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阻隔聚乳酸/蒙脱土薄膜的制备及其在冷鲜羊肉包装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钟生 张元 +4 位作者 刘敏 寇竟邦 白嘉鑫 董同力嘎 云雪艳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1-150,共10页
目的开发一种具有优异阻隔性能,并适用于冷鲜羊肉保鲜的可降解绿色食品包装。方法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辅助分散蒙脱土(MMT)并形成稳定悬浮液,通过真空抽滤诱导MMT片层水平排列,随后借助壳聚糖(CS)将MMT阻隔层固着于PLLA基底,制... 目的开发一种具有优异阻隔性能,并适用于冷鲜羊肉保鲜的可降解绿色食品包装。方法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辅助分散蒙脱土(MMT)并形成稳定悬浮液,通过真空抽滤诱导MMT片层水平排列,随后借助壳聚糖(CS)将MMT阻隔层固着于PLLA基底,制备高阻隔聚乳酸/蒙脱土(PLLA/CS/MC)薄膜。分析了薄膜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阻隔性能,并评估其在冷鲜羊肉保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MMT片层的部分插层和定向排列使PLLA/CS/MC薄膜实现了超高的阻隔性能(OTR<0.008 cm^(3)/(m^(2)·d))和紫外阻隔能力,同时保持了中等的透明度(56.8%)。力学性能测试也表明,阻隔层并未对PLLA的力学性能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在冷鲜羊肉保鲜实验中,PLLA/CS/MC薄膜组呈现最低的腐败速率,贮藏25 d后菌落总数为5.95 lg(CFU/g),硫代巴比妥酸含量为0.98 mg/kg,挥发性盐基总氮含量为19.47 mg/100 g,pH值为5.85,冷鲜羊肉还处于二级鲜度。结论PLLA/CS/MC薄膜在冷鲜羊肉食品包装应用中有效减缓了冷鲜羊肉贮藏期间各项指标的腐败速率,使冷鲜羊肉的货架期延长至25 d,为提高PLLA薄膜阻隔性能及其在冷鲜羊肉包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PLLA) 蒙脱土(MMT) 高阻隔 可降解 冷鲜羊肉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胶体和包装方式对预制面条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郝旭东 云雪艳 +4 位作者 吴逸岚 刘霖泽 杜佳慧 张运玖 董同力嘎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3-104,共12页
目的旨在进一步改善预制面条的品质,为探索适合的包装方式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0.03%沙蒿胶与不同添加量的葵花果胶复配胶体制作预制面条,结合气调和真空包装方式进行冷藏,探究复配胶体和包装方式对预制面条冷藏后复煮品质的影响。结... 目的旨在进一步改善预制面条的品质,为探索适合的包装方式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0.03%沙蒿胶与不同添加量的葵花果胶复配胶体制作预制面条,结合气调和真空包装方式进行冷藏,探究复配胶体和包装方式对预制面条冷藏后复煮品质的影响。结果通过响应面实验,以冷藏复煮后的最大拉伸力作为响应值,基于小麦粉质量确定预制面条的最佳制作工艺如下:葵花果胶添加量为0.35%,加水量为40%,和面时间为15 min,其最大拉伸力为1.157 N;经工艺优化的预制面条在气调包装下冷藏至第7天复煮时,最佳工艺组感官评分为73.9,其微观结构更加致密,断条率仅为20.0%,硬度为1888 g,咀嚼度为124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气调包装可以有效抑制预制面条中微生物的生长,降低微生物过度繁殖对其拉伸、质构特性的不利影响,在第7天时菌落总数未超过4.0 lg CFU/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调包装可作为预制面条冷藏的最佳包装方式,复配胶体有效改善了预制面条的面筋网络结构,提高了面条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果胶 沙蒿胶 预制面条 包装方式 复煮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驼胎盘抗氧化肽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琪 何静 吉日木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4-242,共9页
该研究以骆驼胎盘为原料,筛选蛋白酶及其抗氧化肽的最佳制备条件,再通过超滤分离出不同分子质量的骆驼胎盘抗氧化肽,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以木瓜蛋白酶酶解骆驼胎盘,以水解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试验... 该研究以骆驼胎盘为原料,筛选蛋白酶及其抗氧化肽的最佳制备条件,再通过超滤分离出不同分子质量的骆驼胎盘抗氧化肽,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以木瓜蛋白酶酶解骆驼胎盘,以水解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制备骆驼胎盘抗氧化肽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57.5℃,酶添加量4770 U/g,酶解pH 6.3,此条件下水解度达到42.21%;骆驼胎盘抗氧化肽在高温、弱酸性和中性环境中活性保持稳定,碱性条件下抗氧化能力降低。经过胃肠蛋白酶消化后,DPPH自由基清除率先上升4.63%后下降,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显著提升2.21%(P<0.05),该研究可为骆驼胎盘抗氧化肽在生产加工和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胎盘 抗氧化肽 工艺优化 体外抗氧化活性 稳定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对脱脂驼乳乳蛋白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4
作者 王涛 王丹琳 +1 位作者 何静 吉日木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95-201,共7页
