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如何发挥龙头作用?
1
作者 马陆亭 张炜 +4 位作者 李均 石佑启 刘第红 蒋凯 朱施蓉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7,共13页
围绕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如何发挥龙头作用,《高教探索》编辑部组织了一组笔谈。马陆亭在题为《在支撑国家发展的教育科技人才统筹中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的文章中谈到,在支撑国家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发挥高等... 围绕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如何发挥龙头作用,《高教探索》编辑部组织了一组笔谈。马陆亭在题为《在支撑国家发展的教育科技人才统筹中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的文章中谈到,在支撑国家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发挥高等教育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的引领作用,发挥高等教育在全面提高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中的引领作用,发挥高等教育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的引领作用;在教育科技人才统筹推进中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发挥高等教育在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中的引领作用,发挥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提升中的引领作用;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通过高等教育牵引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通过高等教育引领人才培养方向,通过高等教育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张炜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重大原则》的文章中谈到,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李均在《追求主动适应与战略引领的辩证统一》的文章中谈到,主动适应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没有主动适应就没有战略引领,战略引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没有战略引领就难言主动适应。追求主动适应与战略引领的有机统一,是高等教育发挥龙头引领作用的必由之路。石佑启在题为《做好“外”字大文章答好教育强国建设时代命题》的文章中谈到,外语外贸类高校要主动超前布局,在构建高质量学科集群上实现新突破;有效应对变局,在培养高素质涉外人才上践行新担当;奋力开创新局,在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上贡献新力量。刘第红在题为《政治论哲学和认识论哲学的协调与平衡》的文章中谈到,高等教育要发挥龙头作用,不能不思考高等教育哲学问题。在政治论哲学与认识论哲学之间,完全没有必要做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应该取得协调与平衡。政治论和认识论,尽管是对立的,但也可以是统一的,这符合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政治论哲学和认识论哲学的协调与平衡,也是“为人之学”与“为己之学”的协调与平衡。高等教育在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社会需求中发挥龙头作用,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龙头作用,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发挥龙头作用,需要政治论哲学和认识论哲学的有机统一。蒋凯、朱施蓉在题为《以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文章中谈到,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核心目标在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基础工程聚焦于提升高校办学能力与赋能师生发展,战略使命体现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在战略价值层面,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通过优化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机制与扩大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促进教育强国建设。为推动高水平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强国建设目标,需要强化政府统筹引领、深化高校国际化战略、创新人才引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 高质量教育体系 龙头作用 五项重大原则 主动适应 战略引领 辩证统一 高质量学科集群 高质量涉外人才 高水平对外开放 政治论哲学 认识论哲学 国际化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时代“升维”的高等教育变革
2
作者 马陆亭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科技革命再次推动时代的“升维”发展,一个叠加在三维视觉空间里的数字空间正在形成,高等教育面临着整体性变革。落后是会挨打的,科技革命带来的世界形态之变是人类生存维度的变化,如由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数字时代所发生的变迁,新... 科技革命再次推动时代的“升维”发展,一个叠加在三维视觉空间里的数字空间正在形成,高等教育面临着整体性变革。落后是会挨打的,科技革命带来的世界形态之变是人类生存维度的变化,如由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数字时代所发生的变迁,新的数字空间需要大量技术产品去充填。高等教育要能接得住这种变化,实现以创新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这需要在发展模式上由跟踪追赶转向自主创新,并把创新转化为生产力,支撑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高等学校的创新工作需要以成熟知识为基础,沿着理论、应用、新质三个方向发展,这需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构让广大教师醉心学术的体制机制。时代“升维”倒逼教育评价从教育环节的后端反馈提到前端引领,推动高等教育从原始创新到生产力实现,服务产业全链条创新,指引高等学校聚焦本质特征以人才引领驱动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革命 时代“升维” 高等教育 创新引领 综合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的中美比较与思考——基于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对于推进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尽管博士的称谓和专业教育的历史都很悠久,学术学位博士生教育也已实施200多年,但现代意义的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出现较...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对于推进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尽管博士的称谓和专业教育的历史都很悠久,学术学位博士生教育也已实施200多年,但现代意义的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出现较晚,对此的认识也还不一致,且中国与美国的相关定义与分类、规模与结构均有所不同。加快发展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应坚定“四个”自信和坚持中国特色,深入推进分类发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立德树人和完善培养过程,提升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支撑引领强国建设的能力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 博士生教育 定义与分类 规模与结构 中美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学的类别划分及研究生培养——基于中美两国学科专业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5-93,共9页
