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比较视野下的艺术学科建设与文化艺术学术体系建构--2019首届中国-东盟文化艺术研究学术峰会综述 |
刘晓萍
张茂铃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2
|
文明互鉴视野下“图像环路”与英语世界的中国艺术史书写 |
佘国秀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4 |
0 |
|
3
|
从文化套式到价值投射——20世纪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研究中的两个误读 |
佘国秀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现代审美观下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思考 |
郭欣
|
《黄河之声》
|
2024 |
0 |
|
5
|
新时期中国美育与艺术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
彭吉象
|
《美育学刊》
|
2019 |
12
|
|
6
|
中国歌剧创作的艺术成就研究——评《中国歌剧(第一辑):歌剧学与歌剧史》 |
杨颖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7
|
中国动画产业推动者--金国平先生访谈 |
张娟
周红亚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2
|
|
8
|
怀旧的乌托邦:复古未来主义与当代中国科幻的影像呈现 |
黄懋
官雪洁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技术逻辑与价值引领:“两创”视域下AI微短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
陈扬
黄懋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比较艺术学的“平行研究”及其方法运用 |
彭吉象
|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
2020 |
6
|
|
11
|
数字媒体艺术学科体系的探索 |
何庭镒
袁月
|
《戏剧之家》
|
2021 |
2
|
|
12
|
“趣”谈《中国唱诗班》——兼论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探索 |
李茂华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13
|
比较艺术学的“影响研究”方法及其运用 |
彭吉象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14
|
多元语境中革命历史的审美表达——新中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发展综述 |
李茂华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15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女性电影形象类型及嬗变 |
高兰
赵林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6
|
木兰影像:由美式叙事到中国表达的思考 |
孙明
马卓恺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7
|
艺术·体系·视野——“世界艺术史”与“全球艺术史”思想研究 |
佘国秀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2
|
|
18
|
新主流电影发展视域下草根文化的艺术表现 |
杨雅捷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9
|
变异学视域下中国电影理论体系建构路径探析 |
卢康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20
|
“恶妈”走向极致所承载的社会俗世心理--以《欢乐颂》《都挺好》《安家》三部电视剧为例 |
卢康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