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视野下的艺术学科建设与文化艺术学术体系建构--2019首届中国-东盟文化艺术研究学术峰会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晓萍 张茂铃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5-228,共4页
2019年11月16日,由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主办的“2019首届中国-东盟文化艺术研究学术峰会”在成都望江宾馆和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凤凰山校区成功举办。国内著名艺术院校校长、“985”高校艺术学院院长、艺术学科领域专家和国内外学... 2019年11月16日,由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主办的“2019首届中国-东盟文化艺术研究学术峰会”在成都望江宾馆和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凤凰山校区成功举办。国内著名艺术院校校长、“985”高校艺术学院院长、艺术学科领域专家和国内外学者将近两百人与会,共同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艺术学科建设与比较视野下的文化艺术研究学术体系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院校 艺术学科建设 比较视野 成都大学 领域专家 艺术学院院长 艺术学术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互鉴视野下“图像环路”与英语世界的中国艺术史书写
2
作者 佘国秀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64-74,共11页
“图像环路”是意大利历史学家卡洛·金兹堡在图像证史中提出的历史学术语,这一源自历史学的术语被西方历史学家、艺术史学家引入中国艺术史的研究领域,经艺术史家柯律格等人的研究实践,实现了从作为现象呈现的“图像环路”到作为... “图像环路”是意大利历史学家卡洛·金兹堡在图像证史中提出的历史学术语,这一源自历史学的术语被西方历史学家、艺术史学家引入中国艺术史的研究领域,经艺术史家柯律格等人的研究实践,实现了从作为现象呈现的“图像环路”到作为观看之道的“图像环路”的转变。这一艺术史观察视野使20世纪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书写超越了材料主义分类宰制的局面,有利于在全球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的视野中为中国艺术史书写开创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互鉴 图像环路 图像证史 媒介 中国艺术史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套式到价值投射——20世纪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研究中的两个误读
3
作者 佘国秀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2-50,共9页
20世纪英语世界的部分汉学家、艺术史家在文化套式以及艺术史学科的框架体系中,以自我文化为参照,用机械进化论与历史决定论拟构了中国艺术的“时间形状”,在对中国文化的偏执预设中得出“中国艺术衰落论”和“中国艺术家重模仿”两大... 20世纪英语世界的部分汉学家、艺术史家在文化套式以及艺术史学科的框架体系中,以自我文化为参照,用机械进化论与历史决定论拟构了中国艺术的“时间形状”,在对中国文化的偏执预设中得出“中国艺术衰落论”和“中国艺术家重模仿”两大误读。他们在文化套式的作用下,把中国艺术和中国艺术家重构为“颠倒的自我”,由此保持了自身与他者的距离,曲解了中国艺术的历史面貌和中国艺术家对待传统的态度,是对中国艺术传统的浅层搁置与非本质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世界 中国艺术史 文化套式 误读 价值投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审美观下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思考
4
作者 郭欣 《黄河之声》 2024年第2期178-182,共5页
中国艺术歌曲传承至今,百年历史。以现代艺术审美观的视角,结合现代艺术文化内涵、审美特点对其进行发展思考,顺应时代潮流。分析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脉络和已有的现代因素,结合本民族时代精神,传承文化基因和和谐艺术生态的要求进行展望,... 中国艺术歌曲传承至今,百年历史。以现代艺术审美观的视角,结合现代艺术文化内涵、审美特点对其进行发展思考,顺应时代潮流。分析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脉络和已有的现代因素,结合本民族时代精神,传承文化基因和和谐艺术生态的要求进行展望,是中国艺术歌曲和世界音乐艺术的共同呼吸,彰显了艺术歌曲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众不同的中国文化力量在世界舞台上呈现的得力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审美观 中国技术歌曲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美育与艺术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彭吉象 《美育学刊》 2019年第5期11-16,共6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美育与艺术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专业型艺术教育扩展到全国上千所高校,尤其是2011年艺术学成为一个学科门类后更是发展迅速。普及型艺术教育(美育)从无到有、快速发展,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美育与艺术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专业型艺术教育扩展到全国上千所高校,尤其是2011年艺术学成为一个学科门类后更是发展迅速。普及型艺术教育(美育)从无到有、快速发展,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中再到大学,美育得以贯穿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艺术教育 专业型艺术教育 普及型艺术教育(美育)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歌剧创作的艺术成就研究——评《中国歌剧(第一辑):歌剧学与歌剧史》 被引量:4
6
作者 杨颖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26-126,共1页
