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陕西某黄金冶炼厂金浸出率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亚峰 吕超飞 +6 位作者 党晓娥 王宪忠 张绍辉 张新岗 董文龙 王鹏飞 刘娇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62,共5页
为提高某矿山氰化浸金率,降低尾渣金品位,提高矿粉日处理量,考察了球磨时间、液固比、浸出时间、氰化钠浓度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 OH作保护碱,在Na CN浓度0.25%,液固比1.5:1,浸出时间48 h,矿粉粒度-325目占94.17%的条件下,... 为提高某矿山氰化浸金率,降低尾渣金品位,提高矿粉日处理量,考察了球磨时间、液固比、浸出时间、氰化钠浓度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 OH作保护碱,在Na CN浓度0.25%,液固比1.5:1,浸出时间48 h,矿粉粒度-325目占94.17%的条件下,金的浸出率可达97.80%,尾渣金品位小于1.5 g/t。根据实验结果,对现有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进行改造,通过改变加料方式,调整球磨机转速,增加磨矿次数、分级次数和浸出槽数目,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浸出率 金品位 磨矿粒度 技术改造 技术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黄金矿山企业大基地建设战略 被引量:1
2
作者 龙涛 董卫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41-242,246,共3页
本文重点揭示了黄金矿山企业大基地建设战略的主要内容及必要性。从地质资源整合、基地依托企业、基地规划原则、基地规划宗旨以及规划目标等方面总结分析了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实施大基地建设战略的经验,对中国矿山企业实施大基地规划和... 本文重点揭示了黄金矿山企业大基地建设战略的主要内容及必要性。从地质资源整合、基地依托企业、基地规划原则、基地规划宗旨以及规划目标等方面总结分析了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实施大基地建设战略的经验,对中国矿山企业实施大基地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矿山 资源整合 大基地战略 规模经济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黄金行业地质勘查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3
作者 童军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937-938,共2页
1黄金矿产特点和勘查现状我国的金矿资源有以下特点:矿床类型多,成矿地质条件较优越,但缺少世界级大型矿床;大型、特大型金矿床少,中小型金矿床多;资源分布广泛,储量相对集中;金矿床中富矿少,中等品位多,品位变化大,贫富悬殊;伴生金储... 1黄金矿产特点和勘查现状我国的金矿资源有以下特点:矿床类型多,成矿地质条件较优越,但缺少世界级大型矿床;大型、特大型金矿床少,中小型金矿床多;资源分布广泛,储量相对集中;金矿床中富矿少,中等品位多,品位变化大,贫富悬殊;伴生金储量占有重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勘查技术 深部 成矿理论 找矿 金矿勘查 勘查现状 物探技术 地质 化探 地球化学勘探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uru-Tegerek金铜矿南矿体露天开采的生产设计研究
4
作者 李羿贤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14-317,共4页
针对原Micromine块体模型在Surpac软件中不通用的情况,在保留了原数据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了Surpac软件格式的转换分析,达到数据完整一致的目的;合理分析矿体赋存条件等因素,确定最优露天境界;并建立具有指导生产的露天境界块体模型,精确... 针对原Micromine块体模型在Surpac软件中不通用的情况,在保留了原数据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了Surpac软件格式的转换分析,达到数据完整一致的目的;合理分析矿体赋存条件等因素,确定最优露天境界;并建立具有指导生产的露天境界块体模型,精确管理矿山资源并提高资源开采利用率;在Surpac软件中进行露天爆破设计,优化采矿工艺流程。在实际生产作业中,应用于Surpac软件的设计,减少了生产中的无效作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并在全局掌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PAC 块体模型转换 露天采矿工艺 露天爆破 境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带中西部措麦地区林子宗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40
5
作者 于枫 李志国 +5 位作者 赵志丹 谢国刚 董国臣 周肃 朱弟成 莫宣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217-2225,共9页