本研究探讨4种不同热处理(65 ℃/30 min(T1)、85 ℃/15 s(T2)、120℃/15 s(T3)、135 ℃/5 s(T4))脱脂驼乳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变化,对驼乳蛋白粒径、Zeta电位、浊度、二级结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 本研究探讨4种不同热处理(65 ℃/30 min(T1)、85 ℃/15 s(T2)、120℃/15 s(T3)、135 ℃/5 s(T4))脱脂驼乳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变化,对驼乳蛋白粒径、Zeta电位、浊度、二级结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图谱、三级结构、表面疏水性、游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驼乳蛋白粒径变大,Zeta电位绝对值变小,浊度升高。热处理对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有显著影响,使驼乳蛋白的α-螺旋和β-转角相对含量减少,β-折叠和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增多。与未加热驼乳蛋白相比,T3热处理对驼乳蛋白的粒径、Zeta电位、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影响最大。SDS-PAGE图谱显示随着加热温度升高,脱脂乳可溶性乳清蛋白条带越来越浅。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观察结果显示,热处理使蛋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聚集,T3和T4热处理使驼乳蛋白产生了较大的聚合物。T1和T2热处理条件下的驼乳蛋白主要通过二硫键形成聚合物,但是随着加热温度升高,T3和T4热处理条件下驼乳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形成游离巯基,驼乳蛋白内部的疏水基团暴露出来。综上,不同热处理使驼乳蛋白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发生不同程度变化,这些变化对驼乳稳定性产生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生产液态驼乳的工艺参数和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驼乳蛋白 理化性质 蛋白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酶提取技术对驼皮源胶原蛋白降解及其活性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何静 史睿 吉日木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53-159,共7页
该研究基于模拟胃肠道消化,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粒径分布、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表征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和传统酶法提取获得的胶原蛋白水解特征。进一步结合分子对接虚拟筛选具有结合潜力的活性肽并探讨其与靶蛋白的结... 该研究基于模拟胃肠道消化,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粒径分布、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表征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和传统酶法提取获得的胶原蛋白水解特征。进一步结合分子对接虚拟筛选具有结合潜力的活性肽并探讨其与靶蛋白的结合位点及作用方式。结果表明,超声辅助酶提取技术能促进驼皮胶原蛋白的降解,其肽段的分子质量集中在500~1500 Da。经过虚拟筛选技术确定超声辅助酶法提取技术能够产生更多潜在的活性肽段,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为主。基于分子对接技术获得可能最具潜力的ACE抑制肽LSFLF,该肽通过与ACE活性部位的关键氨基酸残基形成分子间相互作用而产生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驼皮深加工与活性肽的鉴定和制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辅助酶法 驼皮胶原蛋白 胃肠道消化 虚拟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阿拉善双峰驼肉营养与食用品质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孙树远 刘玥如 +1 位作者 何静 吉日木图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9-123,共15页
驼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且具有一定药用价值,一直是肉品营养研究的重要对象。为了探究阿拉善双峰驼肉的品质特性,测定了阿拉善双峰驼胴体的上脑、里脊、外脊、眼肉、骆驼霖、辣椒条、胸肉、臀肉、米龙、大黄瓜条、小黄瓜条、腹肉... 驼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且具有一定药用价值,一直是肉品营养研究的重要对象。为了探究阿拉善双峰驼肉的品质特性,测定了阿拉善双峰驼胴体的上脑、里脊、外脊、眼肉、骆驼霖、辣椒条、胸肉、臀肉、米龙、大黄瓜条、小黄瓜条、腹肉和腱子肉在内的13个分割部位肉的营养成分和食用品质。结果表明:双峰驼不同部位肉品质特性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脂肪酸与氨基酸的含量及分布、熟肉率、保水性、色泽以及硬度、嫩度等方面。其中外脊的脂肪酸种类最为丰富,腹肉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与羊肉、马肉和牦牛肉相比,双峰驼肉中的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更接近FAO/WHO的推荐标准,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也更高。进一步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双峰驼不同部位肉营养品质较其他畜禽肉差异较小,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与分布更均匀。眼肉的熟肉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辣椒条的保水性最好且色泽鲜艳,L*值和a*值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臀肉、大黄瓜条硬度最大,嫩度较差,咀嚼性高;米龙部位保水性较差,色泽较暗,但弹性较好。研究结果旨在为骆驼肉的加工及销售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驼 不同部位 营养品质 肉用品质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