歌剧自五四运动后传入中国,至今已经历了一百余年的发展。相较于欧美歌剧,我国歌剧发展历经众多曲折与坎坷,但结合中国歌剧发展历史整体情况而言,依旧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无论是多样丰富的创作经验,还是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力,都为广... 歌剧自五四运动后传入中国,至今已经历了一百余年的发展。相较于欧美歌剧,我国歌剧发展历经众多曲折与坎坷,但结合中国歌剧发展历史整体情况而言,依旧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无论是多样丰富的创作经验,还是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力,都为广大中国艺术从业者所自豪,令国际领域的同行刮目相看。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歌剧艺术家不仅肩负“走出去”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使命,还要发挥自身的歌剧艺术才能,满足中国广大受众不断增长的审美需求,并向国际同行及全球人民展示中国风貌及中国精神。所以,如何应对挑战,紧随时代发展脚步,实现中国歌剧健康稳定发展,是中国歌剧从业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发展 歌剧艺术 歌剧史 创作经验 社会影响力 国家文化软实力 歌剧创作 艺术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动画产业推动者--金国平先生访谈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娟 周红亚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15-128,共14页
金国平,环球数码集团执行董事、副总裁,环球数码媒体科技研究(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等职,制片、监制多部经典影视动画作品,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是国产动画事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亲历者和推动者。
关键词 金国平 动画 敬畏之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旧的乌托邦:复古未来主义与当代中国科幻的影像呈现
8
作者 黄懋 官雪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8-106,共9页
“复古未来主义”(Retro-futurism)在世界科幻中主要表现为一种“重构过去时代的未来想象图景”的美学观念,是审美现代性的当代体现。近年来,复古未来主义在中国科幻文化领域初现端倪,尤其体现在科幻影像的视觉文化中,它延续并更新了百... “复古未来主义”(Retro-futurism)在世界科幻中主要表现为一种“重构过去时代的未来想象图景”的美学观念,是审美现代性的当代体现。近年来,复古未来主义在中国科幻文化领域初现端倪,尤其体现在科幻影像的视觉文化中,它延续并更新了百年来中国科幻在思索“现代性与民族性”问题过程中所产生的未来主义思潮诸形态,呈现出“未来拼贴”与“未来考古”两种倾向,既是对现代性的替代性进路的思考,也是寻回“乌托邦冲动”的文化实践。本文首先追溯复古未来主义在世界流行文化、科幻文化中的发展脉络与美学特征,分析其背后的社会心理与文化意义,进而从复古未来主义与中国科幻的未来主义思潮的关系入手,分析其一般性与独特性,以便厘清中国科幻对复古未来主义进行影像呈现的美学倾向、社会心理机制以及“中国性”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 现代性 乌托邦冲动 中国科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逻辑与价值引领:“两创”视域下AI微短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9
作者 陈扬 黄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3,共7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国内AI微短剧作为AIGC相关技术与“微短剧”这一新兴网络文艺样态相结合的产物,尝试从技术与价值的角度共同探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国内AI微短剧作为AIGC相关技术与“微短剧”这一新兴网络文艺样态相结合的产物,尝试从技术与价值的角度共同探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方式方法。以《AI看典籍》《中国神话》《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山海奇镜》为代表的AI微短剧作品,将AIGC在“涌现”技术逻辑下的不可预测性、整体性与自适应性等特性,转化为崭新的视觉呈现与叙事方式,拓展了传统文化题材、元素与文化内涵创造性转化的可能。但要进一步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则需要在尊重AI微短剧既有技术逻辑的基础上,以“人”的主观能动性践行价值引领的核心诉求,通过构建定制化大模型、鼓励用户生成内容等路径,引导AI微短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AI微短剧 传统文化 涌现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艺术学的“平行研究”及其方法运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彭吉象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48-58,共11页
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方法,在某种意义上看,可能更适合用于比较艺术学的研究,可以将其改造为比较艺术学自身的研究方法。如果我们将美术当作比较艺术学"平行研究"的例子,不难发现,在近现代之前,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 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方法,在某种意义上看,可能更适合用于比较艺术学的研究,可以将其改造为比较艺术学自身的研究方法。如果我们将美术当作比较艺术学"平行研究"的例子,不难发现,在近现代之前,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分别具有自己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传统,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此外,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电影流派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更是可以成为比较艺术学"平行研究"的绝佳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艺术学 平行研究 历时性中西方绘画比较 共时性现实主义电影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媒体艺术学科体系的探索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庭镒 袁月 《戏剧之家》 2021年第1期176-177,共2页