广泛发育在西藏冈底斯带南部的林子宗火山岩被认为是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的火山作用响应,对于揭示大陆碰撞的时限和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迄今对林子宗火山岩的系统研究主要局限于拉萨东北部的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的典型剖面,缺乏对冈... 广泛发育在西藏冈底斯带南部的林子宗火山岩被认为是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的火山作用响应,对于揭示大陆碰撞的时限和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迄今对林子宗火山岩的系统研究主要局限于拉萨东北部的林周盆地林子宗火山岩的典型剖面,缺乏对冈底斯带中西部地区林子宗火山岩的系统研究。本文在已有区域地质填图研究的基础上,对冈底斯带中西部的措麦地区林子宗年波组火山岩(65~70Ma)进行了岩石学、元素与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措麦年波组主要为酸性火山岩、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比林周盆地年波组更偏酸性,更富碱,显示出更明显的碰撞后加厚背景的火山岩特征。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富集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与林周盆地年波组相似,都具有典型的岛弧火山岩特征。措麦年波组火山岩具有更为富集的Sr-Nd-Pb同位素特征(87Sr/86Sr为0.709~0.727;εNd(0)为-9.7~-6.9),相对于东部林子宗火山岩,措麦的岩浆源区中更加富集地壳基底组分,表明冈底斯带南部地壳基底组成的不均一性。若冈底斯带南部的林子宗火山岩底部年龄可以代表印度与亚洲的碰撞起始时间,则措麦地区发生更早,可能预示着印度与亚洲大陆沿着雅鲁藏布缝合带发生的碰撞具有穿时性,中西部地区碰撞时间略早于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冈底斯带 措麦地区 林子宗火山岩 SR-ND-PB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化水改善全尾砂絮凝沉降效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陈秋松 张钦礼 +2 位作者 王新民 肖崇春 徐丹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256-4261,共6页
为降低全尾砂絮凝沉降成本,提高絮凝沉降效果,将磁化水引入某矿全尾砂絮凝沉降试验中,探讨磁化水在全尾砂絮凝沉降过程中的促凝作用;研究不同磁化条件下,全尾砂絮凝沉降速度和底流极限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磁化水-全尾... 为降低全尾砂絮凝沉降成本,提高絮凝沉降效果,将磁化水引入某矿全尾砂絮凝沉降试验中,探讨磁化水在全尾砂絮凝沉降过程中的促凝作用;研究不同磁化条件下,全尾砂絮凝沉降速度和底流极限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磁化水-全尾砂絮凝沉降过程中,絮凝剂单耗饱和点(沉降速度最大时)与普通水的单耗饱和点相比降低1/3,沉降速度提高1.4~2.1倍,底流质量分数最大增幅达3.2%;当磁感应强度B为150~200 m T,磁化时间t为20~25 min,水循环流速v为2.0~2.5 m/s时,沉降效果最理想;在适合的磁化条件下,磁化水在降低絮凝剂单耗、提高絮凝沉降速度和底流质量分数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水 全尾砂 絮凝沉降 磁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太白双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可新 王建平 +8 位作者 刘家军 曾祥涛 曹瑞荣 惠德峰 程建军 张继林 李志国 李兴国 鄂建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59-1374,共16页
陕西双王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凤太矿集区东部,为一大型含金钠长角砾岩型金矿床。矿床赋存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为一套由钙质粉砂岩、粉砂质绢云板岩和灰岩组成的类复理石沉积建造。金矿体明显受角砾岩体控制,呈断续带状分布,矿石硫化物主要... 陕西双王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凤太矿集区东部,为一大型含金钠长角砾岩型金矿床。矿床赋存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为一套由钙质粉砂岩、粉砂质绢云板岩和灰岩组成的类复理石沉积建造。金矿体明显受角砾岩体控制,呈断续带状分布,矿石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主要围岩蚀变类型为钠长石化。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早阶段和主阶段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和建造水的混合热液为主,晚阶段由岩浆热液向大气降水热液演化;碳主要来源于深部,并混有碳酸盐岩地层溶解形成的碳;硫具有地壳硫和岩浆硫混合来源的特征;铅的来源以上地壳为主,并混有少量地幔铅。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认为双王金矿床成矿作用与始于印支晚期的陆内碰撞造山作用有关,成矿过程经历了隐爆前的热液交代成矿期和隐爆后的热液充填成矿期,其中隐爆后的热液充填交代阶段是金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双王金矿床成因类型为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稳定同位素 成矿机制 双王金矿床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床主矿带黄铁矿热电性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冲昊 刘家军 +6 位作者 王建平 吴杰 王维钰 王立新 于康伟 陈冬 李志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4-272,共9页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是一个主要赋存于海底基性火山喷流细碧岩中的金矿床。文中系统研究了该矿床主矿带黄铁矿的热电性特征。主矿带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130~330℃,属中—低温矿床;黄铁矿导电类型从早期到晚期由N型向P型转变;P型黄铁矿出现...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是一个主要赋存于海底基性火山喷流细碧岩中的金矿床。