中国的教育学学科门类下设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3个一级学科,以及教育、体育、国际中文教育、应用心理4个专业学位类别。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15个二级学科,教育专业学位类别下设13个专业领域。美国的教育学两位数代码下设有15个四位数... 中国的教育学学科门类下设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3个一级学科,以及教育、体育、国际中文教育、应用心理4个专业学位类别。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15个二级学科,教育专业学位类别下设13个专业领域。美国的教育学两位数代码下设有15个四位数代码及109个六位数代码,心理学、体育学单设。在比较中美两国教育学的概念界定、分类方法和学科专业数量的基础上,讨论了两国教育学学科专业的管理方式、目录编制及研究生培养规模,建议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加强教育学一级学科与专业学位类别建设,加快研究生教育学等二级学科和专业领域的发展,加深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促进教育学学科专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学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高层次人才的自主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学科专业目录 研究生培养 交叉融合 中美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与职普融通的适应性思考
5
作者 郭文富 马树超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7,41,共6页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突出特征,职普融通是教育系统转型重构的重要路径。伴随工业社会向智能社会转型,同质性、标准化的教育系统需要转向智能式、多样性、个性化的教育系统,要求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中...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突出特征,职普融通是教育系统转型重构的重要路径。伴随工业社会向智能社会转型,同质性、标准化的教育系统需要转向智能式、多样性、个性化的教育系统,要求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中国经济更加注重科技和创新发展的需要,并将深刻体现高质量教育体系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积极作用。推进职普融通需要谨防弱化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误区,以系统观念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职业教育适应性评价模式转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类型定位 职普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特点
6
作者 马陆亭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共1页
科技革命推动着时代的“升维”之变,一个崭新的数字空间正在形成,人类社会的生存形态出现了新的维度。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开始存在于虚实两个空间,一个是用肉眼可见的已有三维实体空间,另一个是以仪器感知的新兴智能数字空间。虚中有实,... 科技革命推动着时代的“升维”之变,一个崭新的数字空间正在形成,人类社会的生存形态出现了新的维度。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开始存在于虚实两个空间,一个是用肉眼可见的已有三维实体空间,另一个是以仪器感知的新兴智能数字空间。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既虚又实,在两个空间里穿梭跳跃就是人们未来面对的真实世界。教育是使年轻一代顺利走向社会并有能力不断前行的习得过程。走向社会即与时代相融,不断前行则需承担更大责任,年轻人离开学校后要通过工作生存和发展。职业教育要应答时代高质量发展主题,担当不可替代的使命--生产者的技能水平决定着产品质量高低,没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社会产品供给,这显示着职业教育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新的数字空间需要大量的新赛道产品去填充,这相当于开拓新的疆土,高等教育的创新指向与职业教育的生产指向共同对我们的强国建设发挥战略性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 数字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型高校:范畴、特征与发展定位
7
作者 许建领 袁礼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6-21,共6页
通过重构技术知识的合法性地位,技能型高校已成为我国高校的独特类型,意味着高等教育体系从“纵向层次”向“横向分类”转型。然而,有关技能型高校的范畴、特征与发展定位,在学术界尚属亟待探索的研究领域。基于高等教育类型化政策的国... 通过重构技术知识的合法性地位,技能型高校已成为我国高校的独特类型,意味着高等教育体系从“纵向层次”向“横向分类”转型。然而,有关技能型高校的范畴、特征与发展定位,在学术界尚属亟待探索的研究领域。基于高等教育类型化政策的国际比较与本土化实践,系统梳理高校分类制度的理论依据,厘清技能型高校的核心范畴与特征,并通过解析政策文本的价值导向,重点探究该类型院校的发展定位。研究认为,潘懋元先生关于高校类型“三分法”的学术构想为当代高校分类奠定了学理基础;技能型高校的范畴存在狭义与广义之分,并具备教育形态、知识生产与社会功能三方面特征。就发展定位而言,可通过目标定位、层次定位与科研定位三大维度进行考量:目标定位强调行业导向办学特色;层次定位强调构建完整的培养体系;科研定位则聚焦解决行业企业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型高校 高校分类 发展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 被引量:1
8
作者 马陆亭 张炜 +2 位作者 贺祖斌 卢景辉 徐剑波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4,共10页
为了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高教探索》编辑部组织了一组笔谈。马陆亭从“世界百年变局大逻辑”“使命逻辑”“工作逻辑”三个方面谈论教育强国建设的逻辑。张炜总结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 为了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崭新篇章,《高教探索》编辑部组织了一组笔谈。马陆亭从“世界百年变局大逻辑”“使命逻辑”“工作逻辑”三个方面谈论教育强国建设的逻辑。张炜总结认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经验和意义、研究分析“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强国轨迹,探索中国式“三位一体”协同融合的发展路径。贺祖斌谈的是坚持“六力”协同,分别是强化思政引领力,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强化人才竞争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强化科技支撑力,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强化社会协同力,完善教育服务体系;强化国际影响力,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卢景辉谈到,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担当作为,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在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中担当作为,围绕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担当作为。徐剑波谈到,通过明导向、提质量、强保障、塑生态“四位一体”建设理念,践行教育家精神,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教育大会 教育强国 百年变局大逻辑 使命逻辑 工作逻辑 “三位一体” 协同融合 “六力”协同 立德树人 一体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家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教育之强助国家之强 被引量:1
9
作者 马陆亭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12,共6页
2024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胜利召开,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已经起航。我国将于2035年全面建成教育强国,这一目标比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提早十多年,表明了教育的先导作用,体现了教育的优先发展,显示了教育强国对国家强盛的... 2024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胜利召开,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已经起航。我国将于2035年全面建成教育强国,这一目标比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提早十多年,表明了教育的先导作用,体现了教育的优先发展,显示了教育强国对国家强盛的支撑。先导需要优先发展,在发展中不忘支撑;支撑需要优先发展,有力量才能支撑得住。有为才有位,教育强国建设的目的是支撑国家发展、服务强国建设,并在促进个人成长、人民满意、经济增长、社会繁荣、国家昌盛的使命达成中成就教育事业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个人成长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全面建成 强国建设 先导作用 人民满意 优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再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集成