近年来,数字技术在不断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之中。数字媒体艺术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其融合了数字技术和艺术两项内容,应用范围较广、领域较大。该学科可以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且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该学科的应用范围... 近年来,数字技术在不断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之中。数字媒体艺术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其融合了数字技术和艺术两项内容,应用范围较广、领域较大。该学科可以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且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该学科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不过,数字媒体艺术学科体系目前仍然比较模糊,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 学科体系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趣”谈《中国唱诗班》——兼论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探索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茂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8-101,共4页
2017年10月,《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在网络走红,短短一个多月时间,网络播放量过亿,B站评分9.8分。不少网友被这部动画微电影感动得流泪,甚至还赢得了国外动漫迷们的赞扬①。这部由中共嘉定区委宣传部投资出品的《中国唱诗班》系列微动... 2017年10月,《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在网络走红,短短一个多月时间,网络播放量过亿,B站评分9.8分。不少网友被这部动画微电影感动得流泪,甚至还赢得了国外动漫迷们的赞扬①。这部由中共嘉定区委宣传部投资出品的《中国唱诗班》系列微动画电影,在形质层面上遵循中国传统美学标准建构人、物、境;在叙事层面,以“仁爱”为核、以“史实”为准绳进行情节设计;在意蕴层面,追求人、事、物与神的合一,追求意在言外、神与物游的超然感。因此,《中国唱诗班》使观众在欣赏之余,体验到一种久违的“趣”之民族审美快感,从而激发出封存于国民记忆中的中华历史文化,赢得了广大受众的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影 中国传统美学 神与物游 动画电影 审美快感 情节设计 叙事层面 区委宣传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艺术学的“影响研究”方法及其运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吉象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共10页
作为一门年轻的新兴学科,比较艺术学应该积极学习、借鉴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并根据自身特点加以发挥和应用。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方法为艺术学研究带来了崭新的研究视野与研究手段。比较艺术学是对两个国家艺术家、艺术作品... 作为一门年轻的新兴学科,比较艺术学应该积极学习、借鉴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并根据自身特点加以发挥和应用。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方法为艺术学研究带来了崭新的研究视野与研究手段。比较艺术学是对两个国家艺术家、艺术作品或者艺术理论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对于艺术学与其他学科门类或者其他文化现象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的学科。比较艺术学需要对不同国家艺术的相似共通之处或相异不同之处加以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由于研究对象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的艺术,研究方法也与研究某一单独国家的艺术作品有所不同。从总体上看,比较艺术学研究中所运用的"影响研究"的方法有许多种,包括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总体影响、个体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超越影响、回返影响、单面影响、双面影响等等,这些研究方法都可以在比较艺术学的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与实际的需要来分别采用。从总体影响与双面影响来看,中外艺术的"影响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即: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对于外国艺术的"影响研究",外国文化与外国艺术对于中国艺术的"影响研究",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和外国文化与外国艺术之间相互的"影响研究"等。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找出两种文化表现、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分析其共性与个性,从而加深我们对每一个艺术样式及其审美文化内涵的了解,这也是我们比较艺术学"影响研究"应当深入进行的工作。相对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而言,比较艺术学这门新兴学科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比较艺术学 新兴学科 影响研究 研究方法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语境中革命历史的审美表达——新中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发展综述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茂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08-112,共5页
20世纪80年代,河南电视台制作播出电视单本剧《周总理的一天》,湖北电视剧制作中心制作播出《中原突围》,上海电视台制作播出《孙中山与宋庆龄》,四川电视台制作播出《朱德》,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发展序幕由此拉开.1987年8月,革命... 20世纪80年代,河南电视台制作播出电视单本剧《周总理的一天》,湖北电视剧制作中心制作播出《中原突围》,上海电视台制作播出《孙中山与宋庆龄》,四川电视台制作播出《朱德》,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发展序幕由此拉开.1987年8月,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在京成立,此后,我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中宣部和广播影视部的领导下,开始波澜壮阔地发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电视单本剧 上海电视台 四川电视台 电视剧制作 河南电视台 领导小组 影视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女性电影形象类型及嬗变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兰 赵林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83,共4页