文中系统研究了该矿床主矿带黄铁矿的热电性特征。主矿带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130~330℃,属中—低温矿床;黄铁矿导电类型从早期到晚期由N型向P型转变;P型黄铁矿出现频率从浅部到深部呈减小趋势;金品位高值区与P型黄铁矿的高值区及热电系数离散度的低值区相对应;主矿带黄铁矿热电导型及热电性参数特征反映出主矿带开采区位于矿体中部偏下,向深处仍有一定规模的延伸。综合分析认为,0至2勘探线深部以及22~26勘探线深部发现新的富矿段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矿物学 黄铁矿 热电性 铧厂沟金矿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区三叠纪侵入岩体的发现及地质意义: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23
9
作者 易建 魏俊浩 +3 位作者 姚春亮 赵少卿 余存林 李青云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6,共6页
白音诺尔铅锌矿位于大兴安岭南部晚古生代增生造山带,属大兴安岭南段主峰成矿亚带。矿区内,闪长玢岩呈脉状广泛出露,且同铅锌矿体空间关系密切。闪长玢岩通常作为矿床的成矿岩体,并沿用171Ma的成岩年龄。矿床属于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 白音诺尔铅锌矿位于大兴安岭南部晚古生代增生造山带,属大兴安岭南段主峰成矿亚带。矿区内,闪长玢岩呈脉状广泛出露,且同铅锌矿体空间关系密切。闪长玢岩通常作为矿床的成矿岩体,并沿用171Ma的成岩年龄。矿床属于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多金属成矿系列。该年龄值同矿区周围其他矿床成矿岩体的年龄(132.80~142.05 Ma)差别较大。利用锆石LA-ICP-MS U-Pb法对该矿区闪长玢岩和石英二长岩进行了测定,加权年龄分别为(242.3±3.6)Ma(MSWD=2.5,n=7)和(243.0±1.4)Ma(MSWD=1.4,n=12),均为三叠纪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在三叠纪处于造山后的伸展构造环境,深部岩浆上涌侵位,系列的构造岩浆活动伴随了以该矿床为例的少数三叠纪矿床的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U—Pb定年 白音诺尔 大兴安岭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日尼图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增海 王建平 +5 位作者 刘家军 王守光 王清义 康书光 张捷先 赵云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8-540,共13页
乌日尼图隐伏岩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查干敖包镇西北乌日尼图地区,主要岩石类型为细粒—中细粒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乌日尼图花岗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SiO_2含量为74.85%~78.10%,K_2O/Na_2O比... 乌日尼图隐伏岩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查干敖包镇西北乌日尼图地区,主要岩石类型为细粒—中细粒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乌日尼图花岗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SiO_2含量为74.85%~78.10%,K_2O/Na_2O比值介于1.45~3.08之间,铝指数A/CNK=1.00~1.21,属过铝质岩石。主微量稀土元素分析表明,该岩体富集Rb、Th、U等元素而Ba、Nb、Sr、P和Ti强烈亏损,Eu为负异常(δEu=0.22~0.39),总体呈现轻稀土富集的右倾"V"形分布配分模式。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乌日尼图花岗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139 Ma),为燕山运动晚期的产物。乌日尼图花岗岩体属A型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的大地构造环境,且源区成分不均一,源岩可能主要由富黏土的泥质岩夹杂少量砂屑岩变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钼矿床 花岗岩 地质年代学 地球化学 乌日尼图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三山岛金矿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杨奎锋 朱继托 +3 位作者 程胜红 刘玄 江鹏 范宏瑞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2-282,共11页
胶东西北部是我国重要的金矿聚集区,矿床类型以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主。发育在三山岛–仓上断裂内部的三山岛金矿床是胶东西北部蚀变岩型金矿的典型代表。最新的勘探结果显示,三山岛金矿在大于2 km的垂深处仍有很好的金矿化,而... 胶东西北部是我国重要的金矿聚集区,矿床类型以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主。发育在三山岛–仓上断裂内部的三山岛金矿床是胶东西北部蚀变岩型金矿的典型代表。最新的勘探结果显示,三山岛金矿在大于2 km的垂深处仍有很好的金矿化,而且三山岛金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主矿体均发育在断裂内部的断层泥之下,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对金矿床的形成及矿体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作者通过不同尺度的构造分析后发现,在三山岛金矿床形成过程中,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状态发生过明显的转变,由成矿前的右行张扭,转变为成矿初期的NNW-SSE向挤压左行剪切应力场,三山岛主断裂也在成矿期发生左行挤压逆冲活动,主断裂封闭,主断裂内的断层泥逐渐形成,封堵成矿热液于断层泥之下,形成三山岛矿区大规模的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西北部 三山岛金矿 构造控矿规律 区域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天水李子金矿床物质组分及金银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云华 刘怀礼 +5 位作者 高洪兴 李志国 庄晓 张永强 郑绪忠 魏均启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7-845,共9页
