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米尔盘羊食性与肠道微生物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丽娇 迪拉拉·托留 +3 位作者 徐文轩 吴永杰 汪沐阳 杨维康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9-643,共15页
肠道微生物对宿主代谢和环境适应有重要影响,其种类组成主要受宿主食物组成与进化遗传的影响。开展野生动物肠道微生物和食性研究有助于揭示肠道微生物如何提高宿主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可为濒危动物保护提供指导。采集暖季与冷季各12... 肠道微生物对宿主代谢和环境适应有重要影响,其种类组成主要受宿主食物组成与进化遗传的影响。开展野生动物肠道微生物和食性研究有助于揭示肠道微生物如何提高宿主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可为濒危动物保护提供指导。采集暖季与冷季各12份帕米尔盘羊(Ovis ammon polii)的新鲜粪样,利用DNA宏条形码技术和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帕米尔盘羊冷暖季的食物与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其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帕米尔盘羊共采食36科57属植物,其冷暖季食物组成具有显著差异,但主要食物均为蔷薇科(Rosaceae)与苋科(Amaranthaceae)植物。帕米尔盘羊冷季营养生态位宽度为3.18,暖季为2.94。该种肠道微生物α多样性与β多样性均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多种食物与肠道微生物丰度呈现显著相关性。帕米尔盘羊肠道微生物随着其食物组成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肠道微生物功能预测显示,宿主在食物缺乏的冷季酯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蛋白质消化与吸收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这有助于宿主更有效地利用氮和能量沉积,提高了盘羊在严酷冬季的适应能力。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高原生态系统野生动物与其肠道微生物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濒危物种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盘羊 DNA宏条形码技术 16S rRNA 食性 肠道微生物 新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大天鹅冬季适宜生境预测与保护空缺分析
2
作者 严晗 孙刚 +3 位作者 马雪君 王克春 杨维康 徐峰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987-4999,共13页
大天鹅是大中型迁徙水鸟的代表物种,开展新疆大天鹅冬季适宜生境预测和保护空缺分析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生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23年新疆大天鹅冬季分布数据,结合气候、人为干扰、土地利用等因素,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预... 大天鹅是大中型迁徙水鸟的代表物种,开展新疆大天鹅冬季适宜生境预测和保护空缺分析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生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23年新疆大天鹅冬季分布数据,结合气候、人为干扰、土地利用等因素,运用最大熵(MaxEnt)模型预测大天鹅冬季适宜生境,并进行保护空缺分析,探讨现有保护地体系对新疆越冬大天鹅的保护成效。结果表明:大天鹅在新疆冬季适宜生境共有65359 km^(2),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巴州和北部的塔城、阿勒泰,伊犁等地;影响大天鹅冬季生境适宜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土地利用类型、距水体距离、bio7(气温年范围)、距耕地距离、bio3(等温性)和距河道距离。目前以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等为主的保护地体系共覆盖大天鹅越冬适宜生境10304 km^(2),占适宜生境总面积的15.77%,存在较大保护空缺,且主要集中在保护区难以覆盖的人口密度集中的区域。基于以上结果,本文建议在加强对现有保护体系内的大天鹅进行严格保护和管理的基础上,探索通过尽量减少人为干扰,适当补充食物等方式对保护体系外的越冬大天鹅进行有效保护管理,以便大天鹅等珍稀濒危鸟类能在新疆顺利过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天鹅 生境适宜性 最大熵(MaxEnt)模型 土地利用 保护空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和季节对天山马鹿日活动节律的影响
3
作者 马雪君 高峰 +4 位作者 穆玉琴 严晗 王克春 杨维康 徐峰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8-377,共10页
动物的活动节律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反映了其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是评估动物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通过红外相机监测技术,结合核密度曲线、重叠度分析及Wilcoxon检验,深入探讨了性别和季节对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治区级... 动物的活动节律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反映了其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是评估动物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通过红外相机监测技术,结合核密度曲线、重叠度分析及Wilcoxon检验,深入探讨了性别和季节对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马鹿天山亚种(天山马鹿)(Cervus elaphus songaricus)活动节律和活动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天山马鹿在春、夏、秋季展现出典型的晨昏型活动节律,即在清晨和傍晚时段各有一个活动高峰,而在冬季则呈现出三峰型活动节律;(2)雌性和雄性马鹿的日活动节律和活动强度并无显著性差异;(3)在不同季节中,雌性和雄性马鹿的活动节律和活动强度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雌性马鹿的活动节律在不同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除了夏季与秋季,其余季节间的活动强度皆有显著差异。相较而言,雄性马鹿在冬季的活动强度显著低于其他季节,而其他季节之间则无显著差异。雌、雄性马鹿在繁殖过程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及食物供应的变动可能是影响其活动节律的主要因素。上述研究结果揭示该保护区内天山马鹿的日活动节律显著受到季节影响,而性别影响不显著,为保护区内马鹿的保护与管理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峰 日活动节律 核密度估计法 活动强度 马鹿天山亚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阜康阿魏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 被引量:8
4
作者 杨磊 曹秋梅 +1 位作者 冯缨 李文军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58,共8页
明确珍稀濒危小种群阜康阿魏(Ferula fukanensis)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是对其制定有效的保护和管理策略的基础和前提。本研究基于10对多态性好且可以稳定扩增的SSR引物对来源于3个居群87个珍稀濒危植物阜康阿魏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 明确珍稀濒危小种群阜康阿魏(Ferula fukanensis)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是对其制定有效的保护和管理策略的基础和前提。本研究基于10对多态性好且可以稳定扩增的SSR引物对来源于3个居群87个珍稀濒危植物阜康阿魏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种群的阜康阿魏具有相对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_(S))为0.514,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_(T))为0.516,观测杂合度(H_(o))为0.881,期望杂合度(H_(e))为0.512,香农信息指数(I)为0.836,多态位点百分率(P_(PB))为100%,遗传分化程度较低(F_(st)=0.007),95.9%的变异发生在居群内,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66.7%的居群遭遇了遗传瓶颈。结果表明,阜康阿魏遗传变异丰富,有较高的进化潜力。结合该种野外种群现状,建议建立保护区,开展就地保护,并加强引种和人工繁育等迁地保护措施,辅助阜康阿魏保育。本研究可为阜康阿魏植物资源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康阿魏 濒危物种 小种群 遗传多样性 保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