“电影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变相地传达现实的信息。”[1]从电影诞生开始,女性就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符号,法国导演特吕弗曾说:“电影是女性的艺术。”[2]女性形象作为电影中映现时代征候的重要符号,投射着女性价值和意识形态在社会和时代... “电影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变相地传达现实的信息。”[1]从电影诞生开始,女性就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符号,法国导演特吕弗曾说:“电影是女性的艺术。”[2]女性形象作为电影中映现时代征候的重要符号,投射着女性价值和意识形态在社会和时代中的流变,也缩影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特吕弗 法国导演 反映现实 符号 新中国成立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影像:由美式叙事到中国表达的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明 马卓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125,共5页
2020年下半年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公映后引发热议,这部纯美式木兰电影公映期间,《木兰之巾帼英豪》《木兰:横空出世》等一系列国产木兰题材作品纷纷上线视频网站或排档商业院线,木兰故事影视化改编成为一道景观。本文基于木兰影像历... 2020年下半年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公映后引发热议,这部纯美式木兰电影公映期间,《木兰之巾帼英豪》《木兰:横空出世》等一系列国产木兰题材作品纷纷上线视频网站或排档商业院线,木兰故事影视化改编成为一道景观。本文基于木兰影像历史流变与梳理,结合新世纪以来美式类型化叙事对木兰影像故事重构的背景,剖析木兰式民间故事IP改造在当下所面临的困惑与矛盾,通过影像文化理论与木兰影像现象的辨析旨在对木兰式中国民间传奇故事IP改造提供一定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木兰影像 形象嬗变 民间传奇 故事IP 中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体系·视野——“世界艺术史”与“全球艺术史”思想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佘国秀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00-112,共13页
“世界艺术”思想源自启蒙时代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念,对民族与文化差异的包容是其显著特征。其后,黑格尔在“艺术整体”观中再度阐释了“世界艺术”的思想,并第一次试图为艺术的世界史建立整一的历史体系,“世界艺术史”思想因此得到... “世界艺术”思想源自启蒙时代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念,对民族与文化差异的包容是其显著特征。其后,黑格尔在“艺术整体”观中再度阐释了“世界艺术”的思想,并第一次试图为艺术的世界史建立整一的历史体系,“世界艺术史”思想因此得到首度阐发。由于受到欧洲中心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立场的影响,人类文化差异性与多样性问题在“世界艺术史”的探索中被遮蔽、排斥和异化。随着多元文化主义时代的来临,在20世纪以来“世界艺术史”与“全球艺术史”思想的多维阐释和书写实践中,西方学者重新审视了人类文化的差异性问题,并在新国际主义立场上正视并认同文化差异。对待差异性的不同态度始终是理解特定时期“世界艺术史”思想与全球视野中的世界艺术史,即“全球艺术史”思想的重要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艺术 世界艺术史 全球艺术史 文化差异性 多元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主流电影发展视域下草根文化的艺术表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雅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48-51,共4页
当代社会迅速发展,观众的电影审美偏好以及导演的艺术内核创作偏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主流电影市场中,好莱坞巨制、主旋律电影、商业片、艺术片等形式的电影作品呈现“百花齐放”的盛况。其中,随着电影行业对大众艺术审美的... 当代社会迅速发展,观众的电影审美偏好以及导演的艺术内核创作偏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主流电影市场中,好莱坞巨制、主旋律电影、商业片、艺术片等形式的电影作品呈现“百花齐放”的盛况。其中,随着电影行业对大众艺术审美的重视度提升,深受观众喜爱的草根文化类型喜剧更成为近年的创作热门。草根文化电影看似简单、“接地气”,却在社会意识、艺术内核、电影语言上都呈现着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可谓是从“小处”见“大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电影 草根文化 大众审美 电影艺术表现 叙事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学视域下中国电影理论体系建构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24,共7页
基于中西二元对立思维“差异性”探求的“向回看”或“向西看”,在全球文化交融语境下很难达成中国电影学派建构特色理论体系的预期效果。以变异学视角观之,应从强调中西差异的“特殊性”探求转向西方理论在中国产生变异的本土文化原因... 基于中西二元对立思维“差异性”探求的“向回看”或“向西看”,在全球文化交融语境下很难达成中国电影学派建构特色理论体系的预期效果。以变异学视角观之,应从强调中西差异的“特殊性”探求转向西方理论在中国产生变异的本土文化原因考察。包括产业论、作者论、文本论、观众论在内的西方电影理论,均在中国本土文化的作用下产生了变异。考察这些变异以廓清西方理论在中国所遭遇的过滤、误读、修正与变异的“中国话语”力量,是中国电影学派理论体系建构的基础与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学派 建构路径 比较文学变异学 差异性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妈”走向极致所承载的社会俗世心理--以《欢乐颂》《都挺好》《安家》三部电视剧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4-138,共5页
近年来,国内家庭题材电视剧中不断出现“恶妈”形象,并且从《欢乐颂》《都挺好》《安家》三部电视剧中可以看出,“恶妈”形象之恶越来越走向极致。电视剧是承载社会大众俗世心理的最重要载体之一,对“恶妈”形象的分析,除了编剧的极致... 近年来,国内家庭题材电视剧中不断出现“恶妈”形象,并且从《欢乐颂》《都挺好》《安家》三部电视剧中可以看出,“恶妈”形象之恶越来越走向极致。电视剧是承载社会大众俗世心理的最重要载体之一,对“恶妈”形象的分析,除了编剧的极致化策略外,还应该结合当下现实,从城市化爆速发展所导致的代际生活经验传承断裂,以及二胎放开后年轻父母们对多子女家庭伦常的社会焦虑角度,去探寻“恶妈”走向极致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妈 俗世心理 《欢乐颂》 《都挺好》 《安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