甘肃天水李子金矿具有斑岩型和韧性剪切带型两种类型的金矿床。本文在详细野外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光薄片鉴定、人工重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化学物相分析、电子探针波谱分析等技术方法,查明了矿床主要具有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金矿石... 甘肃天水李子金矿具有斑岩型和韧性剪切带型两种类型的金矿床。本文在详细野外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光薄片鉴定、人工重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化学物相分析、电子探针波谱分析等技术方法,查明了矿床主要具有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金矿石类型,其中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斑岩型金矿矿石类型主要为斑岩型-蚀变岩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矿石以条带状构造、脉状-网脉状构造为主,斑岩型金矿矿石以浸染状构造、斑点状构造、块状构造为主。两种矿石类型主要载金矿物均为黄铁矿,次为黄铜矿和方铅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绢云母和绿泥石;金矿物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以裂隙金及粒间金为主,粒度主要集中于0.074~0.010 mm之间,银主要赋存于斑岩型-蚀变岩型金矿石中;矿石的结构构造有利于各矿物的单体解离,在细磨条件下大部分金矿物易于解离呈单体金,综合回收率93.5%以上。本文研究成果为区域成矿作用的深入认识及选矿流程设计提供了可靠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物质组分 赋存状态 李子金矿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山寒武系层序地层 被引量:17
13
作者 朱传庆 罗杨 +2 位作者 杨帅 李金武 陈建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为了使北京西山地质学方面的研究更为全面,并为其他地区寒武系的研究提供对比,以北京西山地区出露的寒武纪地层为根据,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方面的研究。该区寒武纪地层多为碳酸盐岩,岩石类型以各种灰岩及白云岩为主。按照层序地层... 为了使北京西山地质学方面的研究更为全面,并为其他地区寒武系的研究提供对比,以北京西山地区出露的寒武纪地层为根据,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方面的研究。该区寒武纪地层多为碳酸盐岩,岩石类型以各种灰岩及白云岩为主。按照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工作方法,结合区域层序界面特征把该区寒武系划为16个三级层序,其中SQ1-SQ3为Ⅰ型层序,Ⅱ型层序则较为发育,SQ4-SQ16都为Ⅱ型层序。研究区寒武系属于典型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由于寒武纪研究区内地形地势平缓,构造沉降比较稳定,因而深切谷等标志不发育,所有层序都缺失低水位体系域(LST)或陆架边缘体系域(SMST)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西山 寒武系 层序地层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厅宫斑岩铜矿床地质、蚀变及矿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杜等虎 杨志明 +4 位作者 刘云飞 曲焕春 李秋耘 许博 巴登珠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7-474,共28页
本文对西藏厅宫大型铜矿进行了详细研究,矿床详细的地质岩相学-蚀变以及典型剖面填图表明,矿区存在2个岩浆事件高峰,即始新世的钾长花岗岩(~50 Ma)和中新世的斑状二长花岗岩、英云闪长斑岩及闪长玢岩(约13~17 Ma)。野外和室内研究发... 本文对西藏厅宫大型铜矿进行了详细研究,矿床详细的地质岩相学-蚀变以及典型剖面填图表明,矿区存在2个岩浆事件高峰,即始新世的钾长花岗岩(~50 Ma)和中新世的斑状二长花岗岩、英云闪长斑岩及闪长玢岩(约13~17 Ma)。野外和室内研究发现,厅宫矿区存在2期重要的矿化事件,即始新世(~50 Ma)铜矿化及中新世(~15Ma)的铜钼矿化。始新世含矿岩体为钾长花岗岩,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其成矿岩体结构的特殊性,表现在该矿床的成矿岩体没有典型的斑状结构,而是独特的细晶-似伟晶结构,说明含矿岩浆发生过骤冷,可能是流体突然逃逸,矿物结晶的固相点发生漂移所致。同时,该岩体还发育大量显微文象结构、显微晶洞构造等,均说明岩浆曾经富水,并且曾经流体饱和;中新世含矿岩体为具有埃达克岩特征的斑状二长花岗岩,主要以脉状的铜、钼矿化为主。该矿床蚀变分带类似于冈底斯带其他斑岩矿床。时间上,分别为早期的钾硅酸盐化、转换阶段的青磐岩化、随后的绢英岩化及最晚期的泥化蚀变;空间上,以含矿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最晚期的泥化呈补丁状或条带状叠加早期各类蚀变。铜矿化主要发生在始新世的黑云母化阶段和中新世的绢英岩化阶段,而钼矿化主要发生在中新世的钾硅酸盐化和绢英岩化的转换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分带 岩浆演化序列 斑岩铜矿床 厅宫 冈底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纳日贡玛斑岩钼铜矿床成矿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郝金华 陈建平 +3 位作者 董庆吉 田永革 李玉龙 陈冬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53,共9页