10
作者 张炜 《高教探索》 2025年第4期5-12,共8页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在中国此起彼伏、此消彼长,学界和舆论也一直热议,应进一步基于素质教育框架有效集成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辨析其集成动因,既要充分认识集成的应然,更要结合高校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集成模式。美国卡内基高校分类2025...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在中国此起彼伏、此消彼长,学界和舆论也一直热议,应进一步基于素质教育框架有效集成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辨析其集成动因,既要充分认识集成的应然,更要结合高校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集成模式。美国卡内基高校分类2025版的结果发布,不同类型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集成模式存在差异,不能盲目照搬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建议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明确本科教育的职责与功能,实事求是,因校制宜,牢固树立价值塑造、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加强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学生发展与社会需求 卡内基高校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高质量技能人才供给支撑强国建设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陆亭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6-9,共4页
我国将于2035年全面建成教育强国、于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规划设计体现了教育的先导和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9月9日至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构建职普融通... 我国将于2035年全面建成教育强国、于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规划设计体现了教育的先导和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9月9日至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2024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为此,现就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服务强国建设议题谈学习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体系 大国工匠 强国建设 教育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 技能人才 人才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对高校分类的任务要求与进路分析——基于2025版卡内基高校分类方法与结果的述评
12
作者 张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5年第8期71-81,共11页
教育强国建设对于高校分类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应总结回顾我国高校分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演变,研究分析美国卡内基高校分类的经验教训,特别是2025版分类方法的新变化,以及对3927所高校分类的主要结果,注意掌握其划分标准与多维结果。讨... 教育强国建设对于高校分类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应总结回顾我国高校分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演变,研究分析美国卡内基高校分类的经验教训,特别是2025版分类方法的新变化,以及对3927所高校分类的主要结果,注意掌握其划分标准与多维结果。讨论了中美两国高校分类目的与治理模式的异同、分类方法的演变与分类结果的运用,提出了加强分类管理的建议,包括尽快制定高校分类标准、合理运用高校分类的结果、优化高校的资源配置,为建设教育强国作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分类 卡内基基金会 分类目的 分类方法 分类结果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版学科专业目录促进优势特色学科建设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共5页
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及其管理办法,为高校建设优势特色学科提供了新的机遇与路径。应增强战略定力,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完善学科制度,深化评价改革,促进开放合作,凸显中国优势特色;扎根中国大地,发挥高校主体作用,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及其管理办法,为高校建设优势特色学科提供了新的机遇与路径。应增强战略定力,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完善学科制度,深化评价改革,促进开放合作,凸显中国优势特色;扎根中国大地,发挥高校主体作用,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服务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建设优势特色大学;增强辩证思维,厘清概念内涵,优化学科结构,推动交叉融合,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做强学科优势特色,争创世界一流,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专业目录 优势特色 分类指导 辩证思维 世界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与学院有何不同?——基于美国研究生、学科及科研分层定位的视角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2-81,共10页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传统“学院模式”、柏林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和学术研究、本土大学服务社会和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专业教育,都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现代大学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其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新兴交叉...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传统“学院模式”、柏林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和学术研究、本土大学服务社会和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专业教育,都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现代大学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其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不断涌现以及科技创新作用持续凸显,使得现代大学与传统学院的差异更加凸显,初级学院、社区学院和专门学院等应运而生,推进了高校分层定位和分类体系的不断完善,但也引发了一些矛盾和冲突,应客观看待和科学分析高校校名、分类和办学定位。中美两国国情不同,高等教育发展路径与环境差异很大,深化美国现代大学与传统学院的讨论分析,开展中美比较,有助于增强辩证思维和教育自信,进一步规范校名管理,准确把握不同类型高校的分层定位与特色优势,为教育、科技和人才强国建设作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学 传统学院 教育理念 校名与分类 学科与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