中非科技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科技能力建设是中非科技合作的生命力,并提出以科技能力建设为核心、将科技人才和科技政策作为合作重点、加强旗舰项目合作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关系 科技合作 分析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初期的跨国科学竞争——以法国古生物学调查团的缘起为中心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琦 陈蜜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3,共23页
地质学是民国初期最早实现建制化的现代学科。在当时人类起源中亚假说的影响下,中国北方地区成为各国竞相寻找早期人类遗迹的竞技场,其中以瑞典、美国和法国最为活跃。本文围绕法国古生物学调查团的筹建和考察过程,以展现复杂的跨国科... 地质学是民国初期最早实现建制化的现代学科。在当时人类起源中亚假说的影响下,中国北方地区成为各国竞相寻找早期人类遗迹的竞技场,其中以瑞典、美国和法国最为活跃。本文围绕法国古生物学调查团的筹建和考察过程,以展现复杂的跨国科学活动,以及随之产生的优先权之争;分析丁文江如何在科学竞争中争取主动权,并探讨法国地质学家如何在国际竞争的学术环境中利用教会网络,参与到中国地质学的早期发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古生物学调查团 丁文江 桑志华 德日进 安特生 优先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科普奖励制度中的组织行为体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晨一 诸葛蔚东 傅一程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9-178,共10页
在日本的科普奖励制度中,各种类型的法人团体和组织成为制度运行的核心。本研究通过对日本现有科普奖项的案例研究,全方位回顾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设立的各类科普奖项,讨论国家、企业、学会三类组织行为体在科普奖励制度中的分工与整合行... 在日本的科普奖励制度中,各种类型的法人团体和组织成为制度运行的核心。本研究通过对日本现有科普奖项的案例研究,全方位回顾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设立的各类科普奖项,讨论国家、企业、学会三类组织行为体在科普奖励制度中的分工与整合行为,分析科普奖励制度实施后取得的成效,并由此从日本经验中获得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科普奖励 组织行为体 科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中的学术传统及其培植路径 被引量:4
18
作者 尚智丛 谈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8-133,共6页
学术传统是指从事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学术团体或研究机构的共同体成员在长期持续的学术活动中,培育、积累并延传下来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共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气质,具有积累性、默会性、局域性和易失性等特征。历史上诺贝尔奖获... 学术传统是指从事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学术团体或研究机构的共同体成员在长期持续的学术活动中,培育、积累并延传下来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共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气质,具有积累性、默会性、局域性和易失性等特征。历史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群落”现象表明,一个学术团体或研究组织内部优良的学术传统,对于科研人员的研究活动和诺贝尔奖成果的培育起着决定性影响。学术传统的积累和传承是缓慢的持续过程,需要的是师傅带徒弟般的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的耐心。学术传统可以在国家、大学和研究机构三个层面,通过环境营造、传承、借鉴、建构、创新等途径自觉主动地加以培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学术传统 诺贝尔奖 培植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探中国科技图书研究的历史维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思睿 詹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前,以“科技图书/科技类图书”为关键词,在CSSCI期刊中进行检索发现,相关研究尚以实务研究为主。学者周蔚华指出,编辑出版学科应“史、论、用”相结合,兼备历史底蕴、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由此,文章首先对中国科技图书研究的历史维度... 目前,以“科技图书/科技类图书”为关键词,在CSSCI期刊中进行检索发现,相关研究尚以实务研究为主。学者周蔚华指出,编辑出版学科应“史、论、用”相结合,兼备历史底蕴、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由此,文章首先对中国科技图书研究的历史维度进行了集中考察,对中国科技图书史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开展研究的具体方法和路径进行分析,旨在从图书出版角度激活科技发展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图书 出版史 科技史 科技与社会 科学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进路中对发现和发明的新认识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伯聪 《哲学分析》 CSSCI 2023年第3期118-129,198,共13页
发现可划分为科学发现和生产生活发现两大类型,二者各有自身特性和重要的社会功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心理动力分别是科学家无功利的好奇心和发明家为他人和社会求功利的责任心。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在起点、终点和过程上,在成果的作... 发现可划分为科学发现和生产生活发现两大类型,二者各有自身特性和重要的社会功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心理动力分别是科学家无功利的好奇心和发明家为他人和社会求功利的责任心。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在起点、终点和过程上,在成果的作用方式与功效影响上有许多重大区别。发现和发明的哲学研究要涉及所与与给予、想象与图式法、认识论与本体论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现 生产生活发现 发明 给予 想象 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