对青海省纳日贡玛斑岩钼铜矿床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表明,纳日贡玛矿区2个黑云母花岗斑岩样品的锆石206Pb/238U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3.4±0.4)Ma和(42.9±0.3)Ma,锆石形态、结晶振荡环带结构及元... 对青海省纳日贡玛斑岩钼铜矿床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表明,纳日贡玛矿区2个黑云母花岗斑岩样品的锆石206Pb/238U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3.4±0.4)Ma和(42.9±0.3)Ma,锆石形态、结晶振荡环带结构及元素含量均显示出岩浆成因特点;因此,锆石U-Pb年龄可代表斑岩的岩浆结晶年龄,纳日贡玛含矿斑岩岩浆的侵位年代可精确地限定于新生代喜马拉雅期,相当于中始新世。1件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40.8±0.4)Ma,结合前人的辉钼矿测试结果,认为在纳日贡玛岩浆活动约2.6 Ma后,岩浆热液成矿流体开始产生成矿作用。三江走滑断裂构造系统控制斑岩矿床的分布,青海三江北段斑岩钼铜矿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U-Pb定年 黑云母花岗斑岩 斑岩矿床 纳日贡玛 青海省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略阳铧厂沟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隆勃 刘家军 +5 位作者 王建平 陈冬 李志国 王维钰 王立新 于康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3-313,共11页
陕西略阳县铧厂沟金矿床为一正在开采的小型金矿床。利用野外观察、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扫描等综合分析技术对金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主要以独立矿物相存在,金的载体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石英、白云石、黄铜... 陕西略阳县铧厂沟金矿床为一正在开采的小型金矿床。利用野外观察、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扫描等综合分析技术对金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主要以独立矿物相存在,金的载体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石英、白云石、黄铜矿、砷黝铜矿。金矿物均为自然金(成色为945~982),未发现含银自然金及银金矿等矿物。金的嵌布类型有包裹金、裂隙金、粒间金和连生金4种。矿石中自然金的粒度主要以显微微粒金(0.010~0.005 mm)为主(约占44%),其次是显微细粒金(0.020~0.010 mm)(约占22%)和显微极微粒金(0.005~0.001 mm)(约占19%)。显微中粒金—巨粒金数量较少(约占14%),但其面积含量较高(约占57%),对于矿石品位和储量来说非常重要。还讨论了铧厂沟金矿床自然金嵌布特征的地质意义以及金成色较高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铧厂沟金矿床 金赋存状态 金成色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略阳县铧厂沟金矿床主矿带地球化学原生晕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冲昊 刘家军 +6 位作者 贾磊 王维钰 王立新 于康伟 陈冬 李志国 王建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共12页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是一个主要赋存于海底基性火山喷流细碧岩中的金矿床。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主矿带样品的测试数据进行了数学地质分析和原生晕分带序列计算。结果表明,Au11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Hg-Sb-Ni-As-Bi-Cu-...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是一个主要赋存于海底基性火山喷流细碧岩中的金矿床。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主矿带样品的测试数据进行了数学地质分析和原生晕分带序列计算。结果表明,Au11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Hg-Sb-Ni-As-Bi-Cu-Au-Co-Zn-W-Mo-Mn-Pb-Ag-Cd;Au8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Cu-Co-W-Au-Ni-Sb-Mn-As-Pb-Bi-Hg-Mo-Ag-Zn-Cd;并提出了主矿带理想原生晕分带序列:Sb-As-Cu-Hg(前缘晕)→Au-Ag-Bi-Pb-W(近矿晕)→Ni-Co-Mn-Mo-Zn-Cd(尾晕)。结合微量元素衬值空间变化规律,建立了2个矿体的原生晕叠加理想模型。Au11矿体在1 15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发育较强的尾晕。Au8矿体在1 150 m和1 07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矿体减薄,近矿晕减弱,发育很弱的前缘晕和尾晕。综合分析认为,Au11矿体到达中下部,向深部仍有一定延伸;Au8矿体已经接近尾部,深部可能存在新的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晕 数学地质分析 理想模型 铧厂沟金矿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石溶解模拟实验研究综述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永旺 曾溅辉 +3 位作者 张善文 王永诗 张守鹏 陈冬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7,共7页
