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伊斯兰国”时期恐怖意识形态蔓延:一个新的讨论框架 被引量:4
1
作者 沈晓晨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137,159,160,共32页
当前,国际联军打击“伊斯兰国”战事已进入尾声,然而,地面战场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伊斯兰国”思想的消亡。从萨拉菲-吉哈德主义极端意识形态发展脉络框架下考察,“伊斯兰国”在这一思想脉络中的独特历史地位塑造了它当前与未来的思想发... 当前,国际联军打击“伊斯兰国”战事已进入尾声,然而,地面战场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伊斯兰国”思想的消亡。从萨拉菲-吉哈德主义极端意识形态发展脉络框架下考察,“伊斯兰国”在这一思想脉络中的独特历史地位塑造了它当前与未来的思想发展方式。国际社会需要认识到,当前反恐战争所面对的“战败者”可能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失败,其意识形态过去近半个世纪危机式发展赋予了“伊斯兰国”面对失败的独特抵抗能力。“基地”组织在2011 年被击溃后的历史也证明,在可预见的未来,“伊斯兰国”将很有可能继续在扩大其基本怀旧式叙事、赋予战败以合法性的同时,还将通过“全球恐怖商标”下的“特许经营”模式,将一种“暴力即思想”的恐怖思想内核进一步扩散并升级。国际社会打击“伊斯兰国”战争,可能刚刚到一个需要进行“中期评估”的时候,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国” “基地”组织 萨拉菲-吉哈德主义 恐怖主义 意识形态 怀旧式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恐怖主义威胁认知与治理目标和路径 被引量:1
2
作者 沈晓晨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56,157,158,共27页
恐怖主义威胁认知对治理政策的有效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也是外部政策评估的有效切入点:威胁认知通过影响政策目标与政策路径,构成恐怖主义治理能够在多大限度内发挥其有效性的前提。九一一事件以来,西方对恐怖主义威胁出现了“传统智慧... 恐怖主义威胁认知对治理政策的有效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也是外部政策评估的有效切入点:威胁认知通过影响政策目标与政策路径,构成恐怖主义治理能够在多大限度内发挥其有效性的前提。九一一事件以来,西方对恐怖主义威胁出现了“传统智慧”“本土恐怖主义”和“极端意识形态”三种不同的认知,治理政策经历了“全球反恐战争”“反激进化”和“反极端化”三个阶段,政策目标经历了“文化安全化—族群安全化—思想安全化”的演进,政策路径出现了从“群体化”到“个体与群体兼重”再到“个体化”的转变。恐怖主义威胁认知的三个阶段演进,更多的是面对新恐怖威胁的被动更新,而非针对前一阶段问题所做的主动修正。这导致当代西方恐怖主义治理的既有政策有限性将会持续,反恐的政策负担会越来越重,甚至“越反越恐”。在当前国际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景下,西方乃至全球的恐怖主义治理又处于一个需要更新威胁认知的关头,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当前恐怖主义治理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主义治理 威胁认知 反激进化 反极端化 本土恐怖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