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后“伊斯兰国”时期恐怖意识形态蔓延:一个新的讨论框架
被引量:
4
1
作者
沈晓晨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137,159,160,共32页
当前,国际联军打击“伊斯兰国”战事已进入尾声,然而,地面战场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伊斯兰国”思想的消亡。从萨拉菲-吉哈德主义极端意识形态发展脉络框架下考察,“伊斯兰国”在这一思想脉络中的独特历史地位塑造了它当前与未来的思想发...
当前,国际联军打击“伊斯兰国”战事已进入尾声,然而,地面战场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伊斯兰国”思想的消亡。从萨拉菲-吉哈德主义极端意识形态发展脉络框架下考察,“伊斯兰国”在这一思想脉络中的独特历史地位塑造了它当前与未来的思想发展方式。国际社会需要认识到,当前反恐战争所面对的“战败者”可能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失败,其意识形态过去近半个世纪危机式发展赋予了“伊斯兰国”面对失败的独特抵抗能力。“基地”组织在2011 年被击溃后的历史也证明,在可预见的未来,“伊斯兰国”将很有可能继续在扩大其基本怀旧式叙事、赋予战败以合法性的同时,还将通过“全球恐怖商标”下的“特许经营”模式,将一种“暴力即思想”的恐怖思想内核进一步扩散并升级。国际社会打击“伊斯兰国”战争,可能刚刚到一个需要进行“中期评估”的时候,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国”
“基地”组织
萨拉菲-吉哈德主义
恐怖主义
意识形态
怀旧式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西方恐怖主义威胁认知与治理目标和路径
被引量:
1
2
作者
沈晓晨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56,157,158,共27页
恐怖主义威胁认知对治理政策的有效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也是外部政策评估的有效切入点:威胁认知通过影响政策目标与政策路径,构成恐怖主义治理能够在多大限度内发挥其有效性的前提。九一一事件以来,西方对恐怖主义威胁出现了“传统智慧...
恐怖主义威胁认知对治理政策的有效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也是外部政策评估的有效切入点:威胁认知通过影响政策目标与政策路径,构成恐怖主义治理能够在多大限度内发挥其有效性的前提。九一一事件以来,西方对恐怖主义威胁出现了“传统智慧”“本土恐怖主义”和“极端意识形态”三种不同的认知,治理政策经历了“全球反恐战争”“反激进化”和“反极端化”三个阶段,政策目标经历了“文化安全化—族群安全化—思想安全化”的演进,政策路径出现了从“群体化”到“个体与群体兼重”再到“个体化”的转变。恐怖主义威胁认知的三个阶段演进,更多的是面对新恐怖威胁的被动更新,而非针对前一阶段问题所做的主动修正。这导致当代西方恐怖主义治理的既有政策有限性将会持续,反恐的政策负担会越来越重,甚至“越反越恐”。在当前国际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景下,西方乃至全球的恐怖主义治理又处于一个需要更新威胁认知的关头,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当前恐怖主义治理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主义治理
威胁认知
反激进化
反极端化
本土恐怖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伊斯兰国”时期恐怖意识形态蔓延:一个新的讨论框架
被引量:
4
1
作者
沈晓晨
机构
中国
-
上海合作组织
国际
司法
交流
合作
培训基地
(
上海政法学院
)
出处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137,159,160,共32页
基金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研究基金项目“中亚地区安全形势研判——基本变量与核心议题”(项目编号:18SHJD009)
杨恕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带一路”专项项目“中亚五国研究与数据库建设”(项目批准号:17VDL003)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涉疆反恐形势、机制与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5AZD01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当前,国际联军打击“伊斯兰国”战事已进入尾声,然而,地面战场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伊斯兰国”思想的消亡。从萨拉菲-吉哈德主义极端意识形态发展脉络框架下考察,“伊斯兰国”在这一思想脉络中的独特历史地位塑造了它当前与未来的思想发展方式。国际社会需要认识到,当前反恐战争所面对的“战败者”可能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失败,其意识形态过去近半个世纪危机式发展赋予了“伊斯兰国”面对失败的独特抵抗能力。“基地”组织在2011 年被击溃后的历史也证明,在可预见的未来,“伊斯兰国”将很有可能继续在扩大其基本怀旧式叙事、赋予战败以合法性的同时,还将通过“全球恐怖商标”下的“特许经营”模式,将一种“暴力即思想”的恐怖思想内核进一步扩散并升级。国际社会打击“伊斯兰国”战争,可能刚刚到一个需要进行“中期评估”的时候,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关键词
“伊斯兰国”
“基地”组织
萨拉菲-吉哈德主义
恐怖主义
意识形态
怀旧式叙事
Keywords
ISIS
Al-Qaeda
the Salafi-jihadist ideology
terrorism
ideology
nostalgia narrative
分类号
D815.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西方恐怖主义威胁认知与治理目标和路径
被引量:
1
2
作者
沈晓晨
机构
中国
-
上海合作组织
国际
司法
交流
合作
培训基地
(
上海政法学院
)
出处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56,157,158,共27页
基金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研究青年项目“当代欧洲多元文化主义‘安全化’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19-GMC-057)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研究中心2020年度规划专项研究项目“‘反恐怖主义激进化’政策比较研究”(批准号:GJKBZYWTYJZX-YB-202001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恐怖主义威胁认知对治理政策的有效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也是外部政策评估的有效切入点:威胁认知通过影响政策目标与政策路径,构成恐怖主义治理能够在多大限度内发挥其有效性的前提。九一一事件以来,西方对恐怖主义威胁出现了“传统智慧”“本土恐怖主义”和“极端意识形态”三种不同的认知,治理政策经历了“全球反恐战争”“反激进化”和“反极端化”三个阶段,政策目标经历了“文化安全化—族群安全化—思想安全化”的演进,政策路径出现了从“群体化”到“个体与群体兼重”再到“个体化”的转变。恐怖主义威胁认知的三个阶段演进,更多的是面对新恐怖威胁的被动更新,而非针对前一阶段问题所做的主动修正。这导致当代西方恐怖主义治理的既有政策有限性将会持续,反恐的政策负担会越来越重,甚至“越反越恐”。在当前国际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景下,西方乃至全球的恐怖主义治理又处于一个需要更新威胁认知的关头,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当前恐怖主义治理的效果。
关键词
恐怖主义治理
威胁认知
反激进化
反极端化
本土恐怖主义
Keywords
counter-terrorism governance
threat perceptions
policy evaluation
counter-radicalization
de-extremalization
homegrown terrorism
分类号
D815.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后“伊斯兰国”时期恐怖意识形态蔓延:一个新的讨论框架
沈晓晨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当代西方恐怖主义威胁认知与治理目标和路径
沈晓晨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