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长石溶解模拟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长石溶解与其成分、结构、反应的温压条件以及流体性质等有关。在相同的温压条件下,3种长石的稳定性依次为:钾长石>钠长石>钙长石,且温度升高可加强长... 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长石溶解模拟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长石溶解与其成分、结构、反应的温压条件以及流体性质等有关。在相同的温压条件下,3种长石的稳定性依次为:钾长石>钠长石>钙长石,且温度升高可加强长石的溶解能力,促进长石的溶解,而压力的变化对长石的溶解影响不大。长石的溶解速率在酸性区域随pH值增大而减小、在中性区域溶解速率低且受影响小、在碱性区域随pH值增大而增大。有机酸通过提供H+、络合金属元素来提高长石的溶解度。长石的溶蚀速率与颗粒的总表面积大小以及颗粒表面粗糙度有关,总表面积越大,表面越粗糙,则反应速率越快,而且溶液的矿化度越低越有利于长石的溶解。长石的溶解过程由表面反应和扩散反应所控制,描述长石溶蚀机理的模型主要包括:表面反应模型和淋滤层扩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石溶解 模拟实验 控制因素 溶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铧厂沟金矿床成矿特征及物质来源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隆勃 刘家军 +6 位作者 王建平 杨增海 陈冬 李志国 王维钰 王立新 于康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8-1230,共13页
陕西略阳铧厂沟金矿床为小型金矿。矿床赋存于南秦岭地区中下泥盆统三河口群地层的细碧岩和海相碳酸盐岩中;矿体明显受层间断裂构造控制。金矿石主要有细碧岩型金矿石、灰岩-石英脉型金矿石和石英砂岩型金矿石三种,分别赋存在主矿带、... 陕西略阳铧厂沟金矿床为小型金矿。矿床赋存于南秦岭地区中下泥盆统三河口群地层的细碧岩和海相碳酸盐岩中;矿体明显受层间断裂构造控制。金矿石主要有细碧岩型金矿石、灰岩-石英脉型金矿石和石英砂岩型金矿石三种,分别赋存在主矿带、北矿带、南矿带和南南矿带中。本文通过硫、铅、碳、氢、氧等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稀土配分型式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发现,铧厂沟金矿中的细碧岩矿石与灰岩矿石在同位素组成、微量元素Q型聚类以及稀土配分型式上均有较大差异,前者成矿物质来源为深源特征,后者成矿物质来源为地壳(沉积)特征,且两种矿石分别显示出与赋矿围岩的紧密联系,表明成矿金属物质、硫、铅和碳主要来自赋矿的基性火山岩系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氢、氧同位素显示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加热的循环地下水,部分流体来源与岩浆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物质来源 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铧厂沟金矿床中细碧岩的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杰 刘家军 +6 位作者 王建平 杨隆勃 刘冲昊 王维钰 王立新 余康伟 李志国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1-420,共10页
细碧岩是陕西铧厂沟金矿床的主要容矿岩石之一.在野外观察的基础上,利用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扫描和主微量元素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对细碧岩的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碧岩具有由钠长石+绿泥石+绿帘石±阳... 细碧岩是陕西铧厂沟金矿床的主要容矿岩石之一.在野外观察的基础上,利用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扫描和主微量元素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对细碧岩的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碧岩具有由钠长石+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钠长石+含铁白云石+绢云母两种典型蚀变矿物组合特征;在火山岩TAS分类图解上主要落入玄武质粗面安山岩区,属于拉班玄武岩岩石系列;其稀土元素总量较低(27.53×10-6~58.46×10-6),轻稀土略富集[(La/Yb)N均值为1.24],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主体呈平坦型;稳定高场强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其原岩形成于伸展的构造环境,可能起源于软流圈之上的原始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稳定区域,在形成过程中遭受地壳物质混染,推断为泥盆纪中期勉略洋盆的初始洋盆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 元素地球化学 细碧岩成因 铧厂沟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